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久年深 第114章 创业!
要创业就一定要有启动资金,如果单靠北望在电子厂五年挣得钱,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北望迫不得已想到了当年父母出事给的赔偿款。
赔偿款总共有六十万,直到现在,北望每次想到一条鲜活的人命就值三十万,都不禁对该死的有钱人嗤之以鼻。
原本这些钱是一直被北望锁在抽屉深处,打算以后给小柔买房子和出嫁时置办嫁妆用,而现在看来,原先的计划只能往后拖了。
当然,北望也不会把所有的钱全拿出来,因为她也有其他的合作伙伴。
全都是他在电子厂认识的,一个叫马力小北望四岁的年轻男人,跟北望同样是勤岛农业大学毕业的,也同样前后脚从厂里辞职创业。
但他学的专业是工商管理,不过一个农业大学里的工商管理专业,肯定竞争力很低,比不过其他学校。
马力也没有考研,准确的来说是没有考上,然后在学校里的校园招聘会上给晶飞电子厂提交了简历,毕业后就这样进厂上班了。
跟北望不同的是,马力在厂里一年多时间里,一直都在流水线工作。
枯燥单调的机械动作,乏味压抑的单一空间,很快就让马力失去了继续下去的兴趣。
北望和马力最开始认识是在食堂吃饭,俩人就恰好坐在了同一张桌子上,并且很有缘分的又相遇了好几次。
之后俩人就开始相互接触,接触下来发现很有话题聊,再加上都是勤农毕业的,二者家离的也不远,常常相约着出去喝酒吃饭,于是很快就变成了形影不离的兄弟。
相处时间长了,北望发现,马力很多兴趣爱好和观念想法都与自己高度重合。
比如,两人家里都有一个妹妹,还都喜欢闲暇时刻给妹妹下厨烹饪,厨艺也都不错。
还比如,俩人都想离开电子厂,都想创业自己干,又都想开一间饭店。
因此,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除了马力,北望还有一位合伙人,那就是高兰。
电子厂人员的流动性相较于很多工作单位比较大,因此上个星期还一起吃饭的朋友,可能下个星期就递交辞呈卷铺盖走人了。
或许是因为缘分吧,北望和高兰一直保持着能说的上几句话的朋友关系。
也不知道是谁告诉高兰的,高兰知晓北望的创业计划后,就主动请缨要参伙。
当然,她并没有打算辞职不干,她对自己现在组长的职位还是很满意的。
但她可以出钱,她也老大不小了,家里人催婚催得紧,但她觉得有钱才是最正确的封口办法,只有自己手里有钱,才不用在意别人的目光。
她信得过北望的为人,也相信北望能干出一番事业,所以她决定要入股,也算是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对于多一个人的投资,北望肯定不会拒绝,创业伊始,最重要的就是资金。
现在,自己能拿出至少二十万的资金,马力虽然家庭条件也不好,但家里人很支持,也愿意拿出十万块钱。
至于说高兰那边,她从刚成年就开始进厂上班,这些年下来,也攒了一些积蓄,虽然不算很多,但是五万块钱还是拿的出来的。
这样一来,三十五万块钱,租一个小点的店面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接下来,店铺租在哪,开什么样的店铺,现如今什么样的饭店才更有市场,这都是很重要,需要从长计议的问题。
鉴于高兰白天还要照常上班,因此大多时间都是北望和马力两人跑出去调研场地,实地考察,等到了晚上,三人再找个地方计划。
三个人原本是随便找了个地方,但后来发现在外面人多口杂,既嘈杂又没有安静思考的氛围,正巧马力的妹妹去了老家,房子正好空出来没人,所以三人之后就转战到马力家里。
经过三四天风吹日晒的实地考察,和效率极高、效果显着的谈论,三个人最终决定开一家火锅店,选好的地点就在勤岛农业大学的北门附近。
这个想法还是高兰提出来的,她曾经有一次回老家过年的时候,家里还在上初中的表弟特别想吃火锅,做的满桌子的年夜饭连看都不看一眼,就只嚷嚷着吃火锅。
后来大人一看没办法,就找了个很小的锅,放了些青菜牛肉片,又放进去火锅的煮料,煮好了就摆到表弟的眼前,让他自己吃去。
这种一人份的小锅,高兰当时就觉得非常方便,有时候就想一个人过过嘴瘾,但又不想点个那么大个火锅,所以有个这样一人份的小锅,简直不要太好。
后来她看网上,南方一些地方已经有了小火锅店,并且把青菜肉类分别用盘子盛放,摆到特定在顾客眼前转动的轨道上,轨道转动很慢,这样一来,大家想吃什么,就可以直接从眼前各种各样的盘子里挑选,然后放进人手一个的小火锅涮锅。
通过这几天的现场以及互联网的调查,北望和马力也发现,目前的勤岛,尤其是墨阳区确实还没怎么有开旋转小火锅的。
所以,三个人全票通过高兰的提议,开一家旋转小火锅店。
至于说地点嘛,这就是北望和马力的想法了。两人出去调研的第一站,就定在了母校勤岛农业大学。
本身墨阳区这个小地方,高校就少,勤岛农业大学算的上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每年的新生,省内省外的加起来能达到五千人,整个学校加起来就两三万人,消费市场非常大。
但是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属于是墨阳区的郊区,学生出门一趟就要花一两个小时,因此更多的同学们还是会选择去学校周边的饭店或者购物广场。
这些娱乐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南门,还有一条面积不大,有一些个小摊小贩和十几个小饭馆的小吃街。
就这个地方,却承载了不少勤农学子的回忆。
北望和马力去的那次,正好有一家小饭馆的店面要转让。
这让他们看到了机会。
赔偿款总共有六十万,直到现在,北望每次想到一条鲜活的人命就值三十万,都不禁对该死的有钱人嗤之以鼻。
原本这些钱是一直被北望锁在抽屉深处,打算以后给小柔买房子和出嫁时置办嫁妆用,而现在看来,原先的计划只能往后拖了。
当然,北望也不会把所有的钱全拿出来,因为她也有其他的合作伙伴。
全都是他在电子厂认识的,一个叫马力小北望四岁的年轻男人,跟北望同样是勤岛农业大学毕业的,也同样前后脚从厂里辞职创业。
但他学的专业是工商管理,不过一个农业大学里的工商管理专业,肯定竞争力很低,比不过其他学校。
马力也没有考研,准确的来说是没有考上,然后在学校里的校园招聘会上给晶飞电子厂提交了简历,毕业后就这样进厂上班了。
跟北望不同的是,马力在厂里一年多时间里,一直都在流水线工作。
枯燥单调的机械动作,乏味压抑的单一空间,很快就让马力失去了继续下去的兴趣。
北望和马力最开始认识是在食堂吃饭,俩人就恰好坐在了同一张桌子上,并且很有缘分的又相遇了好几次。
之后俩人就开始相互接触,接触下来发现很有话题聊,再加上都是勤农毕业的,二者家离的也不远,常常相约着出去喝酒吃饭,于是很快就变成了形影不离的兄弟。
相处时间长了,北望发现,马力很多兴趣爱好和观念想法都与自己高度重合。
比如,两人家里都有一个妹妹,还都喜欢闲暇时刻给妹妹下厨烹饪,厨艺也都不错。
还比如,俩人都想离开电子厂,都想创业自己干,又都想开一间饭店。
因此,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除了马力,北望还有一位合伙人,那就是高兰。
电子厂人员的流动性相较于很多工作单位比较大,因此上个星期还一起吃饭的朋友,可能下个星期就递交辞呈卷铺盖走人了。
或许是因为缘分吧,北望和高兰一直保持着能说的上几句话的朋友关系。
也不知道是谁告诉高兰的,高兰知晓北望的创业计划后,就主动请缨要参伙。
当然,她并没有打算辞职不干,她对自己现在组长的职位还是很满意的。
但她可以出钱,她也老大不小了,家里人催婚催得紧,但她觉得有钱才是最正确的封口办法,只有自己手里有钱,才不用在意别人的目光。
她信得过北望的为人,也相信北望能干出一番事业,所以她决定要入股,也算是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对于多一个人的投资,北望肯定不会拒绝,创业伊始,最重要的就是资金。
现在,自己能拿出至少二十万的资金,马力虽然家庭条件也不好,但家里人很支持,也愿意拿出十万块钱。
至于说高兰那边,她从刚成年就开始进厂上班,这些年下来,也攒了一些积蓄,虽然不算很多,但是五万块钱还是拿的出来的。
这样一来,三十五万块钱,租一个小点的店面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接下来,店铺租在哪,开什么样的店铺,现如今什么样的饭店才更有市场,这都是很重要,需要从长计议的问题。
鉴于高兰白天还要照常上班,因此大多时间都是北望和马力两人跑出去调研场地,实地考察,等到了晚上,三人再找个地方计划。
三个人原本是随便找了个地方,但后来发现在外面人多口杂,既嘈杂又没有安静思考的氛围,正巧马力的妹妹去了老家,房子正好空出来没人,所以三人之后就转战到马力家里。
经过三四天风吹日晒的实地考察,和效率极高、效果显着的谈论,三个人最终决定开一家火锅店,选好的地点就在勤岛农业大学的北门附近。
这个想法还是高兰提出来的,她曾经有一次回老家过年的时候,家里还在上初中的表弟特别想吃火锅,做的满桌子的年夜饭连看都不看一眼,就只嚷嚷着吃火锅。
后来大人一看没办法,就找了个很小的锅,放了些青菜牛肉片,又放进去火锅的煮料,煮好了就摆到表弟的眼前,让他自己吃去。
这种一人份的小锅,高兰当时就觉得非常方便,有时候就想一个人过过嘴瘾,但又不想点个那么大个火锅,所以有个这样一人份的小锅,简直不要太好。
后来她看网上,南方一些地方已经有了小火锅店,并且把青菜肉类分别用盘子盛放,摆到特定在顾客眼前转动的轨道上,轨道转动很慢,这样一来,大家想吃什么,就可以直接从眼前各种各样的盘子里挑选,然后放进人手一个的小火锅涮锅。
通过这几天的现场以及互联网的调查,北望和马力也发现,目前的勤岛,尤其是墨阳区确实还没怎么有开旋转小火锅的。
所以,三个人全票通过高兰的提议,开一家旋转小火锅店。
至于说地点嘛,这就是北望和马力的想法了。两人出去调研的第一站,就定在了母校勤岛农业大学。
本身墨阳区这个小地方,高校就少,勤岛农业大学算的上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每年的新生,省内省外的加起来能达到五千人,整个学校加起来就两三万人,消费市场非常大。
但是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属于是墨阳区的郊区,学生出门一趟就要花一两个小时,因此更多的同学们还是会选择去学校周边的饭店或者购物广场。
这些娱乐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南门,还有一条面积不大,有一些个小摊小贩和十几个小饭馆的小吃街。
就这个地方,却承载了不少勤农学子的回忆。
北望和马力去的那次,正好有一家小饭馆的店面要转让。
这让他们看到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