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谋风云 第384章 东武崔氏
清河东武城,乃是崔家的大本营。当今崔家家主,乃是在袁绍帐下任骑都尉崔琰的父亲崔荣。崔荣也曾经入朝为官,后因看不惯腐朽的朝廷,隐退归家。一边置办家业,一边教育子弟,如今也算略有成效。
崔荣长子崔琰在冀州牧四世三公的袁绍帐下,侄子崔林虽年纪不小还没有入世,但其才能不差于自己的儿子,终有一天会一飞冲天,同时其他子弟也分布在清河各县城中。
家族中有这两个子侄的影响,定会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今天崔家家主崔荣从早晨起来就心神不宁,心里总觉得有事要发生。
“来人!”崔荣斜躺在床榻上,朝屋外喊道。
不一会就有一名老仆走进来,恭敬的朝崔荣行礼,“老爷,您有什么吩咐!”
“安排人,去把德儒叫来!”德儒是侄子崔林的字,儿子在外为官,平时老头有事就喊自己的侄子来商量。
“遵命!老奴这就安排人去叫林公子!”老仆后退两步,转身离去。
崔林今年已到而立之年,却怀才不遇,一直待在家中,每日博览群书或代伯父管理家族事务。
今早崔林带着老管家来到城外的农田,查看冬小麦的生长情况,今年的冬季格外寒冷,再加上几场大雪,出现了大量麦苗冻死的情况。
“齐伯,这些麦苗根系还很健康,看来还有机会重新发芽!只是产量会大大降低!”崔林扒开一株麦苗,对看到的结果还算满意。
“林公子,这已经很好了,这些麦种都是从并州采购的,咱们从前的那些麦种更不抗寒!”老管家齐伯想起往年冬季一过,直接冻死的麦苗,铺满了田地如枯叶一般。
崔林重新把那株麦苗埋进土里,拍了拍手中泥土站起身,“并州的情况不知怎么样!”
“种子都是从那边买来的,再说了并州地势高、土地贫瘠,比我们冀州差远了,那边的情况以老奴看还不如咱这边!”老管家根据两地的地域,分析并州的情况。
“不见得!他们是否有别的办法抵挡严寒的天气,或者有更好的良种,这也说不准。并州在大将军的治理下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如果不是去年咱们亲自去转了一圈,还真不敢相信!”崔林想起去年带着一行人去并州做贸易,途经上党、太原,一直到了云中,自从回来后,崔林就对吕布推崇备至。
“林公子说的也有可能,只是现在袁州牧正准备与公孙瓒交战,正在四处征集军粮,正需要公子的时候,不然老奴还愿陪着公子去并州一趟。”老管家想起来刚得到的袁绍征集粮草准备打仗的事情。
听到老管家说到征集粮草这件事,崔林不禁双眉紧皱,心中对袁绍产生一丝不满的情绪,“自从袁绍主政冀州,每年都向我们这些家族征集粮草,真是个无底洞呀!”
“公子禁声,可别让外人听去!”老管家吓得赶紧阻止崔林继续说下去。
“怕什么,人家大将军征伐乌丸、鲜卑这种伟绩,不仅没有影响到并州的发展,还间接促进了并州各行各业的兴盛。他袁绍呢!做出勾结乌丸、鲜卑来对付大将军这种可耻形径,穷兵黩武,一味的从百姓身上压榨,真是有辱他袁家的名声呀!”袁绍在崔林眼中,根本没有与吕布的可比性,更不怕他袁绍。
“唉!琰公子如今在袁州牧帐下,这粮草还是要给的!”老管家适时提醒崔林,意思是说现在的家主可是崔琰的父亲。
“齐伯,谢谢你提醒!我心里都清楚这些,只是心有不甘而已!”崔林叹息一声。
“公子!好像是家主身旁的麻爷来找您!”这时一名家仆来到崔林身边说道。
崔林顺着那名仆人所指的方向看去,正好看见从马车上下来一名精神矍铄的老头。这位老者乃是家主崔荣身边的人,听说是和家主一起长大的,家主以下的人都尊称他一声“麻爷”,也就只有崔荣知道其真实姓名。
崔林赶紧奔着对方走过去,很快就来到对方身边,“麻爷!您老怎么亲自来了!”
“林公子,老爷找您,老奴知道您肯定在城外田庄,就过来了!咱们一起回去吧!”麻爷笑呵呵的说道。
“林怎敢劳烦麻爷亲自来,既然家主找,那赶紧回去吧!”崔林不知道伯父找自己所为何事,赶紧跟着麻爷返回东武城。
回到崔府后,崔林马不停蹄的就直奔崔荣居所。
“伯父!”崔林来到崔荣居所门外禀报。
“德儒,进来吧!”屋里传来崔荣懒洋洋的声音。
崔林推门而入,来到崔荣身边行跪拜礼,“伯父!”因崔林父母去世早,崔林从小就跟着伯父崔荣生活,所以对其非常尊敬。
“起来吧!陪伯父坐会,说说话!”崔荣看着与自己故去多年兄弟有七八分像的侄子,指着旁边的座位说道。
“遵命!”崔林来到一旁跪坐好,等着崔荣发话。
“德儒,伯父今早起来心中不安,不知是否有大事发生!给你兄长去封信,问问他那边一切安好!”崔荣对崔林口中说的兄长,就是在袁绍处任职骑都尉的其子崔琰。
“是伯父,林马上就去写!”崔林抱拳。从小跟这位一起长大的兄长关系就非常好,伯父崔荣也一直把自己视如己出,所以崔林对他们的感情是非常深的。
“对了!今年袁州牧又征集军粮,准备的怎么样了!”崔荣关心的问道。
“回伯父,林刚从城外田庄回来,今年小麦虽比去年好多了,但也冻死不少,看来收成也不如丰年!这军粮不知能否减半,也能减少一部分百姓压力!”崔林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也想听听崔荣的意见。
“唉!德儒呀!你兄长在袁州牧处为官,虽靠其才智,但也少不了我们的支持!”崔荣说的很含蓄,以崔林的才智必能体会其中深意。
崔林一听,立即就明白了,“小侄懂得!”
崔荣长子崔琰在冀州牧四世三公的袁绍帐下,侄子崔林虽年纪不小还没有入世,但其才能不差于自己的儿子,终有一天会一飞冲天,同时其他子弟也分布在清河各县城中。
家族中有这两个子侄的影响,定会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今天崔家家主崔荣从早晨起来就心神不宁,心里总觉得有事要发生。
“来人!”崔荣斜躺在床榻上,朝屋外喊道。
不一会就有一名老仆走进来,恭敬的朝崔荣行礼,“老爷,您有什么吩咐!”
“安排人,去把德儒叫来!”德儒是侄子崔林的字,儿子在外为官,平时老头有事就喊自己的侄子来商量。
“遵命!老奴这就安排人去叫林公子!”老仆后退两步,转身离去。
崔林今年已到而立之年,却怀才不遇,一直待在家中,每日博览群书或代伯父管理家族事务。
今早崔林带着老管家来到城外的农田,查看冬小麦的生长情况,今年的冬季格外寒冷,再加上几场大雪,出现了大量麦苗冻死的情况。
“齐伯,这些麦苗根系还很健康,看来还有机会重新发芽!只是产量会大大降低!”崔林扒开一株麦苗,对看到的结果还算满意。
“林公子,这已经很好了,这些麦种都是从并州采购的,咱们从前的那些麦种更不抗寒!”老管家齐伯想起往年冬季一过,直接冻死的麦苗,铺满了田地如枯叶一般。
崔林重新把那株麦苗埋进土里,拍了拍手中泥土站起身,“并州的情况不知怎么样!”
“种子都是从那边买来的,再说了并州地势高、土地贫瘠,比我们冀州差远了,那边的情况以老奴看还不如咱这边!”老管家根据两地的地域,分析并州的情况。
“不见得!他们是否有别的办法抵挡严寒的天气,或者有更好的良种,这也说不准。并州在大将军的治理下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如果不是去年咱们亲自去转了一圈,还真不敢相信!”崔林想起去年带着一行人去并州做贸易,途经上党、太原,一直到了云中,自从回来后,崔林就对吕布推崇备至。
“林公子说的也有可能,只是现在袁州牧正准备与公孙瓒交战,正在四处征集军粮,正需要公子的时候,不然老奴还愿陪着公子去并州一趟。”老管家想起来刚得到的袁绍征集粮草准备打仗的事情。
听到老管家说到征集粮草这件事,崔林不禁双眉紧皱,心中对袁绍产生一丝不满的情绪,“自从袁绍主政冀州,每年都向我们这些家族征集粮草,真是个无底洞呀!”
“公子禁声,可别让外人听去!”老管家吓得赶紧阻止崔林继续说下去。
“怕什么,人家大将军征伐乌丸、鲜卑这种伟绩,不仅没有影响到并州的发展,还间接促进了并州各行各业的兴盛。他袁绍呢!做出勾结乌丸、鲜卑来对付大将军这种可耻形径,穷兵黩武,一味的从百姓身上压榨,真是有辱他袁家的名声呀!”袁绍在崔林眼中,根本没有与吕布的可比性,更不怕他袁绍。
“唉!琰公子如今在袁州牧帐下,这粮草还是要给的!”老管家适时提醒崔林,意思是说现在的家主可是崔琰的父亲。
“齐伯,谢谢你提醒!我心里都清楚这些,只是心有不甘而已!”崔林叹息一声。
“公子!好像是家主身旁的麻爷来找您!”这时一名家仆来到崔林身边说道。
崔林顺着那名仆人所指的方向看去,正好看见从马车上下来一名精神矍铄的老头。这位老者乃是家主崔荣身边的人,听说是和家主一起长大的,家主以下的人都尊称他一声“麻爷”,也就只有崔荣知道其真实姓名。
崔林赶紧奔着对方走过去,很快就来到对方身边,“麻爷!您老怎么亲自来了!”
“林公子,老爷找您,老奴知道您肯定在城外田庄,就过来了!咱们一起回去吧!”麻爷笑呵呵的说道。
“林怎敢劳烦麻爷亲自来,既然家主找,那赶紧回去吧!”崔林不知道伯父找自己所为何事,赶紧跟着麻爷返回东武城。
回到崔府后,崔林马不停蹄的就直奔崔荣居所。
“伯父!”崔林来到崔荣居所门外禀报。
“德儒,进来吧!”屋里传来崔荣懒洋洋的声音。
崔林推门而入,来到崔荣身边行跪拜礼,“伯父!”因崔林父母去世早,崔林从小就跟着伯父崔荣生活,所以对其非常尊敬。
“起来吧!陪伯父坐会,说说话!”崔荣看着与自己故去多年兄弟有七八分像的侄子,指着旁边的座位说道。
“遵命!”崔林来到一旁跪坐好,等着崔荣发话。
“德儒,伯父今早起来心中不安,不知是否有大事发生!给你兄长去封信,问问他那边一切安好!”崔荣对崔林口中说的兄长,就是在袁绍处任职骑都尉的其子崔琰。
“是伯父,林马上就去写!”崔林抱拳。从小跟这位一起长大的兄长关系就非常好,伯父崔荣也一直把自己视如己出,所以崔林对他们的感情是非常深的。
“对了!今年袁州牧又征集军粮,准备的怎么样了!”崔荣关心的问道。
“回伯父,林刚从城外田庄回来,今年小麦虽比去年好多了,但也冻死不少,看来收成也不如丰年!这军粮不知能否减半,也能减少一部分百姓压力!”崔林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也想听听崔荣的意见。
“唉!德儒呀!你兄长在袁州牧处为官,虽靠其才智,但也少不了我们的支持!”崔荣说的很含蓄,以崔林的才智必能体会其中深意。
崔林一听,立即就明白了,“小侄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