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做皇帝:我刘禅称霸世界 第475章 丞相故居
热门推荐:
转生成为血族公主
快穿之配角也要有尊严
暗杀教室:章鱼也能攻略吗
全职闺蜜:有我你还打什么工啊
异世:我能召唤天庭仙班
HP隐藏救世主她来自斯莱特林
爱去跳舞的生活
开局战场,从兵卒砍到盖世至尊
开局就上吊,搬空极品全家去下乡
话说那刘禅于小沛休整两日之后,便在张剑的陪伴之下,踏上了前往徐州首府彭城的路途。这一路之上,他们时而快马加鞭,时而驻足停歇,而刘禅更是极为用心地观察着沿途各地的风俗习惯以及人文风貌。
就在某一时刻,刘禅心中忽地浮现出一个人的身影——诸葛亮。要知道,诸葛亮乃是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之人。念及此处,刘禅不禁心生好奇,想要亲自去瞧瞧诸葛亮的故乡究竟是何种模样。
于是乎,在休息过程中他转头向身旁的张剑询问道:“不知相父的故乡阳都县距此地还有多远的路程呢?”张剑略作思索,随即回应道:“若是我们加快行进速度,大约不出三日便可抵达。”听到这话,刘禅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之色,喃喃自语道:“朕着实有些想念相父了,真想立刻前去看一看他成长的地方。”
张剑见状,赶忙拱手应道:“既然如此,微臣即刻下令改变路线,直奔阳都而去。”刘禅微笑着点头说道:“那就有劳子君费心安排了。”张剑连忙谦逊道:“此乃微臣分内之事,万万当不得陛下这般称赞。”言罢,他当即下达指令,一行人就此改道向阳都县进发。
历经整整三日的奔波,终于,他们来到了阳都县城外。此时,只见那县令葛军早已率领本县一众官员早早等候在此,并在见到刘禅的车驾后,纷纷跪地行礼。刘禅见状,连忙示意众人起身平身,而后目光落在葛军身上,开口问道:“葛县令可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葛军闻听此言,心头猛地一紧,但还是强自镇定下来,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陛下,微臣乃是本郡诸县人士。”
刘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说道:“如此看来,你与朕的相父倒是同宗呢!”葛军听闻此言,面露惊讶之色,奇道:“陛下竟知晓这段渊源?”
刘禅轻轻颔首,回答道:“朕对此略知一二罢了。”这时,站在一旁的张剑向前一步,拱手作揖,恭敬地问道:“微臣对这其中之事了解甚少,还望陛下不吝赐教。”
刘禅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据传相父的先祖也姓葛起初与葛县令一般,皆定居于琅琊郡的诸县。而后不知因何缘故,举家迁徙至此地的阳都。当时,阳都县本已有葛姓之人在此居住,为加以区分,便将后来迁居而来的葛姓家族称作‘诸葛’。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这支葛姓族人逐渐演变为如今的诸葛姓氏。”
张剑听完这番话后,不禁感叹道:“原来如此,未曾想到诸葛这一伟大的姓氏竟是源自于葛姓啊!”就在此时,葛军忽然插话道:“想当年,先相国大人曾经言道,世间每一个人的姓氏皆是伟大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刘禅闻言,心中顿生好奇,忙问道:“哦?你竟然有缘得见相父?”葛军重重地点了点头,感慨万分地说道:“建兴十二年年初之时,相国大人前来此地祭祖,而那时臣刚刚走马上任。承蒙上天眷顾,得以有幸一睹相国大人的风采。只可惜,未过多久,相国大人便与世长辞了……”说到此处,葛军的眼眶已然湿润,声音也略微有些哽咽起来。
就在葛军这声哽咽响起之时,犹如一道惊雷在刘禅耳边炸响一般,他的心猛地一颤,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紧接着,一股酸楚如潮水般涌上鼻尖,眼眶瞬间变得通红,泪水在其中打转儿。
往昔与诸葛亮相处的点点滴滴,如同电影画面一般在他的脑海里不断放映着。那一幕幕或温馨、或严肃、或激昂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如此清晰可见。诸葛亮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以及那份对大汉的赤诚之心,都深深地烙印在了刘禅的心中。
此时,一旁的张剑敏锐地察觉到了刘禅情绪的变化,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您一路奔波劳累至此,想必已是身心俱疲。不如先移步至驿馆稍作歇息,待养精蓄锐之后再行其他事宜,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刘禅拿出手帕擦拭了下眼眶,长叹一声道:“原籍葛姓氏,因故成诸葛。升飞成卧龙,尽心扶汉室。天子称相父,万古传贤明。人臣为楷模,忠智永流川。”
随后,他缓声道:“那就先移步至驿馆吧。”语罢,只见葛军微微躬身,恭敬地应道:“遵命!陛下请随臣来。”说罢,便率先迈步前行,为众人引路朝着驿馆而去。
不多时,一行人便抵达了驿馆。待将众人妥善安置好后,刘禅这才转头看向葛军,神色郑重地道:“半个时辰过后,朕打算去一趟相父的故居,瞻仰一番。此外,明早拂晓时分,朕还要亲自前去祭拜相父的祠庙以及相父父母亲和叔父的坟茔。此事就交由你来操办了,你且先去安排妥当。”
葛军听闻此言,赶忙抱拳施礼,朗声道:“微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办好此事,请陛下放心!”言毕,他不敢有丝毫耽搁,匆匆转身离去,着手开始筹备相关事宜。
半个时辰之后,刘禅身着一袭颜色素雅、质地轻柔的衣衫缓缓地走出了房门。此刻,张剑、张正、夏侯忠以及葛军早已恭恭敬敬地站立于大厅之中,静静地等待着他的到来。
待刘禅步入大厅,众人纷纷行礼问好。随后,他们没有丝毫耽搁,直接踏上了前往目的地之路。一路上,刘禅步履轻盈,但心中却满怀着对即将到达之处的期待与敬重之情。
走着走着,刘禅转头看向身旁的葛军,开口问道:“从我们现在所处之地走到相父的故居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呢?”葛军连忙回应道:“回陛下,这阳都县地域并不算辽阔,若是快些行走的话,大约只需花费一盏茶的工夫便能抵达相父的故居了。”听完葛军的回答,刘禅微微颔首,表示明白了情况。接着,他又将目光转向了张正,缓声道:“既然如此,那就不必动用銮驾了。朕决定徒步前行,这样一来,既能表达朕对相父深深的敬意,同时也能让朕更贴近这片土地,感受相父曾经生活过的气息。”张正听后,赶忙躬身应道:“陛下所言极是!小奴谨遵圣意。”说完,便亦步亦趋地跟随着刘禅继续向前走去。
阳光洒落在古朴而幽静的街道上,刘禅缓缓地走着,每一步似乎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沧桑。他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滋味,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
遥想当年,年仅十岁的诸葛亮便是在这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度过了整整十个寒暑春秋。那时的他或许还只是个懵懂孩童,但这片土地却孕育出了一代名臣智圣。无需任何多余的解释或缘由,仅仅因为此地曾诞生过这样一位举世瞩目的人物——诸葛亮,便足以令它成为人们敬仰和传颂的圣地。
这里的百姓们世世代代生活于此,从未亲眼目睹过皇帝的尊容。当得知当今圣上亲临此处时,他们怀着敬畏与好奇之心,纷纷自发地涌上街头,汇聚于道路两旁,只为能一睹天子风采。远远望见刘禅走来,百姓们顿时变得惶恐不安起来,纷纷跪地行礼,以表达对皇室的尊崇之情。
然而,刘禅却是那般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微笑着向众人挥手示意,让大家感受到了帝王的亲切关怀。那温暖的笑容如春风拂面,瞬间消除了百姓们心头的紧张与畏惧。
继续前行,一座小巧而雅致的院子映入眼帘。院子前面矗立着一扇黑色的大门,庄重而肃穆。这时,一旁的葛军上前几步,恭敬地向刘禅介绍道:“陛下,此处便是先相国的故居。”听到这话,刘禅不禁停下脚步,凝视着那扇门,思绪万千……
缓缓地推开那扇略显古朴的大门,伴随着“吱呀”一声轻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不大的厅堂。厅堂内摆放着数张桌椅和几案,虽然布置简单,但却显得格外整洁有序。这些桌椅几案想必是用来招待来访客人之用的,想象着曾经在此谈笑风生、共商大事的场景,不禁令人心生感慨。
穿过这方小小的厅堂,眼前出现了一个小巧玲珑的院子。院子的面积虽不甚宽广,但却别有一番雅致韵味。地面铺就着青石板,缝隙间长满了嫩绿的青苔,给整个院子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
目光转向北方,可以看到那里矗立着几间错落有致的房屋。其中一间屋子相较于其他房间来说,面积要稍大一些。经过葛军的介绍,刘禅得知这间正是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和母亲章氏的卧室。据说,诸葛亮兄弟几人均是在此诞生,承载着这个家族无数温馨美好的回忆。
而在诸葛珪卧室旁边的第三间房间,则是诸葛亮幼年时期居住之所。葛军还特意提及,当年诸葛亮回乡祭祖之时,曾在这间屋子里留宿过一晚。听到此处,刘禅心中一动,不由自主地迈步朝着那间屋子走去。
当他踏入诸葛亮的卧室时,一种宁静祥和之感扑面而来。尽管这间卧室空间狭小,但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主人高雅的品味和生活情趣。屋内的陈设简洁而不失精致,一张木质的床榻摆放在靠墙的位置,上面整齐地叠放着一床柔软的被褥。
刘禅慢慢走近那张床榻,然后轻轻地坐了上去。他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床铺上的被子,仿佛能感受到诸葛亮残留于此的温度。不知不觉间,泪水已模糊了他的双眼,往昔与诸葛亮相处的点点滴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一起探讨军国大事的时刻、共同度过艰难险阻的日子……如今回想起来,皆是那般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许久之后,刘禅终于缓缓地从房间内踱步而出。他稍作停顿,若有所思地环顾四周,而后迈着沉稳的步伐开始逐一参观起其他地方来。
待参观完毕,刘禅转过头来,目光落在一旁恭立着的葛军身上,缓声道:“朕有意为相父的故居献上一块牌匾,不知爱卿可否备好笔墨,以供朕在此处挥毫泼墨一番。”葛军闻听此言,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躬身应诺而去操办此事。刘禅自到诸葛亮的卧室坐着等候。
不多时,只见葛军小心翼翼地捧着笔墨纸砚快步返回。来到刘禅跟前,他轻轻地将这些文房四宝在桌上铺开,动作轻柔而谨慎,生怕稍有不慎便会惊扰到圣上。
刘禅则神态自若地走到桌前坐下,先是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随后提起笔饱蘸浓墨,全神贯注地在纸上写下“诸葛氏故居”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落笔之际,他略作沉思,接着在落款处工工整整地写上“后辈刘禅敬题”几个小字。
完成牌匾的题词后,刘禅似乎意犹未尽,稍作停歇便又提笔继续写道:“忠智冠千古,英名永流传。”这副对仗工整、寓意深远的对联,充分表达出他对诸葛亮这位蜀汉贤相的敬仰与追思之情。
搁下笔后,刘禅端详着眼前自己刚刚完成的作品,脸上露出一丝谦逊之色,转头对葛军说道:“朕之书法技艺实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此乃朕的一片赤诚之心,还望爱卿速速命人依照此样式制成匾额,并高悬于故居大门之外。”葛军赶忙上前一步,深深一躬后道:“陛下之墨宝蕴含着帝王独有的雄浑气魄,绝非寻常人所能比拟!陛下此番赐字之举,无疑是赐予我阳都县一件稀世珍宝啊!”刘禅心里自然明白葛军这番话不过是阿谀奉承而已,但他并未戳穿,只是微微一笑,随意地摆了摆手示意葛军不必多言,而后起身与他一同迈步走出了房门。
就在某一时刻,刘禅心中忽地浮现出一个人的身影——诸葛亮。要知道,诸葛亮乃是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之人。念及此处,刘禅不禁心生好奇,想要亲自去瞧瞧诸葛亮的故乡究竟是何种模样。
于是乎,在休息过程中他转头向身旁的张剑询问道:“不知相父的故乡阳都县距此地还有多远的路程呢?”张剑略作思索,随即回应道:“若是我们加快行进速度,大约不出三日便可抵达。”听到这话,刘禅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之色,喃喃自语道:“朕着实有些想念相父了,真想立刻前去看一看他成长的地方。”
张剑见状,赶忙拱手应道:“既然如此,微臣即刻下令改变路线,直奔阳都而去。”刘禅微笑着点头说道:“那就有劳子君费心安排了。”张剑连忙谦逊道:“此乃微臣分内之事,万万当不得陛下这般称赞。”言罢,他当即下达指令,一行人就此改道向阳都县进发。
历经整整三日的奔波,终于,他们来到了阳都县城外。此时,只见那县令葛军早已率领本县一众官员早早等候在此,并在见到刘禅的车驾后,纷纷跪地行礼。刘禅见状,连忙示意众人起身平身,而后目光落在葛军身上,开口问道:“葛县令可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葛军闻听此言,心头猛地一紧,但还是强自镇定下来,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陛下,微臣乃是本郡诸县人士。”
刘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说道:“如此看来,你与朕的相父倒是同宗呢!”葛军听闻此言,面露惊讶之色,奇道:“陛下竟知晓这段渊源?”
刘禅轻轻颔首,回答道:“朕对此略知一二罢了。”这时,站在一旁的张剑向前一步,拱手作揖,恭敬地问道:“微臣对这其中之事了解甚少,还望陛下不吝赐教。”
刘禅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据传相父的先祖也姓葛起初与葛县令一般,皆定居于琅琊郡的诸县。而后不知因何缘故,举家迁徙至此地的阳都。当时,阳都县本已有葛姓之人在此居住,为加以区分,便将后来迁居而来的葛姓家族称作‘诸葛’。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这支葛姓族人逐渐演变为如今的诸葛姓氏。”
张剑听完这番话后,不禁感叹道:“原来如此,未曾想到诸葛这一伟大的姓氏竟是源自于葛姓啊!”就在此时,葛军忽然插话道:“想当年,先相国大人曾经言道,世间每一个人的姓氏皆是伟大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刘禅闻言,心中顿生好奇,忙问道:“哦?你竟然有缘得见相父?”葛军重重地点了点头,感慨万分地说道:“建兴十二年年初之时,相国大人前来此地祭祖,而那时臣刚刚走马上任。承蒙上天眷顾,得以有幸一睹相国大人的风采。只可惜,未过多久,相国大人便与世长辞了……”说到此处,葛军的眼眶已然湿润,声音也略微有些哽咽起来。
就在葛军这声哽咽响起之时,犹如一道惊雷在刘禅耳边炸响一般,他的心猛地一颤,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紧接着,一股酸楚如潮水般涌上鼻尖,眼眶瞬间变得通红,泪水在其中打转儿。
往昔与诸葛亮相处的点点滴滴,如同电影画面一般在他的脑海里不断放映着。那一幕幕或温馨、或严肃、或激昂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如此清晰可见。诸葛亮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以及那份对大汉的赤诚之心,都深深地烙印在了刘禅的心中。
此时,一旁的张剑敏锐地察觉到了刘禅情绪的变化,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您一路奔波劳累至此,想必已是身心俱疲。不如先移步至驿馆稍作歇息,待养精蓄锐之后再行其他事宜,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刘禅拿出手帕擦拭了下眼眶,长叹一声道:“原籍葛姓氏,因故成诸葛。升飞成卧龙,尽心扶汉室。天子称相父,万古传贤明。人臣为楷模,忠智永流川。”
随后,他缓声道:“那就先移步至驿馆吧。”语罢,只见葛军微微躬身,恭敬地应道:“遵命!陛下请随臣来。”说罢,便率先迈步前行,为众人引路朝着驿馆而去。
不多时,一行人便抵达了驿馆。待将众人妥善安置好后,刘禅这才转头看向葛军,神色郑重地道:“半个时辰过后,朕打算去一趟相父的故居,瞻仰一番。此外,明早拂晓时分,朕还要亲自前去祭拜相父的祠庙以及相父父母亲和叔父的坟茔。此事就交由你来操办了,你且先去安排妥当。”
葛军听闻此言,赶忙抱拳施礼,朗声道:“微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办好此事,请陛下放心!”言毕,他不敢有丝毫耽搁,匆匆转身离去,着手开始筹备相关事宜。
半个时辰之后,刘禅身着一袭颜色素雅、质地轻柔的衣衫缓缓地走出了房门。此刻,张剑、张正、夏侯忠以及葛军早已恭恭敬敬地站立于大厅之中,静静地等待着他的到来。
待刘禅步入大厅,众人纷纷行礼问好。随后,他们没有丝毫耽搁,直接踏上了前往目的地之路。一路上,刘禅步履轻盈,但心中却满怀着对即将到达之处的期待与敬重之情。
走着走着,刘禅转头看向身旁的葛军,开口问道:“从我们现在所处之地走到相父的故居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呢?”葛军连忙回应道:“回陛下,这阳都县地域并不算辽阔,若是快些行走的话,大约只需花费一盏茶的工夫便能抵达相父的故居了。”听完葛军的回答,刘禅微微颔首,表示明白了情况。接着,他又将目光转向了张正,缓声道:“既然如此,那就不必动用銮驾了。朕决定徒步前行,这样一来,既能表达朕对相父深深的敬意,同时也能让朕更贴近这片土地,感受相父曾经生活过的气息。”张正听后,赶忙躬身应道:“陛下所言极是!小奴谨遵圣意。”说完,便亦步亦趋地跟随着刘禅继续向前走去。
阳光洒落在古朴而幽静的街道上,刘禅缓缓地走着,每一步似乎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沧桑。他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滋味,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
遥想当年,年仅十岁的诸葛亮便是在这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度过了整整十个寒暑春秋。那时的他或许还只是个懵懂孩童,但这片土地却孕育出了一代名臣智圣。无需任何多余的解释或缘由,仅仅因为此地曾诞生过这样一位举世瞩目的人物——诸葛亮,便足以令它成为人们敬仰和传颂的圣地。
这里的百姓们世世代代生活于此,从未亲眼目睹过皇帝的尊容。当得知当今圣上亲临此处时,他们怀着敬畏与好奇之心,纷纷自发地涌上街头,汇聚于道路两旁,只为能一睹天子风采。远远望见刘禅走来,百姓们顿时变得惶恐不安起来,纷纷跪地行礼,以表达对皇室的尊崇之情。
然而,刘禅却是那般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微笑着向众人挥手示意,让大家感受到了帝王的亲切关怀。那温暖的笑容如春风拂面,瞬间消除了百姓们心头的紧张与畏惧。
继续前行,一座小巧而雅致的院子映入眼帘。院子前面矗立着一扇黑色的大门,庄重而肃穆。这时,一旁的葛军上前几步,恭敬地向刘禅介绍道:“陛下,此处便是先相国的故居。”听到这话,刘禅不禁停下脚步,凝视着那扇门,思绪万千……
缓缓地推开那扇略显古朴的大门,伴随着“吱呀”一声轻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不大的厅堂。厅堂内摆放着数张桌椅和几案,虽然布置简单,但却显得格外整洁有序。这些桌椅几案想必是用来招待来访客人之用的,想象着曾经在此谈笑风生、共商大事的场景,不禁令人心生感慨。
穿过这方小小的厅堂,眼前出现了一个小巧玲珑的院子。院子的面积虽不甚宽广,但却别有一番雅致韵味。地面铺就着青石板,缝隙间长满了嫩绿的青苔,给整个院子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
目光转向北方,可以看到那里矗立着几间错落有致的房屋。其中一间屋子相较于其他房间来说,面积要稍大一些。经过葛军的介绍,刘禅得知这间正是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和母亲章氏的卧室。据说,诸葛亮兄弟几人均是在此诞生,承载着这个家族无数温馨美好的回忆。
而在诸葛珪卧室旁边的第三间房间,则是诸葛亮幼年时期居住之所。葛军还特意提及,当年诸葛亮回乡祭祖之时,曾在这间屋子里留宿过一晚。听到此处,刘禅心中一动,不由自主地迈步朝着那间屋子走去。
当他踏入诸葛亮的卧室时,一种宁静祥和之感扑面而来。尽管这间卧室空间狭小,但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主人高雅的品味和生活情趣。屋内的陈设简洁而不失精致,一张木质的床榻摆放在靠墙的位置,上面整齐地叠放着一床柔软的被褥。
刘禅慢慢走近那张床榻,然后轻轻地坐了上去。他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床铺上的被子,仿佛能感受到诸葛亮残留于此的温度。不知不觉间,泪水已模糊了他的双眼,往昔与诸葛亮相处的点点滴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一起探讨军国大事的时刻、共同度过艰难险阻的日子……如今回想起来,皆是那般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许久之后,刘禅终于缓缓地从房间内踱步而出。他稍作停顿,若有所思地环顾四周,而后迈着沉稳的步伐开始逐一参观起其他地方来。
待参观完毕,刘禅转过头来,目光落在一旁恭立着的葛军身上,缓声道:“朕有意为相父的故居献上一块牌匾,不知爱卿可否备好笔墨,以供朕在此处挥毫泼墨一番。”葛军闻听此言,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躬身应诺而去操办此事。刘禅自到诸葛亮的卧室坐着等候。
不多时,只见葛军小心翼翼地捧着笔墨纸砚快步返回。来到刘禅跟前,他轻轻地将这些文房四宝在桌上铺开,动作轻柔而谨慎,生怕稍有不慎便会惊扰到圣上。
刘禅则神态自若地走到桌前坐下,先是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随后提起笔饱蘸浓墨,全神贯注地在纸上写下“诸葛氏故居”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落笔之际,他略作沉思,接着在落款处工工整整地写上“后辈刘禅敬题”几个小字。
完成牌匾的题词后,刘禅似乎意犹未尽,稍作停歇便又提笔继续写道:“忠智冠千古,英名永流传。”这副对仗工整、寓意深远的对联,充分表达出他对诸葛亮这位蜀汉贤相的敬仰与追思之情。
搁下笔后,刘禅端详着眼前自己刚刚完成的作品,脸上露出一丝谦逊之色,转头对葛军说道:“朕之书法技艺实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此乃朕的一片赤诚之心,还望爱卿速速命人依照此样式制成匾额,并高悬于故居大门之外。”葛军赶忙上前一步,深深一躬后道:“陛下之墨宝蕴含着帝王独有的雄浑气魄,绝非寻常人所能比拟!陛下此番赐字之举,无疑是赐予我阳都县一件稀世珍宝啊!”刘禅心里自然明白葛军这番话不过是阿谀奉承而已,但他并未戳穿,只是微微一笑,随意地摆了摆手示意葛军不必多言,而后起身与他一同迈步走出了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