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成贫家小可怜,我将全村带旺了 > 第256章 糖葫芦

穿成贫家小可怜,我将全村带旺了 第256章 糖葫芦

    刘牧云见她不想说,便没多问,背着手走到她前头。

    “要是遇什么麻烦事,同我说一句,虽然不是什么皇亲国戚,我一把年纪了还是认得几个人。”

    宋南絮跟在后头一愣,片刻后回神微微一笑,嬉笑的跟上去,“您这么说,到时候我捅娄子了,可要报您的名号了。”

    “没大没小,还来打趣我?”

    刘牧云口气紧绷绷的,嘴角却不自主的翘了翘。

    ······

    宋南絮在揽月斋同刘牧云一齐吃了晌午饭,这才带着两小只准备回去。

    刚走了一截,乐姐儿已经揉着眼睛开始犯困了,小嘴一直打哈欠,“三哥我困了。”

    “来,枕着三哥的腿。”

    平哥儿拍了拍自己伸直的腿,示意乐姐儿躺下。

    乐姐儿看了眼在外头赶车的阿姐,小心的躺下,将脑袋枕在平哥儿腿上,“三哥你不困吗?”

    “我不困,你睡,我替你护着头。”

    平哥儿用力眨了眨眼睛,将眼底的睡意送走。

    “三哥,那······我先睡,一会你叫醒我,换你睡。”乐姐儿捏着指头,半句话的功夫就已经睡着了。

    平哥儿抱着乐姐儿的头靠在车壁上,另一只手背蹭着眼睛,明显也是困了。

    宋南絮见状拉停了驴车,从篓子里翻出一个小褥子铺在车内,将内侧车壁也垫上,防止撞头,“平哥儿你也睡吧,我一会慢点赶车。”说着抱起乐姐儿放在一侧。

    等两人躺好后,宋南絮这才赶车往西街去,准备买点食材,明天好好过个节。

    “阿姐~”

    “嗯?你怎么没睡?”宋南絮一回头,对上平哥儿圆圆的眼睛。

    “我怕你一会买东西,没人盯着车。”平哥儿搓着眼睛,避开自己妹妹,小心翼翼挪到宋南絮身侧,“阿姐,你方才在偷笑。”

    他听着阿姐短短一段路,笑了四五次。

    “这不是偷笑,这是光明正大的笑。”宋南絮搓了搓他头。

    “是因为赚了银子吗?”

    “嗯!”

    宋南絮笑着点点头。

    原本预计两天才能卖完的礼盒,短短半日就售光了,因为售价高,直接按售价的两成分了二十两银子给揽月斋,自己还到手八十两。

    钱包变胖的快乐,谁懂啊?

    “阿姐,那你可不可以给我买根糖葫芦?”平哥儿低头想了想,拉了拉宋南絮的衣角。

    家中几个弟弟妹妹从不主要问自己要东西,这是第一次平哥儿第一次开口。

    宋南絮笑道:“可以,还想吃什么?阿姐都给你买!”

    “那就两串糖葫芦。”

    “糖吃多了,对牙不好哦!要不换点别的?”

    宋南絮见他贪嘴,无奈的捏了捏他的小脸颊。

    最近两人夜里刷牙,总说自己牙齿松松,一看就是要开始换乳牙了,这会糖吃多了可不是好事。

    “不,不是我吃。”

    平哥儿说话间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额头,冲宋南絮笑道:“上回我给小石头他们带的糖葫芦都化了,我想给他们送两串。”

    “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我的好朋友,好朋友要有福同享,虽然我没有钱,但我可以两个月不吃糖葫芦,就算把我的那份给他们,可以吗?”

    平哥儿眼底亮晶晶的,稚嫩的面颊上满是乞求。

    “好!”

    “谢谢阿姐。”

    见宋南絮答应了,平哥儿瞬间来了气力,挽起自己的衣袖,将两条细细的胳膊亮在宋南絮面前,“阿姐你看,牛婶子都说我长高长壮了,我能帮你干很多活了。”

    宋南絮抬手摸了摸他的头,笑的一脸温和,没说话。

    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家里几个小的放在现代,正是读书启蒙的时候,自己努力赚钱就是想弟妹能过的更好,而不是本末倒置。

    他小小年纪,有这份心就已经很好了。

    猪肉铺的老板一见宋南絮的驴车来了,立马起身笑道:“宋姑娘来了,今儿要点什么?”

    “要四斤五花,四斤排骨,有没有猪板油,我也要六斤。”

    “好嘞,猪板油我帮您切了,省的回家切。”

    老板将东西过了秤,将板油铺在案上只等宋南絮点头。

    “那就辛苦您了。”

    “嗐,不辛苦不辛苦。”肉铺老板笑的一脸褶子,冲宋南絮摆摆手,知道她平日喜欢逛市场,笑道:“我这切肉还要会儿,你把车停这,我帮你看着,先去旁边转转?”

    “那就劳您看顾下我家弟妹,我就在附近看一眼。”

    “行,去吧去吧!”

    平哥儿也从车里探出个头,“阿姐,我在这守着妹妹,你别忘了我的糖葫芦。”

    “知道了!”

    说是附近逛逛,统共离肉铺也就十来米,街道两旁有许多夫人老妪摆着地摊,都是一些山里的新采的野菜,菌子之类。

    村里有土地,都是优先种主食这类,专门用地来种菜的屈指可数,有得也是自己在屋前院后辟一块小地种点菜,一家人自给自足。

    城里像是酒楼,大宅里,都是由专门的商户菜贩供应。

    “姑娘,昨儿才摘的地耳,要不要买点?”老妇人脊背佝偻弯成块九十度,说话都要费力侧头才能与宋南絮目光对视。

    “阿婆,这怎么卖?”

    “六文钱一斤,我洗的很干净的,一点泥巴沙子都看不见。”老妪怕她不信,从篮子离抓了一把递到宋南絮面前。

    这种地耳小时候跟着奶奶采过,都是雷雨天气后才有的,小时候叫雷公耳,是一种藻类,一般长在路边,石板缝里,口感吃起来和木耳差不多,只是特别难洗。

    一小篮子的地耳洗干净要花一个多小时,食材易得,就是废人。

    面前的地耳洗的干净,衬在阿婆皲裂的掌心,更显柔嫩。

    “我都要了,您过下称。”

    “都,都要了?”老妇人有些不可置信。

    这时节,地耳遍地都是,这足足有七八斤,这天气热又不好保存。

    “姑娘,这么多吃不完的,还是少买点吧!”

    “没事,家里人多,都要了。”宋南絮说着从兜里摸出一串小铜板。

    老妇人一看手里一串铜钱,少说也有六七十文,连忙去拉着宋南絮,“姑娘,你给多了。”

    “我没带篮子,这算是篮子钱。”宋南絮笑着拎起地上的篮子。

    老妇人见状,捡起摊上一扎捆好的蒿草放进她怀里,笑道:“那就把这蒿草带上,很鲜嫩,做艾草团子或者明儿端午插门窗都行。”

    “那我就不客气了,多谢。”

    宋南絮知道对方是不好意思多收钱,干脆的将蒿草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