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芳华 第4章 风骨
热门推荐:
谍战风云之捕风者
黑警
神算娇妻:搅动全城风雨
种田开局,捡个赘婿有来头
大秦:我屡献毒计,赵姬疯狂求饶
我温家小少爷,开局毒翻太安帝!
视频通古今,古人看我视频乐不停
寻找轮回的你
从扮演神话到成就至高
史良娣见他沉默不语,问道:“殿下要不要和石师傅商量一下?”
刘据摇摇头,“不用。”
商量?有什么可商量的?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太子这个新身份,和身边人越少接触越好!
原因很简单,越是了解他的人,越会发现他的不同之处。
他需要一个机会,向所有人展示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太子。
门外传来黄门尖细的声音,“太子殿下,宫里来人了,请太子殿下接旨。”
刘据赶紧放下碗筷,起身就往外跑。
史良娣叫住他,为他整理好衣角叮嘱道,“殿下不要慌!”
刘据点点头,“我今天和你说的话不要外传。”
史良娣点头应允,跟在他身后来到殿外。
前来传旨的是武帝身边的太监总管王文,见到刘据时愣了一下,“哎呦太子殿下,您这是怎么了?这才几天不见啊,没休息好吧?”
刘据也不想解释,垂首而立,王文道,“明日长平侯出棺,太子扶灵!”
“是!”刘据刚说出一个是字,身后的史良娣轻轻拉了他一下,他赶紧改口,“喏!”
王文也没在意这个细节,走到近前看了又看,摇头叹道,“太子殿下悲伤过度,憔悴如斯,甥舅情深至此,老奴感佩至极,回去后定当禀明皇上!”
“多谢公公!”
刘据鞠了一躬,王文急忙闪开,“太子殿下不要如此,折杀老奴了!”
他在身上摸了半天,一个铜钱都没找到,转头问史良娣,“你身上有钱吗?”
史良娣一愣,摇头表示没有。
王文笑道,“太子殿下不必客气,老奴这就回去复命。”
“公公稍等!”他把腰间一枚玉佩解下来塞到他手里,“请公公收下。”
王文一见玉佩,吓得翻身跪倒,“太子殿下,这是皇上赐给您的福佩,老奴打死也不敢收!”
刘据把他扶起,笑道,“公公也说了,是皇上赏赐给我的,那就是我的东西了对不对?公公收下就是!”
王文再三推辞,最终还是抵不过刘据硬给,只得收下,千恩万谢地走了。
一直把王文送到宫门外,他才转身回府。
史良娣不解,问道,“殿下从来不打赏宫里来的人,如何改变主意?”
刘据苦笑,“为了保命!”
回到书房,他继续闭门谢客,打开卫青留给他的书简,看看上面都写了些什么。
这一看就到了深夜。
可以说,这是一部卫青自己写的生平日记,里面详细记录了与匈奴人作战的历次经过,匈奴人的习性,以及各种战术技巧,让他大感新奇。
然而,当他打开最后一卷时,却看得冷汗淋漓。
这一卷字数不多,但是和他直接相关。
卫青一生谨慎,即使自己的姐姐做了皇后,也从不敢在刘彻面前有一丁点放纵,反而处处低调,连说话都畏首畏尾,让武帝刘彻对他多少有些不满。
就是这样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冒死向刘彻提出了他有生以来最“过分”的要求:不要废掉太子!
刘彻也给了他一个明确的答复:朕从未想过废黜太子,只不过太子生性温弱,不喜机锋,朕便替他把恶事都做完了,让他安享盛世,做一个太平之君不好吗?
这也是间接安抚他和皇后卫子夫。
但是,这种话怎么听都不象安抚,反而更象发牢骚。
“皇帝乃世所未有之圣君,必成千古一帝。我辈有幸随侍圣君左右,建功立业,实为亘古未有之荣耀……”
吹了一波彩虹屁之后,重点来了。
“自古圣君多疑,忌臣下结党乱政,太子执拗,身边多悖逆之士,常有犯上之言,帝虽不问但非是不察,太子若能克己制下,尚有转寰余地,否则必遭帝遣。”
“太子一身,系卫家生死荣辱,太子若能从谏,卫家之幸,太子若执意孤行,卫家之命。皇后起于巫蛊,他日恐亦受其害。”
“此卷所言,违逆天意,万不可留存于世,阅后即毁,切记切记!”
他不得不佩服,这位卫大将军的确见识深远。
当年陈阿娇用巫蛊术诅咒卫子夫不成,反倒害自己丢掉皇后的位子,卫子夫由此上位。
卫青担心将来有一天,这种事情会再次降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把这至为重要的一卷反复看过几遍之后,把它扔进火炉里,付之一炬。
看过卫青的遗言,更加坚定了他解散博望苑的决心。
……
茂陵,北靠九峻山,南向终南山,东西是百里五陵原,气势之宏伟,规模之盛大,也和那位千古一帝汉武帝一样,找不到第二个。
从建元二年开始动工,三十多年过去,茂陵也才刚刚有个模样。
虽然还没有建成,但是已经迎来了它的第二位客人,大汉长平侯卫青。
第一位是年仅二十四岁便位居大司马高位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卫青的外甥。
北风烈烈,白带飘飞,送葬的人一眼放不到边。
刘彻神情肃穆,他极力掩饰着眼中的失落和不甘。
卫青之后,还有谁可为朕驰骋沙场,开疆拓土?
他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到扶棺而立的太子身上,发出一声轻哼。
刘据敏锐地捕捉到了不远处的“关注”,他缓缓抬起头来,挺直胸膛,目视远方群山,双手紧握成拳。
刘彻眉头一凝,对身旁的王文吩咐道,“把太子叫过来。”
王文躬身来到刘据身旁,“太子殿下,皇上请您过去。”
刘据一怔,跟随王文缓步来到刘彻身前,刚要跪下磕头,刘彻道,“不必了,站着就行啦。”
他垂首站到一边,迎上卫子夫关切的目光,赶紧避开。
因为武帝身后站着的,不仅仅只有卫子夫,还有别人。
“太子闭关三日,可有所得吗?”
刘彻语气冰冷,没有一丝感情。
“有!”
刘据认真答道,“儿臣仔细研读舅舅的手书,深感他老人家一生殊荣,为人处事谨慎周全,儿臣自当引以为师。”
“噢?”刘彻目光微动,“能想到这些也不容易了。你舅舅戎马一生,大小阵战经历无数,你想学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他语锋一转,“不过,学学你舅舅的谨慎为人倒也没什么坏处,少些张扬,多点恭敬,必要的时候还要有点獠牙,让人怕你,这才是一国储君该有的风骨。”
刘据摇摇头,“不用。”
商量?有什么可商量的?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太子这个新身份,和身边人越少接触越好!
原因很简单,越是了解他的人,越会发现他的不同之处。
他需要一个机会,向所有人展示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太子。
门外传来黄门尖细的声音,“太子殿下,宫里来人了,请太子殿下接旨。”
刘据赶紧放下碗筷,起身就往外跑。
史良娣叫住他,为他整理好衣角叮嘱道,“殿下不要慌!”
刘据点点头,“我今天和你说的话不要外传。”
史良娣点头应允,跟在他身后来到殿外。
前来传旨的是武帝身边的太监总管王文,见到刘据时愣了一下,“哎呦太子殿下,您这是怎么了?这才几天不见啊,没休息好吧?”
刘据也不想解释,垂首而立,王文道,“明日长平侯出棺,太子扶灵!”
“是!”刘据刚说出一个是字,身后的史良娣轻轻拉了他一下,他赶紧改口,“喏!”
王文也没在意这个细节,走到近前看了又看,摇头叹道,“太子殿下悲伤过度,憔悴如斯,甥舅情深至此,老奴感佩至极,回去后定当禀明皇上!”
“多谢公公!”
刘据鞠了一躬,王文急忙闪开,“太子殿下不要如此,折杀老奴了!”
他在身上摸了半天,一个铜钱都没找到,转头问史良娣,“你身上有钱吗?”
史良娣一愣,摇头表示没有。
王文笑道,“太子殿下不必客气,老奴这就回去复命。”
“公公稍等!”他把腰间一枚玉佩解下来塞到他手里,“请公公收下。”
王文一见玉佩,吓得翻身跪倒,“太子殿下,这是皇上赐给您的福佩,老奴打死也不敢收!”
刘据把他扶起,笑道,“公公也说了,是皇上赏赐给我的,那就是我的东西了对不对?公公收下就是!”
王文再三推辞,最终还是抵不过刘据硬给,只得收下,千恩万谢地走了。
一直把王文送到宫门外,他才转身回府。
史良娣不解,问道,“殿下从来不打赏宫里来的人,如何改变主意?”
刘据苦笑,“为了保命!”
回到书房,他继续闭门谢客,打开卫青留给他的书简,看看上面都写了些什么。
这一看就到了深夜。
可以说,这是一部卫青自己写的生平日记,里面详细记录了与匈奴人作战的历次经过,匈奴人的习性,以及各种战术技巧,让他大感新奇。
然而,当他打开最后一卷时,却看得冷汗淋漓。
这一卷字数不多,但是和他直接相关。
卫青一生谨慎,即使自己的姐姐做了皇后,也从不敢在刘彻面前有一丁点放纵,反而处处低调,连说话都畏首畏尾,让武帝刘彻对他多少有些不满。
就是这样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冒死向刘彻提出了他有生以来最“过分”的要求:不要废掉太子!
刘彻也给了他一个明确的答复:朕从未想过废黜太子,只不过太子生性温弱,不喜机锋,朕便替他把恶事都做完了,让他安享盛世,做一个太平之君不好吗?
这也是间接安抚他和皇后卫子夫。
但是,这种话怎么听都不象安抚,反而更象发牢骚。
“皇帝乃世所未有之圣君,必成千古一帝。我辈有幸随侍圣君左右,建功立业,实为亘古未有之荣耀……”
吹了一波彩虹屁之后,重点来了。
“自古圣君多疑,忌臣下结党乱政,太子执拗,身边多悖逆之士,常有犯上之言,帝虽不问但非是不察,太子若能克己制下,尚有转寰余地,否则必遭帝遣。”
“太子一身,系卫家生死荣辱,太子若能从谏,卫家之幸,太子若执意孤行,卫家之命。皇后起于巫蛊,他日恐亦受其害。”
“此卷所言,违逆天意,万不可留存于世,阅后即毁,切记切记!”
他不得不佩服,这位卫大将军的确见识深远。
当年陈阿娇用巫蛊术诅咒卫子夫不成,反倒害自己丢掉皇后的位子,卫子夫由此上位。
卫青担心将来有一天,这种事情会再次降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把这至为重要的一卷反复看过几遍之后,把它扔进火炉里,付之一炬。
看过卫青的遗言,更加坚定了他解散博望苑的决心。
……
茂陵,北靠九峻山,南向终南山,东西是百里五陵原,气势之宏伟,规模之盛大,也和那位千古一帝汉武帝一样,找不到第二个。
从建元二年开始动工,三十多年过去,茂陵也才刚刚有个模样。
虽然还没有建成,但是已经迎来了它的第二位客人,大汉长平侯卫青。
第一位是年仅二十四岁便位居大司马高位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卫青的外甥。
北风烈烈,白带飘飞,送葬的人一眼放不到边。
刘彻神情肃穆,他极力掩饰着眼中的失落和不甘。
卫青之后,还有谁可为朕驰骋沙场,开疆拓土?
他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到扶棺而立的太子身上,发出一声轻哼。
刘据敏锐地捕捉到了不远处的“关注”,他缓缓抬起头来,挺直胸膛,目视远方群山,双手紧握成拳。
刘彻眉头一凝,对身旁的王文吩咐道,“把太子叫过来。”
王文躬身来到刘据身旁,“太子殿下,皇上请您过去。”
刘据一怔,跟随王文缓步来到刘彻身前,刚要跪下磕头,刘彻道,“不必了,站着就行啦。”
他垂首站到一边,迎上卫子夫关切的目光,赶紧避开。
因为武帝身后站着的,不仅仅只有卫子夫,还有别人。
“太子闭关三日,可有所得吗?”
刘彻语气冰冷,没有一丝感情。
“有!”
刘据认真答道,“儿臣仔细研读舅舅的手书,深感他老人家一生殊荣,为人处事谨慎周全,儿臣自当引以为师。”
“噢?”刘彻目光微动,“能想到这些也不容易了。你舅舅戎马一生,大小阵战经历无数,你想学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他语锋一转,“不过,学学你舅舅的谨慎为人倒也没什么坏处,少些张扬,多点恭敬,必要的时候还要有点獠牙,让人怕你,这才是一国储君该有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