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返1973农村日常 > 第142章 隔壁村

重返1973农村日常 第142章 隔壁村

    隔壁村在林家庄的正北方十里的位置,名字叫的也很奇怪,叫什么 作头。

    刚开始不明白,但是过来磨碾,顺便接林里的人一讲就明白了~~吧!

    作头的来历完全是地理位置决定的。

    相传不知道多少年前,迁徙至此的初代村民里面有一个半吊子风水先生。遍观四周环境之后,就取了这么个名字。

    林家庄是住在山沟里面的,而作头就不同了。因为坡上面是一块儿十分平整的土地,海拔虽然高,但是用水却没有多少限制。

    因为在作头村的正北,衔接着一处海拔颇高的山峰。终年积雪谈不上,可上面每年袅袅不息的山泉水却滋养了整个村子。

    风水先生之所以取作头这个名字作为村名,也有吃头一道水这个说法。还有坐落在源头的说法。至于为什么不是“坐”而是“作”,估计是时代久远给传着换了字了,或者就是半吊子风水先生识字少。

    相比林家庄的平坦,作头由于地势的缘故,道路就有点儿不友好了。往北这一路,林里的自行车几乎都是推着的。

    “林里啊!我们作头就这一点儿不好,坡大。”

    “呵呵,可你们的地也好啊!我可是听我爸说过,你们那边儿的地平整不说,大部分还都是水浇地。”

    “哈哈,我们的水好啊!烧滚了之后一点儿渣滓都没有,一个茶壶用三年,里面都是光洁如新,泡出来的茶水透亮,茶香浓郁,入口柔和,洗完脸之后,脸都是绵绵的,不比擦万紫千红差。相传当年咱们这边儿的县太爷都是用我们村的水泡茶。就是土地面积不大,要不然村民不可能那么少。”

    说话间,林里已经有点儿走不动了。决定不逞强,停下来歇歇脚。

    由于一路爬坡,虽然是在半坡上,但这里的海拔已经很高了。

    此处的风明显要比林家庄那边大的多。要不是林里提前准备了棉帽,估计现在已经被吹的太阳穴生疼了。

    “哎呀!这个景色好啊!一望无际的秋日景色啊!”

    登高望远。

    林里朝来路看去,只见土坡下鳞次栉比的都是沟壑纵横的山沟,黄的红的散落着的沙棘树,隐约能看到的村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河流。比鸟瞰图多了那么一点儿三维视角,看起来更加接近人类的观赏角度。

    “你是第一次来,所以才觉得好看。不像我们村的人,天天看这个景儿,都没有感觉了。”

    “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啊!古人诚不欺我。”

    “哎哟!你还是个会古诗的啊!我们村里好几个知青,古诗词也是随口就来。”

    林里悄悄捏了捏衣角,装什么比啊!这要是给介绍过去了,不得立马露馅儿啊!

    “哈哈哈,良子哥客气了。我哪能和人家学富五车的知青比啊!我就是个没怎么上过学的半文盲啊!”

    良子哥,其实就是作头村村支书的儿子。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匹配吧!一个是支书家的上门女婿,一个是支书家的儿子。身份相当,反正谁也不亏待了谁。

    “你可别谦虚了。我爸天天在我耳边念叨。说林支书家的女婿出书了,林支书家的女婿发表文章了。一天天的把我说的都没有生活的乐趣了。这次咱们是终于见面了,我一定好好的灌你一顿。”

    “别别别,良子哥,我不喝酒啊!你是不知道,我一喝酒就吐,上火,头疼。”

    一听到酒,林里就觉得气血上涌,脸唰一下就红了。他太不喜欢喝酒了,喝不出香味儿来。

    “咦?真的假的?不会是不想和我喝酒骗我的吧!”

    林里见良子怀疑自己,急忙拍着脑袋上的棉帽说道。

    “这可骗不了人,你看我的棉帽。要不是身体不好,我也不至于这个时节就戴棉帽啊!”

    良子看了看林里头上的棉帽,虽然将信将疑,可到底是信了。毕竟很多人冬天的时候都不戴帽子,更别说这个季节戴棉帽了。

    “哦。也是啊!那我给你弄两个硬菜,喝不了,总吃的了吧!”

    “别别别,这个年月谁家里都不富裕,有饭吃就行了。还弄啥硬菜啊!太奢侈了。”

    “不行不行。大老远把你叫过来怎么能不吃的好点儿呢!哎呀!咱们还是别在这半山坡上灌西北风了,还是赶紧往村里赶吧!我和你说啊!我家里有正儿八经的砖茶,用山泉水煮上,味道可正了。”

    “那行,那咱们这就走。”

    林里好久没有正儿八经的喝过茶了。虽然以往的时候砖茶喝的少,可那也是正经的茶叶啊!

    两人朝北又爬了一会儿坡,越过一道土梁子,视线豁然开朗。

    平坦的土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要不是林里确定自己不是从石洞钻过来的,都快以为这是桃花源了。

    再看村子后面的山峰,已经隐隐有了积雪。半山腰上一道肉眼可见的小型瀑布不断的为村落提供着清冽的山泉。

    再配合上作头下面平整的土地,看起来就像一个椅子似的。

    良子看到林里震惊的神情,心里暗暗自得,脸上也浮现了善意的微笑。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

    “哎呀!你们村,这~~这感觉也太好了吧!从来没见过啊!”

    “嗨!传说初代村民刚来的时候也就最中间是平坦的。后来经过一代代人的平整,才有了现在的气象。”

    “啧啧,不错不错。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主力军啊!”

    “哎?怎么没看见房子啊!”

    林里见最中心处有一处古建筑,再没有别的房子,后背瞬间就出了一层白毛汗,别是碰到什么邪异怪谈了吧!

    “哈哈哈,我们这里地势高,常年大风,温度低。你往里走就知道了。”

    别看两人已经看到了中间的古建,可放眼望去都是收割后的土地。要是走过去,估计也得半个小时。

    与其说林里暂时相信了良子的话,不如相信了林支书和建国后不成精的规矩。

    跨上自行车,良子骑在了后座上。

    在良子的讲解下,林里缓缓骑行。一路上倒也把村子里的情况听了个明白。

    很快,两人在良子说的村口下了车。

    直到此时,林里才明白,为什么看不到村民房子的存在了。

    相比林家庄大多是依坡而建的窑洞,这里大多都是穴地修建的窑洞,村内的道路反而跑到了人家的房顶上。要不是有用土胚垒就的低矮土墙,晚上走路搞不好能掉到人家院子里去。

    “走,咱们进公社。”

    所谓的公社,就是刚刚看到的处于村落最中央的古建。

    “这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祠堂。后来改成了公社。”

    听良子这么说,林里也明白过来了。这是时代造就的特殊情形。

    斑驳的大门早已没有了底漆,大门的金属配饰也不见了踪迹,只留下一个岁月留下的印记。

    房顶上瓦片缺失严重,但没有多少杂草,看起来应该是经常打理,就是穷了些。

    院子很大,土地平整坚实,地面上有残留的青石。之所以说是残留的,是因为缺失太严重了。

    “山后有一个采石的小矿场,但已经废弃很久了,大块儿青石早已没有了出产。平时也就村民们去弄点儿小的回来,做炕板、压咸菜缸什么的,别的就没啥用处了。”

    “哈哈,这就是林支书家的女婿?”

    林里正听着良子讲解,就听到屋里传来一阵声如洪钟的说话声。抬头一看,一个和林支书体量差不多,但看起来更加苍老些的男人从里屋走了出来。

    “哦?是赵支书吧!”

    “哈哈哈,是我是我。真是一表人才啊!你老丈人捡了个大便宜啊!哈哈。”

    赵支书就和小说里那些老贼似的,要说话就先大笑几声。尤其是现在所处的环境古风十足,要不是赵支书身上的劳动布出卖了他,林里险些以为自己穿越时空了呢!

    “赵支书您客气了。我能和林支书结亲是我的荣幸啊!对了赵支书,接下来在哪里开始啊!”

    “不忙不忙,先歇一歇,刚来就干活儿总不大好。进来喝茶,良子啊!你招呼好了,我有点儿事儿先出去一下。”

    “好的爸,林里交给我就成。”

    见一个村民急匆匆的站在门口徘徊,本来打算再寒暄一阵的赵支书只能先把林里交给了良子。交代了良子几句,就急匆匆的和门口那人走了。

    “呼~”

    “怎么?我爸给你压力很大吗?”

    “废话,当然大了。看起来和我老丈人似的。”

    “呵呵,我爸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要不是退役早,估计朝鲜也去了。只是那时候已经当上了村里的支书,事情太多没去成。”

    “哦~原来如此。怪不得我觉得你爸和我老丈人那么像呢!”

    说话间,林里的自行车被良子安排到了偏房,接下来的几天都用不到它了。

    进了正房,一股热浪扑面而来。铸铁的炉子摆在房间的正中间。烟筒在房间里饶了个圈儿,进到了墙壁上抠出来的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