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 第191章 幽州纳人才

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第191章 幽州纳人才

    第191章 幽州纳人才

    不知不觉,便来到中平二年。

    刘寒也慢慢接手幽州事物,当然也从幽州发掘出几个人才。

    第一个,乃是护乌桓校尉军中的一小将,名为阎柔。

    乌桓,迟早要被刘寒算账的,那护乌桓校尉还有什么用?

    所以,针对军制改革,这支军队当然要打乱重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因此,刘寒才注意到阎柔。

    阎柔,广阳人。

    (刘虞193年死的,假设阎柔成为乌桓司马年纪是20岁,那也是173年生人,这里作者设定为169年,和张辽一个年纪。)

    阎柔少时曾被乌桓、鲜卑俘虏,后来却得到他们的信任。

    刘虞死后,阎柔被鲜于辅等推举为乌桓司马,联系鲜卑为刘虞报仇,和公孙瓒对抗。

    在官渡之战时归曹操,拜护乌桓校尉,对曹操讨伐乌桓有功,赐爵关内侯。

    曹操待其如子,曹丕也视其如亲兄弟,阎柔坐镇北方,统帅幽州兵马,抗击胡人的入侵。

    曹丕即位后,阎柔被拜为度辽将军。

    阎柔刚从军没两年,稀里糊涂,成了河间王看重的将领。

    第二个找到的,是一个名叫牵招的。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

    牵招十余岁时为同县乐隐的学生,少年时便与刘备英雄同契,成为刎颈之交。

    中平年间,乐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牵招仍跟随直到学成。中平六年(189年),发生十常侍之乱,何苗、乐隐被害,牵招与乐隐门生史路等人,冒着危险收敛乐隐尸体,载其还乡。道遇山贼,史路等皆四散逃走,牵招垂泪恳求,山贼觉得他是个有义之人,放他离去,由此牵招声名鹊起。

    后来牵招投降曹操,成为平掳校尉、护鲜卑校尉,最终担任雁门太守。

    与河西鲜卑族建立联系,整治陉北故城上馆城,设置屯兵以镇守境内外,远近胡人均诚心归附;还送有才识的人到太学读书,回郡再教授学生,几年之内便学校兴盛;并勘察地形,根据山势,开凿河渠,引水入城,百姓大为受益。

    牵招在郡十二年,治理边郡的名声,仅次于田豫,深得老百姓敬重。

    刘寒能找到他,也是因为刘备。

    既是刎颈之交,那刘备出事了,县官便找到刘备好友牵招。

    刘备不好找,牵招还不好找吗?

    这小子家就在那呢!

    之后,牵招便被人送到刘寒这里,不得不承认,这小子很有义气,还真没说出刘备什么事。

    刘寒也欣赏他的为人,便把他留在身边。

    第三个,就是刚刚说的田豫了。

    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人。

    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

    后来田豫常年镇守曹魏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多有功勋;也曾参与对孙吴的作战,在成山斩杀周贺,于新城击败孙权。官至太中大夫,封长乐亭侯。

    牵招本身是极具能力之人,但是因为他不愿意断了与刘备的关系,所以在魏国时不断地受到猜忌,自然也就无法能得到重用。

    但田豫不同,虽然也和刘备有关系,但不是刎颈之交,双方也早就划清界限,因此田豫后来在曹魏混得很好,且很长寿,享年八十二岁。

    对于这三个小将,刘寒毫不犹豫地把他们送到张辽那边,毕竟年纪相近,容易激起好胜心。

    人家张辽虽然只有十六岁,但已经是中郎将了,他们还都是白身。

    渔阳郡除了田豫,还有一大族,无终田氏,田齐后裔。

    《唐宰相世系表》:“田氏出自妫姓。陈厉公子完,字敬仲,仕齐,初有采地,因号田氏。又云,陈田声相近也。至田和篡齐为诸侯,九世至王建,为秦所灭。汉兴,诸田徙阳陵,后徙北平。

    无终田氏,因为程昱,也被玩得有点惨。

    有见过训练精良、战阵熟练、腰挎钢刀、手持强弩的“黄巾”吗?

    田氏的坞堡,不到一个时辰便被攻破了。

    要不是田氏家主认输得快,这时候就跟人家无终牟氏一样,成为“黄巾”刀下鬼了。

    如今无终田氏,有一人名田畴。

    (田畴(chóu)(169年—214年),字子泰,右北平郡无终县人。

    年少喜爱读书,善于击剑,初为幽州(刘虞)从事。率领全族隐居,不受袁绍征辟。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时,进入麾下,担任司空户曹掾。参与平定乌丸、攻打荆州,颇有功勋,授议郎。建安十九年(214年),去世,时年四十六岁。)

    现在,无终田氏屈服,该交的不该交的也都交了,刘寒自是不会为难田豫,就让他去光和县陈震手下历练。

    #

    中平二年,屋漏偏逢连夜雨。

    刚经历过黄巾,凉州又乱了。

    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关群盗反,共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泠征。

    看上去,又是“先零羌”挑头了,而且“湟中义从胡”也掺和上了,还杀了护羌校尉泠征。

    但是,这次的羌叛和前面几次非常不一样。

    这伙“叛羌”又“胁迫”了金城的两个大户豪族。个人叫边允,一个叫韩约。

    这俩人可能不熟悉,但换个说法,一定如雷贯耳。

    边章,韩遂。

    这帮最初造反的“枹罕、河关群盗”中还有“凉州义从”的事,挑头的叫宋建和王国,是这俩汉人军吏求见联络的边章、韩遂。

    然后呢,金城太守陈懿就被杀了。

    随后“羌乱势大,攻烧州郡”,轰轰烈烈的又闹起来了。

    此次的凉州之乱,罪过看上去都是羌族的,实际上根源的祸头全都是汉人——凉州大族。

    本质上是凉州豪族组织起了本地汉人,大量雇佣羌、胡人组成反政府武装来割据国家西北边陲。

    在长达一百年冰与火的淬炼以及汉羌的杂居融合后,西凉的大户豪族渐渐的摸索到了和羌人们共呼吸同命运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