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 > 第536章 韩信恩师,武安君

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 第536章 韩信恩师,武安君

    “真的是你呀!”

    “你认识他?”

    “快,快给他松绑!”

    韩信是连忙上前,亲自为青年松绑。而后以师礼事之,东向坐西向对。言行举止中透着恭敬,就是萧何都看懵了。

    要知道韩信可是出了名的狂傲,就是在蒙恬面前也没多收敛,现在却对这披发青年尊崇有加且以师礼待之。这么想来就只有一种可能,他就是韩信口中留给他兵书的大恩人!

    “拜见将军。”

    邯郸人?

    萧何皱了皱眉。

    他这两年没少和邯郸人打交道,军中很多都是来自邯郸,所以这口音他一听就知道。纵然对方刻意掩饰,他也听的出来。乡音,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改的。

    李左车正襟危坐,抬手行礼。望着远处秦军旌旗林立,其中不乏胡戎。又看着曾经在淮阴里中不受待见的布衣韩信,也是感到有些好笑。

    “吾为韩氏,名信。”

    “终有一日,能拜为大将军!”

    昔日韩信的誓言,震耳欲聋。李左车彼时恰好在逃难,受韩信烤鱼的恩惠,再加上见其有雄心大志,便将大父留下的兵书和宝剑送给了他。

    当然,也是因为他当时在逃难不方便。带着这俩物件,任谁都能看出他的身份。而韩信虽然在淮阴不受待见,可他却是相当洒脱且有大志。因为有身好本领,与些任侠关系还算是好。韩信得到兵书宝剑绝不会卖了,而是留着。等今后他抽身而出,再找韩信要回便可。

    他的大父,就是赵国武安君李牧。为赵守边十余年大破匈奴,令不可一世的头曼单于被迫遁走,十余年不敢靠近赵国边城。

    再后来他亲自出使秦国,签订盟约,并且让秦国归还了赵国质子。当时李牧有位儿子名汨,在秦国担任中大夫,他又生了李谅、李左车、李仲车。其中李左车虽然年幼,却是喜好战事。而且天赋极高,将李牧视作偶像,就想跟着李牧回赵国祭祖。

    也别觉得奇怪,像李氏这类豪族都是家大业大,往往都会在各国都有任职。比方说率领上党投靠赵国,宁死不为秦臣的冯亭,他的后人在秦国却是混的风生水起。

    又比如三国时代的诸葛三兄弟,在魏蜀吴几乎都做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氏家大族往往都会为宗族着想,鸡蛋肯定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况且人各有志,若有前途去别的诸侯也无问题。李汨这支就是如此,在秦国混的倒也还算可以。

    李左车来至赵国后,看着大父李牧操练骑兵,他是无比钦佩。令行禁止,便能指挥千军万马。李牧告诉他,若想百战百胜便得勤于练兵。

    赵国自胡服骑射后,便以骑兵为长。他昔日大破匈奴,战车千三百乘、战马万三千匹。在引出匈奴主力后,李牧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

    没点本事,他敢与匈奴硬碰硬?

    彼时李牧便说了,秦赵早晚都会有一战。秦国的狼子野心早早就已显现,自长平之战后赵国便失去了与秦抗衡的资格。可恨秦国出了六代明君,而赵国却是寥寥无几,唯武灵王能称为雄主!

    李左车那时因为太过年幼,并不能理解李牧的一些话。只记得大父背着他站在长城处,望着南方的赵国不断叹息。

    “大父不怕匈奴,亦不惧暴秦!”

    “大父最怕的是将相不和,国主无能!”

    “秦箭虽然厉害,却是看的见的。”

    “还有看不见的,杀人于无形!”

    很快,秦国来了!

    桓齮攻取平阳,杀赵将扈辄,号称是斩首十万。而后乘胜追击,成包围赵都邯郸的形势。危急关头,赵王迁只能从雁门调回李牧,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后大破秦军于肥,杀秦将桓齮!

    为此,李牧因功封为武安君。

    面对冠带,李牧在府中却是叹息。李左车记得,那晚李牧彻夜未眠,与他讲秦国武安君白起的事迹。对国主而言,武将就是锋锐的宝剑。有敌来犯时,自当要出鞘杀敌。若是没有敌人,自然得要归鞘。可若伤到自己,也就无需留着了……

    这是武将的宿命!

    他只望赵王迁勿要干涉他。

    官职爵位,他不在乎。

    后来,秦国再次发起战事。自邺进军的秦军在北抵南番吾时,再度被李牧所大败!

    赵国虽然赢了,却也是惨胜。关键又接连发生地震旱灾,让国内遭受重创。趁此良机,秦王政是下定决心灭赵,以王翦为上将军,杨端和、羌瘣、李信为裨将,兵分三路围剿邯郸!

    李牧则为上将军,亲率族人抵抗秦军。为了筹措粮草,甚至是将皇帝赏赐给他的金玉悉数变卖。他的壮举令赵国人上下一心,硬生生的守住秦国三路大军合围,并且是发起了数次反击!

    于是王翦看明白了,秦国若想速胜就只能除去李牧。他们的确可以活生生困死邯郸,可这时候若是别国相助,恐怕又是场邯郸之战!

    他派奸细以重金收买郭开,告诉郭开若是秦国退兵,李牧必然是上位。到那时,赵国庙堂上可还有他郭开的位置?

    郭开也觉得有道理,便在邯郸城内散播谣言。说李牧一直不主动出击,是因为在暗中和秦国和谈。别忘了,李牧长子可还在秦国当差。他们就是要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

    偏偏赵王迁就信了这些鬼话!

    当即派宗室派赵葱去取代李牧。

    面对昏庸无能的赵王迁,李牧是悲愤无比。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秦国长途奔袭若是久攻不下,士气必然受到影响。这时候若是魏楚两国出兵相助,秦国必定要退兵!

    李牧努力澄清解释,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赵葱根本不理会他。李牧被逼无奈,只得拒不受命。谁料到郭开始继续进谗言,还说李牧就是找理由。现在连大王的诏令都置之不理,这不是要造反是什么?

    按律令,就该夷其三族!

    赵王迁于是以李牧宗亲为圈套,迫使李牧回城的时候将其坑杀。将李牧定为叛国,夷其三族!李牧的短兵百将拼死护送李左车逃出邯郸,让他今后万万不可显露身份。

    等他逃出来后,望着被攻破的邯郸城,李左车只是怔怔的笑着,一滴滴眼泪落在已经染红的地上。大父李牧为赵守边,屡破秦国。就是百姓都知道李牧就是赵国的守护神,只要李牧活着,那秦国就难以攻破邯郸。

    可是,昏庸无能的赵王迁不知道!

    大敌当前,却听信谗言诛杀李牧!

    李牧练兵多年,在军中威望极高。结果他三族被诛,唯独秦国这支得以保存。再面对秦国的围攻,有多少将士还想着抵抗的?

    这些,都是赵王迁造的孽!

    是他亲手葬送的赵国!

    李左车为躲避搜捕,狼狈逃窜。大父李牧是在于秦国的毒计,他不愿如其父似的归顺于秦国。所以是隐姓埋名,化名为李仲奔走各郡县。

    为躲避搜捕,便和韩信有了些缘分。再后来他继续奔走,又回到了邯郸。看着被捣毁的大父墓碑,李左车是愤怒不已。秦国就是如此对待诸侯名将的,还是被无数赵人敬仰的武安君!

    秦国虽得其地,难得民心!

    终有一日,秦国会因此而出大事!

    李左车暗中立碑祭祀,却被屡屡捣毁,可他从未放弃过。但后来,秦始皇的诏令传至邯郸。要修缮武庙,以祭历代将相对外开拓之功。其中李牧大破匈奴,当入武庙以安边郡,受天下秦民祭拜!

    李左车看着武庙慢慢被修成。

    终于在李牧忌日的那天,他一步步走进武庙。望着邯郸巧匠修成的李牧像,李左车是落泪长拜。李牧陶像复原的很逼真,不论五官还是神情都一模一样。邯郸诸多黔首皆来叩拜祭祀,甚至有不少人开始赞扬皇帝。

    毕竟,杀了李牧的是赵王迁!

    至于离间计?

    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秦始皇胸襟开阔,面对屡屡重创秦军的敌国大将,依旧能做到一视同仁。并且是大肆宣扬李牧北破匈奴的事迹,现在就算是三岁的孺子都听过其事迹。通过避重就轻,邯郸人就只会记得李牧大破匈奴的英勇事迹!

    昏庸的赵王迁残忍杀害了李牧。

    英明神武的始皇帝则为李牧立庙!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李左车也都明白秦始皇的用意,但不论其究竟是怎么想的,武庙这事办的确实漂亮。

    再后来他就听到了很多关于南郡乌鸟的事迹,却只能苦笑。秦国总能在合适的时候遇到合适的人,秦国灭六国后是百废待兴,正好需要治世能臣。

    后来又听说黑夫举荐诸多能将,前往北地郡。韩信首次登场便大破白羊部,后又以少胜多击溃南下的匈奴主力。这事甚至是都传到了邯郸,李左车也是终于想了起来。

    韩信昔日的志向,实现了!

    及冠之年,便能将万骑!

    担任北伐裨将,风头无两!

    韩信望着他,也是满脸好奇。

    “足下……究竟是何许人也?”

    “又怎会在这关外?”

    “李氏,名左车!”

    “你没死?!”

    萧何站起身来,满脸错愕。

    【第2更送到~关于李左车的事迹,是玄鸟根据下方史料虚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