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 第1053章 发展和贪污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第1053章 发展和贪污

    第1053章 发展和贪污

    和苏州一样寻求发展的州府,在大明比比皆是。

    地方知府也是各显神通,在维持农业基础的同时,鼓励商贸发展。

    得益于此,暴发户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各地都能听到谁谁谁做买卖赚了很多钱的故事。

    北平作为大明的行政中心,暴发户的故事,百姓早就听腻了。

    景仁宫中,朱祁钰一边喝茶,一边看着报纸,身后还有柔荑揉捏着他的肩膀。

    现在通政司的报纸分出了政治与生活版块,细分服务人群,同时更加方便内容的审核管理。

    政治版块上,时不时就会刊登地方官员因为贪腐而落马的报道。

    报道这方面的消息是高谷提出来的,以前都是朱祁钰有要求,通政司才会去做。

    涉及官员方面,高谷也不敢自作主张,可随着大明的发展,贪污和反贪变成了朝堂上屡次讨论的重点。

    可朝堂终究远离百姓,不少地方甚至有了无官不贪的言论,这极大打击了百姓对朝堂的信心。

    通政司主抓宣传舆论,高谷自然也嗅到那种腐朽的味道。

    朱祁钰现在看的就是淮西官员被处罚的报道。

    “夫君,为何都给了实俸,那些地方官还冒天下之大不韪,行贪腐之事?”

    杭惠茹按着朱祁钰的肩膀,好奇问道。

    闻言,朱祁钰苦笑摇头,道:“人性贪婪,这是欲望,给了二十两,就会想要三十两,给了三十两,就会想要四十两,无止境,不过,这也是发展的动力,虽说抓不完,必须要抓。”

    人们讨厌贪官,可又希望成为贪官,毕竟伸伸手就能得到巨款,过自己梦想中的生活,谁会不喜欢呢?

    “那夫君为何不把他们剥皮充草,这样他们不就会害怕了,看他们还敢不敢贪。”

    杭惠茹撅着嘴,说出很可怕的事情。

    “也不是没有。”

    朱祁钰拍了拍报纸,道:“不过该剥皮充草为斩首而已。”

    闻言,杭惠茹顺着朱祁钰的手指,就看到了报纸上面的报道,指的就是淮西一个地方小官,利用航运兴起,管理市舶之利,贪污受贿,敛财达十数万两。

    小官巨贪才是正常现象,如王振、郭桓这种高官巨贪,在朝廷严格反贪的情况下,终究是少数。

    反贪本身就是一项十分细腻的工作,不能像朱元璋那般,贪污超过六十两就直接判死刑。

    有时候,地方没有税收,又想要发展,只能通过一些灰色手段来达到目的,这些人若都是一竿子打死,那么不能发展的地方就会更多。

    官员的一顿饭,桌面多些肉,再加上一些酒,就可能超过六十两,若是吃了,那还杀不杀?

    这些都是问题,更主要的是,官员本身就是稀缺人才,特别是能从底层走向高位的官员,更是如此,若不是太过过分,一刀切就是损失。

    就算是朱元璋也知道这些道理,明律之中也对犯错的官员多有宽待,流放、徒刑这一类的官员,在合适的时候是可以官复原职的。

    “是极,此熏香重点在于驱蚊,香料只不过是旁添,不过,今日除了这番心意,还好告知夫人,往后此物将在京城售卖。”

    感觉有点像拜码头,罗喆说完,等候着杨氏答复。

    “这生意之事,我一妇道人家不懂,会修书一封告知郎君,尔想如何,自作主便可。”

    杨氏想了一下说道。

    弱势,太弱势了,身为一府主母,竟然这么孱弱,难怪没被两个儿子放在眼里。

    罗喆躬身谢过,准备离开了,没有能主事的人,是他失算了。

    “慢着。”

    开口是较为年长的青年,根据刚才的情况,他应该就是武元庆。

    “兄台,何事?”罗喆笑着问道。

    “你就是那个罗喆?”

    武元庆捏着下巴,起身靠近罗喆说道。

    说完还不断转圈打量着罗喆。

    “不知兄台所说何人,若无同名同姓,想必就是了。”

    罗喆依旧面带笑意,微眯的目光同样打量着武元庆。

    “若做买卖,你带的熏香应该不少吧?”审视着罗喆,武元庆面不改色问。

    感觉上和心理预期不太一样,原本罗喆觉得可能是个草包,不然后面也不会混得那么惨,看样子不像。

    “不多,也不少,需要看售卖结果。”罗喆回到。

    沉思片刻,武元庆说道:“家父看重于你,那我必可帮你,说说作价几何?”

    不对劲,一点都不对劲,罗喆很疑惑。

    “从你眼中,我知道你轻视我等,虽不知为何,但无妨,家父本就以商起家,我自幼跟随家父,可懂?”

    笑了一声,武元庆直接说道。

    “哈,那就好办了,此物我打算五百文售卖,兄台以为如何?”

    罗喆笑了,其中的含义只有自己知道。

    “如此昂贵?几成把握?”

    武元庆皱着眉,想着罗喆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了。

    “若能得国公府相助,便有九成把握。”

    目光直视武元庆,收敛了笑容,以此来表示自己是认真的。

    “我等有何利?”武元庆同样严肃。

    说到底,自己是勉强算是新兴士族,在整个京城的贵族之中只能算垫底,这和爵位没有关系。

    士农工商,商排末尾,并不会因为爵位而改变,因而自己也是受尽了白眼,但眼前这个小孩却让自己很羡慕。

    从商,却不会因此自卑,气质是能看出来的。

    那个懦弱的继母只不过是一个书香门第的老妇,就算这样,心里还是瞧不起自家,自然也瞧不起罗喆。

    但是刚才罗喆也仅仅通过稍微试探,觉得事不可为就直接放弃了一朝国公的关系网,这是何等狂妄,或者说是自信。

    因此,武元庆也不再怀疑自己父亲的眼光。

    “五成,明人不说暗话,最多五成,只需兄台帮小子将此物送与亲朋便可。”

    罗喆张开手掌,说道。

    闻言,武元庆抬头思考片刻,道:“我懂了,不过,吾之亲朋并无高门大户。”

    “无妨,尽力便可。”罗喆毫不在意。

    武元庆笑着拱手道:“如此便好,就留十数。”

    敲定生意,罗喆拱手回礼,转身就离开。

    大堂之上,杨氏皱着眉见两人聊完,也转身回屋。

    而武元庆也只是看了她一眼,就带着自己的弟弟离开。

    “兄长,这是为何?若再投身商贾之事,那我们岂不是…”

    武元爽不知道自己哥哥在想什么,做这种事情,只会越发让京城里的人看不起。

    “愚弟,为兄想通了,无论如何努力,商贾终究卑鄙,看不上就罢了,那罗喆小子是父亲看重之人,如今,为兄也想看看。”

    叹了口气,武元庆觉得放下也挺不错的,商贾之家,终究只能这样了。

    “那兄长莫要带着愚弟,此事,我就不掺和了。”

    武元爽说完,拱拱手就连忙离开,似乎是在逃离什么一样。

    另一边,罗喆在奴仆的带领下来到草棚处,陈伯他们正在等待。

    留了十几盒蚊香,就赶忙离开。

    听说京城有宵禁,要快些找个地方安顿下来。

    离开武府时,罗喆还回头看了一下,心想不断回味着刚才的对话。

    看样子武府虽然有着国公的爵位,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地位,是因为出生卑微吗?

    仔细回味一番,罗喆大概也有了些结论,不过这些都和他关系不大。

    说到住处,陈伯说了几处问罗喆意见。

    西市、东市还有平康坊。

    整个京城也就这三处有酒肆客栈。

    在听完陈伯描述之后,罗喆决定前往平康坊。

    听陈伯说那里可是销金窟呀,而且还没有宵禁。

    牵着牛车一行人很快就赶到平康坊。

    坊门旁就有帮忙看管马车的草棚。

    从北门而如,罗喆切身感受到什么叫做“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能不看到花儿吗?

    长袖缥缈的女子站立于楼阁之上。

    街面侠少行人身边总有那么一个女子,手持团扇半遮面。

    稍微透明的半袖能看到碧藕,齐胸的襦裙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此时正临近傍晚,也正是平康坊逐渐热闹的时候。

    罗喆看得有些发愣,他可没想到会见到这么一个场景。

    丝竹悦耳,莺啼动人,十步一隔便是酒肆,再赴十步便是酒楼。

    可以说,这是京都不夜城。

    空气中都弥漫着胭脂香。

    陈伯笑吟吟地看着罗喆,能看到罗喆从惊讶,到脸色微红,再到沉思,一连串的反应不由让陈伯再次刮目相看。

    明显相比于罗喆,其他几位眼睛都快看直了。

    就连幺娘都没见过这么多仙气飘飘的大姐姐。

    “走吧。”罗喆发声提醒。

    众人很快找到一处看上去应该比较便宜的客栈。

    客栈一楼有着许多身着青衫的书生样貌之人正在吃饭,他们跪坐在蒲团上,前面摆着小案桌,由几道屏风遮挡。

    刚一进门,便有小厮上前询问:“诸客可是住店?”

    询问的对象是罗喆。

    “嗯,住店,敢问店家有何价?”

    罗喆有点紧张,本想让陈伯帮忙,但是陈伯表现得很沉默。

    “em?得嘞,里面请。”小厮甩了一下肩膀的抹布,将罗喆等人迎至柜台。

    柜台的掌柜和罗喆之前见过的一样,好像所有的掌柜都这样,埋头在类似算盘的刻板上算账。

    “刘三老,贵客住店。”

    小厮喊了一声之后,便将罗喆等人留在柜台。

    掌柜的抬头看了一眼,发现这个队伍有点奇怪,竟然让一介孩童独自住店。

    在他眼里,陈伯和其他都应该是奴仆,只有罗喆穿着比较得体。

    这就很奇怪,不过他并不在意,问道:“可是住店?几间?多久?”

    “便宜便可,嗯~两间,先住两天,往后再续。”

    罗喆一一对答。

    掌柜手中的笔只是停顿了一下,便开始落笔:“可有过所?”

    “有的。”

    这次回答的是陈伯,他从怀里掏出过所,递给掌柜查看。

    掌柜看了几眼之后取出一枚印章,在下印前问道:“两间,两天,两百文可否?”

    罗喆听到两百文,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这么贵!

    一间就要五十文?

    “是极。”

    陈伯抢先回答,然后掏出一布袋,从里面掏出一片布,交给店家。

    掌柜接过,用手摸了摸,感受一下布料,然后从柜台中掏出一套直角尺和剪刀。

    开眼界了,早知道布匹可以当钱币用,今天才算是见识到。

    就在掌柜将要下剪刀的时候,罗喆阻止道:“且慢。”

    随后转身问陈伯说:“陈伯,这也太贵了,不若找别家?”

    闻言,陈伯还没回答,那掌柜倒是回道:“小郎君,莫要某说,整个平康坊,就属某家收价最低。”

    罗喆自然是不相信商家的话。

    就听到掌柜继续说道:“小郎君莫要不信,这平康坊比邻崇仁坊,为天下文人所聚,这科举将近,小郎君可曾知晓?”

    这时又有人过来住店,掌柜就先将过所归还,接待起了别人。

    罗喆站在原地,陈伯在旁边劝道:“罗郎有所不知,这店家所言不差,就是这个理。”

    可是,这么贵,就住两晚。

    罗喆还是有点犹豫不决。

    就看到刚来的人正在和店家还价,道:“店家担待,小生可留笔墨,若来日高中,必有厚报。”

    青衫书生说完,退一步躬身作揖。

    谁知那掌柜连忙走了出来,扶住书生,阻止道:“莫要如此,本店历来有此规矩,还请生员留墨宝。”

    还能这样的?

    罗喆不知道,如果要深究,在这个文人聚集的地方,商贾根本不可能去得罪书生。

    但这也给商贾和读书人有了接触的机会,就是一个概率问题,如果读书人真的中举了,那么这个人情的价值就远超区区住宿价格。

    看到书生留下笔墨,下笔很认真,但是行文很快,似乎在早有腹稿。

    之后店家便免去了书生一半的费用,两人开始相互拱手作揖,好像达成了一项关于人格的契约。

    掌柜将书生的墨宝交给小厮,让他张贴在店门口的一处木板上。

    人无信则不立,罗喆还不懂这个世界对于名声有多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