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国潮1980 > 第124章 肥年

国潮1980 第124章 肥年

    第124章 肥年

    最后,那就该说到宁卫民了。

    还别看这小子就是个旅馆里守着大门儿管开票儿的家伙,可他不是还有点特殊本事嘛。

    他就用手里的外汇券买了一些新鲜吃食,分送给各家各户,作为年礼。

    当然,由于他的钱还得用来各种收藏品,有大用处,肯定不会买什么值钱的东西。

    其实也就给每家送了两斤花花绿绿的外国糖和两盒良友牌香烟罢了。

    整得就跟他要结婚似的,总共花了也不过十一二块。

    可问题是送这些东西讨巧啊。

    要知道这年头,老百姓享受的糖果主流是“酸三色”、“话梅糖”。

    “花生牛轧糖”和“红虾酥糖”,那是绝对的高级货,没多少人舍得买。

    而过年时候,家里有小孩儿的,更普遍的选择是买糖瓜儿和关东糖。

    才块八毛钱,就足够小孩儿们啃得腮帮子都疼,痛痛快快吃一个春节的了。

    宁卫民买的各色外国糖,那对大家来说,就胜在没见过上了。

    口味尽管很一般,可那是舶来品,能让大家感受到一种异国情调,比吃大白兔的感受更美。

    还有那香港烟,其实一点也不好抽,呛人着呢。

    但用宁卫民的话说,不就是尝个新鲜嘛。

    几家人拿来招待来拜年的客人,倍儿有面子,很能引起颇有趣味性的讨论。

    况且除了这些个华而不实的小玩意,宁卫民还另有真正实惠的给大伙儿呢。

    敢情节前,他和张士慧因为值夜班,有几次提前跑到单位打扑克牌。

    就跟便宜坊一个叫杨子的厨师交上了朋友。

    虽然直接找人家蹭吃蹭喝没戏,可毕竟能落点洋落儿,那就是鸭架子。

    在烤鸭店吃烤鸭,由于厨师片烤鸭,只挑最精华、好下刀的地方片。

    因此鸭架子上面往往残存着不少的贴骨肉。

    这种肉是最香的,拿回家下汤倍儿有营养。

    而且毫无疑问,如果顾客买的是一整只烤鸭,那么按规矩,鸭架子也应该交由顾客带走。

    可问题是当年普通人很少有机会去吃烤鸭啊。

    普通人偶尔品尝,也不懂可以往回带鸭架子的规矩。

    要论常吃的主儿呢,这种情况基本都是官场宴请。

    这些人都注重形象,如果吃完了再拎俩鸭架子回去,也实在不好看。

    所以这么一来,“便宜坊”里的卖出多少烤鸭,基本就能剩多少鸭架子。

    尽管饭店也出了个政策,说鸭架子可以外卖。

    不过,考虑到当年老百姓的情况,一旦广而告之,恐怕这点鸭架子马上就会供不应求。

    于是为了内部利益考虑,这一条便秘而不宣。

    鸭架子也就直接成了餐厅内部人员和旅馆各部门头头们的福利了。

    同样的,作为宁卫民和张士慧来讲,既然便宜坊的后厨有了哥们儿,当然弄几个不在话下啊。

    这杨子就在除夕前一天,特意给宁卫民和张士慧留了十二个鸭架子。

    个个都用油纸包好了,捆上了,还教了他们回去怎么熬架子汤的办法。

    张士慧拿了四个,自己留俩,给女朋友家俩。

    宁卫民拿了八个,除了自己的,也正好给三家邻居们一家分俩。

    所以这一年的除夕夜啊,扇儿胡同2号院的几家人,还都能炖上一锅鸭架子汤喝了。

    那么综合起来看,既然有了这么多好东西,谁还能说这不是个肥年呢?

    当然,过年也免不了需要气氛的营造。

    所以“忙年”的最后一项采购,鞭炮是必不可少的。

    这年头,鞭炮不像三十年后有那么多的种类。

    全部加在一起不过十几种,且几乎都是比较传统的品类。

    不过在这其中,也是很有讲究的。

    就比如说,鞭炮鞭炮,小的叫“鞭”,大的才叫“炮”,

    “鞭”中最便宜的种类,就是湖南浏阳产的“小鞭儿”。

    暗红色包装纸,“鞭”也是红色的,价格以两毛一一百头为单位往上累计。

    这种炮因为个头小,装药量少,所以燃放起来响声也小,甚至用手指甲夹着它的屁股直接在手上燃放也不会伤到人。

    同时因为价格便宜,是当年京城孩子的最爱。

    可即使这样,由于社会整体消费水平低。

    小孩儿把这种“小鞭儿”买回家去,也很少有燃放整挂的。

    通常情况下往往是小心翼翼拆解下来,一个个单独燃放。

    即使有哑炮也会掰开点燃其中火药,美其名曰为“刺花”。

    京城还有另外一种“鞭”,就是本地产的“钢鞭”,也称为“查鞭”。

    这种“鞭”分大小两种,小的能顶浏阳“小鞭儿”俩,大的铅笔粗细。

    是土色鞭炮,引线长,装药量也多,爆炸时产生的声响也大,因此价格也要高一些。

    一百头“小查鞭”卖三毛,“大查鞭”四毛,规制和价格计算方法和“小鞭儿”相差不多。

    而除了上述两种“鞭”之外,剩下的“大二踢脚”、“小二踢脚”和“麻雷子”,就要划分在“炮”类里了。

    这三样东西由于威力巨大,基本上是脱离孩子娱乐的范畴,专属大人钟爱的种类了。

    “大二踢脚”的价格是五分钱一头。

    小二踢的个头虽然比大二踢脚要小一些,响声也没有“大二踢脚”那么大,但它价格比较便宜,在商店的售价是七分钱两头。

    不过声音最响,个头最大,价格也最贵的,还属是“麻雷子”。

    这种“炮”售价五毛,十响一“挂”,俗称“十响一麻雷”。

    它的药筒使用不少麻纤维来捆扎,因为装药量大,所以燃放起来声音也特别的响。

    而且还能看到明显的闪光,感受到明显的余震回音。

    最后还得再说说几种“烟花”,这个年头没有“滴滴筋儿”,但有一种最微型的烟花比较适合女孩子,叫“耗子屎”。

    这名字是有些不雅,但很形象,也很有趣,灰色的小粒,真跟耗子屎差不多。

    它燃放时响声不大,点燃后在地上打几个滚,刺出几下蓝色的火星,最后蹿到半空中,萤火虫似的就没影儿了。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制作难度较高,定价才一分钱一个,赚不到什么钱,最终导致了这种烟花的绝迹。

    反正宁卫民是从来没见过的。

    当时他见到这东西,满眼都是不可思议。

    觉着十分有趣,一下子就买了三块钱的。

    而和“耗子屎”差不多一样有趣的,还有一种三分钱两个的“钻天猴儿”。

    这种廉价烟花是一根小棍儿上粘裹着药筒。

    点燃后,它能拖着长长的火尾巴飞到天上,同时还带着尖锐的哨声儿。

    或许也正是因此,老百姓把它和腾云驾雾的孙大圣联系在一起了,才会有此得名。

    宁卫民便又来了三块钱的。

    至于其他的,那也就是“炮打双灯”、“夜明珠”、“九凤朝阳”和摆地上的“盒子花”这类通俗烟花了。

    这些品种日后是一直保留下来的。

    按宁卫民的想头儿,大概是以为你制作简单,价格也贵。

    烟花厂家有充足的利润,才会一直热衷生产。

    总之,买鞭炮的当天。

    除了两挂千响查鞭,宁卫民怀里抱得满满的就是耗子屎和窜天猴了。

    结果他完全没想到,自己图新鲜好玩儿买回去的东西,却是考虑不周。

    进院儿听见的全是厌弃的数落。

    无论是谁,看见他买的东西都得说上两句。

    罗师傅说了,“卫民,买这么多耗子屎,你倒不怕给你们家招耗子啊。千万别院儿里放啊,外头点去。”

    边大妈也说,“怎么弄这么窜天猴来啊。就这玩意,最容易起火了,落哪儿都备不住烧起来。民子,你就给你大妈找事儿吧。”

    康术德更是强力反对。

    “嘿你个臭小子,快把这些鞭炮都给我放外头,不许进屋啊。”

    “我说你不想过了是怎么着?大过年的,你非弄家来三百只耗子,二百只猴儿。”

    “你是嫌咱们家太平啊?真要一个火星儿,咱爷俩这屋里是绝对的热闹了。”

    但最落人面子的还属米晓卉。

    这十几岁的小毛丫头最为童言无忌,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卫民哥,你就这么喜欢放我们女孩儿的花炮啊?买了这么多。男的不都放二踢脚和麻雷子吗?呵呵,你还喜欢喝杨梅汽水,你可真逗……”

    喝,竟没一句话是好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