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崛起 > 第142章 人心惶惶

大明崛起 第142章 人心惶惶

    安排好一切,所有人离开武英殿后,朱允炆并没有闲着,他开始筹划未来的布局。

    机构需要改革,封建社会的固有思维也需要进步,经济结构要转变,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前路漫漫。

    整个下午,不断地有人进宫见朱允炆,皇帝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肩膀上承担的是整个国家,如果不改变,朱允炆迟早要被累死。

    右都御史茅大芳的任务是统计今日叛乱者的名单,半个时辰后,茅大芳再次返回,带来了内城叛乱的名单。

    朱允炆拿着名单一看,好多都是熟悉的人,徐增寿,茹瑺,蹇义,刘俊,古朴,他们几个人的官职最大,还有几个不熟悉的人,有兵部右侍郎刘季篪(chi),大理寺少卿薛岩,吏部郎中方宾,国子助教王达,邹缉,翰林学士董伦,翰林修撰胡靖等等。

    朱允炆看着这份名单,眉头紧皱,这名单和朱允炆想象中的有些不同,杨荣,杨溥,吴溥,黄淮,金幼孜,解缙,胡濙,胡俨,夏原吉,杨士奇这些朱允炆知道京师城破后依附朱棣的人,怎么一个没在名单上呢?

    朱允炆有些想不通,看了许久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名单上的人,位高权重,年龄偏大,不在名单上的这些人,年龄都小,且大都是最近两年才考取功名,官职都也不大。

    可也有例外,论年龄,解缙的年龄可不小了,论官职,夏原吉是户部右侍郎,官职也不小。

    想不通,这些人没有参与内城叛乱,一时间朱允炆有些拿不定主意,也不能无缘无故把这些人定罪,虽然定他们罪只是朱允炆一句话的事情。

    历史的车轮在朱允炆的强势介入下,已经发生了改变,或许,有些人的思想也在朱允炆介入的蝴蝶效应下,也发生了变化。

    其实朱允炆不知道,这些没在名单上的人,不是他们不想参与叛乱,而是没机会参加,组织内城叛乱的茹瑺,蹇义,刘俊等人,根本看不上这些刚入职的小官,还怕燕王进京后,抢了他们的风头和功劳。

    而夏原吉作为不在这个名单上官职最大的人,他没参与叛乱的原因则是因为,夏原吉为人正直,官声很好,却与有些人格格不入,像茹瑺蹇义,平日里与夏原吉交往甚少。

    夏原吉其实是一个极其务实的人,评价一个人务实,是中性的评价,可以是褒奖,也可以是贬低。

    “小东子”

    “奴婢在”

    “传旨,那些被禁足的官员,明日参加早朝”

    “遵旨”

    朱允炆拿着名单,脑子却在不停地运转,结合自己所知道的历史记载,这些人当中,翰林院人数众多,这也说明,翰林院问题很大。

    翰林院作为辅助皇帝的秘书机构,综合协调,沟通信息,办文、办会、办事等,甚至参与辅助皇帝定决策,是皇帝的重要参谋和助手,也是皇帝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部门,为什么这么多人思想都有问题呢?

    是他们觉得自己的才华在翰林院被埋没了吗?可杨荣,杨溥,金幼孜,胡濙等人,他们才入职两年,难道才入职两年就想位极人臣?

    历练不够,也是体制有漏洞,翰林院必须要改革。

    除了翰林院,就是兵部,兵部尚书茹瑺,兵部左侍郎,右侍郎,统统与朱棣有牵连,兵部的问题,甚至比翰林院还大。

    改革,必须要改革。

    这些不在名单上的人,其实今后该怎么对待他们,朱允炆还是挺矛盾的,这里的人,不乏永乐年间的名臣,如夏原吉,解缙,鼎鼎大名的永乐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

    弃用他们对国家来说,是莫大的损失,可是让朱允炆想跨过这些人曾背叛过他这道坎,朱允炆一时还做不到。

    尤其是那个李贯,和别人还有所不同,这就是一个十足的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朱棣起兵三年间,朝中所有人全都上过弹劾朱棣的折子,可这个李贯却没有,可见这个人心思有多自私,每天上朝拜见的是朱允炆,心里却想着燕王得势后能讨好朱棣。

    幸亏朱棣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这个没骂过朱棣的李贯,在朱棣登基后,臭骂一顿,打进了天牢,没多久就挂了。

    朱允炆也不傻,像李贯这样没有立场和底线的人,是绝对不能用的。

    茅大芳把名单给了朱允炆离开后,刑部尚书暴昭求见,暴昭是被朱允炆派去城门监军的,得到召回的圣旨后,他回来的最早。

    朱允炆让他们休息,可暴昭哪敢休息,回来后第一时间便来拜见皇上。

    暴昭之所以回来后第一时间来拜见皇上,其实是心里不踏实,他作为刑部尚书,二品大员,被皇上派去城门监军,他一度认为这是皇上对他有意见,是在敲打他。

    和他同样去监军的朝中大员还有礼部尚书陈迪,户部左侍郎卓敬,暴昭同样觉得是皇上是在敲打他们。

    虽然皇上在交给他们任务的时候,说是信任他们才让他们去监军。当时暴昭心里还很激动,可到了城门后,左思右想觉得不对劲。

    现在的皇上,可不是以前的皇上,根本无法揣测皇上在想什么。

    你能想到皇上派茹瑺,蹇义他们去议和,嘴上说的也是信任他们,可结果根本不是,皇上派他们来城门监军,真的如皇上说的是信任他们吗?

    暴昭不敢确定,因为这两个月以来,一直有消息传到他耳朵里,茹瑺,蹇义,议和回来后,全部被禁足,包括还没来得及去议和的人,和他们有来往的人,全被禁足。

    皇上为什么要敲打他,暴昭不知道,就像是不知道皇上为什么不信任茹瑺和蹇义他们一样,根本不知道原因。

    最关键是,监军的人当中,还有齐泰、黄子澄和练子宁,削藩是他们向皇上提议的,他们以前也的确得恩宠,可是自从朱棣因为削藩起兵后,皇上对他们就慢慢地失去了信任。

    现在你还相信皇上说让他们去城门监军是信任他们吗?

    他们这些去城门监军的人,和去议和的人,搭配一样,有朝中大员,也有朝中的小官,像翰林院的王叔英,黄岩,还有监察御史那些人,都是些七八品的小官。

    尤其是暴昭回来的路上,得知淑妃,庄妃,敬妃被皇帝禁止进入皇宫,暴昭更慌了。

    淑妃是齐泰的外甥女,庄妃是黄子澄的女人,敬妃是练子宁的孙女,难道他们这些去城门监军的人,也是皇上不信任的人吗?

    暴昭进宫面见皇上,就是来探虚实的。

    可见到皇上后,暴昭又后悔了,暴昭发现,现在皇上和两个月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威严十足,而且态度诚恳,谦卑,皇上不停地赞许和夸赞他们,根本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对他们的不信任。

    越是这样,暴昭越觉得如芒在背,不知所以,暴昭惴惴不安离开皇宫,半路上,碰到了来见皇上的齐泰,黄子澄和练子宁。

    天呐,碰到他们三个人,暴昭顿时浑身都感觉不好了,皇上要打压他们三个的信号太明显了,还是离他们远一点更妥当。

    暴昭匆匆打了一个招呼,便像躲避瘟神一般赶紧离开了。

    齐泰,黄子澄和练子宁三人,似乎从暴昭的表情里读到了不一样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