下书看 > 大唐首驸:我真不想权倾朝野 > 第383章 潞国公侯君集

大唐首驸:我真不想权倾朝野 第383章 潞国公侯君集

    “可汗,大唐并非孱弱小国,虽久经内战国力未复,但兵精将勇底蕴尤存,要想颠而覆之,绝非那般容易的!”

    见自家可汗铁了心要跟大唐开战,康苏密也顾不上什么君臣之礼了,态度果决的再次提出了反对。

    “就因为大唐不是孱弱小国,就因为大唐国力未复,所以我们才要趁其尚未强大前先动手,不能给对方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的机会!”颉利坚持己见道。

    “先下手为强?”

    康苏密双目瞳孔忍不住一缩:“可汗是在怕大唐恢复国力强盛起来后,会出兵漠北对付咱们汗国?”

    颉利点头:“没错,唐皇李二是个有能力、有野心、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他那样的人可以为大局忍辱负重一时,但却不会一辈子忍受屈辱;

    三年前本汗率军南下逼着他签订了渭水盟约,这对他和整个大唐而言乃奇耻大辱,为了报仇雪耻,这几年大唐表面上与民休养生息,实则暗中厉兵秣马积攒力量,准备在关键时候给予我汗国重击,所以,咱们必须先下手为强!”

    得知了颉利欲颠覆大唐的因由,康苏密态度软和了不少,他偏头看向阿史那思摩道:“这也是思摩特勤支持可汗与苍突厥及高句丽联手对付大唐的原因?”

    “只是一部分原因,究其根本,主要还是因为这两年漠北冬寒夏旱灾害不断,让我觉得只有南侵大唐入主中原占据肥沃土地,才能保证各部族民不受饥寒、令汗国永久昌盛。”

    阿史那思摩语重心长的解释道。

    “我明白了”康苏密无奈苦笑:“一为国,二为民,想必高句丽王和莫贺咄,也是因此才答应与可汗结盟一起对付大唐的吧,毕竟这两国也同样不希望大唐日益强盛。”

    阿史那思摩嘴角高扬:“不错,所以自始至终使团来唐商榷换粮一事、包括本特勤率军南下进逼并州、以及围困太原城,皆为阳谋,为的就是挑起战争,逼唐皇调集兵马驰援并州!”

    “阳谋?”

    “难不成...还有阴谋?”

    阿史那思罗和契苾何力忍不住面露异色。

    二人在突厥军中地位虽不低,但颉利可汗跟阿史那思摩密谋颠覆大唐的计划,事先他们并未收到半点风声,就连康苏密这位有着智囊之称的可汗亲信,也被蒙在了鼓里。

    “康苏密,你一向智计过人,到现在可能猜出本汗和思摩特勤的计划为何?”

    并未直接向契苾何力二人解释,颉利可汗冷着脸问向康苏密道。

    “多少能猜到一些,可汗之所以逼唐皇调集兵马北上驰援并州,无外乎两种可能,一是想合高句丽、苍突厥三国兵力一起聚歼大唐的北征援军,以此给予大唐重创;

    并州,尤其是太原城,乃大唐北方军事重镇,更是大唐的龙兴之地,唐皇是万万不会让其有失的,因此,在得知太原城被围后,唐皇所调援兵,必是他短时间内所能调集的全部兵马;

    一旦大唐的北征援军被聚而歼之,那么整个大唐以北将再无可战之兵,届时大唐北方的土地、城池,皆可轻易到手;

    至于第二种可能,那便是可汗想趁大唐北征援军驰援并州之际,三国合兵南下直取守卫空虚的长安城;

    因为只要拿下了长安城,便可挟唐皇以令天下诸侯,让大唐各地兵马不敢轻举妄动,届时只需好好筹谋,整个大唐尽可为囊中之物。”

    知道颉利可汗是在考验自己,康苏密笑着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真不愧是本汗所倚重之臣,一下便猜到了我心中所想,依你之见,两种出兵方略,哪一种更为有利?”颉利追问。

    “各有利弊,选其一,虽可最大程度削减唐军兵力,但唐国北征援军覆灭后,唐皇依旧可从较远的南方调兵北上,到时候双方相持起来,咱们肯定吃亏,毕竟三十五万大军的粮草消耗太大了,我们本就缺粮,根本打不起持久战;

    若是选其二直接攻取长安,倒是可以借助长安城内的存粮,暂时解决咱们缺粮的问题,可这样一来,同样会出现两个不小的难题;

    一是三国举兵南下动静太大,要想做到悄无声息的逼近长安城,绝非三年前那般容易,若是提前惊动了唐皇,对方势必会调兵早做城防准备;

    至于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便咱们合高句丽、苍突厥三国之力攻下了长安城,到时候另外两国可不见得会跟咱们一条心到底,若是中途结盟崩塌内斗了起来,都不需要大唐各地兵马出手,咱们就先自相残杀的三败俱伤了。”

    康苏密说完,脸上毫不掩饰的露出了深深地担忧。

    “利弊分析的很清楚,放开各自的弊端暂且不提,你更支持挥兵南下直取长安是么?”颉利可汗眼露精光道。

    康苏密点了点头:“若可汗的最终目的是先下手为强颠覆大唐,挥兵南下直取长安无疑是最佳选择。”

    “很好,那就挥兵直取长安!”颉利打定主意道。

    “可汗,要攻取长安,自并州出兵南下实为不智之举,依臣所见,还不如像三年前那样,率兵过阴山,然后走会州、原州、泾州、豳州这条捷径进逼长安。”康苏密出言建议道。

    “可汗,康苏密言之有理,若从并州进军南下,路途遥远耗时费力不说,单是路上的重重关隘,就够咱们忙活的了。”阿史那思罗依声附和。

    “进军路线本汗早已跟高句丽王及莫贺咄商议好了,选的就是三年前那条捷径,这次三方各出骑兵五万,共计十五万大军!”颉利咧嘴冷笑道。

    “才出骑兵五万?可汗,这会不会有点太少了,万一要是高句丽王和莫贺咄相互勾结,半路反水针对咱们可怎生是好?”康苏密眉头紧蹙。

    “放心,本汗既然敢跟他们结盟一起出兵,自然早有防备,思摩,本汗要用此行带来的十五万步卒换你五万精骑前往会州与高句丽、苍突厥会盟;

    至于并州这边,有十五万精骑外加十五万步卒整整三十万大军相助,你必须在三天内给本汗拿下太原城,然后依托城关死死拖住大唐的北征援军!”颉利可汗冷声下令道。

    “可汗放心,骑兵攻城发挥不出优势,但步卒就不一样了,攻城器械这段时间早已打造完毕,有十五万步卒相助,三天之内,臣一定拿下太原城!”阿史那思摩信心十足的保证道。

    “很好,只要你拿下太原城拖住了大唐的北征援军,缺乏可战之兵的长安城本汗唾手可得,一旦长安城落入我手,唐军必定折返回援,届时咱们南北出兵共同夹击,必能将大唐的二十万援军一举歼灭;

    待灭了唐军后,咱们双方便合兵一处,仅凭高句丽和苍突厥派出的那点兵马,到时候除了俯首称臣,便只有死路一条!”

    颉利说完,嘴角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冷笑。

    ......

    河东道,吕州城外,唐北征大军中路先锋官侯君集,率领麾下一众将领顶着炎炎酷日在南城门外列队恭候多时。

    远处,战马嘶吼、尘土飞扬,数万北征大军在平北道行军大总管李靖、副总管尉迟恭、中军参将柴绍的带领下急速行军,很快,浩浩荡荡的数万人便来到了吕州城下。

    “平北道中路先锋官侯君集,携麾下诸将见过李总管、尉迟副总管、霍国公!!”

    见李靖领着大军到来,侯君集伙同麾下诸将连忙上前牵马相迎。

    “潞国公客气,柴某此次只是以中军参将的身份随行,可担不起你这中路先锋官亲自出城相迎!”

    挥手示意身后大军停下,柴绍翻身下马冲着前来相迎的侯君集不冷不热道。

    “霍国公说笑了,侯某先你们几天抵达吕州,勉强也算半个地主了,你们饱经风沙、远道行军而来,侯某岂有不出城相迎之礼。”

    对柴绍不冷不热的态度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侯君集带着笑脸客套道。

    “呵呵,地主?你侯君集又不是吕州刺史,你算哪门子地主!”柴绍冷嘲。

    面对柴绍的冷言嘲讽,侯君集脸上原有的笑意顿时消散一空:“霍国公,你年纪也没比我大多少,什么时候生了耳背的毛病,侯某刚才说的是半个地主,这话哪里有错?”

    “怎么没错,你一不是吕州人,二不在吕州为官,只是奉陛下之命暂时节制聚集在吕州的各路府兵而已,怎么算也跟地主搭不上边啊。”

    “行了,这都什么时候了,你们两居然还有心思斗嘴互掐!”

    知道柴绍跟侯君集打相识之日起,就一直不怎么对付,身为在场职权最高的李靖果断站出来打断了二人:“嗣昌(柴绍的字),你安排将士们就地休整一下,君集,你赶紧带我们进城,顺便说说并州现在各路兵马的情况。”

    有了李靖的干预,柴绍和侯君集果断闭上了互怼的嘴,前者痛快转身前去安排将士们休整去了,后者则老老实实领着李靖、尉迟恭以及部分京畿护卫军高级将领一起走向了城门。

    “李总管,尉迟副总管,眼下并州聚集的各路府兵共计约有四万五千余人,其中骑兵两千,步卒四万三千,大多数都是亲身经历过战场厮杀的老兵。”

    “骑兵怎么才两千这么少?”

    李靖略显不满的蹙起了眉头。

    此番他从京城所带领来的兵马,全都是柴绍麾下的京畿护卫军,共计有三万五千人,其中骑兵仅有四千,相对于突厥的二十万铁骑,这点数量根本不够看。

    正因为自己带来的骑兵数量过少,所以李靖一直希望侯君集、张宝相、苏定方这三路先锋麾下能多有点骑兵,不曾想事实令他大失所望。

    “李总管,两千骑兵虽然不多,但这已经是小半个河东道各路府兵所能凑齐的最大数量了,据我所知,张宝相所在的鄜州和苏定方所在的冀州,所聚集的骑兵数量还不到两千呢。”

    侯君集倍感无奈,大唐缺战马,且骑兵标配一骑双马,所以少骑兵,这不是人力能在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若非如此,也就不会有当年的渭水之耻了。

    “那也就是说,你们三路先锋大军加在一起,凑不齐六千骑兵!”

    李靖脸色阴沉如水。

    早在出征前与李二商议出兵事宜时,对方就曾答应凑一万骑兵给他;

    由于当时他预估各路府兵应该能凑出六千骑兵,所以李二才允诺在京畿护卫军和北衙禁军中抽调四千骑兵出来凑齐一万之数,可以眼下的实际情况看,明显凑不齐一万骑兵。

    在得知突厥出动了二十万铁骑的情况下,发现己方竟连一万骑兵都凑不齐,李靖不免为此次的北征之行深深担忧了起来。

    “总管,我们三路先锋所辖各州府兵,确实没能凑够六千骑兵,可若是硬要凑齐的话...倒也不是没有办法...”侯君集眼珠子滴溜溜直转。

    “什么意思,莫非你有办法生生变出骑兵来?”李靖神色古怪道。

    “总管说笑了,就算我是幻术师,有凭空变物的本事,所变之物也都是假的,我的意思是,咱们之所以凑不齐六千骑兵,无非是因为军中缺战马,只要能借来一批战马,别说凑齐六千骑兵了,就是凑齐一万骑兵也不在话下。”侯君集似笑非笑道。

    “借马?从哪里借?”李靖忍不住追问,一旁的尉迟恭也露出了感兴趣之色。

    “从附近各州府郡县的富贵之家借,寻常百姓家是肯定买不起、更养不起马的,但那些士族权贵和商贾巨富,谁家还不圈养几匹好马啊。”侯君集笑着说道。

    “侯君集,你这出的是什么狗屁馊主意!”

    没等李靖开口说话,脾气火爆的尉迟恭抢先斥责了起来:“若真依你之策行事,去向士族权贵和商贾巨富借马,事后肯定会被人传成威逼强借,搞不好会激起民愤的!”

    “敬德言之有理,大部分士族权贵和商贾巨富,在朝中都是有靠山的,若咱们强借人家的马,不说陛下,仅朝中那帮腐儒言官的口水,就足够淹死咱们好几回的了。”李靖面露无奈道。

    “总管和副总管误会了,我所说的借并非威逼强借,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借,对方若是不愿,咱们不强求便是;

    对于那些愿意借马者,咱们可以朝廷名义奉上借据,甚至还可承诺事后给予一定的借马费用,对了,还必须得在借据上写清楚,若是所借马匹不慎在战场受伤亦或者阵亡,咱照价赔偿;

    只要咱们做到了让对方有据可依,且借与不借全凭对方自愿,在国战面前,我想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借出马匹的,毕竟谁也不希望让突厥蛮子入侵导致生灵涂炭。”侯君集一本正经的解释道。

    “以朝廷的名义写借据...嗯,这个权利陛下虽然没有给我,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了击溃突厥敌军获取最终胜利,本帅僭越一次倒也无妨,只是...

    只是君集,你能保证在向民借马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威逼强借的事吗,若真发生了那样的事,一旦传将出去丢的可是朝廷和陛下的脸面,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虽然被侯君集说的有些心动,但李靖还是有所担忧。

    “总管若是不放心,将此事交由我亲自督办如何,就从这吕州城内开始,我保证不会出任何差错!”侯君集拍着胸脯保证道。

    面对侯君集的毛遂自荐,李靖下意识看了眼身旁的尉迟恭,见对方并未反对,当即下定决心点了点头:“行,此事就交由你去办,我会派兵传信给张宝相和苏定方,让他们分别在鄜州和冀州附近各州郡县尽快征借战马,希望在大军抵达并州前,能尽量多凑出一些骑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