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小岁月太着迷 > 第五十二回 侃谈明史 1

小岁月太着迷 第五十二回 侃谈明史 1

    ?    许雨棠向我说道:“继续说吧,后来都还有哪些帝王?”我又恢复到原来的兴奋状态,侃侃而谈道:“第五位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明宣宗朱瞻基了,年号宣德,永乐很喜欢他,要不是他他老爹明仁宗就当不上皇帝了。他在位11年,和他的父亲一起创建了‘仁宣盛世’,是明朝最昌盛,人民最歌舞升平的年代,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就在明宣宗时期进展的。”许雨棠喜道:“郑和七下西洋我是知道的,他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太监,他很有作为的,我很喜欢他。”

    我笑道:“你又没见过他,怎么会喜欢他?”许雨棠笑道:“没见过就不能喜欢呐?我就是喜欢他呀!”我点了点头,继续道:“那你知道他下西洋的真实目的吗?”许雨棠不假思索的回答:“宣扬大明国威,让四海景仰于我大明,朝拜我们。而且我还知道在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来自印尼的国王由于非常仰慕我大名的文化和昌盛,拖家带口的来到我大明后就不走了,一直到死都没离去,死了后就葬在了我大明。”她一口气说了下来,似乎很胸有成竹的样子。我点头赞道:“你知道的很不少嘛?比老墨强多了。”许雨棠羞得满面红润,说道:“哪里啊?一点皮毛而已。”秦子墨不屑的“切”了一声,扭头看向窗外,不再理我。

    我说道:“那位国王不是印尼的,而是现在的菲律宾内的一个叫做苏禄国的小诸侯国。我读过《明朝那些事》以及一些其它的文献,记得那国王名叫东王巴都葛▪;巴哈喇,他率领着西王、峒王还有王子、王妃、大臣等共340多人度过南海来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历经了千辛万苦,最后那位东王在访问期间该回国时由于得了重病在中国去世了。他们受到了大明皇帝朱棣的热情款待,成为了中世界外交史上一段千古佳话。”许雨棠笑道:“巴都葛▪;巴哈喇,什么东西,叽里咕噜的,真是有趣。”我笑道:“外国人名,向来是如此的。”

    我稍微停顿了片刻,想了想刚才的话语,说道:“其实,天保太监郑和下西洋是奉皇帝之命去寻找明朝另一位皇帝朱允炆去了,这才是他的真实目的所在。”许雨棠问道:“原来是这样,那他找到了他吗?”我回道:“当然没有了,不过很可能被另外一个人找到了。”秦子墨问道:“谁啊?”我看了他一眼:“你不是不在乎吗?还干嘛要听啊?”秦子墨脸现难堪之色,倔强的说道:“谁稀罕啊?”他扭过头去,但却依旧集中精力想听我的答案。我暗暗笑了笑,接着道:“其实,明成祖朱棣总共派了两个人去寻找朱允炆,一个是郑和,他专门在海外搜寻,另一位叫胡濙,而他只负责在国内寻找。胡濙以寻找神仙的公干旗号踏遍了千山万水,四处寻访朱允炆的下落。”

    许雨棠道:“那他最后把他找到了?”我点了点头:“应该是这样的,在《明朝那些事》一书中提到,一次明成祖打仗归途中的大半夜里,胡濙回来找他了,一般人谁也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敢去打搅皇帝的美梦的,除非那是件对皇帝来说很重要的大事情。朱棣知道他回来了很是兴奋,立刻就召见了他,并与他攀谈了一夜。虽然历史上没说朱允炆死了,但据当年明月的推测,朱允炆并没死去,因为如若已死,胡濙三言两语就可以汇报完自己的任务了,只有朱允炆不死,他们君臣之间才可能会促膝长谈,皇帝肯定会问他好多关于活着的朱允炆的事情的。如若朱允炆死了,就没必要问这么详细了。”

    许雨棠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我看着眼前的许雨棠,她的眸子晶亮如雪,闪烁着热烈地光芒,小脸光艳如春,皮肤纤白净腻,异发显得可人。我说道:“那一夜后,明成祖心头最大的一块石头彻底落地了。”许雨棠问道:“朱允炆去哪里了?”我摇头道:“不知道,当年明月推测他去做和尚去了。”许雨棠点了点头,喃喃自语道:“做和尚好,不用再为国家忧心操劳了,自由自在很好。”我等她说完,这才说道:“第六位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年号有两个,正统与天顺,他是明朝唯一有两个年号皇帝,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许雨棠摇着头问道:“为什么?我不知道。”我得意道:“他做了两次皇帝,这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许雨棠倍感兴趣,忙问:“有趣,这是怎么回事?”

    我说道:“他当上皇帝时年龄还很小,权利被大太监王振掌握着,后来瓦剌大军大举入侵,王振为了能像先人郑和一样建立大功,树立自己的威信,于是就鼓动明英宗亲征,明英宗由于年少,向来是对王振的话很听从的,结果藏一打起来就被俘虏了,史称‘土木堡’之遍。许多年后他才被放了回来,在大将石亨等人的帮助下复了位。”许雨棠眨着眼睛,显得更加兴奋了。我再接再厉的说道:“王振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弄权丧国的大太监,和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明天启年间的大太监魏忠贤齐名。明朝时期,太监的权利很大,可以和大臣们分庭抗礼,大太监有司礼监秉笔太监与掌印太监,他们的权利大得惊人,没有他们点头,大臣们好多事情都做不成的。”

    许雨棠恨道:“明朝的皇帝真是太昏聩了,竟然用这些太监掌权管理国家。”我说道:“也不能这么说的,明朝的皇帝信不过大臣,总结前朝灭亡的经验,大臣们一旦掌了权后会严重的威胁到自己的皇权地位的,所以皇帝就想到了身边比较可靠的太监了。永乐大帝在未当皇帝之前由于靠着贿赂建文帝身旁的太监帮了自己大忙,最后才能成功的躲过很多劫难而登上帝位的,他不太相信自己身边的大臣,于是设立了有名的东厂,让太监掌握权力,专门负责监督自己身边的大臣们以及锦衣卫。后来明朝皇帝朱瞻基为了进一步分化大臣们的权力,又设立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以及司礼监秉笔太监等位置,本来呢太监由于门文化而不太可怕,当为了能让他们批阅奏章、盖印章、以及执掌御笔什么的,不识字是做不得的,所以皇帝就下命令让他们学习文化,太监无大志,可一旦学了些文化后就难免心高气傲的想象大臣一样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王振就是这种人,可惜的是他能读得几年书啊,识得几个字呢?哪能真像那帮子文武大臣一样胸怀韬略,富有治国之术呢!”

    许雨棠点头道:“可见皇帝的一厢情愿往往会造成弥天大错的,致使整个国家逐渐**堕落而导致灭亡。”我笑道:“明朝还好些,总共出了三个最大的弄权辱国的坏太监,其它的太监还是比较守本分的,没做过多少大坏事,比起晚唐的太监来,他们要好多了,晚唐的太监那才叫坏呢,他们对皇帝指手画脚,随意辱骂,罪大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