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十几年后,我卷土重来 > 第315章 中医大省

四合院:十几年后,我卷土重来 第315章 中医大省

    “什么情况,细嗦。”

    董思萌也来了精神,这尊敬爱戴开国老兵,给他们调理下身体,总没错吧?谁要拿这个说事儿,怎么的,你是觉得这些老兵该死?

    别以为解放了就没有文字狱,照样让你身败名裂生不如死,要么远走他乡,永不回国,要么自裁以谢天下,就算死,你也是被钉在耻辱柱上,你的子孙后代,都要承受着卖国贼的后代的名头。

    “他父亲其实也没什么病,就是岁数大了,再加上当年打仗时候的医疗条件不好,营养也跟不上,几次受伤之后,伤了元气,原来年轻时候还好,现在岁数大了,就都找上来了,走两步就上气不接下气的,不过说起来,年龄也不算太大,才60出头,就是当年伤太多了。”

    六十,一个很神奇的年龄,这个坎儿要是过好了,活个八十多没啥问题,要是过不好,那可就不好说了。

    “这不巧了么。”

    董思萌一拍桌子站起来。

    “你忙你的吧,我去买点东西。”

    “买什么啊?”

    “别管了,这事儿我来办。”

    “神经。”

    看着董思萌已经远去的背影,董萌低声骂了一句,就去忙自己的事了,别看就一个电子厂,但是产品种类多,结构复杂,需要的电子元件对质量和数量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暂时羊城这面还没有形成能闭环的产业链,需要进口,各种事情还是不少的。

    董思萌出门自然是去买中药的,搞什么药粉啊,药丸啊之类的,他是不可以的,这种东西没人敢轻易相信,但是,他可以泡药酒啊,里面有什么药材一目了然,关键这东西相对来讲药性温和,人们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其实这个年代,这个时间段,在全国很多地方找中医、买中药,都不是很容易,毕竟刚刚从那个年代过来,中医被西医挤兑的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再加上那些个败类们不分青红皂白的打压,造成的这种结果。

    但是在羊城就不用担心这点啦,羊城,甚至整个粤省对中医的重视程度,是国内其他省份比不了的,如果非说有的话,那港岛算一个吧。

    至于为什么这样,众说纷纭,但是个人更倾向于地理位置的原因。

    查阅古籍的话,其实在很多书里都提到了一个词,叫做“岭南多瘴气”。

    其实在古代,粤省全境都属于湿热郁结,俗称瘴气弥漫,是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犯人的流放之地。

    粤省除了是流放之地外,其实还有过几次“北人南迁”的经历,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汉族人为了躲避战乱,逃避战火,拖家带口的南迁,一部分到了江南,一部分去了岭南。

    所以自古至今,不管是因为什么去的岭南,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都只能靠中医文化续命,后来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结合中原地区的中医文化和本土的中医药文化,形成了现在独特的对中医药的重视。

    最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粤省人喜欢煲汤,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所谓常规的汤,对其他地方的人来讲,都能算得上是药膳了。

    比如做牛杂的时候,需要往里放桂皮八角,虽然桂皮和八角也隶属于中药材,但是看起来还算是常规调料,但是后面,他们会接着告诉你,还需要放草果、甘松等等,这草果,其实就是正八经的中药材了,对治疗疟疾类疾病很有效果,而在曾经卫生条件没有那么好,气候有湿热的粤省来讲,疟疾确实是频发的一种疾病。

    你问他们做鸡汤要放什么,他会告诉你,红枣、党参、土茯苓,哪一样都是药材。

    在粤省人看来,这东西,你拿来喝,它就是中药,你拿来煲汤,那它就是调料。

    就是这种对中医的包容和接纳的态度,才让这里的中医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