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最强走私犯 第1193章 百口莫辩
热门推荐:
枯井通古今,囤货投喂美强惨战王
全班穿越,世子妃流放荒地封神了江黎黎辛澈
流放黎黎江黎黎辛澈
明日流放江黎黎辛澈
一剑吞鸿
星际叛徒
认错人领错证,豪门继承人嘎嘎香
长生:我的修仙天赋能刷新
重生,从救下被拐美女大学生开始
孙传庭立于堂前,目光深邃地扫过那一箱箱堆叠得整整齐齐的金银珠宝,光华闪烁间,似能映照出人世间最复杂的心思。他心中明镜高悬,自是知晓这满室的财富,不过是牛二那等宵小之辈用以腐蚀人心的手段,意图将他这铁骨铮铮的忠臣拉入那污浊的泥潭。
“哼,区区俗物,岂能动摇我心?”孙传庭心中暗忖,嘴角勾起一抹不屑,声音虽轻,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牛二,你这些银两,还是留着给自己赎罪吧!”
然而,牛二却似早已料定他的反应,非但不恼,反而笑得更加狡黠,挥了挥手,示意手下将那些沉甸甸的箱子随意地丢在了孙传庭的脚边,随即转身,步伐轻快地离去,只留下一句:“孙大人,您若不愿收下,便请随意处置,权当我牛二的一片心意。”
此言一出,孙传庭不由得一愣,错愕之色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复杂的神情。他望着那些散落一地的财富,眉头紧锁,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看似随意的举动,实则暗藏锋芒,一旦处理不当,便会落下口实,成为他人攻击他的把柄。
“唉,牛二此人,真是狡猾至极!”孙传庭轻叹一声,目光在堂内巡视一圈,最终定格在那些忠诚的下属身上。他心中暗自思量,若是自己亲自动手处理这些钱财,难免会引人遐想,不如……
想到这里,孙传庭唤来一名心腹侍卫,低声吩咐道:“你速速将这些银两银两封存,贴上封条,明日一早,便送至京兆尹府衙,就说是我孙传庭在缉捕牛二一党时查获的赃款,请京兆尹大人依法处置。”
侍卫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佩,连忙领命而去。孙传庭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稍感宽慰。他深知,这世间的险恶远非钱财所能衡量,唯有保持一颗清正廉洁之心,方能在这浑浊的世间,守护住那一方净土。
此时,窗外风起云涌,似乎连天空都在为这场无声的较量而变色。孙传庭独自立于堂中,衣袂飘飘,仿佛与世隔绝,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直视那最本真的自我。
“吾辈读书人,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岂能为区区金银所动?”孙传庭心中默念,声音虽轻,却如金石般坚定,响彻心间。
尽管孙传庭内心坦荡,对这些世俗的贿赂不屑一顾,且自认为行事光明磊落,无愧于天地良心,但世事往往不遂人愿。牛二那看似随意的送礼之举,如同一枚暗藏的棋子,悄然间在朝堂的暗流中激起了层层波澜。
魏藻德,这位善于察言观色、长于权谋之术的朝臣,自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削弱对手、巩固自己地位的机会。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牛二送礼这一事件的蛛丝马迹,心中顿时生出一计,决定借此机会给孙传庭来个“借刀杀人”。
魏藻德深知崇祯皇帝多疑且刚愎自用的性格,他巧妙地编织了一张谎言的网,将牛二送礼之事添油加醋,描绘成孙传庭收受贿赂、意图不轨的铁证。他故意在崇祯面前提起此事,言辞间满是忧虑与愤慨,仿佛自己才是那个忧国忧民、忠诚无二的忠臣。
崇祯听后,果然大怒,对孙传庭的信任瞬间崩塌。他未曾细想这背后的种种可能,只是凭借着对权臣间尔虞我诈的深刻认知,以及对孙传庭突如其来的“背叛”行为的愤怒,决定给予孙传庭严厉的惩罚。
于是,一道旨意迅速传遍朝野,孙传庭被罢官免职,甚至遭到了更为严厉的打压。昔日的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孤独与凄凉。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魏藻德,则躲在暗处,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微笑,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权倾朝野的未来。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真相总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当一切尘埃落定,人们终会发现,那些真正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忠臣良将,才是值得后世敬仰与铭记的楷模。而像魏藻德这样的小人,终将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遗臭万年。
温体仁步入御书房,步伐稳健而庄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深思熟虑后的坚定。面对崇祯皇帝,他缓缓跪下,行了一礼后,沉声道:“陛下,关于孙传庭与牛二勾结之事,微臣斗胆进言,此事或有蹊跷,望陛下明察。”
崇祯闻言,眉头微蹙,目光锐利地扫向温体仁,似乎在等待他进一步的解释。温体仁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陛下,孙传庭将军一向忠心耿耿,为国为民,其功绩有目共睹。而牛二等人,乃是朝中蛀虫,其行径早已为世人所不齿。若说孙将军与他们勾结,微臣实难相信。”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恳切:“再者,孙将军与李宇、牛二等人虽有过往接触,但那皆是因公事所需,并无私交。且孙将军若真有异心,以他之智勇,何须等到今日?此中必有误会,或是牛二等人欲行离间之计,以削弱我朝栋梁,陛下不可不防。”
温体仁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孙传庭的信任与对朝廷大局的考量,他深知崇祯皇帝性格多疑,但更希望皇帝能够以理性和公正的态度来审视此事。他继续说道:“陛下,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正需如孙传庭将军这般忠勇之士来稳定大局。若因一时之误,而失此良将,实为朝廷之损失,国家之不幸也。”
崇祯皇帝听着温体仁的陈词,心中不禁泛起波澜。他深知温体仁所言非虚,但心中对孙传庭的疑虑却难以立即消除。他沉吟片刻,最终缓缓开口:“温卿所言有理,此事朕自会详查。但孙传庭与牛二之事,毕竟非同小可,朕不能仅凭一面之词便下定论。你且退下,待朕查明真相后,再做定夺。”
温体仁闻言,心中虽有不甘,但也知皇帝之意已决,只得躬身退下,心中默默祈祷,愿陛下能早日明辨是非,还孙传庭一个清白。
温体仁深知自己此刻的言辞不仅关乎孙传庭的清白,更牵动着大明王朝的安危与未来。他再次躬身,语气更加恳切地向崇祯皇帝进言:“陛下,微臣之所以力保孙传庭将军,实因他对大明的忠心日月可鉴,且其军事实力之强,乃是我朝边关稳固的重要支柱。
孙传庭将军多年来镇守边关,屡建奇功,其麾下将士皆勇猛善战,对将军更是忠心耿耿。若此时因无端猜疑而撤换孙将军,不仅寒了将士们的心,更可能让边关局势陷入动荡,给外敌以可乘之机。
陛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是身为朝廷重臣的我们?微臣恳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切勿因一时之怒,而做出令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再者,孙传庭将军若真被冤枉,其心中之愤懑可想而知。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我军士气,对日后的战事极为不利。陛下英明神武,定能洞察秋毫,还孙将军一个清白,也让我朝将士们安心守土,共御外侮。”
温体仁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孙传庭的深切同情与对大局的深刻洞察,他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渐渐融化了崇祯皇帝心中的冰霜。崇祯皇帝听着温体仁的陈词,眉头渐渐舒展,眼中闪过一抹深思。
最终,他缓缓开口:“温卿言之有理,朕险些因一时之怒而误了大事。孙传庭之事,朕自会派人详查,务必还他一个公道。同时,边关战事不可懈怠,还需仰仗如孙传庭这般的良将镇守。你且退下,此事朕自有主张。”
温体仁闻言,心中大石终于落地,他连忙躬身行礼,感激地退出御书房,心中默默为孙传庭祈祷,愿他早日洗清冤屈,重振大明军威。
魏藻德踏入御书房,面容凝重,似乎背负着沉重的使命。他向崇祯皇帝行礼后,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陛下,微臣深知此言可能触怒圣听,但关乎国家安危,微臣不得不冒昧进言。”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崇祯皇帝紧锁的眉头,继续说道:“陛下,关于孙传庭将军,其忠勇之心,微臣亦有所闻。然而,世事难料,人心隔肚皮。牛二之事,已如箭在弦,不得不发。若孙将军真与牛二有所勾结,其后果不堪设想。”
魏藻德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深知自己的话语可能引发崇祯皇帝的疑虑,但他仍坚持说道:“现在孙传庭将军正镇守边关重城,一旦他心存异志,与牛二内外勾结,将城池拱手相让,那对于我朝来说,将是难以承受的巨大代价。边关失守,国将不国,此等风险,微臣不敢不向陛下禀明。”
他微微一顿,语气转为恳切:“因此,为了稳妥起见,微臣斗胆建议,将孙传庭将军暂时调回京城,一来可以解除边关之隐患,二来也方便陛下亲自查问此事,还孙将军一个清白。若最终证明微臣所虑多余,陛下再行定夺,将其派回边关不迟。”
崇祯皇帝闻言,脸色阴晴不定,他深知魏藻德所言并非无的放矢,但心中对孙传庭的忠诚仍存有一丝疑虑。他沉吟片刻,最终开口道:“魏卿所言,亦非全然无理。但孙传庭乃我朝栋梁,轻易调动恐有不妥。此事,朕还需再作思量。”
魏藻德见状,知道自己已尽到了臣子的本分,便不再多言,只是躬身行礼,静待崇祯皇帝的最终决定。他心中暗自思量,无论结果如何,自己都已经为朝廷的安危尽了一份力。
崇祯皇帝此刻内心如同翻江倒海,复杂难言。他深知孙传庭的军事实力对于朝廷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对孙传庭与李宇、牛二等人的过往接触感到深深的忧虑。这种忧虑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无法释怀。
“朕,确实疏忽了。”崇祯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责与懊恼。他回想起孙传庭往日的功绩,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矛盾。一方面,他相信孙传庭的忠诚与才能;另一方面,李宇、牛二等人的阴影却又让他难以完全放心。
“必须养着他,但又不能让他成为朝廷的威胁。”崇祯在心中暗自思量。他明白,直接撤换孙传庭可能会引发边关动荡,甚至可能让外敌趁虚而入。但放任不管,又担心孙传庭真的与李宇等人勾结,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崇祯决定采取一种折中的策略。他召来心腹大臣,密令他们加强对孙传庭的监视,同时派遣亲信将领前往边关,暗中制衡孙传庭的权力。同时,他也下令彻查孙传庭与李宇、牛二等人的所有往来记录,试图从中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孙传庭的清白或罪行。
“朕要亲自掌握这一切,不能让任何潜在的威胁逃脱朕的掌控。”崇祯心中暗誓。他深知自己的决定关乎大明的未来,因此必须谨慎再谨慎。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崇祯皇帝时刻关注着边关的动态和孙传庭的动向。他既希望孙传庭能够继续为朝廷效力,又担心他会成为朝廷的隐患。这种矛盾的心情让他倍感煎熬,但他知道,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他必须坚持下去。
确实,牛二等人实施的离间朝廷与孙传庭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虽然崇祯皇帝并未直接解除孙传庭的兵权,但他对孙传庭的信任已经产生了裂痕,这直接导致了孙传庭在后续行动中的自主权被大幅削减。
对于牛二等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他们或许并未能直接达到让孙传庭倒台的目的,但成功地在崇祯皇帝心中埋下了怀疑的种子,使得孙传庭在朝中的地位变得微妙而脆弱。这种微妙的变化,足以让牛二等人在后续的操作中拥有更多的余地和机会。
他们可能会继续利用这种不信任,通过各种手段来进一步削弱孙传庭的势力,或者挑拨其与朝中其他将领、大臣的关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他们也会密切关注朝廷的动向,寻找新的机会来实施更加致命的打击。
“哼,区区俗物,岂能动摇我心?”孙传庭心中暗忖,嘴角勾起一抹不屑,声音虽轻,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牛二,你这些银两,还是留着给自己赎罪吧!”
然而,牛二却似早已料定他的反应,非但不恼,反而笑得更加狡黠,挥了挥手,示意手下将那些沉甸甸的箱子随意地丢在了孙传庭的脚边,随即转身,步伐轻快地离去,只留下一句:“孙大人,您若不愿收下,便请随意处置,权当我牛二的一片心意。”
此言一出,孙传庭不由得一愣,错愕之色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复杂的神情。他望着那些散落一地的财富,眉头紧锁,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看似随意的举动,实则暗藏锋芒,一旦处理不当,便会落下口实,成为他人攻击他的把柄。
“唉,牛二此人,真是狡猾至极!”孙传庭轻叹一声,目光在堂内巡视一圈,最终定格在那些忠诚的下属身上。他心中暗自思量,若是自己亲自动手处理这些钱财,难免会引人遐想,不如……
想到这里,孙传庭唤来一名心腹侍卫,低声吩咐道:“你速速将这些银两银两封存,贴上封条,明日一早,便送至京兆尹府衙,就说是我孙传庭在缉捕牛二一党时查获的赃款,请京兆尹大人依法处置。”
侍卫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佩,连忙领命而去。孙传庭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稍感宽慰。他深知,这世间的险恶远非钱财所能衡量,唯有保持一颗清正廉洁之心,方能在这浑浊的世间,守护住那一方净土。
此时,窗外风起云涌,似乎连天空都在为这场无声的较量而变色。孙传庭独自立于堂中,衣袂飘飘,仿佛与世隔绝,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直视那最本真的自我。
“吾辈读书人,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岂能为区区金银所动?”孙传庭心中默念,声音虽轻,却如金石般坚定,响彻心间。
尽管孙传庭内心坦荡,对这些世俗的贿赂不屑一顾,且自认为行事光明磊落,无愧于天地良心,但世事往往不遂人愿。牛二那看似随意的送礼之举,如同一枚暗藏的棋子,悄然间在朝堂的暗流中激起了层层波澜。
魏藻德,这位善于察言观色、长于权谋之术的朝臣,自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削弱对手、巩固自己地位的机会。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牛二送礼这一事件的蛛丝马迹,心中顿时生出一计,决定借此机会给孙传庭来个“借刀杀人”。
魏藻德深知崇祯皇帝多疑且刚愎自用的性格,他巧妙地编织了一张谎言的网,将牛二送礼之事添油加醋,描绘成孙传庭收受贿赂、意图不轨的铁证。他故意在崇祯面前提起此事,言辞间满是忧虑与愤慨,仿佛自己才是那个忧国忧民、忠诚无二的忠臣。
崇祯听后,果然大怒,对孙传庭的信任瞬间崩塌。他未曾细想这背后的种种可能,只是凭借着对权臣间尔虞我诈的深刻认知,以及对孙传庭突如其来的“背叛”行为的愤怒,决定给予孙传庭严厉的惩罚。
于是,一道旨意迅速传遍朝野,孙传庭被罢官免职,甚至遭到了更为严厉的打压。昔日的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孤独与凄凉。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魏藻德,则躲在暗处,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微笑,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权倾朝野的未来。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真相总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当一切尘埃落定,人们终会发现,那些真正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忠臣良将,才是值得后世敬仰与铭记的楷模。而像魏藻德这样的小人,终将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遗臭万年。
温体仁步入御书房,步伐稳健而庄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深思熟虑后的坚定。面对崇祯皇帝,他缓缓跪下,行了一礼后,沉声道:“陛下,关于孙传庭与牛二勾结之事,微臣斗胆进言,此事或有蹊跷,望陛下明察。”
崇祯闻言,眉头微蹙,目光锐利地扫向温体仁,似乎在等待他进一步的解释。温体仁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陛下,孙传庭将军一向忠心耿耿,为国为民,其功绩有目共睹。而牛二等人,乃是朝中蛀虫,其行径早已为世人所不齿。若说孙将军与他们勾结,微臣实难相信。”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恳切:“再者,孙将军与李宇、牛二等人虽有过往接触,但那皆是因公事所需,并无私交。且孙将军若真有异心,以他之智勇,何须等到今日?此中必有误会,或是牛二等人欲行离间之计,以削弱我朝栋梁,陛下不可不防。”
温体仁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孙传庭的信任与对朝廷大局的考量,他深知崇祯皇帝性格多疑,但更希望皇帝能够以理性和公正的态度来审视此事。他继续说道:“陛下,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正需如孙传庭将军这般忠勇之士来稳定大局。若因一时之误,而失此良将,实为朝廷之损失,国家之不幸也。”
崇祯皇帝听着温体仁的陈词,心中不禁泛起波澜。他深知温体仁所言非虚,但心中对孙传庭的疑虑却难以立即消除。他沉吟片刻,最终缓缓开口:“温卿所言有理,此事朕自会详查。但孙传庭与牛二之事,毕竟非同小可,朕不能仅凭一面之词便下定论。你且退下,待朕查明真相后,再做定夺。”
温体仁闻言,心中虽有不甘,但也知皇帝之意已决,只得躬身退下,心中默默祈祷,愿陛下能早日明辨是非,还孙传庭一个清白。
温体仁深知自己此刻的言辞不仅关乎孙传庭的清白,更牵动着大明王朝的安危与未来。他再次躬身,语气更加恳切地向崇祯皇帝进言:“陛下,微臣之所以力保孙传庭将军,实因他对大明的忠心日月可鉴,且其军事实力之强,乃是我朝边关稳固的重要支柱。
孙传庭将军多年来镇守边关,屡建奇功,其麾下将士皆勇猛善战,对将军更是忠心耿耿。若此时因无端猜疑而撤换孙将军,不仅寒了将士们的心,更可能让边关局势陷入动荡,给外敌以可乘之机。
陛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是身为朝廷重臣的我们?微臣恳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切勿因一时之怒,而做出令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再者,孙传庭将军若真被冤枉,其心中之愤懑可想而知。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我军士气,对日后的战事极为不利。陛下英明神武,定能洞察秋毫,还孙将军一个清白,也让我朝将士们安心守土,共御外侮。”
温体仁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孙传庭的深切同情与对大局的深刻洞察,他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渐渐融化了崇祯皇帝心中的冰霜。崇祯皇帝听着温体仁的陈词,眉头渐渐舒展,眼中闪过一抹深思。
最终,他缓缓开口:“温卿言之有理,朕险些因一时之怒而误了大事。孙传庭之事,朕自会派人详查,务必还他一个公道。同时,边关战事不可懈怠,还需仰仗如孙传庭这般的良将镇守。你且退下,此事朕自有主张。”
温体仁闻言,心中大石终于落地,他连忙躬身行礼,感激地退出御书房,心中默默为孙传庭祈祷,愿他早日洗清冤屈,重振大明军威。
魏藻德踏入御书房,面容凝重,似乎背负着沉重的使命。他向崇祯皇帝行礼后,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陛下,微臣深知此言可能触怒圣听,但关乎国家安危,微臣不得不冒昧进言。”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崇祯皇帝紧锁的眉头,继续说道:“陛下,关于孙传庭将军,其忠勇之心,微臣亦有所闻。然而,世事难料,人心隔肚皮。牛二之事,已如箭在弦,不得不发。若孙将军真与牛二有所勾结,其后果不堪设想。”
魏藻德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深知自己的话语可能引发崇祯皇帝的疑虑,但他仍坚持说道:“现在孙传庭将军正镇守边关重城,一旦他心存异志,与牛二内外勾结,将城池拱手相让,那对于我朝来说,将是难以承受的巨大代价。边关失守,国将不国,此等风险,微臣不敢不向陛下禀明。”
他微微一顿,语气转为恳切:“因此,为了稳妥起见,微臣斗胆建议,将孙传庭将军暂时调回京城,一来可以解除边关之隐患,二来也方便陛下亲自查问此事,还孙将军一个清白。若最终证明微臣所虑多余,陛下再行定夺,将其派回边关不迟。”
崇祯皇帝闻言,脸色阴晴不定,他深知魏藻德所言并非无的放矢,但心中对孙传庭的忠诚仍存有一丝疑虑。他沉吟片刻,最终开口道:“魏卿所言,亦非全然无理。但孙传庭乃我朝栋梁,轻易调动恐有不妥。此事,朕还需再作思量。”
魏藻德见状,知道自己已尽到了臣子的本分,便不再多言,只是躬身行礼,静待崇祯皇帝的最终决定。他心中暗自思量,无论结果如何,自己都已经为朝廷的安危尽了一份力。
崇祯皇帝此刻内心如同翻江倒海,复杂难言。他深知孙传庭的军事实力对于朝廷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对孙传庭与李宇、牛二等人的过往接触感到深深的忧虑。这种忧虑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无法释怀。
“朕,确实疏忽了。”崇祯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责与懊恼。他回想起孙传庭往日的功绩,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矛盾。一方面,他相信孙传庭的忠诚与才能;另一方面,李宇、牛二等人的阴影却又让他难以完全放心。
“必须养着他,但又不能让他成为朝廷的威胁。”崇祯在心中暗自思量。他明白,直接撤换孙传庭可能会引发边关动荡,甚至可能让外敌趁虚而入。但放任不管,又担心孙传庭真的与李宇等人勾结,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崇祯决定采取一种折中的策略。他召来心腹大臣,密令他们加强对孙传庭的监视,同时派遣亲信将领前往边关,暗中制衡孙传庭的权力。同时,他也下令彻查孙传庭与李宇、牛二等人的所有往来记录,试图从中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孙传庭的清白或罪行。
“朕要亲自掌握这一切,不能让任何潜在的威胁逃脱朕的掌控。”崇祯心中暗誓。他深知自己的决定关乎大明的未来,因此必须谨慎再谨慎。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崇祯皇帝时刻关注着边关的动态和孙传庭的动向。他既希望孙传庭能够继续为朝廷效力,又担心他会成为朝廷的隐患。这种矛盾的心情让他倍感煎熬,但他知道,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他必须坚持下去。
确实,牛二等人实施的离间朝廷与孙传庭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虽然崇祯皇帝并未直接解除孙传庭的兵权,但他对孙传庭的信任已经产生了裂痕,这直接导致了孙传庭在后续行动中的自主权被大幅削减。
对于牛二等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他们或许并未能直接达到让孙传庭倒台的目的,但成功地在崇祯皇帝心中埋下了怀疑的种子,使得孙传庭在朝中的地位变得微妙而脆弱。这种微妙的变化,足以让牛二等人在后续的操作中拥有更多的余地和机会。
他们可能会继续利用这种不信任,通过各种手段来进一步削弱孙传庭的势力,或者挑拨其与朝中其他将领、大臣的关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他们也会密切关注朝廷的动向,寻找新的机会来实施更加致命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