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重启寻踪门 第1章 梦魇与“她”
热门推荐:
末世,我能吞噬万物要系统有啥用
结婚三年不回家,军婚也得离
仙灵无双:林风传奇
路盲的第一本书
保姆届的卧龙雏凤
狐妖:成为她的剑与灵
双穿:开局买下美女丫鬟
网游:闺蜜留给我的遗产是穿越
国运战场杀疯了,她是来成神的
“不能留你了!只有你死,才能让那地方消失……”
咚……咚……咚……
嘣!嘣!
“你干什么?!你冷静听我说……不要动她!别!!我们马上就要成功了啊!”
“你还没清醒吗?!那地方根本不是你想的第二世界!那只是她……”
……
沙土路,异常颠簸。
一辆产自上世纪的金杯面包车,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飞驰”在被农田包裹的乡村小路上,留下呼啸而过时卷起的滚滚尘土。
颠簸之下,陶古津猛地从噩梦中醒来,拳头紧握,指甲戳破了手心。
“嘶……”足足半分钟后,她才想起手心的疼痛。
这个梦,她做了许多年。
梦里漆黑一片,只有对话——
不完整的对话,两个男人的对话。
每一次,对话都会在同一位置戛然而止,让人从噩梦中惊醒。
起初,她十分好奇未说完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可时间久了,这梦便只剩梦魇,徒留恐惧。
哐、哐!
顾不上疼,她用力打开年代老旧的车窗,新风混着凉意和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她的意识也从梦魇回归现实。
车窗外,麦苗拔节。
四月的春风掀起麟波麦浪,相比之下的远山,似乎只不过是点缀这麦田大海的一叶扁舟。
她深深呼出一口气,看了眼时间——7点50分。
距离捐赠活动开始还有一个小时。
此刻,这辆沙土路上的面包车,正循着两侧大树规划的路径一路狂奔,向着亭胡科研所的方向行进。
坑洼崎岖的路面,让50迈的车速发挥出了80迈的狂野。
这时分,除了陶古津,车里的人可没什么心思看景儿。
一沟一壑的颠簸,急刹加速的冲击,让他们攒足了劲儿,想要对抗行车途中身体产生的自然反应。
“师傅,您慢点开,我看时间还早,咱们肯定会提前到。”有人在颠簸中不住提醒。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新闻工作经历的记者,这样的随车体验对陶古津来说实属常事,甚至,晕车途中再赶一篇稿子才更像是媒体从业人员的常态。
只不过,前一夜的失眠加重了身体的不适,即便她刚上车就补了一觉,可那梦魇却叫人更为筋疲力尽。
“又是靠意念支撑的一天。”
她想起了多年前,随渔船出海采访时,遇到大风浪的场景。
有人手抓船栏晕倒在甲板,任凭海浪潮进的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打在头上,却纹丝不动。
一船人都没想到,站到最后的竟是她这个从小晕船的姑娘。
当然,只有她自己知道,那天船上的四个小时到底是怎么回事。她不过是凭着“我不晕船”的意念突破了身体极限。
一直以来,她都觉得那天的“她”是她、似乎又不是她。
那熟悉的感觉,在她成长的二十多年光阴中随时到访,让她说不出“陌生”二字。
她在潜意识里觉得,或许那便是自己给自己洗脑了吧。在对抗风浪那天,竟一度产生了醉酒断片的感觉,待到她再度清醒时,船已靠岸。
对人生的怀疑也由此产生——意念力量真的大过了物理攻击?
想到这,她不可思议地轻笑一声。
车速渐快,车身猛地一个晃动,面包车接连驶过了几个土坑。
她不得不伸长胳膊,一只手紧紧抓住前排椅背,五个手指死死摁进椅背海绵里。
这手指骨骼分明,手腕在紧张的力道下道道血管突出,纤细的手指于关节处发力,制动着身体的平衡。
循着胳膊看上去,这胳膊的主人顶着一张清秀的脸,一尘不染的眼眸纯净明亮,散发着青春的气息,让人一眼便能窥出她的坚毅倔强。只是脸庞也如那双手,显得过分消瘦,一眼看上去,五官都在透露着“弱不禁风”。
“人类真是弱小又奇特的生物。”
颠簸中,她不禁感慨,人体的每一处“零件”都被“设计”运行得刚刚好,但每一个致命的弱点却都暴露得如此清晰,如大动脉,如太阳穴,任何一个不经意的误差,都能结束这条脆弱的生命……
这无力的感觉就好像……梦中的那个“她”?
她看向窗外,大树一棵接一棵规律地向后挪移着,配合着乡村飙车的场景,发出不绝于耳的呼啸之声。
“师傅,您这车技一看就是经验级的,我这屁股一路都没好好坐过(车座椅)垫子。”坐在最后一排的电视台记者殷鹏忍不住开起玩笑,一嗓子把陶古津从神游中拉回现实。
“小伙子,我这才50(迈)的速度,你还得练哪!”司机有些局促,“我慢点我慢点,照顾照顾同志们。”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对着后视镜摆了摆手。
“来,大家喝点水,趁这会儿我给咱们记者朋友们发发证件。”副驾驶座上的刘政军转过身,打断了关于车速的对话,边说边将矿泉水和通行证递到每个人手中。
作为亭胡科研所宣传处主任,刘政军在此次生物企业向科研所捐赠科研设备的活动中,担负着对接媒体宣传的工作,他一大早就出发,拉着多家媒体记者赶赴活动现场。
陶古津伸手接过采访通行证——陶古津,澜海日报社融媒体中心记者。
证件上印满了科研所标志性的水印,在阳光的反射下反倒喧宾夺主,险些盖过了身份信息……
不知为何,车速缓了下来。
“前方路口请直行……”
道路导航的提示音从刘政军手机上发出。
他低头看了看路线,又抬头看了看前方,随后向司机那儿探着头,用手指着前挡风玻璃不知在说些什么。
陶古津被这导航语音吸引了注意力,好奇地从座位上斜过身子,向前方望去。
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个异常奇特的岔路口——
岔路口分散出去的其他道路呈现出一个横躺倾斜的Y字形,一条与面包车呈90度角,一条指向面包车左后方位置,另一条则在他们的右侧。路口交汇处竖着一个牌子:
前乡……
咚……咚……咚……
嘣!嘣!
“你干什么?!你冷静听我说……不要动她!别!!我们马上就要成功了啊!”
“你还没清醒吗?!那地方根本不是你想的第二世界!那只是她……”
……
沙土路,异常颠簸。
一辆产自上世纪的金杯面包车,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飞驰”在被农田包裹的乡村小路上,留下呼啸而过时卷起的滚滚尘土。
颠簸之下,陶古津猛地从噩梦中醒来,拳头紧握,指甲戳破了手心。
“嘶……”足足半分钟后,她才想起手心的疼痛。
这个梦,她做了许多年。
梦里漆黑一片,只有对话——
不完整的对话,两个男人的对话。
每一次,对话都会在同一位置戛然而止,让人从噩梦中惊醒。
起初,她十分好奇未说完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可时间久了,这梦便只剩梦魇,徒留恐惧。
哐、哐!
顾不上疼,她用力打开年代老旧的车窗,新风混着凉意和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她的意识也从梦魇回归现实。
车窗外,麦苗拔节。
四月的春风掀起麟波麦浪,相比之下的远山,似乎只不过是点缀这麦田大海的一叶扁舟。
她深深呼出一口气,看了眼时间——7点50分。
距离捐赠活动开始还有一个小时。
此刻,这辆沙土路上的面包车,正循着两侧大树规划的路径一路狂奔,向着亭胡科研所的方向行进。
坑洼崎岖的路面,让50迈的车速发挥出了80迈的狂野。
这时分,除了陶古津,车里的人可没什么心思看景儿。
一沟一壑的颠簸,急刹加速的冲击,让他们攒足了劲儿,想要对抗行车途中身体产生的自然反应。
“师傅,您慢点开,我看时间还早,咱们肯定会提前到。”有人在颠簸中不住提醒。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新闻工作经历的记者,这样的随车体验对陶古津来说实属常事,甚至,晕车途中再赶一篇稿子才更像是媒体从业人员的常态。
只不过,前一夜的失眠加重了身体的不适,即便她刚上车就补了一觉,可那梦魇却叫人更为筋疲力尽。
“又是靠意念支撑的一天。”
她想起了多年前,随渔船出海采访时,遇到大风浪的场景。
有人手抓船栏晕倒在甲板,任凭海浪潮进的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打在头上,却纹丝不动。
一船人都没想到,站到最后的竟是她这个从小晕船的姑娘。
当然,只有她自己知道,那天船上的四个小时到底是怎么回事。她不过是凭着“我不晕船”的意念突破了身体极限。
一直以来,她都觉得那天的“她”是她、似乎又不是她。
那熟悉的感觉,在她成长的二十多年光阴中随时到访,让她说不出“陌生”二字。
她在潜意识里觉得,或许那便是自己给自己洗脑了吧。在对抗风浪那天,竟一度产生了醉酒断片的感觉,待到她再度清醒时,船已靠岸。
对人生的怀疑也由此产生——意念力量真的大过了物理攻击?
想到这,她不可思议地轻笑一声。
车速渐快,车身猛地一个晃动,面包车接连驶过了几个土坑。
她不得不伸长胳膊,一只手紧紧抓住前排椅背,五个手指死死摁进椅背海绵里。
这手指骨骼分明,手腕在紧张的力道下道道血管突出,纤细的手指于关节处发力,制动着身体的平衡。
循着胳膊看上去,这胳膊的主人顶着一张清秀的脸,一尘不染的眼眸纯净明亮,散发着青春的气息,让人一眼便能窥出她的坚毅倔强。只是脸庞也如那双手,显得过分消瘦,一眼看上去,五官都在透露着“弱不禁风”。
“人类真是弱小又奇特的生物。”
颠簸中,她不禁感慨,人体的每一处“零件”都被“设计”运行得刚刚好,但每一个致命的弱点却都暴露得如此清晰,如大动脉,如太阳穴,任何一个不经意的误差,都能结束这条脆弱的生命……
这无力的感觉就好像……梦中的那个“她”?
她看向窗外,大树一棵接一棵规律地向后挪移着,配合着乡村飙车的场景,发出不绝于耳的呼啸之声。
“师傅,您这车技一看就是经验级的,我这屁股一路都没好好坐过(车座椅)垫子。”坐在最后一排的电视台记者殷鹏忍不住开起玩笑,一嗓子把陶古津从神游中拉回现实。
“小伙子,我这才50(迈)的速度,你还得练哪!”司机有些局促,“我慢点我慢点,照顾照顾同志们。”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对着后视镜摆了摆手。
“来,大家喝点水,趁这会儿我给咱们记者朋友们发发证件。”副驾驶座上的刘政军转过身,打断了关于车速的对话,边说边将矿泉水和通行证递到每个人手中。
作为亭胡科研所宣传处主任,刘政军在此次生物企业向科研所捐赠科研设备的活动中,担负着对接媒体宣传的工作,他一大早就出发,拉着多家媒体记者赶赴活动现场。
陶古津伸手接过采访通行证——陶古津,澜海日报社融媒体中心记者。
证件上印满了科研所标志性的水印,在阳光的反射下反倒喧宾夺主,险些盖过了身份信息……
不知为何,车速缓了下来。
“前方路口请直行……”
道路导航的提示音从刘政军手机上发出。
他低头看了看路线,又抬头看了看前方,随后向司机那儿探着头,用手指着前挡风玻璃不知在说些什么。
陶古津被这导航语音吸引了注意力,好奇地从座位上斜过身子,向前方望去。
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个异常奇特的岔路口——
岔路口分散出去的其他道路呈现出一个横躺倾斜的Y字形,一条与面包车呈90度角,一条指向面包车左后方位置,另一条则在他们的右侧。路口交汇处竖着一个牌子:
前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