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 > 第250章 何人统率箕谷疑兵?

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 第250章 何人统率箕谷疑兵?

    刘备问孔明,大军北伐应当走哪一条道。

    孔明却说,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陈仓道,他统统不选。

    这话一出,刘备和在场众将,全都面露疑惑。

    刘备问:“军师,此去关中,只有这四条道路,你全都不选,那大军怎么到关中?”

    孔明闻言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刘备。

    “主公,大军为何一定要去关中呢?”

    听孔明这样说,众人更加不解。

    关中的长安,才是西线要地,不去关中,又能去哪里?

    ……

    去哪里?

    孔明心中,早已想好了大军的进军线路。

    这就是出阳平关,走祁山道,先到武都,再经过祁山,进入曹魏的陇西一带。

    这也是前一世,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所采取的进军线路。

    那一次北伐,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

    ……

    孔明走到地图前,指着陇西诸郡,向大家讲解这条线路的好处。

    第一,曹魏重兵都在长安,陇西各郡防御薄弱。

    第二,曹魏在陇西没有统治根基,己方大军到处,各郡很可能不战而降。

    第三,陇西至长安的道路,在陇山一带很容易阻断,这也被称为“断陇”,断陇之后,可能形成新的疆界,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说到这里,孔明停顿了一下。

    孔明在心中想,前世的诸葛亮,肯定更看重这第三点。

    前世蜀汉国力弱,很难一举拿下整个关中,先取得陇西,积蓄力量,确实是一个稳妥的好方案。

    不过这一世,孔明再出祁山,目标可不只是陇西,潼关才是孔明阶段性的目标。

    所以不直接打关中,还有其它考量。

    孔明接着说第四点。

    第四,褒斜道等四条直通关中的道路,出口狭窄,若敌坚守不出,我方必然进退两难。

    而走祁山道取陇西,则正好相反,魏军为救陇西,会主动出击。

    我军反客为主,在陇山一带驻防。

    更有机会取胜。

    ……

    把祁山道的四点好处讲完,孔明的思绪,又回到前世。

    关于关中四条道路的弊端。

    在前世北伐时已有验证。

    前世第二次北伐,蜀军走陈仓道,不想被陈仓城的郝昭阻挡,那次北伐也因此中止。

    还有最后一次北伐,蜀军走褒斜道,司马懿背渭水立营,坚守不战。

    两军相持百余日,司马懿把女人的衣服都穿了,还是死活不肯出来。

    最终,诸葛亮含恨病逝在五丈原。

    相反,走祁山道,则可以完美避免敌军坚守不战的问题。

    所以,孔明心中打定主意。

    这一世。

    就走祁山道。

    ……

    听到孔明计划的线路,法正第一个站出来,对孔明表示肯定。

    走到地图前,法正一边观察地形,一边说道。

    “主公,孔明的进兵之策可行,我看就这样定下来吧。”

    刘备见手下的两大谋士意见一致,也当即开口说:“如此,那就依军师之言,我大军从祁山进兵。”

    说完,刘备也走到地图前,与孔明和法正一同,细看图上的各处要地。

    这时候。

    法正也提出自己的想法。

    法正说:“我还有一计,可以延缓魏军对陇西的救援,令我军断陇更加顺利。”

    刘备和孔明一齐看向法正,问法正何计?

    用手指向箕谷的位置,法正说道。

    “可遣一员大将,带少量士兵,从褒斜道进兵箕谷,长安的夏侯渊必定带大军前来……”

    法正说到此处。

    孔明已经猜到法正的想法,孔明接着帮法正说。

    “如此,待夏侯渊发现此处只是疑兵,便为时已晚,他将错失救援陇西的机会。”

    见孔明清楚自己的想法,法正与孔明相视大笑。

    刘备也听出此计的妙处,在旁边不住地点头。

    ……

    就这样,法正这一疑兵之计被确定下来,接下来是选一名合适的将领,来带领这一路疑兵。

    选谁好呢?

    刘备又问法正。

    法正说:“这一路疑兵的主将,当然是名气越大越好,要让魏军听到名字,就坚信他统领的是我军主力。”

    “名气越大越好?”

    一边叨念着这句话,刘备一边扫视在场的众将。

    刘备的目光,从魏延转到黄忠,又从黄忠转到赵云,最后,刘备的目光停在马超身上。

    想了想,刘备又摇头,刘备觉得马超的名气,还是不足以吸引魏军。

    刘备干脆一拍桌案,大声说道。

    “好了,我有主意了,这一路疑兵,由我来领!”

    ……

    刘备此话一出,在场众人都吃了一惊。

    主公诱敌?

    从诱敌效果上来讲,刘备领疑兵,那诱敌效果肯定拉满。

    只是这有点太危险了吧?

    众人纷纷上前,劝刘备另选大将,不要以身犯险。

    可刘备已经打定主意,坚持诱敌,谁劝都不听。

    见劝不动刘备,法正就站在刘备身边说:“如此也好,那就主公来统这一路疑兵,某随主公左右。”

    接着,法正又唤陈到,让陈到带白毦兵五千,保护刘备周全。

    孔明见了,还是有些不放心。

    孔明又劝刘备,让刘备把傅肜一起带上。

    傅肜是一员不惜命的武将。

    上一世,刘备兵败夷陵时,傅肜舍命断后,奋战至死。

    孔明心想,万一这次有什么意外,有傅肜在,刘备的安全肯定没问题。

    ……

    如此,诱敌的一路兵马,确认由刘备统领。

    接着,刘备拿出自己的剑印,走到孔明面前。

    用双手将剑印交到孔明手中,刘备说道:“我走斜谷统疑兵,大军就交由军师。”

    孔明也不加推脱,信心满满地接过剑印,孔明向刘备保证,一定用最短的时间,拿下陇西各郡。

    这时,不知不觉中,行军线路的问题,已经商讨了一整天。

    刘备抬头向外边看了一眼。

    发现天色将晚。

    于是,刘备挥挥手说:“今天就到这里吧,明日诸将听从军师调动,不得有误。”

    众将拱手称喏,然后各自散去。

    ……

    孔明也辞别刘备,回到自己的住处。

    晚饭之后,孔明一个人在书房看书。

    说是看书,其实孔明手中的书,根本就没有翻动,孔明只是拿着书,在思考问题。

    这时,有人来报。

    “军师,魏将军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