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宋 第101章 乌龟和投毒
逃下山去的河州兵引发一阵混乱。那名左臂中箭的敌将恼羞成怒,右手挥舞马鞭对着逃兵一顿抽打,总算将混乱镇压了下去。
王大卫等人在山上兴高采烈地看戏,并且纷纷为山下的敌将“出谋划策”。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敌将最好的办法是赶紧制作橹车。
所谓橹车,就是一面巨大且坚固的盾牌,盾牌下装上轮子。进攻的时候,士兵藏在盾牌后面,依靠盾牌抵挡箭矢,推动橹车前进。
山下的河州兵显然没有提前准备这种大家伙。现做的话,以他们的手艺,给他们三天时间也未必能做一辆出来。到那时,援兵早就到了。
山上的气氛很轻松,大家有说有笑,对王韶的谋略和眼光赞不绝口,甚至有人哼起了小曲。
可惜,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山下又起变故。
半数河州兵在敌将的指挥下重新布阵。
阵型是简单的长方形。正面宽度十四、五人,前三排皆手持盾牌,在阵型前方组成盾墙。后面的人则用盾牌或皮甲护住头顶和两侧。
整个方阵就是一只大乌龟。
布阵完毕,敌将指挥“乌龟”前进。
前行五步,有快有慢,“乌龟”已有分裂之态。敌将喝令停步,揪出数人,劈头盖脸一顿抽打,而后让其归队,重新整理阵型,再次前进。
再行五步,扔不整齐,敌将再次揪出数人抽打。
第三次,敌将不再用马鞭抽打,而是直接拔刀将几人砍了。然后挑人补充进去。
“乌龟”再次前进,这回异常整齐,一直走了十多步也不见松散。
山上诸人面面相觑,这乌龟阵还真是弓箭的克星。虽然走得慢,也极耗体力,但总有靠近的时候。届时只能贴身肉搏,敌军人多,只怕结局不妙。
对付乌龟阵的最佳利器是床弩。
所谓床弩,由三张巨弓组成。两张向前,一张向后,绞索相连,拉力相当于八匹犍牛,故而又称八牛弩。发射的也不是寻常弩箭,而是弩枪。
一枪射去,足以开碑裂石,绝非血肉之躯可以抵挡。
可惜,他们同样没有。
怎么办?大家一起看向战争经验最丰富的王厚。
王厚:“大卫,辣椒面还有不少吧!”
王大卫眨巴了一下眼睛,点点头:“你打算怎么扔进去?”
乌龟阵看着缓慢、笨拙,你要真凑过去,脸对脸扔辣椒面,人家也不是傻子。
王厚:“用布,包成包。我扔,你射。你箭法那么好,没问题的。”
王大卫撇撇嘴。那还是得靠近过去扔啊!虽说不用脸对脸那么夸张,但也不能躲在马鞍后面这么安逸。
随即又想到一个问题,道:“用普通的箭,顶多射两个窟窿,洒不出来多少。用燕尾箭,很可能割不断,整包都被箭一起带飞。”
王厚:“我可以在布包里加两块石头。”
王大卫:“射中石头,还是得飞。”
王厚:“那你就射准点儿呗!”
王大卫:“我呸!石头在里面。”
王厚:“自信点儿。走啦,准备准备去。”
两人到后面去做准备工作,纨绔们顿时群龙无首。
刘五高声道:“猴子不在,都听我的,我来指挥。”
曹七:“凭啥?”
刘五:“我家开书坊的,我读过的兵书最多。”
曹七:“读书多有个屁用?”
刘五:“哼!就算不比读书,那我也是第一个受伤的。”
这个理由很强大,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倒不是刘五的军事才能有多出众,这方面他们这帮纨绔其实都差不多,他们认同刘五是因为刘五打起仗来够猛,真到了关键时刻,这家伙绝对不怂。
乌龟阵很慢,沿着山坡缓缓往上爬。这给了王大卫和王厚充分的准备时间,王厚甚至还有时间多做几个土包给王大卫练习。
王大卫确实在箭术上下过功夫,二十步左右的距离,基本上可以百发百中。只不过能否躲过布包里的石头,那就完全看人品了。
两人还打算继续改进,刘五派人传话,“乌龟”距离女墙只剩六十步。时间不等人,硬着头皮上吧!
王大卫和王厚翻过马鞍堆砌的女墙,朝乌龟阵迅速奔去。
相距三十步,乌龟阵的盾牌缝隙之间连续射出十几支弩箭。王大卫被吓了一跳,随即发现:弩箭的威力很小,全被自己的甲胄弹飞。
这不是标准的军弩,密集的乌龟阵里没有操弄这种装备的空间,仅仅是单手持握的小型手弩。
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了,继续靠近。
手弩无用,“乌龟”两侧各闪出四、五个人,朝两人包抄过来。王大卫抬手先射倒一人,忽听身后刘五高喊:“放!”
一阵箭雨袭来,脱离乌龟阵保护的河州兵尽皆倒地。
继续靠近。
直到二十步之内,王厚停下,给了王大卫一个眼神。王大卫心领神会,抽出一只燕尾箭,搭在弓上。
王厚抛出一只布包,布包旋转着飞向“乌龟”的正上方。王大卫一箭飞出,人品爆棚,布包碎裂,里面的辣椒面化作一团红雾,笼罩在“乌龟”头顶。
随后王厚将剩下的两只布包先后抛出,王大卫再射两箭,效果出奇的好。乌龟阵里传出一阵阵咳嗽、喷嚏之声。
若是由纨绔和家将们组成乌龟阵,效果还未必有这么好。因为他们都知道辣椒只是香料,虽然味道刺激,但是没有致命危害,忍忍就过去了。
可河州兵并不知道这点,他们不知道这漫天的红色粉末会把自己“毒”成什么样,是痛苦地死去,还是留下终生的残疾?
未知的恐惧击碎了理智和纪律,也激发了疯狂。
乌龟阵碎裂。
一部分最疯狂的河州兵目眦尽裂,流着眼泪、鼻涕、口水向两名卑劣的投毒者发起了决死冲锋。
王大卫扭头就跑。王厚还想抵抗一下,被王大卫一把拉住腰带,拽上了山。
两人狼狈地翻回女墙之时,身后那些疯狂的河州兵都已经倒在了箭下,而其余的纷纷连滚带爬地逃下了山。
王大卫等人在山上兴高采烈地看戏,并且纷纷为山下的敌将“出谋划策”。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敌将最好的办法是赶紧制作橹车。
所谓橹车,就是一面巨大且坚固的盾牌,盾牌下装上轮子。进攻的时候,士兵藏在盾牌后面,依靠盾牌抵挡箭矢,推动橹车前进。
山下的河州兵显然没有提前准备这种大家伙。现做的话,以他们的手艺,给他们三天时间也未必能做一辆出来。到那时,援兵早就到了。
山上的气氛很轻松,大家有说有笑,对王韶的谋略和眼光赞不绝口,甚至有人哼起了小曲。
可惜,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山下又起变故。
半数河州兵在敌将的指挥下重新布阵。
阵型是简单的长方形。正面宽度十四、五人,前三排皆手持盾牌,在阵型前方组成盾墙。后面的人则用盾牌或皮甲护住头顶和两侧。
整个方阵就是一只大乌龟。
布阵完毕,敌将指挥“乌龟”前进。
前行五步,有快有慢,“乌龟”已有分裂之态。敌将喝令停步,揪出数人,劈头盖脸一顿抽打,而后让其归队,重新整理阵型,再次前进。
再行五步,扔不整齐,敌将再次揪出数人抽打。
第三次,敌将不再用马鞭抽打,而是直接拔刀将几人砍了。然后挑人补充进去。
“乌龟”再次前进,这回异常整齐,一直走了十多步也不见松散。
山上诸人面面相觑,这乌龟阵还真是弓箭的克星。虽然走得慢,也极耗体力,但总有靠近的时候。届时只能贴身肉搏,敌军人多,只怕结局不妙。
对付乌龟阵的最佳利器是床弩。
所谓床弩,由三张巨弓组成。两张向前,一张向后,绞索相连,拉力相当于八匹犍牛,故而又称八牛弩。发射的也不是寻常弩箭,而是弩枪。
一枪射去,足以开碑裂石,绝非血肉之躯可以抵挡。
可惜,他们同样没有。
怎么办?大家一起看向战争经验最丰富的王厚。
王厚:“大卫,辣椒面还有不少吧!”
王大卫眨巴了一下眼睛,点点头:“你打算怎么扔进去?”
乌龟阵看着缓慢、笨拙,你要真凑过去,脸对脸扔辣椒面,人家也不是傻子。
王厚:“用布,包成包。我扔,你射。你箭法那么好,没问题的。”
王大卫撇撇嘴。那还是得靠近过去扔啊!虽说不用脸对脸那么夸张,但也不能躲在马鞍后面这么安逸。
随即又想到一个问题,道:“用普通的箭,顶多射两个窟窿,洒不出来多少。用燕尾箭,很可能割不断,整包都被箭一起带飞。”
王厚:“我可以在布包里加两块石头。”
王大卫:“射中石头,还是得飞。”
王厚:“那你就射准点儿呗!”
王大卫:“我呸!石头在里面。”
王厚:“自信点儿。走啦,准备准备去。”
两人到后面去做准备工作,纨绔们顿时群龙无首。
刘五高声道:“猴子不在,都听我的,我来指挥。”
曹七:“凭啥?”
刘五:“我家开书坊的,我读过的兵书最多。”
曹七:“读书多有个屁用?”
刘五:“哼!就算不比读书,那我也是第一个受伤的。”
这个理由很强大,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倒不是刘五的军事才能有多出众,这方面他们这帮纨绔其实都差不多,他们认同刘五是因为刘五打起仗来够猛,真到了关键时刻,这家伙绝对不怂。
乌龟阵很慢,沿着山坡缓缓往上爬。这给了王大卫和王厚充分的准备时间,王厚甚至还有时间多做几个土包给王大卫练习。
王大卫确实在箭术上下过功夫,二十步左右的距离,基本上可以百发百中。只不过能否躲过布包里的石头,那就完全看人品了。
两人还打算继续改进,刘五派人传话,“乌龟”距离女墙只剩六十步。时间不等人,硬着头皮上吧!
王大卫和王厚翻过马鞍堆砌的女墙,朝乌龟阵迅速奔去。
相距三十步,乌龟阵的盾牌缝隙之间连续射出十几支弩箭。王大卫被吓了一跳,随即发现:弩箭的威力很小,全被自己的甲胄弹飞。
这不是标准的军弩,密集的乌龟阵里没有操弄这种装备的空间,仅仅是单手持握的小型手弩。
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了,继续靠近。
手弩无用,“乌龟”两侧各闪出四、五个人,朝两人包抄过来。王大卫抬手先射倒一人,忽听身后刘五高喊:“放!”
一阵箭雨袭来,脱离乌龟阵保护的河州兵尽皆倒地。
继续靠近。
直到二十步之内,王厚停下,给了王大卫一个眼神。王大卫心领神会,抽出一只燕尾箭,搭在弓上。
王厚抛出一只布包,布包旋转着飞向“乌龟”的正上方。王大卫一箭飞出,人品爆棚,布包碎裂,里面的辣椒面化作一团红雾,笼罩在“乌龟”头顶。
随后王厚将剩下的两只布包先后抛出,王大卫再射两箭,效果出奇的好。乌龟阵里传出一阵阵咳嗽、喷嚏之声。
若是由纨绔和家将们组成乌龟阵,效果还未必有这么好。因为他们都知道辣椒只是香料,虽然味道刺激,但是没有致命危害,忍忍就过去了。
可河州兵并不知道这点,他们不知道这漫天的红色粉末会把自己“毒”成什么样,是痛苦地死去,还是留下终生的残疾?
未知的恐惧击碎了理智和纪律,也激发了疯狂。
乌龟阵碎裂。
一部分最疯狂的河州兵目眦尽裂,流着眼泪、鼻涕、口水向两名卑劣的投毒者发起了决死冲锋。
王大卫扭头就跑。王厚还想抵抗一下,被王大卫一把拉住腰带,拽上了山。
两人狼狈地翻回女墙之时,身后那些疯狂的河州兵都已经倒在了箭下,而其余的纷纷连滚带爬地逃下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