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狄家将 第465章 王太守人头落地,梁中书夫妇遭擒
热门推荐:
别退婚啊!我只是喜欢睡觉而已
退伍后,我成了娱乐圈教父
与君契阔
穿成菟丝花在星际做女皇
我不做插足者,我要做女霸总
错爱成殇:复仇之恋
宝可梦:直到相遇的那天
少年白马醉春风:风华绝代
乡里乡外
“漂亮!”
“神火将”魏定国这回算是捡到了一个大功劳,李成这一死,梁中书夫妇可就完了,李成都死了,其他朝廷士兵谁还敢往上去?
他直接白捡了个大便宜,活捉了梁中书夫妇,直接位居首功。
而在梁中书夫妇被生擒后,大名府守军大部分放下武器投降了,被围困了几个月,城内的物资基本上也都匮乏了,军民双方也都厌战情绪严重,狄泉亲自带兵进城,当地百姓则是捆了王太守前来归降。
根据王太守平日里和梁中书沆瀣一气欺压百姓的情况,狄泉当即将王太守斩首示众,以平息民愤。
民众还要求要杀了梁中书两口子泄愤,但是考虑到这俩人情况特殊,狄泉并没有立刻杀死,而是告知民众要另择日期,公审公判他们两口子。
至于孟子岭战役,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最后朝廷兵马还是全军覆没,生俘一万零两千人,大名府这座北方重镇已经彻底易主。
但是,梁山方面损失也不小,将领方面不同程度的受伤者很多,“扑天雕”李应、“插翅虎”雷横、“拼命三郎”石秀、“铜锤将”傅天亮、“摩云金翅”欧鹏、“打虎将”李忠、“没面目”焦挺等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轻重伤。
至于战损,士兵伤亡足有八千之众,还有至少三千多伤员,医疗组的“神医”安道全看到了这场面都头疼了。
而且,后来林冲见到战局基本上大定了,叫短期受训的军校生上去加深实战经验,结果问题很大。
当然,这次作战,虽然调动了很多精锐,其中大部分还是以各地新军为主力,这些人也是乏善可陈。
众所周知,出于封建时代的旧社会的士兵大都来自于农村目不识丁的年轻农民,他们大都缺乏军事素养与勇气,即使是参加了军队,如果没有充足的训练和物质保障,在实际的军队生活和战场中,也会有种种令今人不可思议的事例。
战场上出现的情况可是太多了,首先是军校生那边,是以连排为单位进行进攻,结果在进攻时,林冲发现居然有三个连畏敌不前,而且林冲数次下令不见回应。
而且最可气的是,他们是被一些被拿着弓箭的少数的溃兵给打垮,而他们手里拿着火器连开火都不敢了!
还有一个班的人集体当了逃兵躲在角落不敢参战如,还有一班人的人被领头的带到沟内去躲起来,他们看见前面的伙伴展开地集结被个别散兵打散了,就往后缩,连吹二次前进号不前进,吹了三次不答号,完全对军令置若罔闻……
而结合到了训练上的具体的表现是,在军校里面搞打靶,五十余人竟有近一半人一发不中,军校里面拢共有一个团的学生,有十二个个班长不认识表尺,一个团里面有一个排认不得步枪表尺,更有连副都不识表尺。
也不是说没有教给他们,实在是这些人学了就忘了!
后来林冲考虑,射击精度不佳,那便可以投弹代替——投弹训练较射击更加简单,且在“轰天雷”凌振那边,搞土制炸弹、手雷的制造起步早、产量大,能让军校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
可即使如此,训练任然是较差的,如这些孟子岭战斗中,充当了前锋的军训团第一营就投掷手榴弹失误,被树木枝干弹回炸倒己方,造成非战斗减员六人。
韩愿在战后报告中便认为,这是由于日常训练只看投掷远度而不看投掷高度导致的。
而按说最考验战士体质与战斗意志,最为贴合这个冷兵器时代的白刃战,他们打得也是逊色于敌军——这场孟子岭之战固然战斗打得很残酷,但是他们的表现也很难评说,在白刃战时,有的战士冲上去,几个回合就被刺倒,之前训练的打法几乎全忘了,一点都使不出来。
而有准备的,在伏击敌军中,按说事先有准备不是,却更凸现了这一劣势:他们军校生一个排五十余人包围九个禁军士兵,结果面对禁军突围,“刺刀见红”时,竟无一人敢阻拦,还是待敌冲出后才放箭将之击毙。
按说白刃格斗刺刀见红,本来是梁山军打仗的优势和强项,毕竟军校生学的是“天朝教师”周侗的简化武艺,在“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的训练下学习的技术。
而在这次对阵中却没有占多少上风,这些龙骧军手中的骑枪比梁山泊军校制式武器里面的刀枪长了许多,这些禁军刺杀技术又普遍较好,毕竟久经沙场,那是宋朝真正的精锐部队,有的战士冲上去,几个回合就被刺倒……
由于训练时间短,而且他们的军事技术教育没有很好的进步,所以孟子岭战役的多次战斗中打坍敌人不能歼灭,如上述类似的白刃战还有,基本上军校生战斗力很差,二三个战士没有打胜一个禁军,最后是侧方杀过来的铁人军战士将敌击毙。
甚至还遭遇了乌龙,军校生是两个连之间因为打红了眼,自相误会,被本团部队误击,拿着三眼铳在战斗中射击到友军。
而且其他部队也有很大的问题,前线指挥官战术单一,每一个战役战斗都是以血肉和敌人拼,伤亡很大,这对士兵来说,有些不负责任。
狄泉认为老百姓把他们的子弟交给梁山泊,他们要对这些子弟兵负责任,而很多前线的将领都不会指挥战士打仗,战术操作极少,是以督战精神来指挥战士,基本上是靠着身先士卒来打仗,激励士气,一冲锋一说就是:“操你妈,为什么不冲?杀呀!冲呀!”乱叫一阵,不知组织火力和使用兵力,只是猛打猛冲,蛮干,伤亡很大。
而之前久经沙场的老将们和前朝廷军官还知道适应一些战况,调整战术,而老粗将军们蛮冲的打法,就是对士兵的不负责任的态度,所以,狄泉还认为,军校还有一个神圣责任,就是要提高技战术,减少伤亡……
而基层指挥员素质差,不光是因华战斗频繁、基层主官死伤惨重,也是因为一些之前梁山泊的老将们,自居“老资格”,所以故步自封,别人要他学习战术、运用各种战术手段粉碎敌人工事,他倒发挥“猛打猛冲”的精神,以“老子打仗还怕死?”搪塞过去,不愿学习,凭借个人武力冲锋陷阵,但是士兵却没有他们那么厉害的本事啊!他们不愿学习,你让他们学习火器,他们说,“这东西不痛快,还是刀子好。”你问他怎样破坏鹿砦,他答:“用斧子砍。”
你问他怎样过外壕,他答:“用梯子架起来过。”问他如何过围墙,他答:“用梯子架起来爬。”
你说:“这样伤亡要大。”他答:“妈的,俺铁牛还怕死吗?”
没错,这帮人以“黑旋风”李逵为代表人物,除此之外还有很多。
这种普遍“猛打猛冲,蛮干”的背景下,梁山的步兵实战战术基本上是“波浪式”冲锋的样子,要是这次战斗没有梁山泊强大的火力压制,敌军的八牛弩居高临下就能把所有人打成筛子。
勇敢固然好,就是一排排的集团冲锋,当把敌人冲下去时,牺牲的人也是一排排的。
这种冲锋一遇到顽强的敌人,伤亡就更大,这也是说明,没有很好的战术是不行的,没有组织纪律性是不行的,狄泉那边的梁山老军久经沙场,鸳鸯阵就玩的炉火纯青,连“李天王”李成都死在鸳鸯阵之下了,足够说明问题了。
后来林冲实在看不下去了,亲自指挥三个连去打一个高地上的敌人,高地下面是是开阔地,后面大炮推不上去,所以就没有重火力掩护,敌人等到士兵冲到二三十米远才用八牛弩,冲一次就死伤十七八个人。
一个军校生拿着轰天雷,他看见“豹子头”林冲叫着,“打!打!打!”,结果他说:“教头,你打哪里呀?”
林冲气得要死,说:要用这玩意炸了敌人的八牛弩,掩护大伙冲锋。”
狄泉听了都捂脸叹息了,虽然训练时间短,但是也不能菜成这样啊!
总的来说,还是战术不适合!
狄泉想了一下,准备用“三三制”战术先来给他们练一练本事。
三三制战术首先是由士兵在战斗中摸索出来的,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成熟于解放战争,扬名立万于抗美援朝的战斗中。
最初,我军的火力处于劣势,士兵手里能有把老套筒都能嘚瑟半天,口袋里装着五发子弹那叫肥的流油,相对于小日本鼓鼓囊囊的子弹袋,美国佬随时可以呼叫的火炮覆盖,就一个字,穷。
有句话叫穷则思变,咱解放军为了减少伤亡,使用有限的火力却能发挥出最大的火力优势,怎么办这个问题摆在了解放军的眼前。
办法就是三角形,大家伙在学生时代,老师就已经告诉过我们,世界上最为坚固的图形就是三角形。如果一个小组三个人组成三角形,持续向前推进,形成一个一点两面的战斗队形。
这个时候,大家伙就会发现,不论敌人从哪个方向进攻,我们的战斗小组都有一个方向是不被攻击的,这个方向上的士兵就可以对其他两个方向进行支援,而反过来我们进攻的时候,至少有两个方向可以攻击敌人的,这个就是三三制最初的雏形,各个点形成一个进攻、掩护和支援的局面。
到了后来我们又将三三制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三名士兵是一个战斗组,三个战斗组按照三三制原则形成一个战斗班,每个战斗班为了达到最佳的战斗效果,分别由班长、副班长以及一个小组长带领,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散兵线推进。
再后来完善成为,每个人之间的距离以不能让一发炮弹干掉一个战斗小组为基准,后来在抗美援朝时期,漂亮国畏惧我军的战术,忒他娘的厉害,总是能在关键时间关键的位置打在他们最薄弱的环节。而且一个排铺开以后,乌央乌央的给人一种漫山遍野都是解放军的错觉,火力覆盖之后,以为没几个人啦,但漂亮国的步兵刚一露头,乌央乌央又他娘的一大片人,真不知道他们在这光秃秃的山头上怎么躲过火炮的攻击。
三三制说白了就是在空间上拉长攻击纵队,增加空间范围内的攻击时长和攻击频率,三个人可以比较容易的覆盖正面视野,局部是密集的,可以起到较好的支援作用。同时整体上又是分散的,在遭到火力覆盖的时候可以减少损伤。
而正因为频繁战争导致的大规模消耗,使得我军无法补充长期成规模且有质量的兵员,故而我军便开始摸索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办法,这即是通过老兵带新兵的三三制,即通常在一个战斗小组内,由一个老兵带2个新兵构成,通过战场上的言传身教来引导两个新兵。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快速扩充部队而又不至于使得各部战力相差太大,同时因为老兵有管理义务,也变相培养了最基层的领导者,最终由下而上,层层递进。
这个战术狄泉准备在军校实施,不是鸳鸯阵不够好,而是军校生是狄泉培养的军官队伍,你总不能把一军官当做敢死队让他们列阵冲锋吧?
只能是小型阵型来让他们提升战斗力和配合,快速提高其作战能力,并且让他们在进攻的过程中,养成选择一个敌弱点作为突破点,并在进攻中至少达成两面甚至三面、多面对敌的条件,因为只有做到了这点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胜利。
这对于日后他们在指挥战斗的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十分紧要的一个关键问题,你要是没经历过相关的情况,你们你就肯定没有胆子以少打多,甚至是以多打少你都没胆子。
“神火将”魏定国这回算是捡到了一个大功劳,李成这一死,梁中书夫妇可就完了,李成都死了,其他朝廷士兵谁还敢往上去?
他直接白捡了个大便宜,活捉了梁中书夫妇,直接位居首功。
而在梁中书夫妇被生擒后,大名府守军大部分放下武器投降了,被围困了几个月,城内的物资基本上也都匮乏了,军民双方也都厌战情绪严重,狄泉亲自带兵进城,当地百姓则是捆了王太守前来归降。
根据王太守平日里和梁中书沆瀣一气欺压百姓的情况,狄泉当即将王太守斩首示众,以平息民愤。
民众还要求要杀了梁中书两口子泄愤,但是考虑到这俩人情况特殊,狄泉并没有立刻杀死,而是告知民众要另择日期,公审公判他们两口子。
至于孟子岭战役,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最后朝廷兵马还是全军覆没,生俘一万零两千人,大名府这座北方重镇已经彻底易主。
但是,梁山方面损失也不小,将领方面不同程度的受伤者很多,“扑天雕”李应、“插翅虎”雷横、“拼命三郎”石秀、“铜锤将”傅天亮、“摩云金翅”欧鹏、“打虎将”李忠、“没面目”焦挺等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轻重伤。
至于战损,士兵伤亡足有八千之众,还有至少三千多伤员,医疗组的“神医”安道全看到了这场面都头疼了。
而且,后来林冲见到战局基本上大定了,叫短期受训的军校生上去加深实战经验,结果问题很大。
当然,这次作战,虽然调动了很多精锐,其中大部分还是以各地新军为主力,这些人也是乏善可陈。
众所周知,出于封建时代的旧社会的士兵大都来自于农村目不识丁的年轻农民,他们大都缺乏军事素养与勇气,即使是参加了军队,如果没有充足的训练和物质保障,在实际的军队生活和战场中,也会有种种令今人不可思议的事例。
战场上出现的情况可是太多了,首先是军校生那边,是以连排为单位进行进攻,结果在进攻时,林冲发现居然有三个连畏敌不前,而且林冲数次下令不见回应。
而且最可气的是,他们是被一些被拿着弓箭的少数的溃兵给打垮,而他们手里拿着火器连开火都不敢了!
还有一个班的人集体当了逃兵躲在角落不敢参战如,还有一班人的人被领头的带到沟内去躲起来,他们看见前面的伙伴展开地集结被个别散兵打散了,就往后缩,连吹二次前进号不前进,吹了三次不答号,完全对军令置若罔闻……
而结合到了训练上的具体的表现是,在军校里面搞打靶,五十余人竟有近一半人一发不中,军校里面拢共有一个团的学生,有十二个个班长不认识表尺,一个团里面有一个排认不得步枪表尺,更有连副都不识表尺。
也不是说没有教给他们,实在是这些人学了就忘了!
后来林冲考虑,射击精度不佳,那便可以投弹代替——投弹训练较射击更加简单,且在“轰天雷”凌振那边,搞土制炸弹、手雷的制造起步早、产量大,能让军校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
可即使如此,训练任然是较差的,如这些孟子岭战斗中,充当了前锋的军训团第一营就投掷手榴弹失误,被树木枝干弹回炸倒己方,造成非战斗减员六人。
韩愿在战后报告中便认为,这是由于日常训练只看投掷远度而不看投掷高度导致的。
而按说最考验战士体质与战斗意志,最为贴合这个冷兵器时代的白刃战,他们打得也是逊色于敌军——这场孟子岭之战固然战斗打得很残酷,但是他们的表现也很难评说,在白刃战时,有的战士冲上去,几个回合就被刺倒,之前训练的打法几乎全忘了,一点都使不出来。
而有准备的,在伏击敌军中,按说事先有准备不是,却更凸现了这一劣势:他们军校生一个排五十余人包围九个禁军士兵,结果面对禁军突围,“刺刀见红”时,竟无一人敢阻拦,还是待敌冲出后才放箭将之击毙。
按说白刃格斗刺刀见红,本来是梁山军打仗的优势和强项,毕竟军校生学的是“天朝教师”周侗的简化武艺,在“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的训练下学习的技术。
而在这次对阵中却没有占多少上风,这些龙骧军手中的骑枪比梁山泊军校制式武器里面的刀枪长了许多,这些禁军刺杀技术又普遍较好,毕竟久经沙场,那是宋朝真正的精锐部队,有的战士冲上去,几个回合就被刺倒……
由于训练时间短,而且他们的军事技术教育没有很好的进步,所以孟子岭战役的多次战斗中打坍敌人不能歼灭,如上述类似的白刃战还有,基本上军校生战斗力很差,二三个战士没有打胜一个禁军,最后是侧方杀过来的铁人军战士将敌击毙。
甚至还遭遇了乌龙,军校生是两个连之间因为打红了眼,自相误会,被本团部队误击,拿着三眼铳在战斗中射击到友军。
而且其他部队也有很大的问题,前线指挥官战术单一,每一个战役战斗都是以血肉和敌人拼,伤亡很大,这对士兵来说,有些不负责任。
狄泉认为老百姓把他们的子弟交给梁山泊,他们要对这些子弟兵负责任,而很多前线的将领都不会指挥战士打仗,战术操作极少,是以督战精神来指挥战士,基本上是靠着身先士卒来打仗,激励士气,一冲锋一说就是:“操你妈,为什么不冲?杀呀!冲呀!”乱叫一阵,不知组织火力和使用兵力,只是猛打猛冲,蛮干,伤亡很大。
而之前久经沙场的老将们和前朝廷军官还知道适应一些战况,调整战术,而老粗将军们蛮冲的打法,就是对士兵的不负责任的态度,所以,狄泉还认为,军校还有一个神圣责任,就是要提高技战术,减少伤亡……
而基层指挥员素质差,不光是因华战斗频繁、基层主官死伤惨重,也是因为一些之前梁山泊的老将们,自居“老资格”,所以故步自封,别人要他学习战术、运用各种战术手段粉碎敌人工事,他倒发挥“猛打猛冲”的精神,以“老子打仗还怕死?”搪塞过去,不愿学习,凭借个人武力冲锋陷阵,但是士兵却没有他们那么厉害的本事啊!他们不愿学习,你让他们学习火器,他们说,“这东西不痛快,还是刀子好。”你问他怎样破坏鹿砦,他答:“用斧子砍。”
你问他怎样过外壕,他答:“用梯子架起来过。”问他如何过围墙,他答:“用梯子架起来爬。”
你说:“这样伤亡要大。”他答:“妈的,俺铁牛还怕死吗?”
没错,这帮人以“黑旋风”李逵为代表人物,除此之外还有很多。
这种普遍“猛打猛冲,蛮干”的背景下,梁山的步兵实战战术基本上是“波浪式”冲锋的样子,要是这次战斗没有梁山泊强大的火力压制,敌军的八牛弩居高临下就能把所有人打成筛子。
勇敢固然好,就是一排排的集团冲锋,当把敌人冲下去时,牺牲的人也是一排排的。
这种冲锋一遇到顽强的敌人,伤亡就更大,这也是说明,没有很好的战术是不行的,没有组织纪律性是不行的,狄泉那边的梁山老军久经沙场,鸳鸯阵就玩的炉火纯青,连“李天王”李成都死在鸳鸯阵之下了,足够说明问题了。
后来林冲实在看不下去了,亲自指挥三个连去打一个高地上的敌人,高地下面是是开阔地,后面大炮推不上去,所以就没有重火力掩护,敌人等到士兵冲到二三十米远才用八牛弩,冲一次就死伤十七八个人。
一个军校生拿着轰天雷,他看见“豹子头”林冲叫着,“打!打!打!”,结果他说:“教头,你打哪里呀?”
林冲气得要死,说:要用这玩意炸了敌人的八牛弩,掩护大伙冲锋。”
狄泉听了都捂脸叹息了,虽然训练时间短,但是也不能菜成这样啊!
总的来说,还是战术不适合!
狄泉想了一下,准备用“三三制”战术先来给他们练一练本事。
三三制战术首先是由士兵在战斗中摸索出来的,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成熟于解放战争,扬名立万于抗美援朝的战斗中。
最初,我军的火力处于劣势,士兵手里能有把老套筒都能嘚瑟半天,口袋里装着五发子弹那叫肥的流油,相对于小日本鼓鼓囊囊的子弹袋,美国佬随时可以呼叫的火炮覆盖,就一个字,穷。
有句话叫穷则思变,咱解放军为了减少伤亡,使用有限的火力却能发挥出最大的火力优势,怎么办这个问题摆在了解放军的眼前。
办法就是三角形,大家伙在学生时代,老师就已经告诉过我们,世界上最为坚固的图形就是三角形。如果一个小组三个人组成三角形,持续向前推进,形成一个一点两面的战斗队形。
这个时候,大家伙就会发现,不论敌人从哪个方向进攻,我们的战斗小组都有一个方向是不被攻击的,这个方向上的士兵就可以对其他两个方向进行支援,而反过来我们进攻的时候,至少有两个方向可以攻击敌人的,这个就是三三制最初的雏形,各个点形成一个进攻、掩护和支援的局面。
到了后来我们又将三三制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三名士兵是一个战斗组,三个战斗组按照三三制原则形成一个战斗班,每个战斗班为了达到最佳的战斗效果,分别由班长、副班长以及一个小组长带领,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散兵线推进。
再后来完善成为,每个人之间的距离以不能让一发炮弹干掉一个战斗小组为基准,后来在抗美援朝时期,漂亮国畏惧我军的战术,忒他娘的厉害,总是能在关键时间关键的位置打在他们最薄弱的环节。而且一个排铺开以后,乌央乌央的给人一种漫山遍野都是解放军的错觉,火力覆盖之后,以为没几个人啦,但漂亮国的步兵刚一露头,乌央乌央又他娘的一大片人,真不知道他们在这光秃秃的山头上怎么躲过火炮的攻击。
三三制说白了就是在空间上拉长攻击纵队,增加空间范围内的攻击时长和攻击频率,三个人可以比较容易的覆盖正面视野,局部是密集的,可以起到较好的支援作用。同时整体上又是分散的,在遭到火力覆盖的时候可以减少损伤。
而正因为频繁战争导致的大规模消耗,使得我军无法补充长期成规模且有质量的兵员,故而我军便开始摸索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办法,这即是通过老兵带新兵的三三制,即通常在一个战斗小组内,由一个老兵带2个新兵构成,通过战场上的言传身教来引导两个新兵。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快速扩充部队而又不至于使得各部战力相差太大,同时因为老兵有管理义务,也变相培养了最基层的领导者,最终由下而上,层层递进。
这个战术狄泉准备在军校实施,不是鸳鸯阵不够好,而是军校生是狄泉培养的军官队伍,你总不能把一军官当做敢死队让他们列阵冲锋吧?
只能是小型阵型来让他们提升战斗力和配合,快速提高其作战能力,并且让他们在进攻的过程中,养成选择一个敌弱点作为突破点,并在进攻中至少达成两面甚至三面、多面对敌的条件,因为只有做到了这点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胜利。
这对于日后他们在指挥战斗的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十分紧要的一个关键问题,你要是没经历过相关的情况,你们你就肯定没有胆子以少打多,甚至是以多打少你都没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