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国潮1980 > 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大刀产业

国潮1980 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大刀产业

    宝岛有个女作家叫三毛。

    读小学时,她曾经在自己的作文本儿上,这样写自己的梦想——“有一天我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捡破烂的人......人们常常会把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

    可惜,虽然三毛认为自己的梦想很美丽,但在老师的眼里却是没出息到家了。

    结果,三毛被她的语文老师痛骂了一顿,这也让她成为了全班同学的笑料。

    不过,在十几年后日本东京,却真正有一些来自大陆内地的人,在这个亚洲最发达的城市,用身体力行实现了三毛小时候的夙愿。

    1988年10月20日,在东京葛饰区镰仓,有一家占地面积大概七百平米左右的仓库,名为“大刀产业”的废品回收站开业了。

    这就是宁卫民在东京涉足废品回收产业,所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

    之所以叫做“大刀产业”,除了代表这个企业成立根本是为了要狠狠宰日本人一刀之外,同时也是因为这个企业是隶属于宁卫民名下“大刀商社”的子公司。

    要知道,负责代理拉杆旅行箱的“大刀商社”目前虽然生意还红火,但因为宁卫民已经对不少日本企业卖出拉杆箱的授权了,导致目前市场上的同类商品越来越多,自然也就带来了日趋严重的竞争压力。

    也就是说,由于市场供需变化,“大刀商社”和“大和观光”目前的合作方式,很快就会失去实际意义了,而双方的合作终止的一天注定也要到来。

    用不了多久,当大和观光的销售数据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宁卫民肯定会把销售渠道转向邮购平台。

    与此同时,大刀商社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物流和仓储资源也都会因为出货量下降而空出不少。

    不过不要紧,这些空出的资源绝不会白白闲置浪费,因为转而用于支持废品回收的业务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首先,大刀商社经营拉杆旅行箱代理业务,本身就涉及到进出口和报关手续。

    那么经手再生资源出口的业务,处理相关手续文件,也必定上手较快。

    再加上大刀商社雇请了不少残疾人工作的缘故,这在税收方面也能节省不少。

    其次,大刀商社在东京港口附近的仓库既便于接收货物,也便于出口,正好可以让废品公司沾上光。

    至于属于大刀商社的几辆货车就更好办了。

    只要根据实际运力需要,把富裕的车辆和司机抽调到废品公司去即可。

    总而言之,宁卫民能够把废品回收业务挂靠在“大刀商社”之下,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多方考量才下的决定。

    即使不能说是完全的无缝对接吧,但也能够较好的利用起现有的资源了。

    确实,还别看开业当天宁卫民谁都没请。

    早上九点打开大门时,静悄悄的连个燃放鞭炮的程序都没有,废品站的大门口也没按日本人的习俗摆个花圈什么的。

    唯一能够算作特别的仪式就是宁卫民利用相机自拍的功能,为他、刘洋、陈颂还有中西良介和孙五福那帮子人身穿工作服在院子里拍了几张照片了。

    但不得不说,开业后的状况无不证明了宁卫民的想法是对的。

    这废品回收的买卖一旦干起来,那真是闷声发大财,红火的紧啊。

    开业当天,就拉回来了四五车的东西。

    之后,更是一天比一天拉回来的货多。

    也就半个月的工夫,废品回收站就成了卡车进进出出相当繁忙的地点。

    从早上九点营业到晚上七点,每天至少有二十辆卡车来卸货。

    这还不算,有时候,甚至有人会偷偷摸摸在夜里把废品摆在回收站门口。

    像每天早上一开大门,也许就能看到门前摆着一台冰箱或者是酒柜。

    这对于废品站的人来说,当然不会反感日本人的这种小动作。

    反而会哈哈大笑,觉得大早就肥猪拱门,是个好兆头呢。

    至于废品站的员工们相处也比较融洽,内部相当和睦。

    虽然大部分的时间刘洋和陈颂都在接电话、对接业务,但他们也会走出办公室,负责废品入库的记录工作。

    有时候,甚至也会主动伸手帮忙抬东西,干点杂活。

    或许是因为在日本吃够了苦了,真的就像在日本经历了一次洋插队。

    或许也是因为和这些同胞在一起,才有亲切感和安全感。

    他们丝毫也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子,似乎全然忘记了自己高级知识分子的身份,很自然就融入了这个集体,和大家伙打成一片。

    有时候,甚至还会跟孙五福他们互爆粗口呢,全然不在意有辱斯文。

    而当一趟趟的车把废品运进回收站后,就是孙五福带着他的人一拥而上开练的时候了。

    他们在一堆乱七八糟、五花八门的废弃品中,熟练地开始分门别类,然后储存进库房里去。

    同时也会招呼刘洋和陈颂做入库登记,标示出每件物品的名字、价格。

    如果有特殊物品,还会特意招呼一下。

    “缝纫机、马达、基板、工具箱......等等,这个锁扣应该是带金的,还是我来检验一下。”

    不用说,在眼力劲儿上,孙五福绝对是力压所有人,他是最有经验,最能够慧眼识珠的淘宝高手。

    他不但能从日用品中挑选出更有价值的物件。

    比如古朴典雅的日本铁壶、被塑料袋包裹住的卡西欧手表、有些磨损的金纽扣......

    而且他更擅长识别来自于华夏的古物。

    像开业头一天的第二车货物运来,他就在一大堆没用的“废品”里,清理出了一个明朝的花瓶,还是有一个铜镇纸,猴儿献宝似的,拿给了宁卫民邀功。

    不过说实话,孙五福在开业当天给宁卫民献上的宝贝,对宁卫民来说,却反而还不如大家热火朝天干活儿的这个场面,更让人激动的。

    不为别的,就因为宁卫民自己当初也是靠这行在这个年代站住脚的。

    他还记得自己想当初在东家垃圾场迎着大货车倾倒的垃圾一扑而上的日子。

    他还记得每次都会拆到好东西的那种兴奋。

    对这种就像是拆盲盒一样的生活,他真的感觉特别有意思。

    不得不说,生活真就是一个圈儿。

    你认为自己是走出去了,其实一不留神,就又绕了回来。

    当然,话说回来,在有些方面东家垃圾场和日本的废品站还是天差地别,不能相提并论的。

    想当初,那东家垃圾场里的都是什么货色?

    那是真正的垃圾,要想从中找点有用的东西,受大罪了,能熏的人都睁不开眼。

    现在这一车车拉回来的都是什么东西?

    真正的废品几乎是没有的。

    不管是在物品价值上,还是新旧程度上,完全不同。

    要知道,日本实施垃圾分类已经许久,有着相当成熟且严格的垃圾分类体系。

    尤其日本人在保管私有物品上是很在意的。

    因此日本人所遗弃的东西,都是很认真的打包好才扔掉的。

    这不是说像易拉罐和牛奶盒这样的东西,日本人都要冲洗干净,然后压扁剪开才能扔掉。

    关键是像衣服还有鞋子这样的东西,日本人都是习惯熨烫平整的,甚至几乎就是新的。

    不但有看上去最多也就穿过一次或者两次,甚至有些连包装都没打开过,居然是完整的。

    应该是购买他们的主人仅仅是因为不喜欢了,或者是觉得款式落后了,就随手扔掉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日本捡破烂确实是很值得的。

    日本人对于私有物品的保管习惯,以及日本严格的垃圾处理制度,为废品回收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

    就连刘洋和陈颂都说,“干上这个活儿也太美了,没想到日本捡的垃圾都是这么干净的东西。而且还这么新,别说日用品了,就连衣服和鞋子都不用自己去买了。”

    “就是,这活儿真是划算啊,这么看的话,工资几乎是纯落,我看我今后在日本过日子,是不用花什么钱了。需要什么,就靠在咱废品站里挑就完了。”

    这话说的是,甚至还不止如此。

    因为宁卫民他是真不打算让大家再花一分钱的工资了。

    要知道,宁卫民是懂得民间疾苦的,他自己最清楚捡废品是什么样的活儿。

    别看这个月份还行,可废品站被钢板完整地围了起来。

    想都能想到,每到炎热的夏天,废品站内部的温度会比外部气温平均高不少。

    而冬天,因为废品回收站是半开放场地,所以需要在院子里分货,也没有暖气。

    并且,收拾废品时受伤是家常便饭。

    比如说把电线外面裹的外皮扒下来时,电线一弹,很容易就能给脸上划一道很深的口子。

    像孙五福这些人的手臂、脖子,到处都是收拾废品时划出的大伤、小伤。

    于是在开业当天除了宣布晚上聚餐的好消息外,宁卫民还额外追加了一个奖励——从即日起,由公司来承担大家日常和工作中烟酒、茶水和咖啡的开销!

    “大家工作辛苦,却很卖力,很认真,所以我也会尽可能为大家提供较好的待遇。我就一个要求,一定杜绝失火,注意消防安全。如果在废品站,任何人抽烟必须去专门的吸烟室,能不能做到?”

    宁卫民的一番话,惹得几十口子人齐声高喊“能!”

    并且轻而易举就博得了满堂喝彩。

    这不奇怪,对干活的工人们来说,像这样的几句话,可比放一万挂鞭炮还要吉利喜庆呢。

    谁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老板都是黑心肠的?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谁要这么说,那绝对是谣言!

    …………

    而伴随着宁卫民在日本的废品回收生意开始步入正轨,客户越来越多,回收规模越来越大,收入稳定增长的,是10月份里松本庆子也同样蒸蒸日上的事业。

    虽然松本庆子已经临近预产期了,而且今年为了备产生孩子,这一年几乎什么工作上的事儿都没干。

    可因为她有了宁卫民这么个好老公帮她在规划事业安排,又有冈本晃、渡部满、舟木稔,以及燃烧系的河西成夫、樋口纪男这些左膀右臂的帮忙打理,她的雾制片厂几乎在本年度日本所有流行文化领域都有斩获。

    非但没有因为她从前台走入幕后休息,而出现问题,反而欣欣向荣,隐隐焕发出娱乐业集团的气势。

    首先需要说一说的就是雾制片厂的主业——影视剧的拍摄。

    这一年,未能如愿拍摄,唯一被搁置的拍摄计划是松本庆子根据嵯峨浩人生经历改编的传记电影《流浪王妃》。

    但是这部电影的野村芳太郎导演也不愿意闲着,经过跟宁卫民的商量,最终选定了松本清张的小说《女人阶梯》,决定改编拍摄一部电视剧集。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叫做佐山道夫的理发师,由于长有一副英俊的面孔和拥有出众的理发手艺深得女客人喜欢,更获赠名贵礼物。

    而周旋于各路女人之间的佐山为了成名,开办自己的理发店,不断陷入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中。

    而他对任何一个女人其实都没有爱意,除了利用,最后剩下的就只有除之而后快,不像被对方纠缠和拖累的杀意……

    说白了吧,这个故事就像是《黑皮革记事本》的镜像,同样以欲望为原罪,反应出了金钱社会里扭曲的人心和人性。

    如果说松本庆子演的妈妈桑是个为了在银座立足,而不择手段敲诈男人的女人。

    那么这个佐山道夫就是为了在美容美发业内占有一席之地,处心积虑去勾引并且杀害女人的男人。

    于是考虑到两部戏的相似之处,以及《黑皮革记事本》所获得的收视率成功,宁卫民便有心想让观众们把这部戏和《黑皮革记事本》联系起来。

    因此,他不但决定投资十亿円,让拍摄《黑皮革记事本》的原班人马来出演,同样进行公开选秀,尽可能邀请更多的名演员来参演。

    而且他想到了三浦友和的转型需求,还跟野村芳太郎导演一起钦定了三浦友和来扮演这部戏的男主角。

    果不其然,这部剧集拍摄完成大获成功。

    在十月份tbS电视台每周四的黄金档与观众见面后,首日就夺得28%的收视率,比《黑皮革记事本》还高。

    虽然最终以分时平均31%,分时最高36.1%的收视成绩收官,这个成绩略低于《黑皮革记事本》,可也情有可原。

    因为要考虑到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NhK的大河剧《武田信玄》也是同时期播出。

    该剧原本的平均收视率为39.2%,最高收视率为45.9%,是NhK电视台历年所有大河剧收视率的第二名,结果在这个时空,平均收视率变成了37.6%,最高收视率为44.4%

    毫无疑问,这属于互相伤害啊。

    他们都会抢走了对方一部分收视率,分流走了部分观众。

    这就是王对王,两部好剧撞车的惨剧。

    否则的话,也许这部剧的收视率就超过那部《黑皮革记事本》了。

    不过尽管如此,在口碑和经济效益方面,《女人阶梯》的好成绩倒是有目共睹的。

    剧评家在报纸上大多给了三浦友和正面的评价,肯定了他的演技以及转型的努力。

    事实证明,越是形象漂亮的人,演起恶人也就越深刻,越有魅力。

    就像陈培斯说过的一样,那个浓眉大眼的,也一样能够叛变革命。

    而且这一次,卖给电视台的价格也和上次不一样了。

    鉴于《黑皮革记事本》的成功,这次tbS买断首播权,支付了一亿円的高价,相当于一千万円一集,这几乎都够tbS自己拍半部剧了。

    这还不算地方台轮播,和录像带的收益呢。

    广告费方面也不容小觑,这个题材特殊比较吸金,化妆品和美发品公司简直趋之若鹜。

    尤其是这部剧火了之后,三浦友和的个人代言就签了三个,都是五千万円以上的大单,收益的加成算是相当明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