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尽星河 二百四十节 杀最讨厌的
?? 热门推荐:、 、 、 、 、 、 、
皇帝的固执来自多数人的恐惧。
他看着面前一位、一位殷勤劝说的面容,知道这些大臣们只是源于恐惧,他们害怕自己带着他们出来,与他们留在塞外的草原上,他们为什么不好好想着怎么战胜东夏人?朝廷军队没有东夏的军队吗?就目前来说,还是占据优势,优势兵力却被劣势兵力包围,大臣们不失报效,武将们不奋勇杀敌,一说议和那是争先恐后,却又不肯出面与东夏人去谈具体条件,害怕留骂名。
他憎恨以及讨厌。
这些人的嘴脸他记得清清楚楚。
说要杀掉东夏人的使者,结果逼宫的势头都流露了出来,可笑,朕堂堂天子,那是天赐勇气,岂为你所动?
一旦解困,他会好好与这些人算一番帐。
他心里认为的逼宫,那是东夏的使者一到,他就准备好了钢刀,可是到了跟前,大臣们蜂拥抱腿,挡着不让杀那倨傲的东夏使者。
这件事发生,在场的人他谁都不再相信。
这些人中,有的也许是怕死,怕事情不可挽回,与东夏展开决战,死于塞外,有的,很可能是与狄阿鸟他勾结了……狄阿鸟在中原有财团,不少门阀私下与他做生意,走私粮食,铜铁,茶叶等等,以为自己不知道吗?一清二楚。
狄阿鸟娶的又是自己皇妹,嫡亲正宫所生,与他勾结,那更有得勾结。
议和?
议和都是狄阿鸟开出来的条件,都是养肥他的,朕怎么可能答应呢?
他派人把董文叫来。
董文是他的舅舅,虽然家族与狄阿鸟更是牵扯不清,但那是自己的亲舅舅,他需要亲舅舅听自己的。
董文到来落座。
皇帝直接把话挑明说:“舅舅。诸大臣怂恿朕议和,你都是看在眼里的。朕问你,你是不是也想和?”
董文愣了一下,他也想和,眼下他没有信心战胜东夏军队的,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他知道皇帝的态度更多一些,轻声说:“那些大臣们说的也有道理呀。陛下。你想过没有,议和能回喘一口气。”
皇帝大怒:“到喘不过来气的时候了吗?”
他摊牌说:“朕已经让朱天羽传召北平原的军队了。”
董文大吃一惊,惊叫说:“北平原不要了?”
皇帝想也不想就说:“并不是不要了。靖康最大的威胁,就是他狄阿鸟,与他狄阿鸟决战在即,暂时放弃北平原,战胜了他狄阿鸟,再征伐高显,不过是一个偏远小国,收复北平原轻而易举。”
董文沉默了。
这个外甥是看着长大的,性格刚愎,他是一清二楚。
老皇也是个刚愎的人,某种程度上,更多欣赏他的刚愎,认为有主见,能坚持自己的主张。
董文轻声道:“这个事情太大了吧。还是召集群臣,细细商议。”
皇帝反问:“朕问你。狄阿鸟要与朕作战,还需要与他的大臣商议吗?大臣们肯了,他才出兵吗?”
董文想也不想就说:“应该是独断专行。”
皇帝森森笑道:“朕也这么看。”
甥舅二人却是不知道,狄阿鸟决定议和,那还要把人拉到一起劝解,上下统一人心。
皇帝小声说:“朕知道一个人在挑头。武元昭那老儿。你去找个理由,把他给朕杀了。”
武元昭,太原武氏。
太原武氏也算门阀,只是个小门阀,老皇看中这一点儿,一手简拔,现在担任鸿胪卿一职。
皇帝登基后,对他也还算看好,而鸿胪卿是礼官,人脉又足,按说皇帝不会把此人当成眼中钉,但有三个事,皇帝记得很清楚。
第一,那就是清算三分堂的时候,此人跳出来说,绣衣不经大理寺、刑部省,怎么能够随意捕杀商人……商人罢-市,人们出门不敢用钱,官员们争相上书,劝皇帝不要激烈行事,皇帝就怀疑他在背后。
第二,新年祭祀太庙,带着高僧前去,他竟然当众叱喝:“秃驴安敢进太庙。给我滚出去。”
第三,抵达白登山之后,他要自己与狄阿鸟会盟,说:“君伐无道。东夏虽行事乖张,最近却没有对朝廷失德,也没有失信,朝廷怎么能一点道理都不讲,一心想征讨人家呢?何况他是你妹夫。”
如果没有最后一句话,皇帝还不觉得有什么。
打仗嘛,讲个正义,这是套话,很多大臣都会说。
可你是朕的臣子,怎么能强调狄阿鸟是朕的妹夫呢?
翻翻履历,确实与狄阿鸟有过交集。
狄阿鸟在长月刊地图的时候,他去拜见谢道临,听说谢道临不想嫁女儿于一个钦犯,正在忧虑,竟主动去劝,当着众人的面说“天下英雄不问出身,皇帝开科亦取士,不计小节,安知不会取他狄阿鸟”。而且他与皇太后家族还有亲戚,秦禾嫁给狄阿鸟,他更有可能在与狄阿鸟往来。
这老头。
朕要杀东夏使者,就是他第一个上去阻拦的。
不杀他不解恨。
皇帝直勾勾盯住董文,等着下文。
董文又被震动,不敢相信地说:“陛下。武元昭这老儿历来行事毫无顾忌,你何必与他一般见识?”
皇帝只冷冷一笑。
董文连忙说:“先皇尤为器重他,曾经多次称赞说他是股肱之臣,而其人行事,又无不端之举。”
皇帝慢吞吞地说:“听说王懣公没有获高位前,清廉到每餐连肉都不吃,与周公一样躬吐握。”
董文一听,就知道坏了。
此人非杀不可,皇帝所说的王懣公何许人?王莽。谋逆要做皇帝的人。
董文想了一下又说:“武氏是太原门阀。边军里头与之相熟的人多。这次出兵拟定名单,不是也出于这个原因才带上他的。陛下还是应该三思而行。”
皇帝说:“你去问他,为什么非议和不可……”
董文苦笑。
皇帝冷冷道:“既然舅舅不去,不愿意脏自己的手,那朕就让别人去办,你站在朕一边就好了。”
董文没有吭声。
皇帝立刻喊人进来,要求说:“去。为朕去问武元昭,为何非议和不可?是不是与狄阿鸟有勾结?然后杀了他,提头回来。”
董文试着劝解:“陛下。为何非杀他不可呢?”
皇帝淡淡地说:“杀鸡儆猴,总要杀一个,杀个朕最讨厌的吧。”
两人在这儿说话,他们却是不知道,武元昭正站在一群边军跟前。武氏在门阀上不算什么,但在太原却是大族,武元昭年轻的时候举秀才,在当地是大大有名的人物,夏侯武律南下,武元昭的兄长举兵抗敌,兵败被俘,因为拒绝投降,被夏侯武律活埋。兄长死后,他就收拢残兵,与大将胡经的溃兵合兵一处,游击抗虏。皇帝进了关中,他主动入关从龙,又在皇帝面前献策安定登州,皇帝派他为安抚使,一路说服过去,野牙李氏解除兵权,隐匿消失,都是他推动士绅上迫使的。
皇帝称赞他为股肱之才,正是他和他的家族立下了如此巨大的功劳。
董文说他与边军有牵扯,何止是牵扯,现在的边军,不少将领,都是当年跟着他打游击的。
他在边军中有乡党,路过时发现他们聚集在一起说三道四,问了一回,才知道边军人心极为不稳,这就忍不住出头,找到几个当年的老部下一起,摆着两只手,压住众人的喧哗,神色焦躁地说:“你们不想与东夏交战,我会如实说给皇帝,但不可胡乱说话,什么打不过东夏人什么的……这叫自乱军心。”
众人纷纷问他:“听说人家要与我们议和,都这幅田地了,为啥不答应?”
他们喊道:“武相公。不是我们怕死。粮食没了,都给了御林军,连吃都吃不饱呀。再不议和,兄弟们就全饿死了。您也是咱登州人,你可得好好与皇帝讲。”
武元昭大大叹了口气。
很快,他坚定自己的决心,决定再去劝皇帝一回,大声说:“你们等着。我这就再去见皇帝,为诸位请命。”
他掉头就去见皇帝,走到半路,被几个御林军截住。
家人跟着他,却没有他心急,吊在后面半深子地,就见他与几个御林军焦急争论什么,突然一名御林军上前按住他,按倒在地上,高扬宝剑砍在脖子上,那家人往前跑两步,想去救……没想到那几名御林军举了武元昭的脑袋高喊:“武元昭与东夏人勾结,死有余辜,已奉圣命取其首级。”
这是皇帝让的,自己还往跟前跑?
仆壮停住自己的脚步,往旁边的营房边躲了一躲,掉头就跑。R1058
皇帝的固执来自多数人的恐惧。
他看着面前一位、一位殷勤劝说的面容,知道这些大臣们只是源于恐惧,他们害怕自己带着他们出来,与他们留在塞外的草原上,他们为什么不好好想着怎么战胜东夏人?朝廷军队没有东夏的军队吗?就目前来说,还是占据优势,优势兵力却被劣势兵力包围,大臣们不失报效,武将们不奋勇杀敌,一说议和那是争先恐后,却又不肯出面与东夏人去谈具体条件,害怕留骂名。
他憎恨以及讨厌。
这些人的嘴脸他记得清清楚楚。
说要杀掉东夏人的使者,结果逼宫的势头都流露了出来,可笑,朕堂堂天子,那是天赐勇气,岂为你所动?
一旦解困,他会好好与这些人算一番帐。
他心里认为的逼宫,那是东夏的使者一到,他就准备好了钢刀,可是到了跟前,大臣们蜂拥抱腿,挡着不让杀那倨傲的东夏使者。
这件事发生,在场的人他谁都不再相信。
这些人中,有的也许是怕死,怕事情不可挽回,与东夏展开决战,死于塞外,有的,很可能是与狄阿鸟他勾结了……狄阿鸟在中原有财团,不少门阀私下与他做生意,走私粮食,铜铁,茶叶等等,以为自己不知道吗?一清二楚。
狄阿鸟娶的又是自己皇妹,嫡亲正宫所生,与他勾结,那更有得勾结。
议和?
议和都是狄阿鸟开出来的条件,都是养肥他的,朕怎么可能答应呢?
他派人把董文叫来。
董文是他的舅舅,虽然家族与狄阿鸟更是牵扯不清,但那是自己的亲舅舅,他需要亲舅舅听自己的。
董文到来落座。
皇帝直接把话挑明说:“舅舅。诸大臣怂恿朕议和,你都是看在眼里的。朕问你,你是不是也想和?”
董文愣了一下,他也想和,眼下他没有信心战胜东夏军队的,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他知道皇帝的态度更多一些,轻声说:“那些大臣们说的也有道理呀。陛下。你想过没有,议和能回喘一口气。”
皇帝大怒:“到喘不过来气的时候了吗?”
他摊牌说:“朕已经让朱天羽传召北平原的军队了。”
董文大吃一惊,惊叫说:“北平原不要了?”
皇帝想也不想就说:“并不是不要了。靖康最大的威胁,就是他狄阿鸟,与他狄阿鸟决战在即,暂时放弃北平原,战胜了他狄阿鸟,再征伐高显,不过是一个偏远小国,收复北平原轻而易举。”
董文沉默了。
这个外甥是看着长大的,性格刚愎,他是一清二楚。
老皇也是个刚愎的人,某种程度上,更多欣赏他的刚愎,认为有主见,能坚持自己的主张。
董文轻声道:“这个事情太大了吧。还是召集群臣,细细商议。”
皇帝反问:“朕问你。狄阿鸟要与朕作战,还需要与他的大臣商议吗?大臣们肯了,他才出兵吗?”
董文想也不想就说:“应该是独断专行。”
皇帝森森笑道:“朕也这么看。”
甥舅二人却是不知道,狄阿鸟决定议和,那还要把人拉到一起劝解,上下统一人心。
皇帝小声说:“朕知道一个人在挑头。武元昭那老儿。你去找个理由,把他给朕杀了。”
武元昭,太原武氏。
太原武氏也算门阀,只是个小门阀,老皇看中这一点儿,一手简拔,现在担任鸿胪卿一职。
皇帝登基后,对他也还算看好,而鸿胪卿是礼官,人脉又足,按说皇帝不会把此人当成眼中钉,但有三个事,皇帝记得很清楚。
第一,那就是清算三分堂的时候,此人跳出来说,绣衣不经大理寺、刑部省,怎么能够随意捕杀商人……商人罢-市,人们出门不敢用钱,官员们争相上书,劝皇帝不要激烈行事,皇帝就怀疑他在背后。
第二,新年祭祀太庙,带着高僧前去,他竟然当众叱喝:“秃驴安敢进太庙。给我滚出去。”
第三,抵达白登山之后,他要自己与狄阿鸟会盟,说:“君伐无道。东夏虽行事乖张,最近却没有对朝廷失德,也没有失信,朝廷怎么能一点道理都不讲,一心想征讨人家呢?何况他是你妹夫。”
如果没有最后一句话,皇帝还不觉得有什么。
打仗嘛,讲个正义,这是套话,很多大臣都会说。
可你是朕的臣子,怎么能强调狄阿鸟是朕的妹夫呢?
翻翻履历,确实与狄阿鸟有过交集。
狄阿鸟在长月刊地图的时候,他去拜见谢道临,听说谢道临不想嫁女儿于一个钦犯,正在忧虑,竟主动去劝,当着众人的面说“天下英雄不问出身,皇帝开科亦取士,不计小节,安知不会取他狄阿鸟”。而且他与皇太后家族还有亲戚,秦禾嫁给狄阿鸟,他更有可能在与狄阿鸟往来。
这老头。
朕要杀东夏使者,就是他第一个上去阻拦的。
不杀他不解恨。
皇帝直勾勾盯住董文,等着下文。
董文又被震动,不敢相信地说:“陛下。武元昭这老儿历来行事毫无顾忌,你何必与他一般见识?”
皇帝只冷冷一笑。
董文连忙说:“先皇尤为器重他,曾经多次称赞说他是股肱之臣,而其人行事,又无不端之举。”
皇帝慢吞吞地说:“听说王懣公没有获高位前,清廉到每餐连肉都不吃,与周公一样躬吐握。”
董文一听,就知道坏了。
此人非杀不可,皇帝所说的王懣公何许人?王莽。谋逆要做皇帝的人。
董文想了一下又说:“武氏是太原门阀。边军里头与之相熟的人多。这次出兵拟定名单,不是也出于这个原因才带上他的。陛下还是应该三思而行。”
皇帝说:“你去问他,为什么非议和不可……”
董文苦笑。
皇帝冷冷道:“既然舅舅不去,不愿意脏自己的手,那朕就让别人去办,你站在朕一边就好了。”
董文没有吭声。
皇帝立刻喊人进来,要求说:“去。为朕去问武元昭,为何非议和不可?是不是与狄阿鸟有勾结?然后杀了他,提头回来。”
董文试着劝解:“陛下。为何非杀他不可呢?”
皇帝淡淡地说:“杀鸡儆猴,总要杀一个,杀个朕最讨厌的吧。”
两人在这儿说话,他们却是不知道,武元昭正站在一群边军跟前。武氏在门阀上不算什么,但在太原却是大族,武元昭年轻的时候举秀才,在当地是大大有名的人物,夏侯武律南下,武元昭的兄长举兵抗敌,兵败被俘,因为拒绝投降,被夏侯武律活埋。兄长死后,他就收拢残兵,与大将胡经的溃兵合兵一处,游击抗虏。皇帝进了关中,他主动入关从龙,又在皇帝面前献策安定登州,皇帝派他为安抚使,一路说服过去,野牙李氏解除兵权,隐匿消失,都是他推动士绅上迫使的。
皇帝称赞他为股肱之才,正是他和他的家族立下了如此巨大的功劳。
董文说他与边军有牵扯,何止是牵扯,现在的边军,不少将领,都是当年跟着他打游击的。
他在边军中有乡党,路过时发现他们聚集在一起说三道四,问了一回,才知道边军人心极为不稳,这就忍不住出头,找到几个当年的老部下一起,摆着两只手,压住众人的喧哗,神色焦躁地说:“你们不想与东夏交战,我会如实说给皇帝,但不可胡乱说话,什么打不过东夏人什么的……这叫自乱军心。”
众人纷纷问他:“听说人家要与我们议和,都这幅田地了,为啥不答应?”
他们喊道:“武相公。不是我们怕死。粮食没了,都给了御林军,连吃都吃不饱呀。再不议和,兄弟们就全饿死了。您也是咱登州人,你可得好好与皇帝讲。”
武元昭大大叹了口气。
很快,他坚定自己的决心,决定再去劝皇帝一回,大声说:“你们等着。我这就再去见皇帝,为诸位请命。”
他掉头就去见皇帝,走到半路,被几个御林军截住。
家人跟着他,却没有他心急,吊在后面半深子地,就见他与几个御林军焦急争论什么,突然一名御林军上前按住他,按倒在地上,高扬宝剑砍在脖子上,那家人往前跑两步,想去救……没想到那几名御林军举了武元昭的脑袋高喊:“武元昭与东夏人勾结,死有余辜,已奉圣命取其首级。”
这是皇帝让的,自己还往跟前跑?
仆壮停住自己的脚步,往旁边的营房边躲了一躲,掉头就跑。R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