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角落的潜伏者 第一百二十章 暗示
热门推荐:
盗墓:成为你的救赎
穿越成为童养媳,虐渣养娃嫁兵哥
逆世灵霄:诸域神话
山野尤物寡妇
快穿:死遁后被反派大佬盯上了
网王:头顶达摩克利斯走进立海大
穿越之我在综影当特工
快穿:我靠打工成为人上人
参加武考后,我一路无敌
“能让宋队用这种方式叮嘱我不要妄动,张银胜一事必然非同小可。我虽然按照宋队的说法没有调查过他,但总会猜到你对此知情,而且迟早会动张银胜的档案,这件事本身当然在我的意料中。但联想起这件事再研究程金宝的死让我想到一个关键。”
邵梓顿了一顿了,随后便往下说。
“我之所以笃定程金宝不是本人,是因为他的态度让我感到奇怪。他不仅仅是在酒宴上大吃大喝,哪怕面对停电的意外都可以说是气定神闲、对接下来会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了若指掌,从头到脚丝毫不像正被人算计的将死之人——哪怕他本该预料不到这一点,以这个人的个性也不会在明知自己被通缉的时候如此淡然。我实在想不通这一点,所以再用客观的角度重新回顾那起案子……我发现宋队已经预想到了自己的死。”
真正的程金宝是一名凶残无脑的罪犯,虽然上过几天会教导基本礼节的私立学校,也有着能徒手掐死活人的残暴力气,但这些都无法改变根据案卷描述所透露的细节:只会在杀人后仓皇逃跑的他根本就不是什么有预谋、有计划的高智商杀人犯,首先就不符合混入这种公共场合还不动如山应有的心理素质。
一个警察,一个罪犯,这两个人本不搭界,只是在发生在两者身上最终的事件都在谋杀发生前的“他们身上”投射出了一些预兆。
确认程金宝遇害以后,这种预兆的违和感让邵梓下意识认定他并非及本人。而正是因为张银胜的卷宗在同一时段被人取走,尘封许久的记忆被唤醒,邵梓由此及彼,惊觉当初的指示也可以被称之为真正的遗嘱。
在宋荆的被害刚刚发生的那段时间里,邵梓只忙于洗清被栽赃的宋队再被附加的冤屈,并且为调查团针对宋荆本人的调查重心痛心、困惑且愤怒无比。
从现在看来,调查团之所以如此专注于研究证实受害者的“渎职”,大抵也有畏罪的吕闻康在其中暗箱操作的原因。当时的他可以说是市局中位高权重、广结人脉的代名词,如果不是拿到了销毁证物的确凿证据,恐怕至今他都还会在位置上作威作福。
在事发之前,宋荆已然意识到了有人在内部作祟,而且能量不小,因此行事处处谨小慎微,连对信任之人也是如此。
而若非意识到自己将要遇害,宋荆根本不会像此地无银三百两一样专程叮嘱他不要调查张银胜,而是直接瞒下事实。就像宋荆案调查难以为继以后,后来与他合作的梁安所采用的方法一样。
会这么做实属无奈,宋荆或许也有纠结。作为一个普通人,宋荆当然不想死,但能预感到有人想要用尽一切办法将自己逼上绝路,而她连这份担忧也不敢往外延伸——因为这伴随着更加惨痛的代价。
梁安向邵梓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你也知道宋队的死可能源自于她在调查张银胜相关,你真的完全没有做些什么?”
“我一直认为我应该不是唯一一个被宋队嘱托过做些什么的人,但和你说的一样,我得到了宋队的指示,那还是最后的指使……其实我刚发现宋乔雨身份的时候我就尝试问过他。他从身份上来讲是完全可信的‘局外人’,又是宋队的儿子。”邵梓说着摇摇头,“但他根本没从宋队那得到任何信息,我也不想再做无用功。梁安,有关这件事,我其实也想过问你。”
“但你没有问我。”
“因为你从来没向我提供过重要信息,只是在画大饼和打马虎眼。”邵梓眼神颇为幽怨,但还是澄清,“我不是抱怨什么,你的那一套‘连宋队都不敢大意牵扯旁人’的论调对我来说很管用。我是从小就想当警察,但绝对不会冒任何殃及家人的风险。”
这种答案梁安倒是欣然接受,不过他明悟了一件事,就是邵梓并非容易受人驱使,只是单纯被崇拜冲昏了头脑,“所以也是因为宋队最后说的那些话,你才从不反驳。”
只是邵梓还有一点判断失误。他认知中的宋荆一直都是昱州市局的“大腿”,一名机智过人的警探,当然和宋乔雨这家伙截然不同。只是也因为这种印象过于深刻,让他忽略了一件事:宋乔雨或许没有宋荆那样聪明,但他们的职业轨迹近乎相同。
在最初进入刑警这一职业生涯的时刻,他们具有同样的个人优势。
宋乔雨从宋荆那里得到的也并不是什么留言,而是一种“习惯”,源自这对母子最大的共同之处,他们的心中永远有着标准答案:清楚在荒山野岭之内乃至人群嘈杂中,什么地方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盲点同时较为隐蔽——判断“哨兵”可能存在的位置是身为狙击手的基本技能。在返回文明社会以后,这一技能便可以帮助他们“取而代之”。
“有些地方,总有人要去走的,起码先踩踩脚。”
梁安从一开始就觉得宋荆在被自己提醒时冒出来的这句话颇有深意。毕竟在某些人后来和他提到的“宋荆事迹大全集”当中,并不包括好为人师、喜爱说教的内容。
他后来才得到了答案,正是王海或者肖自铭能给出的地点的提示:宋荆返回社会以后具有几年意义的的第一站,几十年前的她初次与案件产生牵连的地点。
老道如宋荆,当然不会因为卖给自己一个无关紧要的警告,就全盘相信在市局初来乍到且还在一年前的案子中被发现与已经能够颇受怀疑的江卓相关的梁安。梁安刻意找来的单独对谈机会,机缘巧合下也是宋荆唯一能传达暗号并不被人怀疑的机会——身为昱州市局最受瞩目的支队长,几乎每个试图与宋荆谈话的人都会被可能的眼线所发觉。
倒不是宋荆打算赌一把梁安是否站在自己一方,而是哪怕得到了这个模棱两可的暗号,如果后续没能得到王海的真正信任,梁安也无法推断出暗示的地点。
而且置身于那般境地,宋荆必须做出选择。
“不过无论怎么样,程金宝的事情恐怕和袁耀的案子没什么联系。还是得让一支队自己处理,我们就没必要再横叉一手了——其实我们也没这个时间。”
“你怎么能确定?”邵梓有些不解。
有关这个结论,梁安倒是相当的笃定。
因为还有一件事。
宴会厅内部没有监控录像,如果不是邵梓刚好在找到人接应前一直盯着程金宝,他们很难通过口供和尸检结果里的胃部内容物结果判断出宴会厅中的程金宝并非本人。
而程金宝之死在现在来看显然有着提前的策划和预谋。如果提前预测到有人一直旁观,几乎不可能作出这样过度张扬且会留证的举动。这也就是说,那个行动自若的假冒程金宝也没有预料到现场会有能一眼认出他、并且一直注意着他一举一动的警察出现。
也就是说,邵梓的出现在策划这起闹剧的人眼里同样是一场意外。
对于关注着袁家变故的人来说,认为这等场合下袁家举办的大型活动里会没有警察眼线在场,如此随意的行动导致暴露,相比抛尸替换过程中缜密的安排简直不可理喻。
这样看来,假冒程金宝一案,应当是完全与季微、袁耀、袁祁等人相关的复仇独立出来的事件,只不过恰好被领一拨人谋划,经过了袁家强撑场面举办的酒宴宴会当中。
邵梓顿了一顿了,随后便往下说。
“我之所以笃定程金宝不是本人,是因为他的态度让我感到奇怪。他不仅仅是在酒宴上大吃大喝,哪怕面对停电的意外都可以说是气定神闲、对接下来会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了若指掌,从头到脚丝毫不像正被人算计的将死之人——哪怕他本该预料不到这一点,以这个人的个性也不会在明知自己被通缉的时候如此淡然。我实在想不通这一点,所以再用客观的角度重新回顾那起案子……我发现宋队已经预想到了自己的死。”
真正的程金宝是一名凶残无脑的罪犯,虽然上过几天会教导基本礼节的私立学校,也有着能徒手掐死活人的残暴力气,但这些都无法改变根据案卷描述所透露的细节:只会在杀人后仓皇逃跑的他根本就不是什么有预谋、有计划的高智商杀人犯,首先就不符合混入这种公共场合还不动如山应有的心理素质。
一个警察,一个罪犯,这两个人本不搭界,只是在发生在两者身上最终的事件都在谋杀发生前的“他们身上”投射出了一些预兆。
确认程金宝遇害以后,这种预兆的违和感让邵梓下意识认定他并非及本人。而正是因为张银胜的卷宗在同一时段被人取走,尘封许久的记忆被唤醒,邵梓由此及彼,惊觉当初的指示也可以被称之为真正的遗嘱。
在宋荆的被害刚刚发生的那段时间里,邵梓只忙于洗清被栽赃的宋队再被附加的冤屈,并且为调查团针对宋荆本人的调查重心痛心、困惑且愤怒无比。
从现在看来,调查团之所以如此专注于研究证实受害者的“渎职”,大抵也有畏罪的吕闻康在其中暗箱操作的原因。当时的他可以说是市局中位高权重、广结人脉的代名词,如果不是拿到了销毁证物的确凿证据,恐怕至今他都还会在位置上作威作福。
在事发之前,宋荆已然意识到了有人在内部作祟,而且能量不小,因此行事处处谨小慎微,连对信任之人也是如此。
而若非意识到自己将要遇害,宋荆根本不会像此地无银三百两一样专程叮嘱他不要调查张银胜,而是直接瞒下事实。就像宋荆案调查难以为继以后,后来与他合作的梁安所采用的方法一样。
会这么做实属无奈,宋荆或许也有纠结。作为一个普通人,宋荆当然不想死,但能预感到有人想要用尽一切办法将自己逼上绝路,而她连这份担忧也不敢往外延伸——因为这伴随着更加惨痛的代价。
梁安向邵梓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你也知道宋队的死可能源自于她在调查张银胜相关,你真的完全没有做些什么?”
“我一直认为我应该不是唯一一个被宋队嘱托过做些什么的人,但和你说的一样,我得到了宋队的指示,那还是最后的指使……其实我刚发现宋乔雨身份的时候我就尝试问过他。他从身份上来讲是完全可信的‘局外人’,又是宋队的儿子。”邵梓说着摇摇头,“但他根本没从宋队那得到任何信息,我也不想再做无用功。梁安,有关这件事,我其实也想过问你。”
“但你没有问我。”
“因为你从来没向我提供过重要信息,只是在画大饼和打马虎眼。”邵梓眼神颇为幽怨,但还是澄清,“我不是抱怨什么,你的那一套‘连宋队都不敢大意牵扯旁人’的论调对我来说很管用。我是从小就想当警察,但绝对不会冒任何殃及家人的风险。”
这种答案梁安倒是欣然接受,不过他明悟了一件事,就是邵梓并非容易受人驱使,只是单纯被崇拜冲昏了头脑,“所以也是因为宋队最后说的那些话,你才从不反驳。”
只是邵梓还有一点判断失误。他认知中的宋荆一直都是昱州市局的“大腿”,一名机智过人的警探,当然和宋乔雨这家伙截然不同。只是也因为这种印象过于深刻,让他忽略了一件事:宋乔雨或许没有宋荆那样聪明,但他们的职业轨迹近乎相同。
在最初进入刑警这一职业生涯的时刻,他们具有同样的个人优势。
宋乔雨从宋荆那里得到的也并不是什么留言,而是一种“习惯”,源自这对母子最大的共同之处,他们的心中永远有着标准答案:清楚在荒山野岭之内乃至人群嘈杂中,什么地方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盲点同时较为隐蔽——判断“哨兵”可能存在的位置是身为狙击手的基本技能。在返回文明社会以后,这一技能便可以帮助他们“取而代之”。
“有些地方,总有人要去走的,起码先踩踩脚。”
梁安从一开始就觉得宋荆在被自己提醒时冒出来的这句话颇有深意。毕竟在某些人后来和他提到的“宋荆事迹大全集”当中,并不包括好为人师、喜爱说教的内容。
他后来才得到了答案,正是王海或者肖自铭能给出的地点的提示:宋荆返回社会以后具有几年意义的的第一站,几十年前的她初次与案件产生牵连的地点。
老道如宋荆,当然不会因为卖给自己一个无关紧要的警告,就全盘相信在市局初来乍到且还在一年前的案子中被发现与已经能够颇受怀疑的江卓相关的梁安。梁安刻意找来的单独对谈机会,机缘巧合下也是宋荆唯一能传达暗号并不被人怀疑的机会——身为昱州市局最受瞩目的支队长,几乎每个试图与宋荆谈话的人都会被可能的眼线所发觉。
倒不是宋荆打算赌一把梁安是否站在自己一方,而是哪怕得到了这个模棱两可的暗号,如果后续没能得到王海的真正信任,梁安也无法推断出暗示的地点。
而且置身于那般境地,宋荆必须做出选择。
“不过无论怎么样,程金宝的事情恐怕和袁耀的案子没什么联系。还是得让一支队自己处理,我们就没必要再横叉一手了——其实我们也没这个时间。”
“你怎么能确定?”邵梓有些不解。
有关这个结论,梁安倒是相当的笃定。
因为还有一件事。
宴会厅内部没有监控录像,如果不是邵梓刚好在找到人接应前一直盯着程金宝,他们很难通过口供和尸检结果里的胃部内容物结果判断出宴会厅中的程金宝并非本人。
而程金宝之死在现在来看显然有着提前的策划和预谋。如果提前预测到有人一直旁观,几乎不可能作出这样过度张扬且会留证的举动。这也就是说,那个行动自若的假冒程金宝也没有预料到现场会有能一眼认出他、并且一直注意着他一举一动的警察出现。
也就是说,邵梓的出现在策划这起闹剧的人眼里同样是一场意外。
对于关注着袁家变故的人来说,认为这等场合下袁家举办的大型活动里会没有警察眼线在场,如此随意的行动导致暴露,相比抛尸替换过程中缜密的安排简直不可理喻。
这样看来,假冒程金宝一案,应当是完全与季微、袁耀、袁祁等人相关的复仇独立出来的事件,只不过恰好被领一拨人谋划,经过了袁家强撑场面举办的酒宴宴会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