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汉中祖 第七十章 相忍为国
刘禅对廖立此人喜恶参半,廖立论治政而言,可谓是不在蒋琬之下,论整体才能而言,可与庞统同处一档,经天纬地之才,兴业重臣。
对军事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在季汉北伐前,多次直言不讳,大汉应当急图雍凉二州,然后慢慢蚕食关中,成秦国之势。
公元209年,老刘自封荆州牧后,不到三十岁的廖立当上老刘的州从事,大约相当于老刘的秘书。不久调任长沙太守,当时老刘手上才不过四个半郡,可谓器重有佳。
后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廖立逃回蜀中,老刘不以责备,重新任命为巴郡太守,虽有安定心之嫌,但无疑不说明刘备确实欣赏器重廖立。caset
但可惜的是,历史上因梓宫之事,遭贬的廖立大放其词,批判诸葛亮用人不当,诽谤老刘战略失误,导致汉中被夺,巴地险失。
时值南中反叛,大汉倾覆之际,出自荆州派系的廖立出言不逊,诸葛亮自然无法忍受同为高层的廖立这般言语,若是容忍将会导致诸葛亮权威大减,不得已之下诸葛亮将廖立发配边疆。
但廖立也悔恨不已,多有忏悔之意,虽然如此,但诸葛亮去世后,继任者也是不敢将廖立调回朝廷重用。
此世经过刘禅的调教打压,廖立嘴欠多有收敛。平日刘禅也怜惜才华,时常包容,但自从北伐之后廖立又不长记性,经常作妖。
面对刘禅质疑自己忠诚的提问,廖立抬头,双目通红,眼角泪光闪烁,泣声说道:“立得先帝赏识,提拔为官;丞相委以重任,拔要职于臣;陛下不计臣过失,仍然厚爱不减。”
“鬼神在上,立安敢不忠于陛下乎!”廖立扬声说道。
刘禅也是长叹一声,当天子易,但当明君难也!
天子或许可以任性,不用令自己不喜之人;但想做明君,必须包容万物,容忍有才之人性格。特别是容忍忠于自己的大才之人!
吕蒙夺荆州,虽廖立弃郡而逃,但不降吴而归汉,相比归降的潘浚及荆州官吏可有称道许多,凭借这点,廖立便值得刘禅再给他一次机会,毕竟相忍为国罢了。
刘禅看着远处的成都城,淡淡说道:“你可知此番言语已触犯律法,若让上丞相听闻,你必受责难。”
“臣知也,臣日后必会小心行事,不敢妄言。”廖立跪地叩首,泣声说道。
“哎!公渊身居高位,为我大汉重臣,自当谨言慎行。露台之上,幸好并无他人,若是此言传出,必乱我大汉百官之心,公渊又何谈忠于朕乎!”刘禅叹息说道。
“臣知错也!”廖立跪地,真诚说道。
“起身吧!今日朕告诫之言,你自当牢记在心,不可忘也!”刘禅走到廖立跟前,告诫说道。
廖立望着刘禅的靴子,庆喜不已,感激说道:“臣自当谨言慎行,不负陛下今日告诫之恩。”
刘禅闻言,轻哼一声,挥袖背手,大踏步向前走去,说道:“朕非圣君,你非谏臣,朕不愿意如此。再复此事,你廖立便替朕戍边守疆去。”
廖立望着远去的天子背影,长呼一口气,擦拭头上的汗水,驱步上前追赶。
刘禅复行百余步在长廊拐角处,遇见前往禀告的诸葛亮。
刘禅停下脚步,手指前方,示意一起同行,笑道:“好巧!朕正准备找相父相谈吴国之事,不曾想相父便入宫。”
廖立追赶上刘禅脚步,向诸葛亮、刘禅二人行礼。
刘禅瞥了眼廖立,微微点头,迈开步伐,笑道:“今晨朕与公渊露台对弈,公渊棋术渐长许多,恐他棋术已超越相父。”
诸葛亮微微回礼,跟上刘禅的脚步,落后一个身位,笑道:“棋术此道,不进则退。臣事务繁忙,唯有闲暇之时,与他人娱乐而已。”
刘禅点点头,笑道:“朕闻前日东曹属杨子昭向相父进谏,其言相父应当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可有此事?”
诸葛亮看着刘禅的背影,苦笑道:“不敢欺君,确有其事!”
“子昭谏言,忠心之言。相父平日过度操劳,实属不应。相父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如何能忙得过来,唯有抓放权也。朕还望相父,听之改之,大汉复兴之望,还在相父身上。”刘禅感慨说道。
“诺,臣自当注意!”诸葛亮答道。
“不知昨晚相父与吴使诸葛子瑜相谈如何?”刘禅又拐过长廊弯道,继续前行,问道。
“相谈愉悦,吴使愿允诺我大汉之求。待吴王称帝之时,我大汉遣使,歃血为盟,分与帝号即可。”诸葛亮抚须说道。
刘禅行至花园长亭,停下脚步,入席端坐,叹息说道:“朕想到我大汉允诺孙权称帝礼法,朕心中实属难安。先前迫于局势,为求东吴助我,朕不得已才以礼法相送,但朕心中有愧,无脸以对诸汉先帝。”
话虽这么说,但是刘禅脸上并无愧色。刘禅这般言语不过是表达自己因局势如此,迫于无奈,不得已才为之的态度,而非故意。
诸葛亮也是明白刘禅的意思,顺其言语,应和道:“孙权有僭逆之心久也,即便国家不允,孙权依会称帝。国家不过顺其意,让孙权欢喜,出兵相助我大汉北伐。亮以为,若先帝知晓,也会允诺!”
刘禅望着诸葛亮,沉思半响,说道:“既然如此,便通知百官,今晚设宴相邀诸葛子瑜父子,以示我大汉文武之采。”
顿了顿,刘禅好奇问道:“朕曾闻相父之侄诸葛元逊(诸葛恪),以神童着于吴国,不知相父以为如何?”
诸葛亮抚须沉吟,缓缓说道:“恪聪明慧理,胸有大志,辩论应机,无人可及,但性情粗略,自视甚高,难纳他人之言,还需打磨。”
“哦!不知相父如何知晓?”刘禅问道。
“亮闻元逊掌管粮草,其心多为不悦,恼于文书繁琐,难以沉心理事。又常自称愿统兵作战,但其运粮尚有不怠,如何能领军作战乎!”
刘禅看向廖立,笑道:“不知公渊今晚愿替朕以试元逊之能乎?”
廖立抚须轻笑,傲然说道:“自无不可,立愿一试诸葛元逊之能。”
诸葛亮自无不可,叮嘱说道:“今晚之宴,不可失态即可。”
“诺!”廖立应道。
对军事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在季汉北伐前,多次直言不讳,大汉应当急图雍凉二州,然后慢慢蚕食关中,成秦国之势。
公元209年,老刘自封荆州牧后,不到三十岁的廖立当上老刘的州从事,大约相当于老刘的秘书。不久调任长沙太守,当时老刘手上才不过四个半郡,可谓器重有佳。
后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廖立逃回蜀中,老刘不以责备,重新任命为巴郡太守,虽有安定心之嫌,但无疑不说明刘备确实欣赏器重廖立。caset
但可惜的是,历史上因梓宫之事,遭贬的廖立大放其词,批判诸葛亮用人不当,诽谤老刘战略失误,导致汉中被夺,巴地险失。
时值南中反叛,大汉倾覆之际,出自荆州派系的廖立出言不逊,诸葛亮自然无法忍受同为高层的廖立这般言语,若是容忍将会导致诸葛亮权威大减,不得已之下诸葛亮将廖立发配边疆。
但廖立也悔恨不已,多有忏悔之意,虽然如此,但诸葛亮去世后,继任者也是不敢将廖立调回朝廷重用。
此世经过刘禅的调教打压,廖立嘴欠多有收敛。平日刘禅也怜惜才华,时常包容,但自从北伐之后廖立又不长记性,经常作妖。
面对刘禅质疑自己忠诚的提问,廖立抬头,双目通红,眼角泪光闪烁,泣声说道:“立得先帝赏识,提拔为官;丞相委以重任,拔要职于臣;陛下不计臣过失,仍然厚爱不减。”
“鬼神在上,立安敢不忠于陛下乎!”廖立扬声说道。
刘禅也是长叹一声,当天子易,但当明君难也!
天子或许可以任性,不用令自己不喜之人;但想做明君,必须包容万物,容忍有才之人性格。特别是容忍忠于自己的大才之人!
吕蒙夺荆州,虽廖立弃郡而逃,但不降吴而归汉,相比归降的潘浚及荆州官吏可有称道许多,凭借这点,廖立便值得刘禅再给他一次机会,毕竟相忍为国罢了。
刘禅看着远处的成都城,淡淡说道:“你可知此番言语已触犯律法,若让上丞相听闻,你必受责难。”
“臣知也,臣日后必会小心行事,不敢妄言。”廖立跪地叩首,泣声说道。
“哎!公渊身居高位,为我大汉重臣,自当谨言慎行。露台之上,幸好并无他人,若是此言传出,必乱我大汉百官之心,公渊又何谈忠于朕乎!”刘禅叹息说道。
“臣知错也!”廖立跪地,真诚说道。
“起身吧!今日朕告诫之言,你自当牢记在心,不可忘也!”刘禅走到廖立跟前,告诫说道。
廖立望着刘禅的靴子,庆喜不已,感激说道:“臣自当谨言慎行,不负陛下今日告诫之恩。”
刘禅闻言,轻哼一声,挥袖背手,大踏步向前走去,说道:“朕非圣君,你非谏臣,朕不愿意如此。再复此事,你廖立便替朕戍边守疆去。”
廖立望着远去的天子背影,长呼一口气,擦拭头上的汗水,驱步上前追赶。
刘禅复行百余步在长廊拐角处,遇见前往禀告的诸葛亮。
刘禅停下脚步,手指前方,示意一起同行,笑道:“好巧!朕正准备找相父相谈吴国之事,不曾想相父便入宫。”
廖立追赶上刘禅脚步,向诸葛亮、刘禅二人行礼。
刘禅瞥了眼廖立,微微点头,迈开步伐,笑道:“今晨朕与公渊露台对弈,公渊棋术渐长许多,恐他棋术已超越相父。”
诸葛亮微微回礼,跟上刘禅的脚步,落后一个身位,笑道:“棋术此道,不进则退。臣事务繁忙,唯有闲暇之时,与他人娱乐而已。”
刘禅点点头,笑道:“朕闻前日东曹属杨子昭向相父进谏,其言相父应当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可有此事?”
诸葛亮看着刘禅的背影,苦笑道:“不敢欺君,确有其事!”
“子昭谏言,忠心之言。相父平日过度操劳,实属不应。相父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如何能忙得过来,唯有抓放权也。朕还望相父,听之改之,大汉复兴之望,还在相父身上。”刘禅感慨说道。
“诺,臣自当注意!”诸葛亮答道。
“不知昨晚相父与吴使诸葛子瑜相谈如何?”刘禅又拐过长廊弯道,继续前行,问道。
“相谈愉悦,吴使愿允诺我大汉之求。待吴王称帝之时,我大汉遣使,歃血为盟,分与帝号即可。”诸葛亮抚须说道。
刘禅行至花园长亭,停下脚步,入席端坐,叹息说道:“朕想到我大汉允诺孙权称帝礼法,朕心中实属难安。先前迫于局势,为求东吴助我,朕不得已才以礼法相送,但朕心中有愧,无脸以对诸汉先帝。”
话虽这么说,但是刘禅脸上并无愧色。刘禅这般言语不过是表达自己因局势如此,迫于无奈,不得已才为之的态度,而非故意。
诸葛亮也是明白刘禅的意思,顺其言语,应和道:“孙权有僭逆之心久也,即便国家不允,孙权依会称帝。国家不过顺其意,让孙权欢喜,出兵相助我大汉北伐。亮以为,若先帝知晓,也会允诺!”
刘禅望着诸葛亮,沉思半响,说道:“既然如此,便通知百官,今晚设宴相邀诸葛子瑜父子,以示我大汉文武之采。”
顿了顿,刘禅好奇问道:“朕曾闻相父之侄诸葛元逊(诸葛恪),以神童着于吴国,不知相父以为如何?”
诸葛亮抚须沉吟,缓缓说道:“恪聪明慧理,胸有大志,辩论应机,无人可及,但性情粗略,自视甚高,难纳他人之言,还需打磨。”
“哦!不知相父如何知晓?”刘禅问道。
“亮闻元逊掌管粮草,其心多为不悦,恼于文书繁琐,难以沉心理事。又常自称愿统兵作战,但其运粮尚有不怠,如何能领军作战乎!”
刘禅看向廖立,笑道:“不知公渊今晚愿替朕以试元逊之能乎?”
廖立抚须轻笑,傲然说道:“自无不可,立愿一试诸葛元逊之能。”
诸葛亮自无不可,叮嘱说道:“今晚之宴,不可失态即可。”
“诺!”廖立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