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辅 第1351章 南察风波(廿三)反伏
反常是肯定反常的,蒙古人搞闭城死守这一套几乎还是两百多年前才有过,也就是大明开国前后的那段时间,当时蒙古人在中原还有不少城池,总还是需要守城的。
不过即便是那时候,蒙古人的守城技巧也不太行,再加上他们依旧更倾向于野战进攻,所以大部分守城战都打得比较糟糕。
当蒙古人退出中原以后,守城这事就更少见了,再过一段时间则更妙——没城了,那自然也就不必守啦。
如果不算大板升,那么几乎直到俺答修筑归化城,蒙古人才重新有了“城池”这种东西。然而,无论是大板升还是归化城,那都是俺答搞的,属于土默特而不属于察哈尔。
至于察哈尔的汗帐察罕浩特,说是说一座城,其实那所谓的城墙连叶赫东西二城的城墙都不如,放在明人的眼中,大抵只是个土篱笆,无非圈起来的范围大点罢了。
这般条件之下,图们大军的守城能力可想而知,不仅明军知道,他们自己更应该清楚。既如此,蒙古人哪来的自信玩儿什么闭城死守?
明军上下将领对此其实是有想法的,只不过他们认为图们的倚仗在于天气以及布日哈图。
天气好理解,辽东尤其是辽北塞外的冬天,对于明人而言完全是“酷寒”,过去明军一直都极少在这种时期大举用兵。此次明军虽然来了,但图们方面很可能会认为明军的战斗力应该出现了下降,甚至是严重下降,而他们自己对这种酷寒则习惯得多。
与此同时,滴水成冰的冬季辽北对于守城而言本身也有帮助。你要蚁附攀城,雨雪凝冰的城墙滑不溜秋;你要炮轰破城,破口处插几根木条、堆几丛竹枝之后浇上水,冰城就出现了;你要长期围困……不是,你真打算比一比城里城外谁先冻死吗?
正因为明军将领也猜到了图们可能有这样的心思,所以他们刚才才会讨论如何快速破城的问题。如张万邦认为应该集中大炮直接轰破,戚金则认为可以考虑施展布日哈图的故技等等。
但大家这么想,实际上都只是认为图们自恃有所依仗,这才会闭城死守,而没有认为他是准备了什么阴谋诡计。
当然,蒙古人在阴谋诡计这一块本身也不是很擅长,多年来一贯比较直接,明军将领们一般也不怎么从这方面去考虑。
唯有高逸民过去并没有和蒙古人打什么交道,他还是按照寻常思维来考虑当前的局面,因此一下子就觉得情况不对了。
“蒙古人喜好主动出击,似这般自行将两万骑兵桎梏于城中等待我军攻打的情况,并不符合他的习惯。”
高逸民感受到众人齐刷刷朝他看来的目光,表现得不慌不忙:“尤其对于布日哈图此人,老爷曾再三提醒,说他绝非束手待毙之辈,一旦觉得可能会有危险,则必定会提前布置,并争取将我军引入他毂中。”
这一条,高务实的确对他说得非常肯定,不为别的,就说布日哈图今年几番所为,可不就都是建立在这种习惯之上的么?
先西北,又辽东,布日哈图正是感受到了大明开始出现灭亡“大元”的强烈意愿,所以提前布局,到处搞事,为的就是将大明拖住,给残元续一续命。至于究竟能做到哪一步,布日哈图自己也未必清楚,高务实料想他也考虑不了那么远,多半只是尽人事而听天命罢了。
当然,或许布日哈图是希望在他不断的生事之下,搞得大明疲于奔命,最终放弃继续覆灭残元的打算也没准。
毕竟很多事情挑起来容易,后续如何发展却谁也料不到,万一真出现大明忙不过来的好事,那岂不是更好?
当年宋朝偷偷支持完颜阿骨打的时候,大抵只是希望完颜阿骨打闹得大辽不得安宁,怎么可能料到女真人把契丹人一口气给掀翻了不说,阿骨打的子孙还不肯如“老汗”一般遵守与宋朝的约定,居然顺势连宋朝一块儿揍了?
点火容易,这火烧成啥样却是谁也说不准的。
所以布日哈图到处点火,随便哪里烧大发了对他而言都是好事。要真是和宋朝支持女真人那样,最后一把火差点把自己烧死,那布日哈图也只能说是天数,是没法子的事了。
不挣扎一下肯定会死,那为何不挣扎,万一出现奇迹了呢?
此时高逸民把自家老爷抬了出来,众将不管信是不信,都不敢摆出一副质疑的神情来,而是纷纷做沉思状,思考这话中的道理。
曹簠是思考得最快的,因为高务实在此前那封信中就有提到过要他小心布日哈图的诡计。刚才他因为多年的习惯,没有把阴谋这茬想得太深,经过高逸民这么一提醒,马上警醒过来,道:“不错,布日哈图此人诡计多端,不得不防。”
不待众人有所表示,曹簠便接着道:“倘若以‘蒙古人更倾向主动出击’来论,本帅以为图们与布日哈图的机会只有两个。”
他环顾众人,沉声道:“其一,调虎离山。他们可能趁我出兵,绕道奔袭叶赫东城。此法的要害在于一旦东城失守,叶赫即可谓全面崩溃,即便将来重建、恢复,至少短期内失去了对察哈尔的任何威胁,也不再成其为我大明辽北藩篱,可使察哈尔腾出一只手来。
而对我军而言更可虑者,在于东城一旦也丢了,则我军便成了辽北塞外的一支孤军,别说一些寻常补给了,这天寒地冻之下便是个落脚点都不好找。”
他稍稍一顿,又道:“不过好消息是咱们对此早有防备,叶赫的步兵都留在东城,还有一百多斥候骑兵,就算布日哈图要去偷袭,他们也能暂时守住并向我们示警求援。”
众将皆道此言不虚,东城虽然有被偷袭的可能性,但大家对东城的安全都比较有信心,料想布日哈图应该也不会寄希望于大明与叶赫方面会忽视东城,真正去偷袭东城的可能性还是不大的。
曹簠见状,伸手做了个虚压的动作,又道:“这其二,则是金蝉脱壳。方才高兄弟说得有理,大司农也曾提醒本帅,布日哈图善于设套,本帅以为他或许打算假做死守西城之状,而实际上早已率军离开。西城之中未必没有蒙古人,但多半已经不是蒙古主力了。
眼下的问题在于,蒙古人若真是玩了一手金蝉脱壳,那么他们打算去哪?是趁机溜回察罕浩特,还是想办法给我们来个伏击?”
别看蒙古人经常宣称自己铁骑无敌云云,其实蒙古人的战术思维比较像主流猫科动物,即习惯于避免伤亡,然后依靠速度优势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只有当无法避免的决战,他们才会正面作战——但曼古歹这种战术,某种程度上而言也不是非常“正面”。
总之蒙古人是很善于打伏击的,而且和明军方面打伏击多半只能算准对方一举一动,然后搞守株待兔不同,蒙古人打伏击靠的是速度,即查知对方的行军路线,快速迂回至对方的必经之地埋伏起来,以逸待劳的偷袭。
明军将领们对蒙古人还是比较了解的,因此曹簠这么一说,大家都纷纷表示对方不大可能就这么简单的逃回察罕浩特,大概率是要找机会半路伏击本军。
于是曹簠便问叶赫两位贝勒,由西城去东城的路上有没有特别适合伏击的地点。纳林布禄和布寨对视一眼,表示东西二城中间就一座光秃子山,但明军并不打算大冬天的去爬山,所以是选择从光秃子山南麓绕行的,既然如此,对方如果要设伏,多半也会在南麓。
由叶赫东城往南麓绕行西城,首先要绕过转山湖(后世转山湖是人工湖,但是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建成的,此时也有但很小,其名不详,暂以后世之名称呼),然后向西南方前进,而这一路最常见的走法是沿叶赫河而走。
“叶赫”在女真话里的意思就是“河边的太阳”,而这个“河”就是叶赫河。按照两位贝勒所言,这一路因为是连接东西二城的必经之路,道路都比较齐整,如果蒙古人要设伏,必不可能设伏在很接近大路的地方。
不过蒙古人有速度优势,他们可以设伏得稍远一点,等到明军出现再忽然杀奔过来也是来得及的。
而且还有一点被纳林布禄特意指出:叶赫东城是在叶赫河以东,西城却是在叶赫河以西,而他们并没有在叶赫河搭桥的本事,所以以往若有大规模行动的渡河,要么走北麓绕行,要么就是趁冬季叶赫河封冻,直接走过去。
这里问题就来了,绕行既然已经放弃,走南麓就需要渡河。渡河没有桥,封冻虽然已经开始,但明军已经派人查验过,冰层还不够厚实,顶多能走人,还得小心翼翼的。马是不敢现在随便过的,炮就更是想也别想了。
因此明军如果要渡河还挺麻烦,至少需要打穿伏冰架设浮桥。叶赫河宽度不一,但两位贝勒对自己的老家显然很熟悉,指出了一处河中心有汀州的地方。
汀州就是湖心小岛,有了汀州在,搭建浮桥的效率会高很多,因为有了河中心的支点。两位贝勒都认为那地方是最佳的搭建浮桥之处。
谁知道他们这一说完,高逸民就笑了起来,道:“看来布日哈图若要伏击,这伏击地点就是汀州两面的河边不远处了。”
曹簠也笑了起来,道:“英雄所见略同,二位佥事都以为那地方是搭建浮桥最佳场所,布日哈图去西城这几日自然也查探明白了,知道我军多半要在那里搭桥,他怎会错失如此良机?”
但他说到这里,面色又开始严肃起来,沉吟道:“但眼下我军冬季出征,也不便在外头逗留,此处既然是搭建浮桥的最佳场所,咱们也不好不用。如此一来,如何应对布日哈图的偷袭便成了重中之重……不知诸位有何妙策教我?”
这个题目的难度可不小。叶赫河这条路既然是两城之间必由之路,显然必定是条大路,正方便骑兵纵横驰骋,而明军又还要搭建浮桥,势必不便紧张兮兮地列阵以待,如何防备偷袭自然很难。
张万邦这个以打硬仗出名的年轻将领果然还是特别硬气,毫不畏惧地道:“无妨,搭桥的只管搭桥,末将所部可以专司守护背河一面,管他什么蒙古铁骑,只要他们敢冲末将的阵,必叫他有来无回!”
戚金也不甘示弱,道:“张将军所部毕竟兵力有限,末将也愿助他一臂之力,包管不会让布日哈图那鞑子有机可乘。”
曹簠想了想,觉得他们二人所部战力倒是颇强,从以往的战绩来看,正面防备骑兵冲阵偷袭还是有挺大把握的,再不济也能给大军主力从搭桥转而整备军阵拖出时间来。
他刚想答应下来,冷不丁高逸民笑了起来,插话道:“二位将军主守自然固若金汤,不过图们与布日哈图这般算计我天兵,我军若不能主动一些,反而只是任凭他们来去驰骋,岂不是折了颜面?”
曹簠一听就知道他还有话要说,便笑道:“看来高兄弟还有妙策,可以使我军转守为攻?那可不能藏着掖着,快快说来与我等一听。”
高逸民朝大伙抱了抱拳,然后道:“图们所部以其骑兵自负,自以为可以纵横驰骋、来去自如,却不知我军骑兵眼下也是阵容庞大,精锐不输他察哈尔分毫。这般局面之下,怎能容他们放肆!”
他稍稍一顿,道:“在下斗胆建言总戎,以一精悍骑将统帅我军骑兵主力,会同叶赫骑兵一道,不参与搭桥而随时备战,并可以与步兵主力拉开一小段距离,引诱鞑子趁虚而攻我步兵侧翼。在鞑子发动攻势之时,我军骑兵也行动起来,或侧击敌军,或绕道包抄,总之不使鞑子好受。至于届时具体作何选择,则惟该将自行决断。”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不过即便是那时候,蒙古人的守城技巧也不太行,再加上他们依旧更倾向于野战进攻,所以大部分守城战都打得比较糟糕。
当蒙古人退出中原以后,守城这事就更少见了,再过一段时间则更妙——没城了,那自然也就不必守啦。
如果不算大板升,那么几乎直到俺答修筑归化城,蒙古人才重新有了“城池”这种东西。然而,无论是大板升还是归化城,那都是俺答搞的,属于土默特而不属于察哈尔。
至于察哈尔的汗帐察罕浩特,说是说一座城,其实那所谓的城墙连叶赫东西二城的城墙都不如,放在明人的眼中,大抵只是个土篱笆,无非圈起来的范围大点罢了。
这般条件之下,图们大军的守城能力可想而知,不仅明军知道,他们自己更应该清楚。既如此,蒙古人哪来的自信玩儿什么闭城死守?
明军上下将领对此其实是有想法的,只不过他们认为图们的倚仗在于天气以及布日哈图。
天气好理解,辽东尤其是辽北塞外的冬天,对于明人而言完全是“酷寒”,过去明军一直都极少在这种时期大举用兵。此次明军虽然来了,但图们方面很可能会认为明军的战斗力应该出现了下降,甚至是严重下降,而他们自己对这种酷寒则习惯得多。
与此同时,滴水成冰的冬季辽北对于守城而言本身也有帮助。你要蚁附攀城,雨雪凝冰的城墙滑不溜秋;你要炮轰破城,破口处插几根木条、堆几丛竹枝之后浇上水,冰城就出现了;你要长期围困……不是,你真打算比一比城里城外谁先冻死吗?
正因为明军将领也猜到了图们可能有这样的心思,所以他们刚才才会讨论如何快速破城的问题。如张万邦认为应该集中大炮直接轰破,戚金则认为可以考虑施展布日哈图的故技等等。
但大家这么想,实际上都只是认为图们自恃有所依仗,这才会闭城死守,而没有认为他是准备了什么阴谋诡计。
当然,蒙古人在阴谋诡计这一块本身也不是很擅长,多年来一贯比较直接,明军将领们一般也不怎么从这方面去考虑。
唯有高逸民过去并没有和蒙古人打什么交道,他还是按照寻常思维来考虑当前的局面,因此一下子就觉得情况不对了。
“蒙古人喜好主动出击,似这般自行将两万骑兵桎梏于城中等待我军攻打的情况,并不符合他的习惯。”
高逸民感受到众人齐刷刷朝他看来的目光,表现得不慌不忙:“尤其对于布日哈图此人,老爷曾再三提醒,说他绝非束手待毙之辈,一旦觉得可能会有危险,则必定会提前布置,并争取将我军引入他毂中。”
这一条,高务实的确对他说得非常肯定,不为别的,就说布日哈图今年几番所为,可不就都是建立在这种习惯之上的么?
先西北,又辽东,布日哈图正是感受到了大明开始出现灭亡“大元”的强烈意愿,所以提前布局,到处搞事,为的就是将大明拖住,给残元续一续命。至于究竟能做到哪一步,布日哈图自己也未必清楚,高务实料想他也考虑不了那么远,多半只是尽人事而听天命罢了。
当然,或许布日哈图是希望在他不断的生事之下,搞得大明疲于奔命,最终放弃继续覆灭残元的打算也没准。
毕竟很多事情挑起来容易,后续如何发展却谁也料不到,万一真出现大明忙不过来的好事,那岂不是更好?
当年宋朝偷偷支持完颜阿骨打的时候,大抵只是希望完颜阿骨打闹得大辽不得安宁,怎么可能料到女真人把契丹人一口气给掀翻了不说,阿骨打的子孙还不肯如“老汗”一般遵守与宋朝的约定,居然顺势连宋朝一块儿揍了?
点火容易,这火烧成啥样却是谁也说不准的。
所以布日哈图到处点火,随便哪里烧大发了对他而言都是好事。要真是和宋朝支持女真人那样,最后一把火差点把自己烧死,那布日哈图也只能说是天数,是没法子的事了。
不挣扎一下肯定会死,那为何不挣扎,万一出现奇迹了呢?
此时高逸民把自家老爷抬了出来,众将不管信是不信,都不敢摆出一副质疑的神情来,而是纷纷做沉思状,思考这话中的道理。
曹簠是思考得最快的,因为高务实在此前那封信中就有提到过要他小心布日哈图的诡计。刚才他因为多年的习惯,没有把阴谋这茬想得太深,经过高逸民这么一提醒,马上警醒过来,道:“不错,布日哈图此人诡计多端,不得不防。”
不待众人有所表示,曹簠便接着道:“倘若以‘蒙古人更倾向主动出击’来论,本帅以为图们与布日哈图的机会只有两个。”
他环顾众人,沉声道:“其一,调虎离山。他们可能趁我出兵,绕道奔袭叶赫东城。此法的要害在于一旦东城失守,叶赫即可谓全面崩溃,即便将来重建、恢复,至少短期内失去了对察哈尔的任何威胁,也不再成其为我大明辽北藩篱,可使察哈尔腾出一只手来。
而对我军而言更可虑者,在于东城一旦也丢了,则我军便成了辽北塞外的一支孤军,别说一些寻常补给了,这天寒地冻之下便是个落脚点都不好找。”
他稍稍一顿,又道:“不过好消息是咱们对此早有防备,叶赫的步兵都留在东城,还有一百多斥候骑兵,就算布日哈图要去偷袭,他们也能暂时守住并向我们示警求援。”
众将皆道此言不虚,东城虽然有被偷袭的可能性,但大家对东城的安全都比较有信心,料想布日哈图应该也不会寄希望于大明与叶赫方面会忽视东城,真正去偷袭东城的可能性还是不大的。
曹簠见状,伸手做了个虚压的动作,又道:“这其二,则是金蝉脱壳。方才高兄弟说得有理,大司农也曾提醒本帅,布日哈图善于设套,本帅以为他或许打算假做死守西城之状,而实际上早已率军离开。西城之中未必没有蒙古人,但多半已经不是蒙古主力了。
眼下的问题在于,蒙古人若真是玩了一手金蝉脱壳,那么他们打算去哪?是趁机溜回察罕浩特,还是想办法给我们来个伏击?”
别看蒙古人经常宣称自己铁骑无敌云云,其实蒙古人的战术思维比较像主流猫科动物,即习惯于避免伤亡,然后依靠速度优势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只有当无法避免的决战,他们才会正面作战——但曼古歹这种战术,某种程度上而言也不是非常“正面”。
总之蒙古人是很善于打伏击的,而且和明军方面打伏击多半只能算准对方一举一动,然后搞守株待兔不同,蒙古人打伏击靠的是速度,即查知对方的行军路线,快速迂回至对方的必经之地埋伏起来,以逸待劳的偷袭。
明军将领们对蒙古人还是比较了解的,因此曹簠这么一说,大家都纷纷表示对方不大可能就这么简单的逃回察罕浩特,大概率是要找机会半路伏击本军。
于是曹簠便问叶赫两位贝勒,由西城去东城的路上有没有特别适合伏击的地点。纳林布禄和布寨对视一眼,表示东西二城中间就一座光秃子山,但明军并不打算大冬天的去爬山,所以是选择从光秃子山南麓绕行的,既然如此,对方如果要设伏,多半也会在南麓。
由叶赫东城往南麓绕行西城,首先要绕过转山湖(后世转山湖是人工湖,但是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建成的,此时也有但很小,其名不详,暂以后世之名称呼),然后向西南方前进,而这一路最常见的走法是沿叶赫河而走。
“叶赫”在女真话里的意思就是“河边的太阳”,而这个“河”就是叶赫河。按照两位贝勒所言,这一路因为是连接东西二城的必经之路,道路都比较齐整,如果蒙古人要设伏,必不可能设伏在很接近大路的地方。
不过蒙古人有速度优势,他们可以设伏得稍远一点,等到明军出现再忽然杀奔过来也是来得及的。
而且还有一点被纳林布禄特意指出:叶赫东城是在叶赫河以东,西城却是在叶赫河以西,而他们并没有在叶赫河搭桥的本事,所以以往若有大规模行动的渡河,要么走北麓绕行,要么就是趁冬季叶赫河封冻,直接走过去。
这里问题就来了,绕行既然已经放弃,走南麓就需要渡河。渡河没有桥,封冻虽然已经开始,但明军已经派人查验过,冰层还不够厚实,顶多能走人,还得小心翼翼的。马是不敢现在随便过的,炮就更是想也别想了。
因此明军如果要渡河还挺麻烦,至少需要打穿伏冰架设浮桥。叶赫河宽度不一,但两位贝勒对自己的老家显然很熟悉,指出了一处河中心有汀州的地方。
汀州就是湖心小岛,有了汀州在,搭建浮桥的效率会高很多,因为有了河中心的支点。两位贝勒都认为那地方是最佳的搭建浮桥之处。
谁知道他们这一说完,高逸民就笑了起来,道:“看来布日哈图若要伏击,这伏击地点就是汀州两面的河边不远处了。”
曹簠也笑了起来,道:“英雄所见略同,二位佥事都以为那地方是搭建浮桥最佳场所,布日哈图去西城这几日自然也查探明白了,知道我军多半要在那里搭桥,他怎会错失如此良机?”
但他说到这里,面色又开始严肃起来,沉吟道:“但眼下我军冬季出征,也不便在外头逗留,此处既然是搭建浮桥的最佳场所,咱们也不好不用。如此一来,如何应对布日哈图的偷袭便成了重中之重……不知诸位有何妙策教我?”
这个题目的难度可不小。叶赫河这条路既然是两城之间必由之路,显然必定是条大路,正方便骑兵纵横驰骋,而明军又还要搭建浮桥,势必不便紧张兮兮地列阵以待,如何防备偷袭自然很难。
张万邦这个以打硬仗出名的年轻将领果然还是特别硬气,毫不畏惧地道:“无妨,搭桥的只管搭桥,末将所部可以专司守护背河一面,管他什么蒙古铁骑,只要他们敢冲末将的阵,必叫他有来无回!”
戚金也不甘示弱,道:“张将军所部毕竟兵力有限,末将也愿助他一臂之力,包管不会让布日哈图那鞑子有机可乘。”
曹簠想了想,觉得他们二人所部战力倒是颇强,从以往的战绩来看,正面防备骑兵冲阵偷袭还是有挺大把握的,再不济也能给大军主力从搭桥转而整备军阵拖出时间来。
他刚想答应下来,冷不丁高逸民笑了起来,插话道:“二位将军主守自然固若金汤,不过图们与布日哈图这般算计我天兵,我军若不能主动一些,反而只是任凭他们来去驰骋,岂不是折了颜面?”
曹簠一听就知道他还有话要说,便笑道:“看来高兄弟还有妙策,可以使我军转守为攻?那可不能藏着掖着,快快说来与我等一听。”
高逸民朝大伙抱了抱拳,然后道:“图们所部以其骑兵自负,自以为可以纵横驰骋、来去自如,却不知我军骑兵眼下也是阵容庞大,精锐不输他察哈尔分毫。这般局面之下,怎能容他们放肆!”
他稍稍一顿,道:“在下斗胆建言总戎,以一精悍骑将统帅我军骑兵主力,会同叶赫骑兵一道,不参与搭桥而随时备战,并可以与步兵主力拉开一小段距离,引诱鞑子趁虚而攻我步兵侧翼。在鞑子发动攻势之时,我军骑兵也行动起来,或侧击敌军,或绕道包抄,总之不使鞑子好受。至于届时具体作何选择,则惟该将自行决断。”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