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仙路九万万里 > 第1402章 新开辈份

仙路九万万里 第1402章 新开辈份

    第1402章 新开辈份

    府里的事处理妥当,胡桃返归真元宗,陆缺正式开始自己的摆渡生涯。

    通常来说,常在小宁河讨饭吃的船夫或船家女,都有一定的熟客,在渡客都能等来生意,而陆缺是刚入行的菜鸟新手,只能沿河返游,接临时散客。

    划船出了三桥镇,往郡城方向走。

    正月里,吴州气候湿冷,风物未显,沿河的路上商旅和游人还寥寥无几。

    陆缺缓摇船桨,悠悠而行,经过归属三桥镇何寨村,看见两名年轻小修士,一男一女,修为都在炼气四五层左右,使了会儿驭风术,就耗光精神力,并肩坐在河岸休息。

    两名小修士闲聊着修仙界的事,说是今年正月十五后,钦天监终于为大夏修仙界新开辈份,排到海咸河(和)淡的淡字,但淡字不太好听,遂改成“亶”字。

    两人虽然道行尚浅,年纪也轻,可随着钦天监新开辈份,也成了前辈,说的还高兴的。

    陆缺听着两人闲谈,暗笑不知不觉自己也成了老家伙,往后回到参合宫,都能看到曾徒孙辈的弟子。

    辈份更高的兰锦嫣不知作何感想。

    又过了会儿,一道绚烂流光从天空疾驰而出。

    陆缺抬头看看,诧异道:“宁大哥?”

    声音不高,但宁归听得见,当即折转轨迹,落到乌篷船船头。

    陆缺问:“来吴州怎么不找我。”

    宁归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先钻进船篷里,拿起陆缺的水囊,饮牲口似的灌了半水囊水,才道:“公务在身。”

    “九溪学宫又准备害谁?”

    “扯淡,正经事。”

    “什么正经事?”

    “北冕仙城的仙灵气倾入人间,使人间界的灵气增长的同时,也影响到气候,见州雷暴,临州洪灾,应州飓风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钦天监负责监察天文地理,人手不太够,就从我们九溪学宫借了人,我这是过去测量申河各个河段的水位,提前防范洪灾。”

    宁归猛灌几口水,又补充道:“申河是漕运大河,吴承两州的米粮北上南下,都得经过申河入海,所以不能出问题。”

    漕运是民生大事,重中之重,陆缺学识再怎么低,也明白这点,但惊疑了一下:“真没想到九溪学宫还能干点人事。”

    “去你祖宗的。”

    “对了,刚刚听说修仙界新开辈分。”

    宁归点点头:“亶字辈,还是余老祖给定的,他这些年忙坏了,气候一变,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就得重新测定,不然就可能耽搁农时,影响收成,他天天往大夏各州各郡的田间跑,要不早就新开辈份了。”

    陆缺道:“余前辈徒子徒孙多的是,何必亲力亲为?”

    “怕他们测不准呗。”

    “哦。”

    宁归公务在身,不能多待,但感觉陆缺戴的面具还挺有意思,看出丝毫破绽,遂扯了扯陆缺面皮:“面具在哪儿抢的,改明儿给我抢一张。”

    “什么抢的,我这是为宗门立功,宗门赏赐。”

    宁归心里不太信,笑了一声,从船篷里钻出来:“没功夫和你扯了,我得赶紧去申河测量水位。”

    “有空带嫂子来靖南玩。”

    ………

    正午。

    陆缺坐在船篷里啃米糕,岸上忽然响起招呼声。

    “船家!船家!”

    陆缺从船篷里探出头,应了声来了,放下米糕,划船靠岸。

    开张第一单生意,接的是对儿夫妻,非常年轻,男的不到二十岁,其妻子约莫才十七八的年纪,怀里抱了个孩子,裹的严严实实。

    两人登上乌篷船,坐进船篷,大概是初为人父人母,心里欣喜,视线始终盯着孩子肥嘟嘟的小脸儿。

    陆缺问道:“客官要到哪儿?”

    “榆弯村。”

    榆弯村在三桥镇边上,得往回走,陆缺点点头,拨开一浆碎浪,掉头折返,不紧不慢地划着船,同时和小夫妻攀谈。

    夫妻中丈夫叫董河,妻子名吕杏,家中有桑田五亩,以养蚕为业。

    董河上面有位兄长,很有本事,前几年已经在郡城定居,并接其母到郡城享福…其母年迈,估计熬不到今年秋季,兼之腿脚不便,于是董河和吕杏就带刚满月的孩子,让老人见孙子一面。

    初入人间的新生命…

    陆缺回头看了看婴儿,刚满月的婴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眠,闭着眼睛,粉嫩的小手伸在襁褓之外。

    “灵丹入鼎,常养圣胎。婴儿现形,出离苦海。”

    陆缺忽然记起元婴境界的心法要诀,在心中默默念诵。

    董河半截身子探出船篷外,向两岸张望着,说道:“船夫大哥,看你很面生,不是咱们三桥镇的人吧?”

    “是,但以前一直在临州。”

    “做什么买卖?”

    陆缺淡笑道:“当过几年修士,无奈太笨,修不出成就,只好回故乡生活。”

    董河见陆缺语气诚恳,信以为真,憨厚笑道:“原来船夫大哥是见过世面的人,不像我们,一辈子都在桑田里打转,采桑叶剥蚕茧,呵呵呵,我这样,我的孩子将来恐怕也要这样。”

    面容还得几分青涩的吕杏,不悦地哼了一声:“我才不让我孩子做桑农,等他长到四五岁,就送他学塾念书,将来考功名。”

    “功名哪儿是好考的?”

    “我偏要送他进学塾。”

    “依你,依你…”

    董河的兄长两个孩子都是女儿,而吕杏头一胎就添了男丁,绝对是董家的功臣,董河现在哪儿敢和她犟嘴。

    小夫妻拌了两句,孩子醒了,刚满月的婴儿突然惊醒,要么是尿湿,要么饿,这次是后者。

    吕杏犹犹豫豫地捏住衣襟,抿着嘴,大概是害怕陆缺偷看。

    陆缺摇头笑道:“我的船,船篷前后都装了布帘。”

    董河左右一瞧:“船夫大哥真周到,我刚才都没注意。”伸手拉上布帘。

    孩子的哭声停了,很快又睡过去。

    不多久。

    陆缺撑船抵达榆弯村,董河吕杏夫妇付了一百五十文船钱,抱着孩子下船,走出柳芽初绿的村子。

    陆缺望着董河背影,目汇灵光,从皮囊之下看见董河的生魂。

    原来是位故人,怪不得觉得熟悉。

    ………

    (注:灵丹入鼎,常养圣胎。婴儿现形,出离苦海。语出《性命圭旨》,是现实里的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