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水浒之狄家将 > 第107章 东方韫妙手回春,八两金神乎其技

水浒之狄家将 第107章 东方韫妙手回春,八两金神乎其技

    “师伯祖,您真是活神仙啊!”

    狄泉眼见着这东方韫有这本事,佩服的五体投地。

    说实话,作为一个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迈过新世纪,感受好生活的后世人,在来到了这个世界之前,什么怪力乱神他都是不信的。

    不过,之前的那个世界没有,并不代表现在的这个世界也没有,《水浒传》原着虽然是一本演义小说,但是它里面也有神魔的成分在。

    你比如说,这梁山一百单八将,那就是一百零八个魔星,《水浒传》开篇第一章就写明白了。

    中国的演义小说里面,多多少少都得带点神魔元素,你像是《西游记》,《封神演义》这样的且不说,《水浒传》,除了一百单八将是天上星宿,还有九天玄女娘娘。

    像是《说岳全传》里面有鲍方老祖,乌灵圣母,岑仙君等一系列人物。

    《薛家将》、《杨家将》、《狄青演义》里面有王敖老祖和骊山老母。

    “小狄泉,你那受伤的人在何处?”

    东方韫倒也没有理会狄泉的奉承,而是直接询问起来。

    “师伯祖,晚辈在前面带路!”

    狄泉立刻带路,来到了朱贵酒肆里面,到了酒肆门口,那东方韫便掩住了鼻子,“好血腥气味!”

    见到了奄奄一息的董澄,那东方韫一看董澄这狰狞都伤口,皱起了眉头,“血是止住了,只是这伤口是被火烧了?”

    狄泉不好意思的上去说道:“是晚辈的小伎俩,只为止血。”

    “倒也无妨,你们站远一点,看我的!”

    说罢,那东方韫的身上再度爆发出一道紫气,直接把围观的狄泉、石秀、朱贵,以及杨志都推开了一步。

    唯独这道紫气碰上“花和尚”鲁智深之时,竟然直接消散了!

    “咦!这是……佛缘……”

    东方韫是修成了的人,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原本是魔星的天孤星,竟然在这一世成了一个有佛缘的人!

    这可是十分少见的事情。

    而实际鲁智深确实在《水浒传》原着里面最后成为了一个开悟的一代高僧,要说他修成了罗汉正果,恐怕也没什么人反对。

    从性格上来讲,不管是冥冥中自有天意,还是说鲁智深自己顺从本心,鲁智深是一个侠义之人,心直口快,路见不平一声吼说的就是他这种人。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这句话对武大郎不适用,但是对于鲁智深,那是极其的适用。

    鲁智深的江湖地位和江湖声望很高,再加上他豪爽的性格,不管是他走到哪里,都有人把他当朋友,人们也都尊敬他。

    当然,他的毛病也不少,脾气耿直气性大,有的时候很鲁莽,爱喝酒,喝多了还撒酒疯打人。

    在常人眼睛里面,这样的一个人能出家,那简直是为祸禅林伽蓝!

    那些五台山上的佛门中人,他们全部都都想不通,唯独五台山的智真长老独具慧眼,他认为鲁智深有佛性,将来有一天悟了,就是修成正果之人。

    而这位智真长老,也是当世佛门修行的集大成者,并不是一个简单人物。

    东方韫低语一声,然后立刻用布满了紫气的手掌按上了董澄胸口上的伤口,从头抹到尾。

    而神乎其神的一幕发生了,但见东方韫的手掌抹过之后的地方,那原本看起来十分狰狞的伤口直接就瞬间消失不见了!

    “神乎其技!神乎其技!”

    狄泉带头直接喊出了这句话,其余的几个人也全都应和了起来。

    那东方韫这么用手掌一抹,董澄胸口上的那个伤口直接就消失不见了,就像是从来没有受过伤一样。

    “师伯祖,您真是活神仙啊!”

    狄泉抱拳行礼,向东方韫致谢道。

    “我算得什么神仙,若说神仙,当属我那恩师,既然人已经救得,我便走了。”

    东方韫一片高人风范,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师伯祖,您来了我们梁山,茶未饮一盏,如此就走,晚辈我如何过意得去?这台蘑您还未曾尝一尝,待晚辈亲自料理,请师伯祖尝尝晚辈的手艺!”

    狄泉心说这么一个有本事的人,又和自己祖上有旧,那还不得多套套近乎?

    “噢?小家伙,你可知道我活了百十来岁,这世上的珍馐美味,大抵也都曾尝试过一二,唯独这五台山上的香菌,其味道使我念念不忘,你既然说了,我便尝完了再行不迟。”

    他的规矩不就是八两金子救人,然后再请他吃顿台蘑吗?这个不算坏规矩。

    “朱贵,备好了葱姜蒜,咱们起锅开灶!”

    狄泉正准备展示一下他来自于后世几千年的手艺之时,那东方韫则大喝一声,“慢!葱蒜莫要放入,我乃修道之人,不能食用。”

    狄泉一拍脑门,自己一时忘却了道门的规矩,这葱蒜他们是不吃的。

    上辈子狄泉上武当山拜访的时候就见识过,结果自己一时高兴,忘了!

    很多人对道教的第一印象有三:飘然、吃素、戒色。

    而吃素最开始并不在道教的规矩中,后世全真演化之后,重阳真人认为吃肉是开了杀戒,屠杀生灵,于是就下令全真教派改吃素斋饭,不食荤腥。但是其他派系的道教仍然可以吃荤,跟佛教截然不同。

    而且,一开始的道教也是并不禁止婚娶的,后世人认为和尚和道士都吃素,那是不对的。

    后世更认为那些和尚不守清规戒律,一个个吃的肥头大耳,而都认为老道们都是吃素的,也是不对的印象。

    道士又不是都要吃素,佛家最早也不禁止吃肉。

    而葱蒜是道教里讲的五辛中的两种,道教觉得吃五辛不利修行。

    关于这个,大概是有三种原因,第一种就是道教的人认为生吃五辛,长脾气,脾气大了就会坏掉自己的道心。

    第二点,就是道教认为,熟吃五辛,长淫欲。

    这一点不用过多解释,虽然道教有些派别不禁止婚娶,但是绝对不会允许邪淫。

    第三点,则是道教认为吃五辛,近恶鬼,离善神。

    因为恶鬼喜欢五辛的味道,常来亲近此人。而善神厌恶五辛的味道,而远离此人。

    当然了,这和西方的理念相悖,西方驱魔制服吸血鬼,靠的还就是洋葱,大蒜这种辛辣的食物。

    正因如此,道教不能吃葱蒜,五荤三厌为中国古代的“斋戒”饮食的禁忌,最早为道家、儒家所推崇,后被外来宗教引用。

    五荤:西方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蒜、茖葱为五荤,道家以韭、蒜、芸台、胡荽、薤为五荤;三厌:道教忌食的三种肉:即雁、狗、乌龟。

    “唉呀,师伯祖,晚辈一时忘了,我这便去准备,不放丁点葱蒜!”

    狄泉倒是不怕,除了放葱蒜的做法,他脑子里面可以烹饪这种蘑菇的做法还多的是。

    上辈子狄泉虽然没有去过山西五台山,但是他们武术队里面有个山西的老乡,就和他说过,台蘑晾干后则由白变黄。

    今天狄泉见到了这干台蘑,果然如是。

    因为台蘑肉体肥实,菌盖、肉质肥嫩,油性大,养分价值高,不管干鲜烹饪,都别有风味,入筵席串汤可解肉腻、舒肠胃。

    如果不加荤菜,单纯的素食,也可解馋、治并长命,是五台山上佛教徒每餐必不可少的好菜。台蘑的长处,幽香味儿连东北“三大蘑”,福建大红菇和戈壁滩上的阿魏蘑都难于比较。

    五台山当地说他们当地的台蘑,有“一家喝其汤,十家闻其香”的说法。

    狄泉干脆弄个清炒台蘑出来,先把把台蘑撕成条,起锅烧水发干台蘑,放在开水里浸泡个十分二十分的,然后捞出,淋干水分。

    然后,热锅热油,不能加葱姜蒜,那狄泉就加入了一点猪油,炒出香味。

    毕竟,道教没有不能吃猪肉的说法,只是刚才询问了东方韫,他是不忌吃肉的,除了道教大众都不吃的那几个。

    将台蘑在锅内炒香,然后放入盐、醋,狄泉用巧妙臂力颠勺,那台蘑便在锅里面直接跳起了舞,与火舌共舞,香气四溢。

    狄泉的炒菜手法那是后世的,自然是和现在的不同,就是“旱地忽律”朱贵站在一旁打下手,也看呆了。

    “寨主这一手,就是庖厨出身也不一定会啊!”

    狄泉上辈子自己从小做饭,溜炒煮炸煎烤焖,各种菜系的烹饪方法烂熟于心,只要不是太高端的那种,他都能给做出来。

    而炒到这里,狄泉再加入少量鸡汤煨了一下锅里的台蘑,但是,狄泉发现,缺少了一样东西。

    要是再加入少量酱油,味道就会更好。

    酱油是从宋朝开始的,是中国发明的。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周朝就有制做酱的记载了。

    这东西当初是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最早的酱油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

    酱油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两本着作中:《山家清供》记载用酱油、芝麻油炒春荀、鱼、虾;《吴氏中馈录》记载用酒、酱油、芝麻油清蒸螃蟹。

    当然,也许北宋也有酱油,就是没有记载而已。

    现在,也许东京汴梁的皇宫里面已经出现了用腌肉制造出来的酱油,但是黄豆酱油尚未现世。

    而且,狄泉也觉得这种腌肉制造的酱油,应该在味道上远远不如黄豆酱油。

    “等等,酱油!”

    狄泉心里面突然想到了一个发财的好方法。

    不管是南宋北宋,不管现在有没有酱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黄豆酱油肯定没有。

    如果黄豆酱油的滋味比腌肉制造的酱油味道要好,而且还能降低酿造成本,那还真的是一个首选的调味品。

    至于酿造酱油的技术,狄泉是烂熟于心,小时候回老家在农村见识过农村里面的酱油作坊,还曾经因为看到了酱油的缸里面在日晒夜露的过程中爬满了蛆虫,而恶心的两年没有碰酱油。

    但是,现在的狄泉无比想念这美味的调味品,毕竟酱油作为后世家家都有,非常普及的调味料,味道确实让人喜爱。

    而且,黄豆酱油是用黄豆进行酿造的,原料和酿造成本,都比皇宫里面那种用腌肉制造出来的酱油要低不少,更能普及大众。

    “寨主,菜要糊了!”

    在一旁站着的“旱地忽律”朱贵此时提醒起了想的出身的狄泉。

    狄泉这才算反应了过来,然后直接把菜盛了出来。

    东方韫一闻,便赞叹道:“香气四溢,本色,本味,而且还有鸡汤之鲜,猪油之厚!妙极妙极!”

    狄泉吃了一惊,心说这东方韫不会是属狗的吧?这连尝都没尝,这就靠鼻子把做法给闻出来了!

    这样也太过于神奇了吧!简直是警犬鼻子!

    但是,转念又想,这老小子他起码已经活了一百五十多岁了,那天底下的好东西他吃过的必然是不少,要是吃多了知道味道,能闻出来,那也不为怪。

    “师伯祖真是吃过见过,晚辈没见过您这样会吃的食家!”

    狄泉在一旁说道。

    “吃多了,知道这些东西的味道罢了,来来来,让我尝尝!”

    东方韫立刻提着品尝了一下,果然鲜美醇厚。

    “好味道,今日我吃高兴了,小子,昔日师弟有一件宝物归还给了师门,你是他的后人,我看也不输给师弟当年,今日我将其传给你如何?”

    说罢,他便从袖袍中拿出一个东西,是个青铜描金的鬼怪面具。

    “这是金缕鬼脸?”

    狄泉问道。

    金缕鬼脸,有的书中称为“人面金牌”,这法宝是个面具,戴上之后法力无穷。

    与强敌作战时,戴上鬼脸,念动咒语,狄青就会变成巨大威武的金甲巨神,吓得敌人七窍流血而死。

    在白鹤关大战黑利时,狄青破了黑利三件法宝后,取出了金缕鬼脸,往脸上一戴,黑利再一看,狄变成了一金甲巨神,吓得黑利滚鞍落马,被赶来的石玉一枪扎死。

    而这东西在狄青死后,被王敖老祖废掉了法力,但是还剩下一个功能,就是可以保护携带者不受妖术邪魔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