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行走商 > 第709章 县令大人的请帖

行走商 第709章 县令大人的请帖

    她知道婆婆说的是实话,可她也知道,那块告示牌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撤下的。

    失去了苏家的差事,丈夫不得不带着两个弟弟辗转于镇上寻找生计,然而工资常常被克扣,有时甚至难以拿到。

    再加上婆婆的伤,家中的积蓄已所剩无几。

    她们不敢轻举妄动,更不敢向官府求助,去招惹苏家。

    要知道,镇长大人也曾亲自来过苏家,两家关系非同一般。

    因此,她只能强忍心中的不满,嘴中不断地安慰婆婆,过段时间就好了。

    村中的老榆树下,村民们围坐一起,议论纷纷。

    走近一听,议论的正是高氏。

    “听说高氏被苏家的儿子们送到镇上医馆去了。”一个中年妇女低声说道。

    “是啊,我也听说了,不过听说她并没有死。”另一个老人接口道。

    “受了那么重的伤,竟然没事。”

    “我昨天去苏家做活,那告示牌还在那立着呐!”

    “对对对,我也看见了。”

    “告示牌也没撤下,这罪白受了。”

    “她得罪了苏家,以后在这个村的日子可不好过了。”

    ……

    突然,一阵“吱吱嘎嘎”的牛车声打响起,打断了村民们的谈话。

    大家纷纷抬头望去,只见一辆破旧的牛车缓缓驶进村口,车上载着两个身影,显然是从镇上回来的。

    其中一个,额头包着布,正是高氏。

    牛车渐渐靠近了老榆树下的村民们,高氏的儿媳,默默地坐在牛车上,眼神中充满了疲惫。

    见到来人,村民们闭上了嘴巴,都不再言语,气氛变得有些尴尬。

    看到村民们聚集在一起,高氏儿媳轻轻地叹了口气,心里清楚,这些人一定是在议论她们高家的事情。

    她试图让车夫加快牛车的速度,希望能尽快离开这个地方,但牛车却似乎更加沉重和缓慢。

    “高氏,你这是怎么了?”

    一个村民大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关切,但也有一丝丝的幸灾乐祸。

    高氏低头不语,只是用眼神瞪了对方一眼。

    这个时候,无论她说什么,都会被这些人当作笑话来传播。

    回到家中,高氏被安顿在床上。

    高氏的儿媳,带着孩子们开始烧水、熬药、做饭。

    然而,高氏却趁着众人不注意,来到苏家门外,看到矗立在那的告示牌,觉得十分碍眼,恨不得上前拔了它。

    回到家中开始摔东西、骂人,甚至还在村里到处散布谣言,说苏家人不守信用、心狠手辣、不近人情。

    她的行为引起了村里人的反感,大家开始纷纷避让,怕被祸及。

    高家几个后辈因为偷窃事件,在村里抬不起头来,连门都不敢出,只能在家中闷声干活。

    苏家,苏玉坐在自家的杂货铺门外,正指挥着阿大把一块崭新的牌匾挂上去。

    “阿大,你小心点,这牌匾可是咱们家的门面。”

    阿大虽然五大三粗,但做起事来却格外细心,小心翼翼地托着牌匾,生怕有半点闪失。

    在苏玉的注视下,缓缓地将牌匾挂上了门楣。

    牌匾上,用遒劲有力的书法写着五个大字——《苏家杂货铺》。

    字迹如行云流水,气韵生动,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观赏。

    苏玉看着挂好的牌匾,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

    就在这时,苏远步履从容地穿过杂货铺,向这边走来,手中紧握着一块布匹,慎重地递给了苏玉。

    苏玉接过那块布匹,细致地打量起来。布匹的质地柔软且顺滑,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记载着日期、地点、人名等详尽的信息。

    她疑惑地抬起头,望向苏远。

    “这是什么?”

    “这是县令大人派人送来的请帖。”

    苏玉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手中的请帖,手指在布匹上轻轻滑过。

    “县令大人的请帖?”

    她低声重复着,语气中充满了惊讶。

    她们家与县令大人素无瓜葛,这张突如其来的请帖,究竟隐藏着何种深意?

    苏家何德何能,竟能进入县令大人的法眼?

    苏玉心中满是困惑,为官者的一举一动,皆有其背后的深意。

    这县令大人究竟有何企图,苏玉一时之间难以捉摸。

    “县令大人的请帖,咱们家不能不去。”苏远出声提醒道。

    苏玉点点头,她明白苏远的意思。

    “你带着启航与姜老一起去。”

    又继续嘱咐道:“对了,多带几个人手,以备不时之需。”

    苏玉深知与县令大人的交往非同小可,这不仅关乎苏家的颜面,更可能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前途命运。

    与苏远一番探讨过后,决定提前出发前往县城,打探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