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迸发的女人 第914章 收获满满
龙啸山、龙雪山、龙威山、龙平山、龙头山等山岭形成了一道长长的山脉。伴随这条纵横交错的山脉形成的一道长长的弯弯曲曲的沟谷,俗称老金沟。
龙尾巴沟是这道沟谷的最末尾。现在由反共先锋军占领。
而现在老巴占领的地方属于龙威山的山脚下,是老金沟的腹地。这里地形复杂,日本人留下很多废弃的煤矿、铁矿、金矿等。
山沟里也有很多人在打猎或者采金或者种田为生。属于山高皇帝远,类似于三不管地区。距离北联国和北鲜国都很近,也是比较敏感的地区。
所以,老巴能够在这里成为皇上,一切都是他说了算,当然,也有很多部落是独立的,并不听从他的指挥。
作为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高级特工,于青也不知道有这个地方的存在,至于共产党知道不知道,于青也搞不明白。
但在这里与董洪昌相遇,于青却是挺高兴。他也知道了乌鸦谷被剿的经过,更深刻地理解了共产党解放军的厉害。
共产党无孔不入,竟然在反共先锋军里安插卧底,刺探情报。前边有景卫凯,后边有史山东,说不上还会有谁。
于青感到要使国民党在此地加强统治,是难上加难。要是国军能打过来还好,如果不能马上打过来,以后的事情会更难办。
但自己信仰的党国,必须为它服务,为它尽力、尽忠。
在酒桌上不但推杯换盏,也谈了很多重要的事情。
首先,老巴决定自己在龙威山这一地区发展势力,他深深地感到力量弱小不行,想当初日本人给他面子,收买他就是看中了他的实力。
现在日本子走了,各种势力纷纷崛起,自己再不壮大就有被吞并的危险。就是共产党来了也会要自己的命。毕竟自己当年把抓到的抗联送给了日本人,这个梁子和共产党是结下了。
而此时杨洪轩想的是把这里当作自己反攻的大后方,大靠山。有这个靠山再等到国民党打过来,自己实力就大了,那时和国民党也可以讨价还价了。
董洪昌想的是怎么多带一些人回去,壮大乌鸦谷的势力。并且,和老巴结成同盟这有利于乌鸦谷的发展壮大。
而老巴也想靠着这些人来壮大自己的势力,虽然各有各的打算,但都不矛盾,可以互相利用互相帮助。
于青本想在这里招募到人,再和杨洪轩回去。但董洪昌执意让于青回乌鸦谷,于青犹豫不决。
杨洪轩最后退让,他觉得于青回乌鸦谷也好,自己如果有个为难之处,到时候也多了有个去处。
最后,大家在老巴的倡议下,决定结成生死之交。结拜为生死弟兄。
歃血为盟,还是那套老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于青在发誓的时候,心里总是别愣的,自己才三十多岁。而他们几个,杨洪轩最小也快五十了。和他们同年同月同日死,是不是有点冤啊!
但没办法,赶到这里了,发誓吧,也不一定就好使。真要是好使了,就算自己倒霉吧!就算是为党国尽忠了。
董洪昌此次龙威山之行非常高兴,招募了一大批人员,可以补充乌鸦谷的兵源。还瞎猫碰到死耗子,走运了。遇到了于青,这个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高级特派员。
这次和陶大膀一定说好,于青只归乌鸦谷,不能再让薛华使唤来,使唤去的。于青也愿意回乌鸦谷,毕竟在那里多年,熟悉那里的一切,以及那里的人。特别是史山东。
想到史山东,于青沉默了,史山东再好现在回归共产党的阵营了。不能再去想他了。
说不想,但心里还是放不下。特别是在史山东家里,展小青炒好菜,他和史山东三人把酒言欢,畅谈天下的趣闻轶事。
年纪相仿,趣味相投,每次都是相谈甚欢。但那样的美好时光再不会有了。
有一次于青在史山东那里喝完酒,趁着月光回住处,他感到月光皎洁,明静如水。
他还想呢,美好的时光都是短暂的,不会和史山东分离吧!没想到真分开了,并且相当于阴阳两隔。
董洪昌和于青带着招募来的新兵回到乌鸦谷,陶大膀一看非常高兴。当初董洪昌要去龙威山招人,他还不太感兴趣,因为他觉得未必能够招到。
虽然他和董洪昌手里都有一大笔钱。
但是,没想到还真招来了,更值得庆贺的是把于青带回来了。
第二天于青就抓紧训练这些新兵,从队列开始,踢正步,左右转。然后是卧倒,起立。
训练他们步调一致,服从命令。开始那些新兵散漫惯,有的要逃走,被陶大膀抓回来就是暴打。
他们已经得到了董洪昌给的一大笔钱,那笔钱他们都给家里用了。现在想跑,哪有那么容易。
他们一看,这乌鸦谷四周山高林密,无处可逃,就乖乖地服从命令了。
薛华听说于青回来了,非常高兴。她急忙带着随从来到乌鸦谷。
薛华不愧是军统训练出来的老手,用人朝前不用朝后,想当初担心派系之争,冷落于青。
现在史山东和展小青走了,无人可用了,便又对于青是笑脸相迎。但薛华清楚,于青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他的学识修养,他的才华远见都是值得信赖的人。
当薛华见到于青的时候,于青仍然那么大方得体地和薛华打招呼,倒是薛华有些不自在了。
薛华见过陶大膀和董洪昌,对董洪昌龙威山之行大加赞赏。董洪昌和陶大膀对薛华也是客气。
因为毕竟是一个壕沟的战友,如同拴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一样,只能共进退。因为他们面对相同的敌人是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解放军。
现在不能有一点点的分歧,只能同舟共济,携手前行。
于是,当薛华让于青去龙头要塞任反共先锋军副司令的时候,陶大膀董洪昌还有于青都是很客气地答复薛华。
但他们的意见是相同的,那就是于青必须留在乌鸦谷。
龙尾巴沟是这道沟谷的最末尾。现在由反共先锋军占领。
而现在老巴占领的地方属于龙威山的山脚下,是老金沟的腹地。这里地形复杂,日本人留下很多废弃的煤矿、铁矿、金矿等。
山沟里也有很多人在打猎或者采金或者种田为生。属于山高皇帝远,类似于三不管地区。距离北联国和北鲜国都很近,也是比较敏感的地区。
所以,老巴能够在这里成为皇上,一切都是他说了算,当然,也有很多部落是独立的,并不听从他的指挥。
作为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高级特工,于青也不知道有这个地方的存在,至于共产党知道不知道,于青也搞不明白。
但在这里与董洪昌相遇,于青却是挺高兴。他也知道了乌鸦谷被剿的经过,更深刻地理解了共产党解放军的厉害。
共产党无孔不入,竟然在反共先锋军里安插卧底,刺探情报。前边有景卫凯,后边有史山东,说不上还会有谁。
于青感到要使国民党在此地加强统治,是难上加难。要是国军能打过来还好,如果不能马上打过来,以后的事情会更难办。
但自己信仰的党国,必须为它服务,为它尽力、尽忠。
在酒桌上不但推杯换盏,也谈了很多重要的事情。
首先,老巴决定自己在龙威山这一地区发展势力,他深深地感到力量弱小不行,想当初日本人给他面子,收买他就是看中了他的实力。
现在日本子走了,各种势力纷纷崛起,自己再不壮大就有被吞并的危险。就是共产党来了也会要自己的命。毕竟自己当年把抓到的抗联送给了日本人,这个梁子和共产党是结下了。
而此时杨洪轩想的是把这里当作自己反攻的大后方,大靠山。有这个靠山再等到国民党打过来,自己实力就大了,那时和国民党也可以讨价还价了。
董洪昌想的是怎么多带一些人回去,壮大乌鸦谷的势力。并且,和老巴结成同盟这有利于乌鸦谷的发展壮大。
而老巴也想靠着这些人来壮大自己的势力,虽然各有各的打算,但都不矛盾,可以互相利用互相帮助。
于青本想在这里招募到人,再和杨洪轩回去。但董洪昌执意让于青回乌鸦谷,于青犹豫不决。
杨洪轩最后退让,他觉得于青回乌鸦谷也好,自己如果有个为难之处,到时候也多了有个去处。
最后,大家在老巴的倡议下,决定结成生死之交。结拜为生死弟兄。
歃血为盟,还是那套老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于青在发誓的时候,心里总是别愣的,自己才三十多岁。而他们几个,杨洪轩最小也快五十了。和他们同年同月同日死,是不是有点冤啊!
但没办法,赶到这里了,发誓吧,也不一定就好使。真要是好使了,就算自己倒霉吧!就算是为党国尽忠了。
董洪昌此次龙威山之行非常高兴,招募了一大批人员,可以补充乌鸦谷的兵源。还瞎猫碰到死耗子,走运了。遇到了于青,这个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高级特派员。
这次和陶大膀一定说好,于青只归乌鸦谷,不能再让薛华使唤来,使唤去的。于青也愿意回乌鸦谷,毕竟在那里多年,熟悉那里的一切,以及那里的人。特别是史山东。
想到史山东,于青沉默了,史山东再好现在回归共产党的阵营了。不能再去想他了。
说不想,但心里还是放不下。特别是在史山东家里,展小青炒好菜,他和史山东三人把酒言欢,畅谈天下的趣闻轶事。
年纪相仿,趣味相投,每次都是相谈甚欢。但那样的美好时光再不会有了。
有一次于青在史山东那里喝完酒,趁着月光回住处,他感到月光皎洁,明静如水。
他还想呢,美好的时光都是短暂的,不会和史山东分离吧!没想到真分开了,并且相当于阴阳两隔。
董洪昌和于青带着招募来的新兵回到乌鸦谷,陶大膀一看非常高兴。当初董洪昌要去龙威山招人,他还不太感兴趣,因为他觉得未必能够招到。
虽然他和董洪昌手里都有一大笔钱。
但是,没想到还真招来了,更值得庆贺的是把于青带回来了。
第二天于青就抓紧训练这些新兵,从队列开始,踢正步,左右转。然后是卧倒,起立。
训练他们步调一致,服从命令。开始那些新兵散漫惯,有的要逃走,被陶大膀抓回来就是暴打。
他们已经得到了董洪昌给的一大笔钱,那笔钱他们都给家里用了。现在想跑,哪有那么容易。
他们一看,这乌鸦谷四周山高林密,无处可逃,就乖乖地服从命令了。
薛华听说于青回来了,非常高兴。她急忙带着随从来到乌鸦谷。
薛华不愧是军统训练出来的老手,用人朝前不用朝后,想当初担心派系之争,冷落于青。
现在史山东和展小青走了,无人可用了,便又对于青是笑脸相迎。但薛华清楚,于青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他的学识修养,他的才华远见都是值得信赖的人。
当薛华见到于青的时候,于青仍然那么大方得体地和薛华打招呼,倒是薛华有些不自在了。
薛华见过陶大膀和董洪昌,对董洪昌龙威山之行大加赞赏。董洪昌和陶大膀对薛华也是客气。
因为毕竟是一个壕沟的战友,如同拴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一样,只能共进退。因为他们面对相同的敌人是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解放军。
现在不能有一点点的分歧,只能同舟共济,携手前行。
于是,当薛华让于青去龙头要塞任反共先锋军副司令的时候,陶大膀董洪昌还有于青都是很客气地答复薛华。
但他们的意见是相同的,那就是于青必须留在乌鸦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