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七念焕天 > 第四十二章 梦里知多少

七念焕天 第四十二章 梦里知多少

    面前的人看不清面貌,宋溪语一样认出是上次在她梦里出去的姑娘。

    明华苑是她告知的,护身的莲花铜印也是她赠予的。

    宋溪语全身软绵绵的动弹不得,只好朝她笑笑:“姑娘安好,上次多谢你。”

    姑娘摇摇头,清亮的声音传来:“无须客气,宋姑娘,我不能待太久,恕我直言,你是在查血引咒对吗?”

    宋溪语闻言努力看向她,“你怎么知道?!还有上次……”

    姑娘打断她,“宋姑娘,你只需告诉我,血引咒你想查吗?如果想,我可以告诉你线索。”

    远处再次响起吼叫声,这次更清晰了些。

    姑娘转头看了看,回头看向她,她连忙道:“查,肯定要查!烦请姑娘告知。”

    姑娘轻笑道:“多谢你信任。皇宫、蜀地,往这两个地方查。”

    蜀地是姑姑嫁去的地方,若说跟血引咒有关倒不奇怪,只是她虽隐约感觉到皇宫内有古怪之处,没想到会跟血引咒相关。

    此时她注意力放在另一件事上,“宋家禁地和夕苑可有关联吗?”

    这两处神秘院落直接属于宋家,年代久远,贵太妃说已无从查证,神秘至极,按她猜测应该有诅咒线索。

    姑娘听到这话,疑惑道:“我的信息来源并没有提到这两个地方。”

    吼叫声似乎又近了些,姑娘再次回头,虽看不出面貌,但宋溪语能感觉出她有些急切,便道:“明白了,皇宫和蜀地,我会去查的。只怕来者不善,姑娘还请速速离去。”

    姑娘听见这话,笑道:“你真跟以前不一样了。宋姑娘,记住,我不会害你。皇宫和蜀地,关键在人,切记。”

    说完她轻推了宋溪语一把,转身朝吼叫声处飞身而去,一把利剑随显身旁。

    “姑娘,我还不知道你……”

    名字。

    还没说完话,她意识陷入黑暗中。

    ******

    待宋溪语睁开眼,顿感浑身酸痛。

    “小姐醒了?刚刚夫人来过了。”翠花守在床边,见她醒来掀开床纱。

    她被窗外的光晃了一眼,才发现天已大亮。

    “什么时辰了?母亲还在吗?”她被扶着起了身,晃了晃头晕的脑袋。

    翠花取出衣服,答道:“巳时三刻了。小姐一觉好睡,夫人吩咐不让叫醒小姐。”

    原来已经这么晚了,脖子上玉佛闪了闪。

    “翠花,你去取点吃的,我自己穿。”

    翠花应下,等她走开,宋溪语拿起玉佛问道:“怎么了?”

    玉佛道:“你刚是不是入梦了?”

    “对啊,又梦见上次那位姑娘,给我莲花铜印那位。你能察觉到我入梦了?”

    识海里玉佛毛绒绒的身体盯着她,一道白光闪过她全身,“好在没事,担心死我了,怎么叫你都没反应。”

    “上次入梦不也没事吗?别担心。”

    玉佛总感觉不太对劲,宋溪语昏迷时它查探下,发现她不只是陷入深度昏迷,三魂七魄似乎有些不对,但刚刚查探却发现没问题。

    它想多了?

    或许跟宋溪语前段时间血引咒爆发,魂魄不稳有关。

    它往前蹦了几下,好奇道:“那位姑娘跟你说什么了?”

    宋溪语闻言,笑道:“你上次不说她不怀好意吗?这么快转向了?是不是见到莲花铜印的效果,觉得她是好人啦?”

    “哼,不就是个莲花铜印吗?我才不稀罕。要不是看她上次给的信息还算有用,我才懒得问呢。”

    见宋溪语笑眯眯的看着它,气不打一处来:“你可上点心吧,呆子!梦里精怪可多了,小心被叼走!”

    宋溪语想到梦里听见的吼叫声,把这事和姑娘告诉她的线索都跟玉佛说了。

    它想了想,道:“很有可能是梦兽,梦兽掌管梦境,是梦境之主的守护兽,按道理只要遵守规则,梦兽不会攻击梦里的人的。”

    “那位姑娘好像很怕它,我这次见她拿着剑。”

    “哼,要我说,她的身份不明,还是小心为好。”

    可她感觉梦里姑娘对她没有恶意,况且上次要不是她给的线索,自己还查不到血引咒呢。

    她想了想,道:“那你说,要按照她的线索去查吗?”

    玉佛犹豫了下,道:“查吧,贵太妃已经把该说的跟你说明白了,其它的恐怕暂时不会告诉你。”

    宋溪语点点头,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

    血引在身,修行不易,可贵太妃那边已经发话,修炼未成是不会告诉她更多线索的。

    皇宫内院,查起来不容易,蜀地又天长水远,不过她倒是可以给姑姑送信一封,只是送信的人选要慎之又慎。

    玉佛也赞同,“信不能被别人截到,要不宋府和你就惨了。”

    要说可信任之人,宋溪语脑海里瞬间冒出一个人的名字。

    吃过午饭,灵芝报宋三公子来了。这段时间宋琅钰常来探望她,跟紫金苑的人算是熟悉起来。

    宋溪语起身迎出去时,他正跟翠花问她的情况。

    见宋溪语站在门前,笑盈盈的看着他,上前几步,笑着躬身行礼道:“大姐姐安,早间听说大姐姐身体不适,听说姐姐醒了,弟弟便想来看看,可还有不舒服的地方?”

    宋溪语笑道:“昨晚贪看游记,今日便起晚了,倒叫三弟看了笑话。”

    让宋琅钰落座,“翠花,去取梅花酪来。灵芝,把煮茶器摆上。”

    宋琅钰连忙摆手,道:“大姐姐,无须这么麻烦,弟弟只是略坐坐。”

    “急什么,翠花新做的梅花酪,你尝尝,要是喜欢待会带些回去,也替我送给二伯母和妹妹。”这位三弟口味和她相近,比她更能吃甜。

    宋琅钰摸摸脑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二姐姐……上午还问大姐姐呢,只是她出门访友去了,便没有跟来。”

    到底是亲姐弟,宋琅钰的解释在宋溪语看来倒没什么,冬至夜宴后宋琳一反常态,绕着她走。

    她对此可有可无,只是上次宋琳的状态,让她有些担心。

    左不过还有长辈们,再不济宋琳也是大家闺秀,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

    “大姐姐,大姐姐?”

    宋琅钰的呼唤让宋溪语回过神来,“三弟,你说什么?”

    宋琅钰给她倒上茶,道:“姐姐久居府中,不常出去,最近京都有一件大案,明日便开审。”

    近来可称为大案的,除了乔氏案,还有其它吗?

    宋琅钰接着道:“审案的是林公府的大公子林伯爵,他的颂断可称一绝!姐姐可有兴趣同去?他轻易不开审的。”

    还真是乔氏案。

    林墨林阎王的名头太响,众人避之不及,她第一次见有人不怕他,甚至还有些崇拜。

    “林伯爵真这么好?能让我们家三弟这么推崇。”她逗他。

    宋琅钰连忙道:“京都里他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说完又不好意思的挠挠头,道:“小弟有幸见过一次林伯爵审案,觉得他并不如外界形容那般,听爷爷说姐姐上次被林伯爵救了回来,其实林伯爵人很好的。”

    这点她可再清楚不过了,外冷内热。

    她点头道:“他是我的救命恩人,不过你怎么想起让我去?”

    “上回进宫听贵太妃说起此案,又说姐姐与那位……女子认识,年下伯父很忙,怕是没空,弟弟本来就要去,就来问问大姐姐。”

    原来如此,她正愁怎么出去呢。替身有个最大的弊端,虽说现在不怕水了,可它经不住别人的深度触碰。

    因前段时间的事,母亲看她看的紧,替身用不得。这回有三弟陪着,母亲应该会答应,也可免去其他人对她和林墨之间的窥探。

    何况,她有话想和林墨说。

    ******

    晚间宋琅钰亲自去求宋大夫人,宋老太爷不知为何知道了,发话让去,宋大夫人没办法,只好松了口。

    次日一早,在宋大夫人不放心的目光下,宋溪语坐上了马车,和宋琅钰一起往虎卫队的衙门行驶去。

    一路两人边吃边聊,宋溪语第一次知道虎卫队的衙门有个好听的名字。

    “明言堂?”

    宋琅钰咬着一块甜滋滋的奶糕,点头道:“皇上亲自赐名,意在百姓们可以在那里广开言路。”

    京都豪门世家众多,一抓一个当官的,一碰一个家中富贵的,不可谓不繁华似锦,可也让很多平民百姓冤苦报案时,京都府衙办事的官员畏惧权势,为了自己的乌纱帽,草草了事。

    就像之前把乔氏案移交给刑部的府衙主事刑大人,勾结熊钊和刑部林若许,害死了三个人。

    林墨身为伯爵,皇上亲封的御前第一侍卫,又有皇帝亲许的虎卫队,明面上没太大实权,却是实打实的皇帝近臣,旁人见了也要礼让三分,加上他冷面无私,由他把持明言堂替百姓申冤,倒也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了。

    只不过……林阎王在,百姓敢进去吗?

    马车停止行驶,外面人声鼎沸。

    “你别说,林阎王也抵不住百姓们的兴致。”玉佛调侃道。

    她下了马车,见眼前外人山人海的人群,愣了下。

    与上次一个人都没有不同,此时明言堂外聚集着大片的老百姓。一部分虎卫队在外维持秩序,百姓们畏惧他们不敢挤挤攘攘,却待在外面不停往里瞧。

    还没有开庭,老百姓们聚在一起闲聊。

    “不是定案了吗?乔正梁都畏罪自杀了。”

    “嗨,你消息太落后了,谁不知前几日林伯爵去林府抓捕林大人,听说乔氏的丈夫熊大人也在。”

    “林大人?主理此案的刑部那个官员?”

    “可不是嘛,他被抓,熊大人也被抓,乔正梁说不定是冤枉的。”

    “那岂不是冤死,真是官官相卫哦。”

    “嘘!说出来干嘛。”

    “你说……牵扯到刑部的官员,林伯爵会怎么做?”一人凑过来好奇道。

    “这次可是皇上下令让他主理此案,而且听说听说朝里的官员挺怕他的。”

    “棺材子,谁不怕。”一男人插话道。

    众人连忙捂他嘴,“你不要命了!这话也敢说!”说完离这人远远的。

    那人也知说了不该说的话,悄悄弯腰溜出人群。

    众人见虎卫队员没有看过来,又轻声聊起来。

    说到最后,一女人抱着孩子,道:“听说乔氏怀着孩子呢。作孽啊。”

    众人唏嘘不已。

    “开庭了开庭了!”不知谁喊了一句,百姓们都往明言堂里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