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 第524章 中外通吃
第524章 中外通吃
这场宴会充分获得了法国客人的肯定。
因此如果好好盘点一下的话,就会知道,宁卫民所获得的好处简直太多了。
首先是经济账。
六十人的宴请,实际上并没用太多的珍贵食材。
而且由于酒水方面,大多是皮尔·卡顿公司,从即将开业的马克西姆餐厅的酒库存货调配的。
宁卫民只是提供了北派黄酒“即墨老酒”作为开胃酒而已。
饮食方面的综合成本就没超过一千元钱。
再加上餐厅两个琴师的报酬,“坛宫”的人工,水电、燃气,和中午暂停接待其他客人的损失。
这些都算在一起,也不会超过两千元。
然而皮尔·卡顿给“坛宫”结算的费用,却是整整一万元外汇券。
大师相当大方。
在每位客人一百二十元餐费标准,还要附加百分之十五服务费的情况下。
仍然多给了不少钱,专门作为给当天工作人员的额外奖励。
此举不但足以说明这位大老板相当满意,也致使“坛宫”单日的营业额记录直接放飞,飙升到过去的两倍半啊。
如果加上当天下午和晚上的营业所得,毛利都近万了,可见高档餐饮宴会中所蕴含的厚利。
真是大有可为,潜力无限啊!
何况不仅饭庄赚了笔大的,宁卫民自己落下的好处同样可观。
通过这场宴会,这些对料器和仿生瓷产生兴趣法国客人所下的订单,都加在一起的话,差不多能有六千余元外汇券。
由于这些临时发生的交易不在饭庄的经营业务之内,又没发生在天坛公园的旅游商店里。
那么除了生产者,无论是什么人,都无法从宁卫民手中分享利润。
他完全就是左右倒右手的干落,轻而易举就能到手四千多外汇券!
他还真是没白忙活!那还不美吗?
不过要说更大的好处,还是自于名气和名誉上的收获。
很显然,这次宴请的新闻一经发布,让“坛宫”再次吸引大众的眼球,声名鹊起是必然的。
而且和上次不同的是,由于“坛宫”这次宴客人层次较高,不是法国大使馆的人,就是和代表法国时尚圈和餐饮业的精英,连外媒记者都参与了报道。
那么无论京城台的电视新闻,还是各大报纸,都不会缺席,必然要争抢这条新闻。
何况共和国和法兰西又都是美食大国,这件事隐隐还蕴含着中餐西餐之间争锋比较的噱头。
那么参与报道的各家媒体也就更加充满兴趣,格外重视。
多数都是主动把这条新闻位置排前,让其占据重要时段和版面的。
实事求是的说,这种新闻软广告对外宣传效果那是出奇的好。
才隔了一天,宁卫民就明显发现来饭庄的国内散客多了,都是因为新闻而慕名前来的顾客。
紧跟着,他还分别接到了市交际处和中海油打来的电话。
这两家背景惊人的单位,都是为了宴请外宾,向他询问有关宴请法国人的细节和收费标准的。
于是经过一步步的交涉磋商,很快,饭庄又确定承接下了第二单涉外性质的宴请。
中海油因为要与阿莫科石油公司谈合作,决定在一周后于“坛宫”举办四十人的小型宴会。
以五千元的价格,要求饭庄提供与法国人相似的餐饮服务,来款待十五位来自英国客人。
甚至没多久,就连那些嫌弃宁卫民不够意思,再也不来的厂长们也重新光顾了。
不外乎是为了图个新鲜,想尝尝到底是什么大菜,能让法国人都竖大拇指的。
就这样,似乎突然间,坛宫就突破了经营瓶颈,日均营业额明显的爬升了一个台阶。
只可惜皮尔·卡顿和他的客人们太过重视宴会过程里的私密性。
宴会正式开始后,就连外国记者也必须退场。
所以有关这次宴请的详细过程和菜品内容,都未能获得对外公开。
否则,就凭法国人吃得那么满意,美的都快冒泡了。
这场扬我国威的盛宴,足以获得被《新闻联播》报道的资格,成为让全国人民感到提气的新闻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坛宫”一时没能上《新闻联播》也没关系。
反正三天之后的9月26日,就是马克西姆餐厅正式开业的日子。
有大师亲自参与开业庆典,考虑到其是在华投资外国人的首要代表,这次来又是带着重大合作项目来的,《新闻联播》栏目组是不可能不来采访的。
而皮尔·卡顿向来对宁卫民可是分外器重,乐意提携的,这次又在坛宫挣到了充足的面子。
所以大师非常愿意帮“坛宫”蹭热度,最终还是通过一番神操作,巧妙的带着宁卫民一起,共享了被共和国最具新闻权威性的“第一栏目”报道的好处。
要知道,马克西姆餐厅是京城第二家正宗的法餐厅。
店内装修富丽堂皇,宛如真正的法国宫殿。
虽然大批油画一开始没能通过审查。
后来为了开业,不得不请美院油画系师生,为画中的少妇贵妇“穿”上衣裙。
但论格调,论档次,论梦幻,论奢华,仍然不是建国饭店杰斯汀可比的。
在马克西姆吃上一顿饭,人均花费最低要在一百五十元,堪称京城最贵。
因此作为“资本主义奢靡风”的代表,马克西姆不但后来者居上,直接被定义为“国内第一西餐厅”,这方面也是各大媒体聚焦的核心重点。
所以在与《新闻联播》记者的访谈中,宁卫民的“坛宫”便作为高档中餐厅与之对应的现成例子,被皮尔·卡顿和宋华桂主动拿来与马克西姆做了一番详细比较。
就这样,当天,宁卫民不但有幸与模特队一起作为特邀嘉宾,成了皮尔·卡顿和宋华桂宴请的第一批客人。
而且晚七点,《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马克西姆餐厅开业的场面时,他也亲眼看到了,皮尔·卡顿在谈及“坛宫”时,为自己能拥有一家高档中餐厅股份,表示骄傲和高兴的镜头。
如此一来,等于是大师本人为宁卫民“直播带货”啊,“坛宫”的名气自然而然因此再度猛蹿!
变得越发脍炙人口,红得都快着火了!
直接反应到营业额上,就是“坛宫”历史性的突破了七成上座率,日均营业额足以稳定在万元线以上了。
可以说如能长期保持在这个水平,坛宫当之无愧就是一只会金蛋的金鸡了,一年就收回所以投资成本不是问题。
但这就是“坛宫”名气的巅峰时刻了吗?
不,还远远没有达到呢。
实际上,从举办往宴请法国人的那场宴会开始,宁卫民和他的“坛宫”就开始在京城欧美客人的圈子里有了名气。
而且随着宣传的发酵,寻上门来的欧美客人越来越多。
几乎隔三差五,会有金发碧眼的大鼻子顾客,拿着他们手中的报纸和杂志告诉宁卫民上面如何介绍“坛宫”。
有本法国美食杂志上写得尤为“夸张”。
那作者居然声称,“如果一生要做一百件件事,其中一件是吃就是吃‘坛宫’的宫廷菜。”
这牛吹得也忒大了点!
连宁卫民自己都不好意思这么吹!
但不少人却真信了,而且品尝过后,还津津乐道,非常认可。
后来,宁卫民才惊讶的得知,写这片文章的法国人,居然就是大使夫人。
敢情初次品尝中餐的感受让大使夫人印象深刻,回去后就发表了一篇文章投稿给法国的美食杂志,写品尝华夏美食的感受。
由于大使夫人身份特殊,这片文章自然成为了各国驻华使馆之间闲谈的话题。
于是一下子就让“坛宫”名气在欧美驻华使馆中迅速传开。
可以说在欧美外交人士的圈子里,“坛宫”彻底火了!
就这样,在共和国首都,“坛宫”逐渐成了外国人心目里,代表着高档中餐的一个传说和招牌。
尽管在许多国人的眼里,这只是一家新开张的餐厅,资历远不如另外两家宫廷风味的老字号。
但对于欧美外交人士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名流亲身体验过,并予以好评的餐厅。
无论皮尔·卡顿的表态和大使夫人的文章,都已经足以为“坛宫”美食质量提供信誉保证。
从此,天坛北路的二层小楼,开始接待越来越多身份显耀的国际友人。
比如说送自己签名港币的渣打银行执行副总裁。
比如送比萨塔模型的意大利财政部官员。
比如说为京城计划进入奥运会系统的顾问的拳王阿里。
尤其这些人每每到来,往往还会随同一定数目的保镖、武警、公安局的人,为其保驾护航。
于是让天坛北路便成为了南城一个相当特殊的地界,周围的老百姓经常会有机会在“坛宫”门口好奇地注视着标有“使(馆)”、“武警”或各种特殊标志的神秘车辆。
在民间的口口相传和种种猜测里,这无疑又让“坛宫”的背景显得神秘,档次进一步获得提升。
毫不夸张的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坛宫”的经营业绩比起皮尔·卡顿投入了大量财力和心血的马克西姆餐厅来,都要好上许多。
这没办法,谁让“坛宫”是中外通吃呢。
马克西姆餐厅的特殊属性,注定了暂时只能单纯依赖欧美顾客捧场。
这场宴会充分获得了法国客人的肯定。
因此如果好好盘点一下的话,就会知道,宁卫民所获得的好处简直太多了。
首先是经济账。
六十人的宴请,实际上并没用太多的珍贵食材。
而且由于酒水方面,大多是皮尔·卡顿公司,从即将开业的马克西姆餐厅的酒库存货调配的。
宁卫民只是提供了北派黄酒“即墨老酒”作为开胃酒而已。
饮食方面的综合成本就没超过一千元钱。
再加上餐厅两个琴师的报酬,“坛宫”的人工,水电、燃气,和中午暂停接待其他客人的损失。
这些都算在一起,也不会超过两千元。
然而皮尔·卡顿给“坛宫”结算的费用,却是整整一万元外汇券。
大师相当大方。
在每位客人一百二十元餐费标准,还要附加百分之十五服务费的情况下。
仍然多给了不少钱,专门作为给当天工作人员的额外奖励。
此举不但足以说明这位大老板相当满意,也致使“坛宫”单日的营业额记录直接放飞,飙升到过去的两倍半啊。
如果加上当天下午和晚上的营业所得,毛利都近万了,可见高档餐饮宴会中所蕴含的厚利。
真是大有可为,潜力无限啊!
何况不仅饭庄赚了笔大的,宁卫民自己落下的好处同样可观。
通过这场宴会,这些对料器和仿生瓷产生兴趣法国客人所下的订单,都加在一起的话,差不多能有六千余元外汇券。
由于这些临时发生的交易不在饭庄的经营业务之内,又没发生在天坛公园的旅游商店里。
那么除了生产者,无论是什么人,都无法从宁卫民手中分享利润。
他完全就是左右倒右手的干落,轻而易举就能到手四千多外汇券!
他还真是没白忙活!那还不美吗?
不过要说更大的好处,还是自于名气和名誉上的收获。
很显然,这次宴请的新闻一经发布,让“坛宫”再次吸引大众的眼球,声名鹊起是必然的。
而且和上次不同的是,由于“坛宫”这次宴客人层次较高,不是法国大使馆的人,就是和代表法国时尚圈和餐饮业的精英,连外媒记者都参与了报道。
那么无论京城台的电视新闻,还是各大报纸,都不会缺席,必然要争抢这条新闻。
何况共和国和法兰西又都是美食大国,这件事隐隐还蕴含着中餐西餐之间争锋比较的噱头。
那么参与报道的各家媒体也就更加充满兴趣,格外重视。
多数都是主动把这条新闻位置排前,让其占据重要时段和版面的。
实事求是的说,这种新闻软广告对外宣传效果那是出奇的好。
才隔了一天,宁卫民就明显发现来饭庄的国内散客多了,都是因为新闻而慕名前来的顾客。
紧跟着,他还分别接到了市交际处和中海油打来的电话。
这两家背景惊人的单位,都是为了宴请外宾,向他询问有关宴请法国人的细节和收费标准的。
于是经过一步步的交涉磋商,很快,饭庄又确定承接下了第二单涉外性质的宴请。
中海油因为要与阿莫科石油公司谈合作,决定在一周后于“坛宫”举办四十人的小型宴会。
以五千元的价格,要求饭庄提供与法国人相似的餐饮服务,来款待十五位来自英国客人。
甚至没多久,就连那些嫌弃宁卫民不够意思,再也不来的厂长们也重新光顾了。
不外乎是为了图个新鲜,想尝尝到底是什么大菜,能让法国人都竖大拇指的。
就这样,似乎突然间,坛宫就突破了经营瓶颈,日均营业额明显的爬升了一个台阶。
只可惜皮尔·卡顿和他的客人们太过重视宴会过程里的私密性。
宴会正式开始后,就连外国记者也必须退场。
所以有关这次宴请的详细过程和菜品内容,都未能获得对外公开。
否则,就凭法国人吃得那么满意,美的都快冒泡了。
这场扬我国威的盛宴,足以获得被《新闻联播》报道的资格,成为让全国人民感到提气的新闻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坛宫”一时没能上《新闻联播》也没关系。
反正三天之后的9月26日,就是马克西姆餐厅正式开业的日子。
有大师亲自参与开业庆典,考虑到其是在华投资外国人的首要代表,这次来又是带着重大合作项目来的,《新闻联播》栏目组是不可能不来采访的。
而皮尔·卡顿向来对宁卫民可是分外器重,乐意提携的,这次又在坛宫挣到了充足的面子。
所以大师非常愿意帮“坛宫”蹭热度,最终还是通过一番神操作,巧妙的带着宁卫民一起,共享了被共和国最具新闻权威性的“第一栏目”报道的好处。
要知道,马克西姆餐厅是京城第二家正宗的法餐厅。
店内装修富丽堂皇,宛如真正的法国宫殿。
虽然大批油画一开始没能通过审查。
后来为了开业,不得不请美院油画系师生,为画中的少妇贵妇“穿”上衣裙。
但论格调,论档次,论梦幻,论奢华,仍然不是建国饭店杰斯汀可比的。
在马克西姆吃上一顿饭,人均花费最低要在一百五十元,堪称京城最贵。
因此作为“资本主义奢靡风”的代表,马克西姆不但后来者居上,直接被定义为“国内第一西餐厅”,这方面也是各大媒体聚焦的核心重点。
所以在与《新闻联播》记者的访谈中,宁卫民的“坛宫”便作为高档中餐厅与之对应的现成例子,被皮尔·卡顿和宋华桂主动拿来与马克西姆做了一番详细比较。
就这样,当天,宁卫民不但有幸与模特队一起作为特邀嘉宾,成了皮尔·卡顿和宋华桂宴请的第一批客人。
而且晚七点,《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马克西姆餐厅开业的场面时,他也亲眼看到了,皮尔·卡顿在谈及“坛宫”时,为自己能拥有一家高档中餐厅股份,表示骄傲和高兴的镜头。
如此一来,等于是大师本人为宁卫民“直播带货”啊,“坛宫”的名气自然而然因此再度猛蹿!
变得越发脍炙人口,红得都快着火了!
直接反应到营业额上,就是“坛宫”历史性的突破了七成上座率,日均营业额足以稳定在万元线以上了。
可以说如能长期保持在这个水平,坛宫当之无愧就是一只会金蛋的金鸡了,一年就收回所以投资成本不是问题。
但这就是“坛宫”名气的巅峰时刻了吗?
不,还远远没有达到呢。
实际上,从举办往宴请法国人的那场宴会开始,宁卫民和他的“坛宫”就开始在京城欧美客人的圈子里有了名气。
而且随着宣传的发酵,寻上门来的欧美客人越来越多。
几乎隔三差五,会有金发碧眼的大鼻子顾客,拿着他们手中的报纸和杂志告诉宁卫民上面如何介绍“坛宫”。
有本法国美食杂志上写得尤为“夸张”。
那作者居然声称,“如果一生要做一百件件事,其中一件是吃就是吃‘坛宫’的宫廷菜。”
这牛吹得也忒大了点!
连宁卫民自己都不好意思这么吹!
但不少人却真信了,而且品尝过后,还津津乐道,非常认可。
后来,宁卫民才惊讶的得知,写这片文章的法国人,居然就是大使夫人。
敢情初次品尝中餐的感受让大使夫人印象深刻,回去后就发表了一篇文章投稿给法国的美食杂志,写品尝华夏美食的感受。
由于大使夫人身份特殊,这片文章自然成为了各国驻华使馆之间闲谈的话题。
于是一下子就让“坛宫”名气在欧美驻华使馆中迅速传开。
可以说在欧美外交人士的圈子里,“坛宫”彻底火了!
就这样,在共和国首都,“坛宫”逐渐成了外国人心目里,代表着高档中餐的一个传说和招牌。
尽管在许多国人的眼里,这只是一家新开张的餐厅,资历远不如另外两家宫廷风味的老字号。
但对于欧美外交人士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名流亲身体验过,并予以好评的餐厅。
无论皮尔·卡顿的表态和大使夫人的文章,都已经足以为“坛宫”美食质量提供信誉保证。
从此,天坛北路的二层小楼,开始接待越来越多身份显耀的国际友人。
比如说送自己签名港币的渣打银行执行副总裁。
比如送比萨塔模型的意大利财政部官员。
比如说为京城计划进入奥运会系统的顾问的拳王阿里。
尤其这些人每每到来,往往还会随同一定数目的保镖、武警、公安局的人,为其保驾护航。
于是让天坛北路便成为了南城一个相当特殊的地界,周围的老百姓经常会有机会在“坛宫”门口好奇地注视着标有“使(馆)”、“武警”或各种特殊标志的神秘车辆。
在民间的口口相传和种种猜测里,这无疑又让“坛宫”的背景显得神秘,档次进一步获得提升。
毫不夸张的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坛宫”的经营业绩比起皮尔·卡顿投入了大量财力和心血的马克西姆餐厅来,都要好上许多。
这没办法,谁让“坛宫”是中外通吃呢。
马克西姆餐厅的特殊属性,注定了暂时只能单纯依赖欧美顾客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