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 > 第1083章 梨香院演艺培训班学员;翩跹独步!江湖再见!

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 第1083章 梨香院演艺培训班学员;翩跹独步!江湖再见!

    “葵官夫人她也是原装正版“姑苏特产,贾府定制”的梨香院演艺培训班学员之一,

    身怀绝技,走的是大花面(粤剧大佬)路线,江湖人称“韦家大小姐”。”

    主持人问:“身世之谜可以追溯一下???”

    “我呀,祖籍韦家,至于是不是真的有皇族血统、根正苗红的就不知道了,

    但至少在梨香院的舞台上,我可是“韦家有女初长成,一嗓成名天下闻”。”

    “确实是,若论戏中角色,宝钗夫人曾经讲述的《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主角大花面,估计就是葵夫人本尊的拿手好戏,那出来,须臾燃爆全场!”

    “葵官夫人,您有什么高光时刻?”

    葵官夫人彩目流光:“咳咳,我跟你讲在54回元宵夜宴,贾母亲自钦点我演绎那个千古绝唱《西厢记》名场面《惠明下书》,

    那可是借戏抒怀,暗示了大观园身处其中的人生百态……”

    “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我据《龙国潮流大事报》小道消息说:在63回,湘云夫人挑见宝玉给芳官cosplay成小哥哥,于是乎灵感迸发,也给葵夫人来了个“女装大佬”变身,“戏里大花面,戏外大姐大”

    直接给她改名叫“韦大英”,翻译过来就是“真正的英雄本色,从来都是雌雄同体”。

    应了那句话:“姐昂就是女王,就是要你不爽!””

    “对了,葵夫人,之后又经历了什么?”

    “那时候人心惶惶,转轨在于职场!

    58回戏班惨遭解散,老太太见史大姑娘身边只一个小丫头翠缕服侍,就指派我去了啊。

    我韦大小姐成功转型,应聘上岗成了史湘云团队的一员,从台上大花面摇身变为生活中的贴身丫鬟。”

    主持人道:“最终走向:抄检大观园那场年度大戏,

    葵官因住址不在园区内部,居然上演“金蝉脱壳”,因住得偏远幸运逃过一劫,

    后续去向成谜,成了红楼剧组未解的“史上最大悬案”。”

    炒豆子

    “对了,葵官夫人,你当年身量年纪皆极小,鬼灵精,故曰得名:[豆官]。

    大观园中唤她为:“阿豆”,或唤作“炒豆子”,

    而薛宝琴大美女则将她打扮成琴童摸样,唤作“豆童”。

    你又如何结识了[白龙王]他老人家?”

    “不和你说夫妻之间的私人密语。”炒豆子脸蛋一红:“我演我自己,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主持人心如猫挠,问了几十次,然不得答案,

    后来郁郁寡欢,差不多挂的时候,葵官夫人亲自去现场再上他的独家访谈,人才从生死边缘拉回来了。

    后来出书一本:《炒豆子怎么炒出金豆子》大卖5千三百万本……

    ……???……

    身份揭露:艾官女士,实锤是“姑苏产,贾府签”的梨香院唱戏女团12金钗之一,专门演绎老外角色(末角担当,就是戏曲圈里的资深老艺人类型哦)。

    劲爆事迹:58回的剧本大调整,艾官成功获得新东家探春的青睐,顺利从戏班转会,成了探春团队的核心成员。

    60回的剧情升级,艾官上演了一出“墙头草两边倒”的操作。

    当时,众戏班姐妹为了芳官与赵姨娘干架,艾官却化身“潜伏者”,偷偷摸摸向探春打小报告。

    夏婆子企图煽动赵姨娘收拾芳官,这一切都被艾官悄咪咪听到。

    然后,艾官跑去跟探春说:“夏大妈一直跟我们不对付,没事就爱嚼舌根惹事。上次藕官烧纸的事儿,幸好宝玉大哥站出来背锅,这才平息了风波。今天我给姑娘您送手帕时,撞见她和赵姨娘在那儿嘀嘀咕咕,见到我就闪人。”

    最终归宿:戏班散伙,艾官也被干娘打包带走,准备找个好人家自行婚嫁(其实就是被安排相亲,然后嫁人啦)。

    “哎哟,故事高潮时,艾官夫人上演了“职场跳槽大戏”,成功从梨香院转投探春team,解锁新的打工人生。真是我辈楷模……”

    ……???……

    【大汇总统计脂批】

    十二位小戏骨,个性各异,各个都能当“倔强青铜”代言人:

    龄官小姐姐一出场就实力炸裂,

    元妃娘娘欣赏得不得了,点名要她加演两出,贾导(贾蔷)推荐的是《游园》《惊梦》,

    可龄官偏偏就是要犟,坚持要来《相约》《相骂》,这波操作绝对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真实写照!

    芳官小姐姐堪称全书“戏份担当”,

    藕官、蕊官跟她关系铁到不行,

    一看就知道仨人抱团取暖,

    实在是被“奴隶契约”逼得喘不过气,

    加上有个堪比“榨汁机”的狠心干娘,

    每天过得跟在地狱边缘疯狂试探似的,

    能保持清醒不崩溃,那心理素质绝对是宇宙无敌金刚钻级别的!

    这些才八九岁、十一二岁就被迫离开爹娘,

    踏上“北漂”之路的小可怜,

    从此跟家人阴阳相隔,想想都觉得那画面太虐心,真心疼得不要不要的!

    看看这些个小妮子,经历可谓“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

    每次读到这段都忍不住想@《红楼梦》剧组:

    “你们到底是在拍什么鬼畜大戏?!”

    ……???……

    细品此番《红楼囧途》,不禁令人惋叹小戏骨们,

    这些一个个俏生生宛若梨园浪院仙葩,

    在艺术道路上摇曳生姿,

    纵然人生似被【霉神】笼罩,

    却依然坚守自我,个个如同戏台上的精灵,怀揣着独立的灵魂,

    对着那皇天后土,或是镜头下的导演,傲然昂首宣告:

    “我手写我心,我演我本色。”

    这份执着与坚韧,实乃璞玉浑金,熠熠生辉。

    再观那群豆蔻年华的粉嘟嘟的妙妙妙小伶人们,

    娇嫩可爱十二个小宝贝儿,

    甫离出生温婉江南之乡,

    即踏入异地他乡的茫茫征途,

    其间千吨辛酸,万种疯情,

    唯有亲身历练者方能体会。

    她们与亲人的联系竟被迫简化为冰冷屏幕后的“线路网友”,

    此种骨肉亲情的割舍与牵绊,

    无疑是对心灵的一场剔骨锤心洗礼,

    令人五内俱焚,涕泪涟涟,

    其情感波澜足以激荡太平洋的亿万顷碧波。

    《红楼梦》这部传世巨着,

    年轻初闻涉之时,直接嗤之以鼻会被误解为琐碎的女儿家家粉红佳人的闺阁中锁碎笔墨,

    然而,当岁月的风霜侵蚀过青春的脸庞,人到儿立中年。

    我们才会真正洞察其中深邃的人生意蕴——

    那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铺陈出人间烟火的厚重与真实,

    描绘着红尘俗世的冷暖炎凉,

    无法回避,无法逃脱,只因其深深烙印于每一个作为人的灵魂深处。

    而在那繁华落尽的大观园里,

    红楼梦中的女子们承受着更为沉重的命运枷锁,在悲惨烘炉中烧为白森森骨灰。

    她们的笑与泪、爱与恨,宛如一曲曲凄美动人的挽歌,恰似一首首催人泪下的史诗绝篇,

    低吟浅唱出千古哀愁:“做人难,做红楼梦女子尤难”。

    每一次情感的碰撞,带给心灵上无尽的涤荡,让人痛彻心扉,泪如泉涌!

    由此感慨:珍视每一次生命的交集,

    待到下一个轮回!

    愿我们在时光的大千世界中再度相逢……

    期许下一次的邂逅……

    继续解读这永不落幕的红楼梦之韵……

    共诉那一段段未完待续的红楼悲欢……

    翩跹独步!

    江湖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