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宋 第234章 祖制和败仗
次日清晨,贾共早早来到桑曲楼。今天他可以进去,顺着事先规划好的旁听人员通道直接走上二楼。
等了一会儿,便陆陆续续见到了一些老相识,都是河州旧臣。
这些人坐困愁城,已经有一段不短的时日。猛然见到一个外来的,都聚拢过来,打探起“外面”的消息。不论原先的交情是远是近,哪怕曾经各为其主、勾心斗角,此刻都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一般。
于是贾共便将“外面”的情况尽数讲了一遍。他也不担心这些消息被志愿军知道,因为,以志愿军的手段,人家早就知道了。
那些河州旧臣听了之后,不免哀叹几声,抱怨李玄辅不该在这个时候还一门心思地争权夺利。
但,贾共看过去,却也看不出他们有多沮丧。或许,对于这些人来说,如何在代表大会的统治下讨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吧!
投桃报李,贾共也有所收获。
经验丰富的老相识们告诫道:旁听切忌张口,否则当场驱逐,不留一丝情面。
要想忍住,其实也简单。大家都是做过臣子的,而君父这种东西一旦昏庸起来那也是劝不住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况且,这代表大会又不是咱们的君父,全当看一场笑话就好。
而且,中午还管饭,不吃白不吃嘛!好歹忍到下午才算不亏。
贾共心中百转千回。有心骂上几句,转念一想,木征自己逃得痛快,却将这些人连同家眷都抛在此地,再要求他们为主尽忠,也确实有些过分。还是算了吧!贾共换上笑脸,连连称谢。
又过了一阵,楼下传来木锤敲击桌面的声音,穿透力极强。楼上众人当即缄口噤声,回身落座。
贾共望下去,王大卫宣布开会。
今天的第一个议题承接上一次,继续讨论——掌柜的提名是否要做限制。
这件事上次会议就没讨论出一个结果,休会两日,让代表们私下沟通。然而,这沟通的效果却并不好,今天仍旧分成两派,互不相让。
一派认为不需要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被提名。反正最后能不能坐上掌柜还要由他们这些代表表决。
而另一派则认为必须要做出限制,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人才有资格被提名。掌柜的权力太大,要从源头杜绝风险。
贾共不由得心生鄙夷。这种事儿还要争?没读过《谏逐客书》吗?天下英才何其多?人家肯拉下脸来为你们做掌柜,你们居然还挑三拣四,设置障碍?当真不知所谓。
然而,随着楼下的争论渐渐深入,贾共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因为这件事的底层逻辑是——代表的权力是否应该有个限制。
对掌柜的提名不做限制,全凭代表的表决,本质上是对代表权力的无限放大。
而对掌柜的提名做出限制,则是他们作为第一代的代表为将来的后继者定下规矩,也就是——祖制。
贾共惊呆了。这是......楼底下那帮人能想到的?不管能不能,他们此刻不仅想到了,还堂而皇之地讲了出来。
贾共眯起眼睛,盯向王大卫。
王大卫自从宣布议题之后就一直没发表过任何看法,只有当某人因情绪激动而爆粗口的时候他才会敲几下木锤。
然而,贾共深深地怀疑,王大卫的预约名册大有文章。
还不等贾共想清楚,楼下的争论又将这个问题带入了更深一层——第一代的代表到底有没有权力制定所谓的“祖制”。
同一时间,还有另一场会议正在召开。
陇朱黑城以东三里,志愿军湟水支队的中军大帐内,李宪坐在长案后,看着面前的二十多位将官。
这二十多人也有座位,不过都是杌子,也就是另一时空中的马扎。志愿军开会时的风俗就这样,人人有座儿。
王韶本身的官位并不高,就是个没有任何实权的机宜文字,能做都总管全凭本事。而又因为他是真的有本事,所以也不用靠“我坐着、你站着”来强调自己的权威。
此刻这些人正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李宪听了几句,说的全是代表大会的事情,根本就没人讨论接下来的战事。
这也是王韶遗留下来的风俗。怎么打,王都总管安排就是了,我们照办即可。
李宪顿感亚历山大。其实这种场面对于主将来说是非常好的,下面的人不挑刺,你说咋办就咋办,但,前提是你得真有本事才行啊!
我有吗?李宪扪心自问。我一直觉得我有的。而且,王子纯对我的评价也不低。他总不至于将一大半的志愿军交到一个废物手里吧!所以,我应该是有的。
“诸位。”李宪开口。
军帐内立即安静下来。刚才那会儿李总管还没宣布开始,我们就先扯扯淡,现在正式开始了,那还是得守规矩。
李宪:“本将想......先打一场败仗。”
二十多人瞬间瞪大了眼睛。
李宪心头一紧。我就知道没那么容易。他们可是一路胜仗打过来的,让他们败一场岂能甘心?不过,我还是觉得我的想法是对的。
“真的?”一个声音响起。
这是要当场发难吗?对上汴梁纨绔,咱家这个身份还真不好办。不对,听语气不像要发难。我怎么觉得问话的曹六有那么一点儿兴奋呢?
不及细想,李宪道:“没错,本将是这么考虑的。
诸位虽然打败了河州军,但其实打败的是木征麾下的军队。而李玄辅在那一战中并未出力,他此前一直被木征排挤、打压。
木征和李玄辅逃到陇朱黑城之后,木征已经被李玄辅架空,软禁起来做了傀儡。现在城中的主力是李家军。
李玄辅到处宣扬他们李家军从未战败,河州之败都是木征无能所致。根据情报,这一招很奏效,李家军士气高涨。
平心而论,我军战力应当高于李家军。但若直面其锋,难免损伤过多,后继乏力。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故此,本将想先用一场败仗泄了李家军的士气。诸位以为如何?”
等了一会儿,便陆陆续续见到了一些老相识,都是河州旧臣。
这些人坐困愁城,已经有一段不短的时日。猛然见到一个外来的,都聚拢过来,打探起“外面”的消息。不论原先的交情是远是近,哪怕曾经各为其主、勾心斗角,此刻都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一般。
于是贾共便将“外面”的情况尽数讲了一遍。他也不担心这些消息被志愿军知道,因为,以志愿军的手段,人家早就知道了。
那些河州旧臣听了之后,不免哀叹几声,抱怨李玄辅不该在这个时候还一门心思地争权夺利。
但,贾共看过去,却也看不出他们有多沮丧。或许,对于这些人来说,如何在代表大会的统治下讨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吧!
投桃报李,贾共也有所收获。
经验丰富的老相识们告诫道:旁听切忌张口,否则当场驱逐,不留一丝情面。
要想忍住,其实也简单。大家都是做过臣子的,而君父这种东西一旦昏庸起来那也是劝不住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况且,这代表大会又不是咱们的君父,全当看一场笑话就好。
而且,中午还管饭,不吃白不吃嘛!好歹忍到下午才算不亏。
贾共心中百转千回。有心骂上几句,转念一想,木征自己逃得痛快,却将这些人连同家眷都抛在此地,再要求他们为主尽忠,也确实有些过分。还是算了吧!贾共换上笑脸,连连称谢。
又过了一阵,楼下传来木锤敲击桌面的声音,穿透力极强。楼上众人当即缄口噤声,回身落座。
贾共望下去,王大卫宣布开会。
今天的第一个议题承接上一次,继续讨论——掌柜的提名是否要做限制。
这件事上次会议就没讨论出一个结果,休会两日,让代表们私下沟通。然而,这沟通的效果却并不好,今天仍旧分成两派,互不相让。
一派认为不需要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被提名。反正最后能不能坐上掌柜还要由他们这些代表表决。
而另一派则认为必须要做出限制,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人才有资格被提名。掌柜的权力太大,要从源头杜绝风险。
贾共不由得心生鄙夷。这种事儿还要争?没读过《谏逐客书》吗?天下英才何其多?人家肯拉下脸来为你们做掌柜,你们居然还挑三拣四,设置障碍?当真不知所谓。
然而,随着楼下的争论渐渐深入,贾共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因为这件事的底层逻辑是——代表的权力是否应该有个限制。
对掌柜的提名不做限制,全凭代表的表决,本质上是对代表权力的无限放大。
而对掌柜的提名做出限制,则是他们作为第一代的代表为将来的后继者定下规矩,也就是——祖制。
贾共惊呆了。这是......楼底下那帮人能想到的?不管能不能,他们此刻不仅想到了,还堂而皇之地讲了出来。
贾共眯起眼睛,盯向王大卫。
王大卫自从宣布议题之后就一直没发表过任何看法,只有当某人因情绪激动而爆粗口的时候他才会敲几下木锤。
然而,贾共深深地怀疑,王大卫的预约名册大有文章。
还不等贾共想清楚,楼下的争论又将这个问题带入了更深一层——第一代的代表到底有没有权力制定所谓的“祖制”。
同一时间,还有另一场会议正在召开。
陇朱黑城以东三里,志愿军湟水支队的中军大帐内,李宪坐在长案后,看着面前的二十多位将官。
这二十多人也有座位,不过都是杌子,也就是另一时空中的马扎。志愿军开会时的风俗就这样,人人有座儿。
王韶本身的官位并不高,就是个没有任何实权的机宜文字,能做都总管全凭本事。而又因为他是真的有本事,所以也不用靠“我坐着、你站着”来强调自己的权威。
此刻这些人正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李宪听了几句,说的全是代表大会的事情,根本就没人讨论接下来的战事。
这也是王韶遗留下来的风俗。怎么打,王都总管安排就是了,我们照办即可。
李宪顿感亚历山大。其实这种场面对于主将来说是非常好的,下面的人不挑刺,你说咋办就咋办,但,前提是你得真有本事才行啊!
我有吗?李宪扪心自问。我一直觉得我有的。而且,王子纯对我的评价也不低。他总不至于将一大半的志愿军交到一个废物手里吧!所以,我应该是有的。
“诸位。”李宪开口。
军帐内立即安静下来。刚才那会儿李总管还没宣布开始,我们就先扯扯淡,现在正式开始了,那还是得守规矩。
李宪:“本将想......先打一场败仗。”
二十多人瞬间瞪大了眼睛。
李宪心头一紧。我就知道没那么容易。他们可是一路胜仗打过来的,让他们败一场岂能甘心?不过,我还是觉得我的想法是对的。
“真的?”一个声音响起。
这是要当场发难吗?对上汴梁纨绔,咱家这个身份还真不好办。不对,听语气不像要发难。我怎么觉得问话的曹六有那么一点儿兴奋呢?
不及细想,李宪道:“没错,本将是这么考虑的。
诸位虽然打败了河州军,但其实打败的是木征麾下的军队。而李玄辅在那一战中并未出力,他此前一直被木征排挤、打压。
木征和李玄辅逃到陇朱黑城之后,木征已经被李玄辅架空,软禁起来做了傀儡。现在城中的主力是李家军。
李玄辅到处宣扬他们李家军从未战败,河州之败都是木征无能所致。根据情报,这一招很奏效,李家军士气高涨。
平心而论,我军战力应当高于李家军。但若直面其锋,难免损伤过多,后继乏力。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故此,本将想先用一场败仗泄了李家军的士气。诸位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