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重生:我十里红妆风光改嫁! 第227章 都是为他好
到了下晌,先是李太妃派了内侍过来给古姗还有两个孩子赏了东西,紧接着,又是唐家大奶奶和彭城伯府世子夫人也遣了婆子来递话,热情地请古姗过府说话。
后头陆陆续续又有几家与李家交好的人家也派了下人过来递话,就连大皇子妃也派了人过来,热情客气地请古姗得空带孩子们上门去玩儿。
古姗心底略惊了惊,从前,她与这位大皇子妃也只是点头之交,唐家和彭城伯府,她更是半点儿也不相熟,好端端的,这些人家怎么会请她过府说话?
赵夫人拍拍古姗的手,低声宽慰道,“莫要担心,都是与咱们家往来密切的,没什么不好答应的。”
晚上,用过接风宴,高氏把两个孩子和绵绵一道带到自己院子里歇息,赵夫人留了古姗和李若说话,商量着改日请唐家和彭城伯府等人家上门吃顿便饭,再请了朱家班子过府唱两天戏,算是给古姗和孩子们接风洗尘,顺道,还能让她和这几家都亲近亲近。
“像唐家大奶奶,那是个极好的。你从前没见过,等请她过府来,你们俩一处说说话,咱们家和唐家,如今,也都差不多。”赵夫人点了点古姗,她这个儿媳妇,一向通透,有些话,自然不必说得太明。
古姗心底了然,温声应了是字,视线转到一侧的李若身上,“我刚回来,有些事儿不太明白。到时候,怕是还得请四妹妹陪我。”
“我也就是个半瓶醋,伯母早早与我说了,让我跟着嫂嫂一道学学为人处世、眉眼高低。”李若连忙颔首,笑着应了一声。
赵夫人笑道,“你四妹妹刚定了亲,正是要学这个的时候。她从前也不曾办过什么宴,这些事儿上,你比她明白些。”
这话半句不提顾家,但又明明白白摆明了赵夫人对顾家的不屑。
李若嫁到顾家去以后,那个家里头也不曾办过什么宴请,寻常时下,什么花朝节乞巧节之类的也就罢了,就连年节上该摆的宴请,顾遂远她娘都不让摆。
这办宴的事儿在顾家一向是提都不能提的,一提,顾遂远他娘刘夫人便开始哭穷,说顾家没那么多银子,又说李若是存了心要拿银钱羞辱她,是不把她这个婆婆放在眼底。
为这个,上京城里不知多少人暗地里说过李若的不是,都说她没本事也不懂规矩,各家的宴请照样赴,偏偏自家不肯办宴,这种事儿,旁人不管真相如何,只会说李若这个当家大奶奶办事不利。
这些闲话,赵夫人从前都知道,她心底自然是气得不行,无奈当时李若自个儿支棱不起来,赵夫人也只能把这口气憋在心底了。
这回,李若和陈集的亲事一定,外头的风言风语可不算少,赵夫人是铆足了劲儿要给李若挣面子,各方面都不能再落人口舌。
这接人待物上,古姗确实比李若更懂些,李若又比古姗更熟悉唐家和彭城伯府世子夫人等人,所以,安排他们俩一处待客,赵夫人觉得再好不过。
这事儿就这么商定下来,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家门前车马络绎不绝,前前后后足足热闹了四五日。
这期间,李若都是和古姗一处,学着接人待物,李家也给燕王府递了帖子,如今两家定了亲,总不能不来往。
陈集与李峥凑在一处,难免又是大眼瞪小眼的场面,靳二和李珉知一边拽一个,硬生生把这俩人拽开了,否则,这俩人几乎都要当场打起来。
这事儿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心底是高兴的,面上却没显露半分,反倒还摇着头,与冯骈说了两句陈集的不是,“你说,这亲事定了下来,哪还有这样与人为恶的道理?这结亲结亲,又不是结仇。这孩子,到底一根筋!李峥那样明事理的人,遇上他,也成了个犟种!”
说罢,由嫌不够,又叫了冯喜过来,让他往陈集那儿跑一趟,传皇帝的话,叫陈集收一收性子,别见了李峥就跟个炮仗似的,“既已经定了亲,该准备的,就该准备着,改一改性子,别叫人看了笑话。朕都是为他好!”
冯喜往燕王府跑了一趟,陈集果真收敛了许多,从那以后,果真便没再传出什么他与李峥当场闹矛盾的事儿来了。
皇帝自觉这是因为自己发了话的缘故,心底一阵舒坦,再看李家和陈集,也觉得顺眼了些。
陈集趁着皇帝高兴的空档,赶在天完全冷下来之前,上门托了唐大家,请唐家大奶奶帮忙,与公孙铸往李家走了一趟,把小定的日子敲定了,两家就这么过了小帖,这门亲才算是落定下来。
陈集还把自己和李若的庚帖往相国寺送了一趟,请大师帮着合了合八字,这庚帖后头由公孙铸亲自接了回来,还附带一张必清手写的‘天作之合’,陈集捏着这张纸,一时神清气爽,头一回觉得必清那赖头和尚是这么面目可亲。
这四个字的批复,自然也送了一份到李若手上。
连带着,还有陈集派白鹿送来的一车皮料子,还有两块狐裘皮子,说是专门猎来给李若做斗篷用的。
高氏摸着那红白相间耳朵狐裘,转过身打趣李若道,“这可是顶好的火狐皮子,有钱也难买,改明儿叫绣娘改成脖领子,或者拿去镶边,你一出门,保管人人都望你!世子爷这份心意,真真是难得。你就没送点儿什么给他做回礼?”
“我哪敢,我要是送了,三哥哥不得咬牙。”李若极认真回了一句,虽说三哥哥和陈集之间闹出那样大的矛盾,是为了做戏给皇帝看得,但陈集也不知怎么得罪了三哥哥,这两日,三哥哥一听陈集的名字都烦得不行。
“那是惯得他!”高氏翻了个白眼儿,坐到李若身边去,“你就提,使劲儿提,送礼也捡着好的送,就该刺激刺激他,省的他还演上瘾了,这两日,我都怀疑是他要嫁过去,不然怎么天天记恨着!”
后头陆陆续续又有几家与李家交好的人家也派了下人过来递话,就连大皇子妃也派了人过来,热情客气地请古姗得空带孩子们上门去玩儿。
古姗心底略惊了惊,从前,她与这位大皇子妃也只是点头之交,唐家和彭城伯府,她更是半点儿也不相熟,好端端的,这些人家怎么会请她过府说话?
赵夫人拍拍古姗的手,低声宽慰道,“莫要担心,都是与咱们家往来密切的,没什么不好答应的。”
晚上,用过接风宴,高氏把两个孩子和绵绵一道带到自己院子里歇息,赵夫人留了古姗和李若说话,商量着改日请唐家和彭城伯府等人家上门吃顿便饭,再请了朱家班子过府唱两天戏,算是给古姗和孩子们接风洗尘,顺道,还能让她和这几家都亲近亲近。
“像唐家大奶奶,那是个极好的。你从前没见过,等请她过府来,你们俩一处说说话,咱们家和唐家,如今,也都差不多。”赵夫人点了点古姗,她这个儿媳妇,一向通透,有些话,自然不必说得太明。
古姗心底了然,温声应了是字,视线转到一侧的李若身上,“我刚回来,有些事儿不太明白。到时候,怕是还得请四妹妹陪我。”
“我也就是个半瓶醋,伯母早早与我说了,让我跟着嫂嫂一道学学为人处世、眉眼高低。”李若连忙颔首,笑着应了一声。
赵夫人笑道,“你四妹妹刚定了亲,正是要学这个的时候。她从前也不曾办过什么宴,这些事儿上,你比她明白些。”
这话半句不提顾家,但又明明白白摆明了赵夫人对顾家的不屑。
李若嫁到顾家去以后,那个家里头也不曾办过什么宴请,寻常时下,什么花朝节乞巧节之类的也就罢了,就连年节上该摆的宴请,顾遂远她娘都不让摆。
这办宴的事儿在顾家一向是提都不能提的,一提,顾遂远他娘刘夫人便开始哭穷,说顾家没那么多银子,又说李若是存了心要拿银钱羞辱她,是不把她这个婆婆放在眼底。
为这个,上京城里不知多少人暗地里说过李若的不是,都说她没本事也不懂规矩,各家的宴请照样赴,偏偏自家不肯办宴,这种事儿,旁人不管真相如何,只会说李若这个当家大奶奶办事不利。
这些闲话,赵夫人从前都知道,她心底自然是气得不行,无奈当时李若自个儿支棱不起来,赵夫人也只能把这口气憋在心底了。
这回,李若和陈集的亲事一定,外头的风言风语可不算少,赵夫人是铆足了劲儿要给李若挣面子,各方面都不能再落人口舌。
这接人待物上,古姗确实比李若更懂些,李若又比古姗更熟悉唐家和彭城伯府世子夫人等人,所以,安排他们俩一处待客,赵夫人觉得再好不过。
这事儿就这么商定下来,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家门前车马络绎不绝,前前后后足足热闹了四五日。
这期间,李若都是和古姗一处,学着接人待物,李家也给燕王府递了帖子,如今两家定了亲,总不能不来往。
陈集与李峥凑在一处,难免又是大眼瞪小眼的场面,靳二和李珉知一边拽一个,硬生生把这俩人拽开了,否则,这俩人几乎都要当场打起来。
这事儿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心底是高兴的,面上却没显露半分,反倒还摇着头,与冯骈说了两句陈集的不是,“你说,这亲事定了下来,哪还有这样与人为恶的道理?这结亲结亲,又不是结仇。这孩子,到底一根筋!李峥那样明事理的人,遇上他,也成了个犟种!”
说罢,由嫌不够,又叫了冯喜过来,让他往陈集那儿跑一趟,传皇帝的话,叫陈集收一收性子,别见了李峥就跟个炮仗似的,“既已经定了亲,该准备的,就该准备着,改一改性子,别叫人看了笑话。朕都是为他好!”
冯喜往燕王府跑了一趟,陈集果真收敛了许多,从那以后,果真便没再传出什么他与李峥当场闹矛盾的事儿来了。
皇帝自觉这是因为自己发了话的缘故,心底一阵舒坦,再看李家和陈集,也觉得顺眼了些。
陈集趁着皇帝高兴的空档,赶在天完全冷下来之前,上门托了唐大家,请唐家大奶奶帮忙,与公孙铸往李家走了一趟,把小定的日子敲定了,两家就这么过了小帖,这门亲才算是落定下来。
陈集还把自己和李若的庚帖往相国寺送了一趟,请大师帮着合了合八字,这庚帖后头由公孙铸亲自接了回来,还附带一张必清手写的‘天作之合’,陈集捏着这张纸,一时神清气爽,头一回觉得必清那赖头和尚是这么面目可亲。
这四个字的批复,自然也送了一份到李若手上。
连带着,还有陈集派白鹿送来的一车皮料子,还有两块狐裘皮子,说是专门猎来给李若做斗篷用的。
高氏摸着那红白相间耳朵狐裘,转过身打趣李若道,“这可是顶好的火狐皮子,有钱也难买,改明儿叫绣娘改成脖领子,或者拿去镶边,你一出门,保管人人都望你!世子爷这份心意,真真是难得。你就没送点儿什么给他做回礼?”
“我哪敢,我要是送了,三哥哥不得咬牙。”李若极认真回了一句,虽说三哥哥和陈集之间闹出那样大的矛盾,是为了做戏给皇帝看得,但陈集也不知怎么得罪了三哥哥,这两日,三哥哥一听陈集的名字都烦得不行。
“那是惯得他!”高氏翻了个白眼儿,坐到李若身边去,“你就提,使劲儿提,送礼也捡着好的送,就该刺激刺激他,省的他还演上瘾了,这两日,我都怀疑是他要嫁过去,不然怎么天天记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