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 第620章 桓太师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第620章 桓太师

    清晨,潘淑从睡梦中醒来,感觉小腹沉甸甸的。

    伸手摸了摸才发觉是男人的右腿挂在自己身上。

    来梁王府也有些日子了,潘淑曾听仆人们说,大王好梦中杀人。

    梦中杀不杀人她不知道,梦中踹人倒是真的。

    潘淑挽住男人的脖子,闭起眼睛想要再睡一会儿,却忽然发现男人已经醒了。

    “大王。”她轻声开口,枕在男人的胸膛。

    夏侯献顺势抱住潘淑,想再赖一会儿床。

    小潘虽说诞有一子,但技巧完全不行,表现力如同素人,跟当初的阿灵相差无几,与羊徽瑜更是差了好几个境界。

    羊夫人可以做到,自己一个动作就知道要换姿势的程度。

    而潘淑却还在萌萌地问:“大王,是哪里不舒服吗?”

    看得到出来她很卖力,男人一旦有了权势,就会发现女人有多么主动。

    不过,笨手笨脚又不得章法的模样,反倒是有几分乐趣。

    看来孙权年轻时的精力都花在操步、练师上,老了以后心有余而力不足。

    “孤比孙仲谋如何?”温存时刻,夏侯献忽然问道。

    潘淑小脸一下就红了。

    下意识地捂着小腹,依稀记得昨夜满当当的那种奇妙感受。

    “你是不是想到别的地方去了?”

    “啊..没有。”潘淑回过神来,双手捂着通红的脸颊。

    想了想,她回答了夏侯献的问题:

    “大王乃是开基之圣主,彼不过亡国之暗夫,如何能够相提并论呢?”

    “他贵为帝王却连妻儿子女都无法庇护。妾出身罪宦之家,命运本只在他人的一念之间。”

    “当初逃奔荆州本想一死了之,但自从侍奉了您,才知天下谁是圣主。”

    夏侯献欣慰地吻了一下她的额头。

    如若他六十几岁,或许真的容易被这句夸赞给迷了心窍,但现在显然不会。

    不多时夏侯献起身穿衣,离开了潘淑的房间。

    吃过早饭,处理了一些政务,听闻有人拜府。

    今日天子再次派使者前来呈送册文。

    前来送册的换了一个人,也是老熟人——桓范桓元则。

    “相国梁王,上圣之姿,神武之略.........应上顺天意,下顺民心,法尧禅舜,万勿推辞。”

    册文较上次而言简洁了不少。

    这容易理解,第一封册文夸得太狠了,后面不能过多重复,能写的内容就少了。

    这夏侯献就要说两句了,第一封册文多少保留一些嘛...万一我一时兴起六辞六让,甚至学司马昭九辞九让,到后面没得册文写,只能空口劝了。

    但是真要这么说了,想必荀顗、钟会等人也挺委屈的。

    咱也是第一次劝进,没经验啊。

    夏侯献的回复也很简短,他看向桓范推辞道:

    “大魏栋梁之才何其多也,我不过繁星一点,岂敢被比作皓月?恭请陛下收回成命。”

    “相国一片赤诚,天地可鉴。”桓范拱手道:“臣定会将相国心意向陛下禀明。”

    “有劳桓公。”夏侯献笑道。

    说完,桓范把册文递给随行官员,摆了摆手。

    官员们退出了府堂。

    夏侯献知道桓范好酒,特意拿出珍酿招待。

    榻上摆着一张小案,桓范也不见外,拱了拱手,脱鞋上榻。

    酒坛就在榻边,桓范索性拿起竹酒舀畅饮起来。

    夏侯献接触过太多名士,对名士们各种各样的放荡不羁都有或多或少的包容。

    只要你别当着我的面行散裸奔,都好说。

    “好酒!”桓范赞道。

    夏侯献笑道:“孤府里还有十来坛,都给桓公装去,孤要戒酒,眼不见心不烦。”

    “大王真是给臣一个不易拒绝的理由啊。”桓范亦是捋须而笑。

    他当然知道所谓戒酒只是说说而已,就算是平日独处之时不喝,日后皇宫宴请群臣,总不能干看着吧。

    桓范呼出一口酒气:“新朝开立,群臣近来都很忙碌,我本想着今日就入宫回禀天子,好进行下一步准备,可现在一身酒气却是不便入宫。”

    “此事不急,明日再去又有何妨。”

    “大王都这么说了,臣只能遵命。”桓范咧嘴一笑。

    攀谈一阵,夏侯献忽然说:“我欲拜桓公为太师,不知意下如何?”

    桓范眉头一扬,一脸吃惊,显然很是意外。

    “臣..臣何德何能....”他变得结结巴巴。

    夏侯献猜想对方心里肯定是乐了花。

    桓范这个人有才能,同时也特别在乎虚名。

    早年他任青、徐都督,任内与徐州刺史邹岐不和,被告发后罢官一段时间,左迁兖州刺史。

    后来朝廷迁他为冀州牧,却因当时的镇北将军吕昭比他出仕晚又是粗鄙武夫,所以不甘在吕昭之下,于是称病不上任。

    看看现今大魏老臣们吧。

    桓范、卢毓、高柔此三人几乎在同一时间入的曹操的丞相府,而司马孚是曹植文学掾出身,郑冲则是曹丕的属官。

    要是按桓范的这种心理来看,凭什么自己要在这些人之下?

    卢毓、高柔也就算了,司马孚、郑冲是个什么东西。

    捋清了这个桓范这个心思,夏侯献索性给他超然的地位。

    大魏第一任太师,日后在史书上也会多写几笔。

    “这里没有外人,我也不说客套话。”夏侯献道,“桓公这些年助我良多,这是您应得的。如果桓公闲不住,想为我分担庶务,到时可给桓公加衔。”

    “大王已是厚恩,我岂敢多求。”桓范受宠若惊,但纵是有些醉意,也不可能听不出言外之意。

    太师如此地位若是再加录尚书事、领中书监此类的衔,岂不成权臣,遭人忌惮?

    自己都七十岁了,有荣誉之官已是心满意足。

    喝完酒后,桓范离开了梁王府,带着几分微醺,走到马车旁。

    长子桓楷牵着阿父的手,扶他上车。

    坐进车厢,马车启动,耳边响起车轮声。

    桓范这才彻底放松下来,闭着眼睛,捋着胡须大笑起来。

    “阿父?”

    “不要叫我阿父,叫桓太师!”

    桓范终于不用收敛,借着酒劲洋洋自得。

    “太师?”桓楷露出惊喜之色,“我龙亢桓氏终是挤进大魏顶流了啊。”

    桓范醉了,却没完全醉,留着几分清醒:“还不够。桓氏想要真正比肩那些大族,还须几代人的努力。为父能做的都已经做了,未来还要看你们。”

    “儿知道了。”

    桓范身子放空,靠着车坐,感慨道:

    “夏侯子林饨犊,却生佳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