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一封凄美的分手信 > 第181章 三株的核心竞争力~发传单

一封凄美的分手信 第181章 三株的核心竞争力~发传单

    先是各地分公司的企划部人员负责收集并采访病例,而随着市场不断细化,为了确保每期传单内容的及时更新,之后在各县级办事处也专门设置了企划员。

    每个企划员都配备一台傻瓜相机,由他们与业务人员一起去登门拜访“服用三株口服液效果显着的患者”,给患者们拍照,并让他们签下自愿为三株口服液宣传的承诺书。

    回来后,企划员们会把每一个患者的病症及服用三株口服液后治愈的真实经历以文字的方式编辑整理出来。

    于是每个县市的三株传单上都能看到当地的真实病例,真名真姓真的住址……

    当大家看到身边这么多鲜活的例子近在眼前,那些对三株口服液尚存疑虑的人怎么能不动心呢?

    传单内容虽很打动人心,但这些传单怎么才能让大家都看到呢?

    这就不得不说一下三株公司的核心优势了,传单的投递应该说是三株公司最擅长的事情了。

    不同于其它公司随便在大街上人多的地方撒传单,三株公司从一开始就要求入户投递,要投递员在每一户人家的门上都要插上一份传单。

    为了保障投递传单的到位率,早期能给到临时雇佣人员每份传单0.03元的投递费,而且还会有专门的业务人员监督检查这些投递员的传单到位率。

    到了后期在各地开始招聘专职的宣传员,甚至细化到每个乡镇都要配备两到三名宣传员。

    宣传员的工作就是专门投递传单,城市的宣传员要每天不停地爬楼梯,将传单逐个小区逐栋楼逐单元逐户地插到门缝里,而乡镇的宣传员则会逐村逐屯逐户地将传单送到老农民家的炕头上。

    这样除了西藏地区外(当地无分公司),全国居民家中平均每个月都会收到至少一至两张三株的宣传单。

    当然为了保障传单的投递到位率,三株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全国近二十万三株员工中有十三四万人是最底层的宣传员。

    在最底层直接投递传单的宣传员之上还有各级检查人员体系,这个庞大的宣传队伍占了三株公司员工的一多半。

    而各地分公司的销量也往往与各地宣传员发放传单的到位率成正比,只要各地市场的主管认真运用好这第二大法宝,让传单发放到位,那么销量就会有保障。

    除了传单,三株公司还有第三大法宝~义诊活动。

    说到这第三大法宝~“活动”,同样至关重要,可以说它是引爆市场的一剂良药。

    如果说第一大法宝~“电视广告专题片”、第二大法宝~“宣传单”是打开市场的基石,那么这第三大法宝~“活动”便是引爆市场,让产品销量迅速提升的利器。

    这种义诊活动的规模可大可小。

    大型的义诊活动多在一些大的地级市或省会城市搞,届时三株公司会聘请多位当地各大医院知名专家为慕名前来的患者们免费义诊。

    专家们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给出治疗方案,有适合服用三株口服液的就会建议当场购买。

    这样有时一场大型义诊活动,当天就能卖出几十箱,销售额可达三四万元。

    当然这种大型义诊活动不宜搞得太频繁,有时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搞上一场,因为活动的前期筹备也需要很长时间。

    而相比大型义诊活动,小型义诊则灵活机动多了。

    小型义诊只需聘请一两名医生,可以在乡镇一级市场搞,大多是与当地药店或卫生院联合搞活动。

    为了避免活动当天冷场,活动之前需要投入人力进行宣传告知,而这种告知可以以宣传单形式或口头方式告知,“哪天在哪要举行义诊,当天会有哪位专家过来。”

    其次要提前多日确定邀请专家出席活动,而专家的身份自然要根据活动级别聘请更高一级的专家出席。

    比如到一个县城的某乡镇搞义诊活动,最好要请来该县城县医院或中医院的资深医生。

    而在县城内搞活动,最好请来当地主管地市一级医院里的资深医生。

    若在地级市搞大型义诊活动,最好要请来几位省城大医院的资深医生,这样活动才会更有吸引力。

    当然为了活动现场能卖出更多的三株口服液,活动前与每位专家的沟通也很重要。

    他们的活动报酬除了出场费还有卖三株口服液的提成,当天卖的越多报酬也会越多。

    肯定有人会问,这样在活动现场售卖不会影响三株口服液在药店等正规渠道的销售吗?

    正常情况下会有些小影响,但总体影响不大,因为有些小型义诊就是与当地药店联合搞的,是在帮助药店提升销量。

    而搞这些义诊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三株口服液的影响力,让那些平日里天天看着三株口服液广告、每天收到三株传单还正在犹豫究竟买不买的人下定决心购买,从而为三株口服液增加新的购买人群。

    这样的义诊活动对一个不温不火的市场来说可以起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也能让一个成熟的市场锦上添花。

    哥几们借着聊三株的三大法宝,也顺便回顾过了一下自己到三株公司这两年的经历。

    我们几个入职时都是执行经理,也都是先分到县级市场,从最初的一个人发展到十几人,一直到最后的四五十人、一百多人,见证了三株公司的一步步发展壮大。

    谁也想不到才不到三年时间,曾经如日中天的三株公司竟然轰然倒塌,不禁又是一阵唏嘘。

    这时老吴若有所思地说:“我看这这个‘常德的陈老汉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公司这几年还是发展太快了,管理跟不上。”

    老郑看了看白总也随声附和道:“也是啊,下面各公司、办事处主管领导权力太大了,导致了下面贪腐现象严重。”

    老崔嘿嘿一笑说道:“别瞎说,白哥在这儿呢,咱们几个里我每个月报的费用最少,就一两万元,有的人可比我的多多了。”

    他一边说,还一边有意无意地向老吴瞥了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