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屠夫后,全村去逃荒 第1201章 继续做买卖
大家都认同烤地瓜的确比蒸地瓜香甜,程顾卿认为烤出来的蛋糕比蒸出来的蛋糕好吃也正常。
徐麻子想着大队长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反正按照大队长的要求做就行了。
今日这些食材都是大队长全力支持的,要是让村长和七叔公出,只会打死他这个不孝孙家村的子孙。
大队长就不一样了,鼓励年轻人创新,而且还给报销。
呵呵,徐麻子已经无数次坚定地跟在程顾卿背后做事了。
徐麻子按照烤枣糕的法子烤蛋糕。烤着烤着发现蛋糕更加蓬松。蛋糕可比枣糕涨起来一倍多哩。
看得徐麻子连连称奇,眼睛睁得大大地问:“大队长,你快来看,这蛋糕一下子就飙起来了,哎呦,好大一块啊。”
心里想着好似蛋糕比他的枣糕好吃哩。
随后一想,问道:“大队长,你说俺的枣糕能不能像蛋糕那样做,先打出泡泡来,活成蛋糕糊糊,最后才加入红枣泥呢?”
程顾卿赞赏地看了一眼徐麻子,果然是做厨子的苗子,这觉悟,比不少人高,懂得举一反三呢。
程顾卿点了点头说:“麻子,你说的对,完全可以这样尝试。这么做出来的枣糕会膨胀一倍,呵呵,显得更大块头。”
不要说重量,但体积就摆在那,打发好的面粉烤出来就会膨胀许多,别人要是买,也觉得挺大块的。
徐麻子遗憾地看着自个活的枣糕糊糊,遗憾地说:“哎呦,早知道俺就不做那么多枣糕糊糊了,俺现在想像蛋糕这么做都没有材料了。”
徐麻子买回来的材料不多,他害怕失败,所以不敢买太多。
这里离城里也近,想买什么也方便,徐麻子想着要是他的枣糕好卖,完全可以当天进货当天制作当天卖。
程顾卿安慰地说:“没事,今日就这么烤着,明天再试一试其他做法,呵呵,就算不好卖也没关系,俺们村里其实挺有钱的,这点钱还是能浪费得起的。”
想到这里,徐麻子也笑了,村长和七叔公这些吝啬鬼,把钱藏着收着就是不发多些福利给村民,还拿着手中的银钱要挟村民。
谁听话,给多些是不可能的,但谁不听话绝对给少很多。
他们现在权力可大了,村民气得牙痒痒的,但也只能把苦楚往肚子里吞咽。
他们可不敢得罪村长和七叔公一众老头, 那些老头可厉害了,随时把年轻人干翻呢。
徐老三依旧做起烧火小厮,拼命地烧火,根本停不下来。
徐老三想偷懒,但徐麻子和程顾卿一直在干活,不得不硬着头皮烧火。
烧着烧着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程顾卿的蛋糕明显烤好了。
徐麻子从铁板上把蛋糕铲出来,用手一按,哎呦,比枣糕还蓬松,香甜的味道更浓烈了。
不过蛋糕底部明显烧焦了,看来火候掌握的不好。
程顾卿尝了一口,松松软软,挺不错的。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加些牛奶,口感没有那么浓烈。
不过徐麻子能烤成这样,已经算不错了。
徐老三迫不及待地尝一口蛋糕,眼睛亮起来了,直呼道:“阿娘,我觉得蛋糕比枣糕还好吃,太松软了,吃起来特别香。”
徐麻子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过已经活好枣糕糊糊了,也只好继续烤下去了。
程顾卿啃完一块蛋糕想去干活。
但徐麻子让她帮忙做蛋糕糊糊,如果让徐麻子和徐老三做,根本不可能做。
徐麻子想卖蛋糕和卖枣糕,看一看哪些好卖。
程顾卿不想做“打蛋机”,但徐麻子如此热情高涨,不好让他失望,于是认命地做起蛋糕胚子了。
徐老三在烧火,徐麻子在烤糕点,程顾卿在做糊糊,三人合作地天衣无缝,努力干活。
灶房的香味飘荡着整个工地,汉子们的肚子咕咕叫,连挖地基都没心情挖了。
软绵绵地一锄地, 看得徐瓦头眉头紧皱。
马仙婆家的徐福平鼻子使劲地往上嗅了嗅,而且是手脚停下。
徐瓦头一棍棒打下去,徐福平吓了一跳,立即埋头干活。
哎呦,村长和七叔公不在,徐瓦头立即化身村长和七叔公,拿着鸡毛当令箭,对乡亲们一番大骂。
徐福平敢怒不敢言,只能埋头苦干,害怕干少一刻,就被发现,又要挨打了。
程顾卿三人花了不少时间才做好红枣糕和蛋糕。
徐老三和程顾卿一番核算好,把糕点切成一块一块。
根据成本核算一下,一块5文钱,可以赚一半。
把所有糕点装入大篮子里,而且弄得非常干净。毕竟是吃食,怎么也不能让人看起来非常脏。
程顾卿做完这一切,继续到工地挖地基。
徐麻子和徐老三跟昨天一样,继续去上街推销。
这次由于时间的关系,第一次做糕点,费了不少时间,所以绿豆甜汤没做了。
徐麻子想着明天继续做甜汤卖,徐老三听到后苦瓜着脸。
徐麻子不嫌累,但他徐老三可嫌弃啊,他可不想干那么多活呢。
徐老三和徐麻子来到昨天的大街,这次跟昨天一样,先开口叫卖:“卖枣糕哩,好吃的枣糕哩,一块五文,大家快来看一看,瞧一瞧哩。”
这次还未喊多几声,有人打开门了。原来是昨天的老头,就是徐老三口中夸他有个孝顺孙子的老头。
老头笑呵呵地说:“后生,今日还是绿豆甜汤?”
昨天老头吃了孙子请的绿豆甜汤,甜到心窝上,于是今日看准时间,听到喊声边打开门,果然昨天来做买卖的两个后生。
老头想着今日就买些甜汤,给孙子孙女吃,呵呵,他可是一个好阿爷呢。
徐老三也认得老头,笑嘻嘻地说:“老太爷,今日没有甜汤,但有比甜汤更好吃的枣糕和蛋糕,你要不要尝一尝。这枣糕和蛋糕比甜汤更香喷喷,而且最适合小娃子吃了。”
徐老三就知道老头肯定想买甜汤给孙子孙女吃,于是推荐他的枣糕和蛋糕适合娃子吃。
这叫投其所好。
徐麻子想着大队长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反正按照大队长的要求做就行了。
今日这些食材都是大队长全力支持的,要是让村长和七叔公出,只会打死他这个不孝孙家村的子孙。
大队长就不一样了,鼓励年轻人创新,而且还给报销。
呵呵,徐麻子已经无数次坚定地跟在程顾卿背后做事了。
徐麻子按照烤枣糕的法子烤蛋糕。烤着烤着发现蛋糕更加蓬松。蛋糕可比枣糕涨起来一倍多哩。
看得徐麻子连连称奇,眼睛睁得大大地问:“大队长,你快来看,这蛋糕一下子就飙起来了,哎呦,好大一块啊。”
心里想着好似蛋糕比他的枣糕好吃哩。
随后一想,问道:“大队长,你说俺的枣糕能不能像蛋糕那样做,先打出泡泡来,活成蛋糕糊糊,最后才加入红枣泥呢?”
程顾卿赞赏地看了一眼徐麻子,果然是做厨子的苗子,这觉悟,比不少人高,懂得举一反三呢。
程顾卿点了点头说:“麻子,你说的对,完全可以这样尝试。这么做出来的枣糕会膨胀一倍,呵呵,显得更大块头。”
不要说重量,但体积就摆在那,打发好的面粉烤出来就会膨胀许多,别人要是买,也觉得挺大块的。
徐麻子遗憾地看着自个活的枣糕糊糊,遗憾地说:“哎呦,早知道俺就不做那么多枣糕糊糊了,俺现在想像蛋糕这么做都没有材料了。”
徐麻子买回来的材料不多,他害怕失败,所以不敢买太多。
这里离城里也近,想买什么也方便,徐麻子想着要是他的枣糕好卖,完全可以当天进货当天制作当天卖。
程顾卿安慰地说:“没事,今日就这么烤着,明天再试一试其他做法,呵呵,就算不好卖也没关系,俺们村里其实挺有钱的,这点钱还是能浪费得起的。”
想到这里,徐麻子也笑了,村长和七叔公这些吝啬鬼,把钱藏着收着就是不发多些福利给村民,还拿着手中的银钱要挟村民。
谁听话,给多些是不可能的,但谁不听话绝对给少很多。
他们现在权力可大了,村民气得牙痒痒的,但也只能把苦楚往肚子里吞咽。
他们可不敢得罪村长和七叔公一众老头, 那些老头可厉害了,随时把年轻人干翻呢。
徐老三依旧做起烧火小厮,拼命地烧火,根本停不下来。
徐老三想偷懒,但徐麻子和程顾卿一直在干活,不得不硬着头皮烧火。
烧着烧着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程顾卿的蛋糕明显烤好了。
徐麻子从铁板上把蛋糕铲出来,用手一按,哎呦,比枣糕还蓬松,香甜的味道更浓烈了。
不过蛋糕底部明显烧焦了,看来火候掌握的不好。
程顾卿尝了一口,松松软软,挺不错的。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加些牛奶,口感没有那么浓烈。
不过徐麻子能烤成这样,已经算不错了。
徐老三迫不及待地尝一口蛋糕,眼睛亮起来了,直呼道:“阿娘,我觉得蛋糕比枣糕还好吃,太松软了,吃起来特别香。”
徐麻子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过已经活好枣糕糊糊了,也只好继续烤下去了。
程顾卿啃完一块蛋糕想去干活。
但徐麻子让她帮忙做蛋糕糊糊,如果让徐麻子和徐老三做,根本不可能做。
徐麻子想卖蛋糕和卖枣糕,看一看哪些好卖。
程顾卿不想做“打蛋机”,但徐麻子如此热情高涨,不好让他失望,于是认命地做起蛋糕胚子了。
徐老三在烧火,徐麻子在烤糕点,程顾卿在做糊糊,三人合作地天衣无缝,努力干活。
灶房的香味飘荡着整个工地,汉子们的肚子咕咕叫,连挖地基都没心情挖了。
软绵绵地一锄地, 看得徐瓦头眉头紧皱。
马仙婆家的徐福平鼻子使劲地往上嗅了嗅,而且是手脚停下。
徐瓦头一棍棒打下去,徐福平吓了一跳,立即埋头干活。
哎呦,村长和七叔公不在,徐瓦头立即化身村长和七叔公,拿着鸡毛当令箭,对乡亲们一番大骂。
徐福平敢怒不敢言,只能埋头苦干,害怕干少一刻,就被发现,又要挨打了。
程顾卿三人花了不少时间才做好红枣糕和蛋糕。
徐老三和程顾卿一番核算好,把糕点切成一块一块。
根据成本核算一下,一块5文钱,可以赚一半。
把所有糕点装入大篮子里,而且弄得非常干净。毕竟是吃食,怎么也不能让人看起来非常脏。
程顾卿做完这一切,继续到工地挖地基。
徐麻子和徐老三跟昨天一样,继续去上街推销。
这次由于时间的关系,第一次做糕点,费了不少时间,所以绿豆甜汤没做了。
徐麻子想着明天继续做甜汤卖,徐老三听到后苦瓜着脸。
徐麻子不嫌累,但他徐老三可嫌弃啊,他可不想干那么多活呢。
徐老三和徐麻子来到昨天的大街,这次跟昨天一样,先开口叫卖:“卖枣糕哩,好吃的枣糕哩,一块五文,大家快来看一看,瞧一瞧哩。”
这次还未喊多几声,有人打开门了。原来是昨天的老头,就是徐老三口中夸他有个孝顺孙子的老头。
老头笑呵呵地说:“后生,今日还是绿豆甜汤?”
昨天老头吃了孙子请的绿豆甜汤,甜到心窝上,于是今日看准时间,听到喊声边打开门,果然昨天来做买卖的两个后生。
老头想着今日就买些甜汤,给孙子孙女吃,呵呵,他可是一个好阿爷呢。
徐老三也认得老头,笑嘻嘻地说:“老太爷,今日没有甜汤,但有比甜汤更好吃的枣糕和蛋糕,你要不要尝一尝。这枣糕和蛋糕比甜汤更香喷喷,而且最适合小娃子吃了。”
徐老三就知道老头肯定想买甜汤给孙子孙女吃,于是推荐他的枣糕和蛋糕适合娃子吃。
这叫投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