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霸好莱坞 第224第章 影评狂赞
热门推荐:
异度时空修仙传:神医逆天
诈骗笔记
汪!离婚后前夫带崽天天堵门口
合欢宗:从曹贼开始的日常修仙
火影:五行阴阳,另类成道
师弟,求你,弄死我!
让你全国旅游,你吊打文坛娱乐圈
哥哥是个恋爱脑
系统让我攻略神明?反手攻略系统
? 每年的奥斯卡对于影人们有多重要,只看冲奖策略就知道了,有的冲奥片在拍摄完还没剪辑上映的时候,就会确定好冲奖路线,制片公司甚至会不惜工本,哪怕砸的钱已经超出了可能的利润,也还会撒钱举办各种冲奖酒宴,承包下剧组海外宣传的费用,比如说迪士尼,如果《迈克尔.克莱顿》落在他们手里,哪怕就是花出和成本一样多的宣发费用,迪士尼也是眼都不眨的,因为自从韦恩斯坦兄弟离开,米拉麦克斯把他们留下的项目逐渐运作完毕以后,他们在奥斯卡上就接近颗粒无收,哪怕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迪士尼也是很舍得砸钱,别说珍妮和丹尼尔这样的主演了,哪怕是影片里的新人演员,只要表演有亮点,经纪人又稍微给力点,都会很容易说动迪士尼出面联系媒体把他炒作起来,也是为影片增加一些话题和爆点。
但对于《迈克尔.克莱顿》来说,事情就没这么美了,这部片子是时代华纳和大梦、乔治克鲁尼联合开发的,现在乔治方面已经属于坐等收钱的态度,想要多花一分钱让他们去为影片冲奖都不可能,当然这也很好理解。对于时代华纳来说,珍妮明显是迪士尼系,合作拍片,有钱大家一起赚是没问题,指望他们很有热情地为珍妮冲奖,甚至是为《迈克尔.克莱顿》冲奖,这都属于非分的想法,既然你珍妮弗在拍摄的时候话语权这么强,排挤走了主演不说,连最后终剪版都是在你的干涉下剪出来的,那在运营里你也要承担上相应的责任,没有说你又是独断专行,又是大拿利润,然后到冲奖的时候坐等华纳掏钱为你冲奖的事。简单地说,《迈克尔.克莱顿》并不是华纳的亲生子,所以也别指望华纳对它有多掏心掏肺了。
而珍妮这边,对于今年的形式也是有个很清醒的判断:钱可以花在冲最佳影片上,也可以花在冲最佳男主角上,但花在为她冲奖上则希望不大,珍妮能拿个奥提就很不错了,而就她的判断,不论是报主还是报配,自己的这个奥提都是很稳当的。
这并不是她太过自大,珍妮会做出如下的判断,第一是因为对影片质量,对自己的表演实力有信心,还有一点,她毕竟是创造了奥斯卡记录,一届包揽主配的人物,不管这个主配来得多离奇,多么巧合,最终拿到了是事实。奥斯卡的公信力从此也和她被捆绑在了一起,珍妮的实力受到越多的质疑,其实也就等于奥斯卡的公信力受到越大的损害,如果她从此就去演一些商业片,或者演技大砸锅,那么2006年的奥斯卡肯定会成为奥斯卡历史之耻,所以哪怕是为了自己,奥斯卡委员会也会很热心帮她背书,为她确认珍妮弗.杰弗森演技天才、演技派的地位,这样当年的意外最终也会变成传奇美谈。2007年的奥斯卡那是没有办法,珍妮根本没有冲奥片,今年她既然有了冲奥片,只要表现在水准之上,一个奥提肯定是跑不了的,更何况她在《迈克尔.克莱顿》里的表现的确算得上是有进步,有突破,这一点她也能从制片组的人里得到肯定。
但,奥提不等于是能拿奖,一般来说,除非演员有奇迹般的表现和逆天的运气,是无法在几年内连续得奖,甚至是蝉联的——就以汤姆.汉克斯为例,他在1993年的《费城故事》,极度政治正确,迎合了当时媒体和社会对于正视艾滋病、挑战艾滋病的需求,本人演技也是超凡脱俗,把同性恋艾滋病患者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演绎得惟妙惟肖、动人心魄,再加上当时他已经38岁,之前也有过《飞越未来》、《西雅图夜未眠》等重要作品,正位影帝实属水到渠成、名正言顺,谁知,1994年的《阿甘正传》又是一部神片,政治比《费城故事》还要正确,阿甘简直是美国梦、美国精神的代表,不但票房大卖、话题度满载,极度符合评委的胃口,而且汤姆挑战了阿甘这个轻度智障患者的角色,再度突破自己,贡献了极为精彩的演出。在神片、神角色的加持下,评委不把票给他才是不专业——这种大势压倒了一切,他也因此蝉联奥斯卡影帝,成为了历史上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演员。
当然,蝉联、间隔很短地得奖在黄金年代,或者说奥斯卡刚设立的年代,其实并不是那么难复制的成就,但考虑到好莱坞的高速发展,电影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公司越来越多,大制片厂时代一去不复返,暗箱手段对奥斯卡的影响越来越弱,要重复这样的奇迹难度会越来越高,从评委的心态来考虑,通常地说,同部门两个奥斯卡相隔很可能会在五年以上,在这五年之间,除非你本人做出奇迹般的突破,带来《阿甘正传》那样的神片,否则不管你表演再好,也就是拿个奥提的命,给你奥提已经是足够的肯定了,评委基于平衡心态,在投票决定奖项归属时是不可能会投你的。甚至对于一些运气不好的演员来说,这种心态还会是跨部门的,不管是主角、配角,拿到一个奥斯卡后,下一个你怎么都得多等个五六年的,不管你单片表现对于竞争者来说有多优异,只要评委综合考虑下来,觉得你的资历配不上两个奥斯卡,他们就是不会给你投票。
按照珍妮的资历,《第五个莎莉》和《恶魔穿着prada》其实都是奥提水平,结果巧合之下居然双双得奖,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也知道,起码五年到十年内她也就只能多刷几个提名了,梅丽尔.斯特里普到现在也就是两个奥斯卡,她的演技会比不上珍妮吗?连她都没有第三个,珍妮要再拿,起码等她拿到了第三个再说吧。倒是丹尼尔,他目前也就是一个奥斯卡,相对于他演技之神的口碑,以及阿瑟.米勒女婿的血统来说,一个似乎有些少了,而且那一个还是17年前《我的左脚》,珍妮感觉他来冲男主的希望还更大一些。
既然是这么个情况,那么凯伦报女主的话,《迈克尔.克莱顿》冲最佳影片的声势会更雄壮一些,男女主角和最佳影片同时提名,如果还能捞个最佳导演的提名的话,那就是四大奖都有提名,这种声势营销《迈克尔.克莱顿》深度口碑片的形象是很有利的,如果它能拿到最佳影片候选者中相对最好的票房,那么中选最佳影片的可能性就很大。——这又是奥奖评委们细微的心态了,在注重艺术性的同时,他们也是希望能兼顾商业性的,毕竟谁也不希望奥斯卡越做越小众,所以,在拿到提名以后,票房越高就越有利拿奖,再配合上媒体口碑,《迈克尔.克莱顿》冲击最佳影片的可能性不能说是十拿九稳,但起码也是可以一搏了。
“所以,”珍妮总结地说,“报女主是最优配置。”
“对,”切萨雷点了点头,他调整了一下角度,躲开了直射面部的阳光,“这对你前年的‘女主报女配’事件也会是个很好的补偿。”
比起《第五个莎莉》拿女主,《恶魔穿着prada》拿女配反而更令人无法接受,也是网络上的r嘲弄她最大的话柄,毕竟她的戏份明显就是女主,强行改报女配,给人以功利心十足的印象,吃相也的确不太好看,一副对自己没信心的感觉。以凯伦这个可主可配的角色报女主,给人以自信、强势的感觉,在提名基本可以保证,拿奖基本没戏的情况下,报女主是对各方面都有利的决定,唯一需要放弃的只是报女配更可能拿奖的飘渺希望而已。
但珍妮本来也没指着这个,她今年就没预算自己能拿奥斯卡,“既然这是共同的决定,那没问题,不过这么一来,我们在金球和前置奖项里都得报女主了。”
为了确保拿奖,金球报主,奥斯卡报配是常见的现象,但金球为了拿奖报配,奥斯卡报主角那就是显得心机太深。切萨雷点了点头,宽慰地说,“你在前置奖项上还是有希望的,毕竟今年能和你对抗的本土演员不多,你依然占据一定的优势。更何况,到目前为止,影评人的反馈非常不错,你在影评人协会奖上应该是占据了先手。”
珍妮吐了一口气,重新迈开步伐,离开了新西兰人特别喜爱的夏天圣诞树,切萨雷戴上墨镜跟在她身后,绅士地为她打起了遮阳伞。
“我现在已经对这些奖项不是那么看重了,”珍妮老气横秋地说,“感觉不出有什么意义,它们又会对我有什么影响。”
“你会这么说是因为你现在拿到的是好评,”切萨雷毫不留情地戳破了珍妮的矫情一面,又转开了话题,“说真的,剧组就没人对你的遮阳伞造型发表任何异议吗?对你这种即使是隆冬也要打伞的行为发表任何评论?”
他说得没错,珍妮之所以对于这些评论感到意兴阑珊,完全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迈克尔.克莱顿》收到的几乎全是好评。——在芝加哥的第一次试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场的五位影评人都对电影本身和演员的表演、导演的功力赞不绝口,珍妮和丹尼尔被这五位权威影评人视作是今年奥斯卡的热门,虽然当时玛丽没能回答出珍妮打算报主角还是配角,多少让一心栽培、提携她的影评人有些不便下手,但他们还是极有诚意,在回避戏份多少,确定她是主角还是配角的前提下,为她大为鼓吹,并且对珍妮出演《加勒比》这样的商业片也表示了理解,算是以权威身份,终结了从《加勒比2》开始的黑演技潮流。
“值得注意的是,珍妮弗在商业片上的野心就和她在艺术片上的野心一样大,她似乎打算通过打斗戏码来积累自己在文艺片多做尝试的资本,通过《迈克尔.克莱顿》,她已经证明了自己能演出震撼人心的阴郁角色,她的能量能把观众的内心掀翻打碎,但《迈克尔.克莱顿》永远也不会像《加勒比海盗》一样走近千家万户,而这个年轻的影后还不想为大众遗忘,从此活在艺术院线之中。”
在德里克的影评兼专访文章里,他深刻而犀利地写道:珍妮弗对于她的用意也是直言不讳,她眨动着碧绿的大眼,看似天真无邪地反问,‘为什么不呢?大众想看一些轻松、有趣的电影,一些能刺激他们肾上腺素的东西,我不认为这样的需求低人一等,当然,我能演一些和这些需求相反的角色,那些通过让人不愉快来触发思考火花的影片,我可以抛弃我的外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喜欢听到别人夸奖我的美貌,我是说,为什么我们不能兼顾呢?’
是啊,为什么她不能兼顾呢?这个26岁的女孩拥有世界上的一切,美貌、才华、自信、勇气,她不像是我认识的那些女演员,一边埋怨美貌对她们的阻碍,一边不自觉地依赖着她,看到她你会想到查理兹.塞隆,这个一样是通过美貌获得大家注意,然后毁掉美貌赢得奖项的演员。我认为这一举动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是对于人类本能的深刻讽刺,当她们美貌时,演技并不会就此逝去,但遗憾的是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些,人类的这种本能迫使她们必须做出选择,毁掉自己的一面,好让另一面——我们号称自己最重视的一面获得大家的注意,而大众还自夸着他们是较有深度的那一方,轻蔑地把美貌和肤浅画上了等号。
事实上,对于珍妮弗.杰弗森来说,出演商业片并不是轻率的决定,反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她不惧怕随之而来的影评风暴,不在乎影评人对她尖酸刻薄的评价,因为她知道在必要的时候她能把他们全部征服。
“哦,我很少去看那些(影评)。”她说,坦率地大笑了起来,“当然,《加勒比海盗2》以后,所有人都在骂我,即使是你也对我感到失望,但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知道我有多棒,我知道我能做到哪一步,我只是——当然我很感谢大家的批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因此迷失方向。我爱商业片,就像是我爱艺术片一样,我认为娱乐大众一样是非常有挑战的工作,也非常有意义,就如同深深地打动一小部分人一样有意义。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依然会试图兼顾,找一个平衡点。我认为这不是坏事,没有人规定一个演员只能专注于一个方面,我在《海盗》里拿到的票房对于我接手《迈克尔.克莱顿》的制作有很大的帮助,我相信我的名字也会帮助一些原本对艺术片没兴趣的人走进电影院观看《迈克尔.克莱顿》,这不在于利润和票房,而在于你能帮助多少人找到他们原本并不熟知的兴趣。”
在新西兰的阳光下,她的双眼闪闪发光,这女孩深信她正做着正确的事,而我也不禁自问自己,在看过《迈克尔.克莱顿》之后,谁又有资格来否定她呢?她才26岁,已经有了两座奥斯卡,超过29亿的累计票房(在本文面世后没有多久,随着《加勒比海盗3》的上映,这个数字会更为骇人),她在做的事几乎领先于这个世界,领先于这个行当99.9%的从业者,她不单单是出色的演员,还是个有魄力的新晋制作人、公司经营者,她的大梦电影和迪士尼关系密切,2006年发行了两部电影,诞生了一个奥斯卡提名,赚到了累计1亿出头的票房,投资回报率达到4:1——她亲自制作的第一部电影就是《迈克尔.克莱顿》这样的杰作,她正投身于福克斯和大梦合作,有史以来投资最高的电影项目中担当主演和制作人,在这个项目完成后她会制作并主演一部豪华班底的玛丽莲.梦露传记片,这女孩所做的每一件事对好莱坞似乎都意义非凡,比起评价、否定,如今我更有兴趣的是旁观和见证,她会成为历史总票房最高的影星吗?她会拿到第三个奥斯卡吗?她会成为好莱坞有史以来成就最高的女明星吗?对于珍妮弗.杰弗森,如今你很难说出‘这不可能’。
——这样的一篇影评兼采访刊发在《综艺》上以后,即使还有人嘲笑她演商业片,这样的论调也不会再激起什么风浪,对她的星途造成什么致命的影响了,起码在她的艺术片砸锅之前不会。而这也预示着,在《加勒比海盗2》遭受嘲笑式、海浪式的差评之后,一直笼罩在珍妮星途上空的一片乌云正式移去(虽然她本人对此一直没有太多实在的感觉),更是对《迈克尔.克莱顿》的极佳造势。毕竟,非常明显,德里克.埃利必须非常欣赏这部电影和珍妮弗,才会写出这么一篇倾向明显,多处开脱的文章来为她即将上映的《加勒比海盗3》铺垫堵嘴,并盛赞凯伦.克劳德这个角色取得的突破。
像是德里克这样的《综艺》专栏作家,本身也就意味着权威和专业大牛的身份,以及非常硬实的公信力,他的支持也许你可以用公关买到,但是他的力撑就不是任何人能用任何筹码交换来的了,毕竟公信力、鉴赏力是他的立身之本。会表露出这样的态度,证明珍妮弗在《迈克尔.克莱顿》里的表现确实超神,真的是打动了他——五个地位类似的影评人都表露出这样的态度?那《迈克尔.克莱顿》绝不可能是失手作,肯定是今年的奥奖热门了。
带了这样的先决心态去看电影,影评人虽然还是会依照自己的喜好去判断电影好坏,不会盲目跟从权威,但起码他们在下结论前肯定会保证自己认真地看过这部影片,没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在给出差评之前会格外的慎重。——这就是权威和口碑的作用,有权威认证,有自身口碑影响,一旦是地位竖立起来,只要不是车祸式的发挥,要造势、要拿提名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就说《迈克尔.克莱顿》,到现在为止已经在芝加哥、洛杉矶、纽约、亚特兰大和旧金山都举办过试映会了,回馈的影评也有几十篇,口碑也一致都是盛赞,纷纷赞扬其是完美地结合了商业性和艺术性,把一个严肃的话题探讨得引人入胜,丹尼尔和珍妮弗都突破了自己……而其也已经是顺利送展威尼斯,入选了主竞赛单元,并且荣幸地被选为了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如果能在欧洲也获得肯定的话,格调自然更高,冲击奥斯卡最佳影片自然也就多了那么几分把握。
她虽然不在江湖,但江湖上还流传着她的传说,这就是最近这段时间最好的注脚了,当好莱坞冲奖片的格局被《迈克尔.克莱顿》冲击得风风雨雨时,珍妮本人却是一结束了《加勒比海盗3》的首映式,就回到新西兰继续赶拍《阿凡达》,短期内再也不敢请假离组,免得引来卡梅隆的不悦。像是《迈克尔》冲奖策略,公司在几个项目上的进度决策这些事情,也只能让切萨雷亲自到新西兰来和她面谈了。
当然,切萨雷也不是只为了这么一席谈话飞到新西兰来,《阿凡达》剧组已经建组一年了,投资方要对福克斯这个制片方进行财务审计,当然这难免会惹怒卡梅隆,拖累一些拍摄行程,为了确保会计师事务所、大梦财务部门和剧组顺利对接,这一次是切萨雷亲自带队——这也是大梦第一次涉足在拍剧组财务审计,按照惯例,切萨雷也要亲身参与,学习、搞懂这块业务的诀窍。
其实两人开始搞公司的时候,切萨雷不懂的地方也许是和她一样多,毕竟他是要做经纪人,而非电影制作人。但珍妮承认自己在快速学习的领域比不上切萨雷,他不断进步的速度是比她要快得多,两人起步时的差距可能还不大,但仅仅是两三年后,她自己还不能得心应手地制作一部电影,却已经可以很放心地把大梦交给切萨雷去领导,不需要担心会出什么疏漏了。像是这一次,她在外拍片,切萨雷在好莱坞做大管家,统筹几个已上映项目的后续收款,以及筹备中的《马利与我》和《暮光之城》,珍妮就是相当放心,一点也不担心项目会失控,又或者切萨雷在一些关键领域会背离她的意见擅自做主。
“对剧组来说,这种程度的怪癖只会让我变得更加可爱。”她紧了紧羽绒服,抢过遮阳伞来自己撑着,回答了切萨雷有些打趣的问题,知道关于公事的对话已经全部结束,接下来可以随便聊聊了。“放弃说服我晒黑吧,我绝不可能答应的。”
出道六年来,珍妮一直是白肤金发的造型,在拍摄《钢铁侠》时,她把头发染红,拍摄时干脆就剪了及肩短发,而不是把头发漂染回原色,这样也算是对头发的养护了——这就是她在造型上可怜的变化,朱利安和克劳迪娅都有意让她去晒黑一些,做成欧美审美中相当喜欢的小麦肤色,但珍妮总是一口拒绝。她现在26岁,已经是开始要注意保养了,毕竟她平时非常忙,白种人又易老,这时候再来个过度日晒,皮肤一晒就得老化,苍老度肯定蹭蹭上去,到时候晒斑和松弛找上门来的话,她就得求助于美容针了,而这正是她想极力拖延和避免的。
对她有些不快的态度,切萨雷只是回以礼貌的微笑,他把调侃藏在了眼睛里,但没有继续这个话题,“顺带一提,《迈克尔》的完成版已经剪出来了,我已经为你争取到了首席制作人的位置。”
“啊?”珍妮又喜又惊,“但西德尼——那么乔治——”
“西德尼对此相当乐见其成。”切萨雷说,“至于乔治,他是执行制片人。”
要送去威尼斯的版本,肯定不可能是给影评人看的无片头片尾、工作人员字幕的版本,而说到加字幕,那也是有讲究的,制片人的头衔和排序都有很多名目,制片人、执行制片人、制片经理,这三者是可以同时出现的,一般是制片人排在最前,在这一栏下的名字是真正的制片人,作品也会被挂到他们名下,被当作是制片作品。而执行制片人这一栏就是给明星和一些没有真正参与到制片过程,但是给与过一定方便和帮助的高层挂名用的,制片经理则是真正做事的那个人——很遗憾的是,虽然大部分事都是他在做,但这部影片并不能算是他的作品,也写不进她的履历表里。
而在制片人这一栏里,排名也是非常讲究和重要的,就拿珍妮来说,之前在《恶魔穿着prada》里,她挂的是制片人没错,但还有大制片温迪.古德曼在主导整部作品,排名也在珍妮之上,所以业内很少有人把这部影片当作是她的制片作品,也不认为这体现了她的制片能力,可能有些刻薄一些的人还会认为,这是珍妮任性要求的结果,片方只不过是在迁就她而已。
珍妮之所以要自己做《与梦露的一周》,而不是拉韦恩斯坦入局,除了不想分出利润、不想被人掣肘以外,也因为韦恩斯坦一旦插足制作,即使两人同挂一栏,大众也会认为这部影片是韦恩斯坦在背后操控,她不过是因为地位高又出了钱,所以才挂到制片人这栏里而已。
但在《迈克尔.克莱顿》里,丹尼尔是她搞定的主演,这件事已经传开了,在一些传言里,乔治当然也是她排挤出局,这些都是在在显示了珍妮的统治力,当她的制片人排名还在大制片西德尼之前的时候,这部影片不算她的制片作品那就说不过去了,业界也会把她真正当作一个制片人来看待——这亦是她在玩家路上的重要一步。而如果没有西德尼的玉成,珍妮是不可能主动争取此事的,老爷子的心胸,也是可见一斑了。
“提醒我给西德尼打个电话,感谢感谢他。”撑着阳伞和切萨雷从花园深处走到了临着山崖的一段观景栈道上,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惠灵顿的市景和远处隐约可见的海湾,珍妮的心情相当不错,她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笑着说,“我简直爱上新西兰了——这里简直是天堂!这么清新原始,这么自由自在——切萨雷,如果我在这里买了房子常住不走,不要太诧异,住在这里,我觉得我和好莱坞毫无联系,感觉就像是在另一个世界。”
在新西兰,狗仔文化几乎是不存在的,毕竟这里的娱乐产业实在说不上是发达,好莱坞那边跟来的狗仔很快也确认了这么一点——珍妮弗在新西兰还是不会去酒吧玩。既然如此,他们又拍不到珍妮进出摄影棚的照片,所以没过几天也陆续撤走。珍妮算是度过了成名后最自由自在、最快乐的拍片日子,作息固定、工作简单,工作量不大,又没有狗仔,又在交通便利的市区,甚至和切萨雷一起在市区公园散步,都不会引来任何注意的眼光,这让她怎么能不爱惠灵顿?怎么不觉得这里和好莱坞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看起来,另一个世界也有电影院。”切萨雷用下颚点了点山脚下的一座小建筑,从他们的高度看下去,恰好可以看到电影院的招牌,还有影院前忙着停车的人群:周五下午,有些公司已经下班了,恰好可以来看一场电影。
“你就非得给我泼冷水吗?”珍妮瞪了切萨雷一眼,正好捕捉到他整理围巾的动作,她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知道了,这绝对是报复,你这是在报复我拉你出来散步吧?切萨雷。”
切萨雷和一般美国人一样,比较依赖暖气,他注重仪表,更是不会选择羽绒服、冲锋衣作为冬季装束,此时正穿着相当中看不中用的大衣三件套,陪她在新雪后的公园散步,有可能是感到比较寒冷,不过他装得好,珍妮刚才根本没注意到,现在发现切萨雷的手指关节冻得通红,这才一边开玩笑,一边领着他走向电影院,“詹姆斯还要两小时收工,距离晚饭时间还早,我们不如一起看场电影吧,唔,冬季强档《加勒比海盗3》今天刚好上映,这也是你刚才试图提醒我的吧,不如我们就去看这部电影好吗?”
切萨雷矜持地点了点头,没有表示反对,而是有些依依不舍地把刚放进衣袋的手又抽了出来,翻过手腕看了看时间,“下午4点,现在,洛杉矶的午夜场应该也快结束了吧……”
但对于《迈克尔.克莱顿》来说,事情就没这么美了,这部片子是时代华纳和大梦、乔治克鲁尼联合开发的,现在乔治方面已经属于坐等收钱的态度,想要多花一分钱让他们去为影片冲奖都不可能,当然这也很好理解。对于时代华纳来说,珍妮明显是迪士尼系,合作拍片,有钱大家一起赚是没问题,指望他们很有热情地为珍妮冲奖,甚至是为《迈克尔.克莱顿》冲奖,这都属于非分的想法,既然你珍妮弗在拍摄的时候话语权这么强,排挤走了主演不说,连最后终剪版都是在你的干涉下剪出来的,那在运营里你也要承担上相应的责任,没有说你又是独断专行,又是大拿利润,然后到冲奖的时候坐等华纳掏钱为你冲奖的事。简单地说,《迈克尔.克莱顿》并不是华纳的亲生子,所以也别指望华纳对它有多掏心掏肺了。
而珍妮这边,对于今年的形式也是有个很清醒的判断:钱可以花在冲最佳影片上,也可以花在冲最佳男主角上,但花在为她冲奖上则希望不大,珍妮能拿个奥提就很不错了,而就她的判断,不论是报主还是报配,自己的这个奥提都是很稳当的。
这并不是她太过自大,珍妮会做出如下的判断,第一是因为对影片质量,对自己的表演实力有信心,还有一点,她毕竟是创造了奥斯卡记录,一届包揽主配的人物,不管这个主配来得多离奇,多么巧合,最终拿到了是事实。奥斯卡的公信力从此也和她被捆绑在了一起,珍妮的实力受到越多的质疑,其实也就等于奥斯卡的公信力受到越大的损害,如果她从此就去演一些商业片,或者演技大砸锅,那么2006年的奥斯卡肯定会成为奥斯卡历史之耻,所以哪怕是为了自己,奥斯卡委员会也会很热心帮她背书,为她确认珍妮弗.杰弗森演技天才、演技派的地位,这样当年的意外最终也会变成传奇美谈。2007年的奥斯卡那是没有办法,珍妮根本没有冲奥片,今年她既然有了冲奥片,只要表现在水准之上,一个奥提肯定是跑不了的,更何况她在《迈克尔.克莱顿》里的表现的确算得上是有进步,有突破,这一点她也能从制片组的人里得到肯定。
但,奥提不等于是能拿奖,一般来说,除非演员有奇迹般的表现和逆天的运气,是无法在几年内连续得奖,甚至是蝉联的——就以汤姆.汉克斯为例,他在1993年的《费城故事》,极度政治正确,迎合了当时媒体和社会对于正视艾滋病、挑战艾滋病的需求,本人演技也是超凡脱俗,把同性恋艾滋病患者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演绎得惟妙惟肖、动人心魄,再加上当时他已经38岁,之前也有过《飞越未来》、《西雅图夜未眠》等重要作品,正位影帝实属水到渠成、名正言顺,谁知,1994年的《阿甘正传》又是一部神片,政治比《费城故事》还要正确,阿甘简直是美国梦、美国精神的代表,不但票房大卖、话题度满载,极度符合评委的胃口,而且汤姆挑战了阿甘这个轻度智障患者的角色,再度突破自己,贡献了极为精彩的演出。在神片、神角色的加持下,评委不把票给他才是不专业——这种大势压倒了一切,他也因此蝉联奥斯卡影帝,成为了历史上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演员。
当然,蝉联、间隔很短地得奖在黄金年代,或者说奥斯卡刚设立的年代,其实并不是那么难复制的成就,但考虑到好莱坞的高速发展,电影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公司越来越多,大制片厂时代一去不复返,暗箱手段对奥斯卡的影响越来越弱,要重复这样的奇迹难度会越来越高,从评委的心态来考虑,通常地说,同部门两个奥斯卡相隔很可能会在五年以上,在这五年之间,除非你本人做出奇迹般的突破,带来《阿甘正传》那样的神片,否则不管你表演再好,也就是拿个奥提的命,给你奥提已经是足够的肯定了,评委基于平衡心态,在投票决定奖项归属时是不可能会投你的。甚至对于一些运气不好的演员来说,这种心态还会是跨部门的,不管是主角、配角,拿到一个奥斯卡后,下一个你怎么都得多等个五六年的,不管你单片表现对于竞争者来说有多优异,只要评委综合考虑下来,觉得你的资历配不上两个奥斯卡,他们就是不会给你投票。
按照珍妮的资历,《第五个莎莉》和《恶魔穿着prada》其实都是奥提水平,结果巧合之下居然双双得奖,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也知道,起码五年到十年内她也就只能多刷几个提名了,梅丽尔.斯特里普到现在也就是两个奥斯卡,她的演技会比不上珍妮吗?连她都没有第三个,珍妮要再拿,起码等她拿到了第三个再说吧。倒是丹尼尔,他目前也就是一个奥斯卡,相对于他演技之神的口碑,以及阿瑟.米勒女婿的血统来说,一个似乎有些少了,而且那一个还是17年前《我的左脚》,珍妮感觉他来冲男主的希望还更大一些。
既然是这么个情况,那么凯伦报女主的话,《迈克尔.克莱顿》冲最佳影片的声势会更雄壮一些,男女主角和最佳影片同时提名,如果还能捞个最佳导演的提名的话,那就是四大奖都有提名,这种声势营销《迈克尔.克莱顿》深度口碑片的形象是很有利的,如果它能拿到最佳影片候选者中相对最好的票房,那么中选最佳影片的可能性就很大。——这又是奥奖评委们细微的心态了,在注重艺术性的同时,他们也是希望能兼顾商业性的,毕竟谁也不希望奥斯卡越做越小众,所以,在拿到提名以后,票房越高就越有利拿奖,再配合上媒体口碑,《迈克尔.克莱顿》冲击最佳影片的可能性不能说是十拿九稳,但起码也是可以一搏了。
“所以,”珍妮总结地说,“报女主是最优配置。”
“对,”切萨雷点了点头,他调整了一下角度,躲开了直射面部的阳光,“这对你前年的‘女主报女配’事件也会是个很好的补偿。”
比起《第五个莎莉》拿女主,《恶魔穿着prada》拿女配反而更令人无法接受,也是网络上的r嘲弄她最大的话柄,毕竟她的戏份明显就是女主,强行改报女配,给人以功利心十足的印象,吃相也的确不太好看,一副对自己没信心的感觉。以凯伦这个可主可配的角色报女主,给人以自信、强势的感觉,在提名基本可以保证,拿奖基本没戏的情况下,报女主是对各方面都有利的决定,唯一需要放弃的只是报女配更可能拿奖的飘渺希望而已。
但珍妮本来也没指着这个,她今年就没预算自己能拿奥斯卡,“既然这是共同的决定,那没问题,不过这么一来,我们在金球和前置奖项里都得报女主了。”
为了确保拿奖,金球报主,奥斯卡报配是常见的现象,但金球为了拿奖报配,奥斯卡报主角那就是显得心机太深。切萨雷点了点头,宽慰地说,“你在前置奖项上还是有希望的,毕竟今年能和你对抗的本土演员不多,你依然占据一定的优势。更何况,到目前为止,影评人的反馈非常不错,你在影评人协会奖上应该是占据了先手。”
珍妮吐了一口气,重新迈开步伐,离开了新西兰人特别喜爱的夏天圣诞树,切萨雷戴上墨镜跟在她身后,绅士地为她打起了遮阳伞。
“我现在已经对这些奖项不是那么看重了,”珍妮老气横秋地说,“感觉不出有什么意义,它们又会对我有什么影响。”
“你会这么说是因为你现在拿到的是好评,”切萨雷毫不留情地戳破了珍妮的矫情一面,又转开了话题,“说真的,剧组就没人对你的遮阳伞造型发表任何异议吗?对你这种即使是隆冬也要打伞的行为发表任何评论?”
他说得没错,珍妮之所以对于这些评论感到意兴阑珊,完全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迈克尔.克莱顿》收到的几乎全是好评。——在芝加哥的第一次试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场的五位影评人都对电影本身和演员的表演、导演的功力赞不绝口,珍妮和丹尼尔被这五位权威影评人视作是今年奥斯卡的热门,虽然当时玛丽没能回答出珍妮打算报主角还是配角,多少让一心栽培、提携她的影评人有些不便下手,但他们还是极有诚意,在回避戏份多少,确定她是主角还是配角的前提下,为她大为鼓吹,并且对珍妮出演《加勒比》这样的商业片也表示了理解,算是以权威身份,终结了从《加勒比2》开始的黑演技潮流。
“值得注意的是,珍妮弗在商业片上的野心就和她在艺术片上的野心一样大,她似乎打算通过打斗戏码来积累自己在文艺片多做尝试的资本,通过《迈克尔.克莱顿》,她已经证明了自己能演出震撼人心的阴郁角色,她的能量能把观众的内心掀翻打碎,但《迈克尔.克莱顿》永远也不会像《加勒比海盗》一样走近千家万户,而这个年轻的影后还不想为大众遗忘,从此活在艺术院线之中。”
在德里克的影评兼专访文章里,他深刻而犀利地写道:珍妮弗对于她的用意也是直言不讳,她眨动着碧绿的大眼,看似天真无邪地反问,‘为什么不呢?大众想看一些轻松、有趣的电影,一些能刺激他们肾上腺素的东西,我不认为这样的需求低人一等,当然,我能演一些和这些需求相反的角色,那些通过让人不愉快来触发思考火花的影片,我可以抛弃我的外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喜欢听到别人夸奖我的美貌,我是说,为什么我们不能兼顾呢?’
是啊,为什么她不能兼顾呢?这个26岁的女孩拥有世界上的一切,美貌、才华、自信、勇气,她不像是我认识的那些女演员,一边埋怨美貌对她们的阻碍,一边不自觉地依赖着她,看到她你会想到查理兹.塞隆,这个一样是通过美貌获得大家注意,然后毁掉美貌赢得奖项的演员。我认为这一举动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是对于人类本能的深刻讽刺,当她们美貌时,演技并不会就此逝去,但遗憾的是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些,人类的这种本能迫使她们必须做出选择,毁掉自己的一面,好让另一面——我们号称自己最重视的一面获得大家的注意,而大众还自夸着他们是较有深度的那一方,轻蔑地把美貌和肤浅画上了等号。
事实上,对于珍妮弗.杰弗森来说,出演商业片并不是轻率的决定,反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她不惧怕随之而来的影评风暴,不在乎影评人对她尖酸刻薄的评价,因为她知道在必要的时候她能把他们全部征服。
“哦,我很少去看那些(影评)。”她说,坦率地大笑了起来,“当然,《加勒比海盗2》以后,所有人都在骂我,即使是你也对我感到失望,但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知道我有多棒,我知道我能做到哪一步,我只是——当然我很感谢大家的批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因此迷失方向。我爱商业片,就像是我爱艺术片一样,我认为娱乐大众一样是非常有挑战的工作,也非常有意义,就如同深深地打动一小部分人一样有意义。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依然会试图兼顾,找一个平衡点。我认为这不是坏事,没有人规定一个演员只能专注于一个方面,我在《海盗》里拿到的票房对于我接手《迈克尔.克莱顿》的制作有很大的帮助,我相信我的名字也会帮助一些原本对艺术片没兴趣的人走进电影院观看《迈克尔.克莱顿》,这不在于利润和票房,而在于你能帮助多少人找到他们原本并不熟知的兴趣。”
在新西兰的阳光下,她的双眼闪闪发光,这女孩深信她正做着正确的事,而我也不禁自问自己,在看过《迈克尔.克莱顿》之后,谁又有资格来否定她呢?她才26岁,已经有了两座奥斯卡,超过29亿的累计票房(在本文面世后没有多久,随着《加勒比海盗3》的上映,这个数字会更为骇人),她在做的事几乎领先于这个世界,领先于这个行当99.9%的从业者,她不单单是出色的演员,还是个有魄力的新晋制作人、公司经营者,她的大梦电影和迪士尼关系密切,2006年发行了两部电影,诞生了一个奥斯卡提名,赚到了累计1亿出头的票房,投资回报率达到4:1——她亲自制作的第一部电影就是《迈克尔.克莱顿》这样的杰作,她正投身于福克斯和大梦合作,有史以来投资最高的电影项目中担当主演和制作人,在这个项目完成后她会制作并主演一部豪华班底的玛丽莲.梦露传记片,这女孩所做的每一件事对好莱坞似乎都意义非凡,比起评价、否定,如今我更有兴趣的是旁观和见证,她会成为历史总票房最高的影星吗?她会拿到第三个奥斯卡吗?她会成为好莱坞有史以来成就最高的女明星吗?对于珍妮弗.杰弗森,如今你很难说出‘这不可能’。
——这样的一篇影评兼采访刊发在《综艺》上以后,即使还有人嘲笑她演商业片,这样的论调也不会再激起什么风浪,对她的星途造成什么致命的影响了,起码在她的艺术片砸锅之前不会。而这也预示着,在《加勒比海盗2》遭受嘲笑式、海浪式的差评之后,一直笼罩在珍妮星途上空的一片乌云正式移去(虽然她本人对此一直没有太多实在的感觉),更是对《迈克尔.克莱顿》的极佳造势。毕竟,非常明显,德里克.埃利必须非常欣赏这部电影和珍妮弗,才会写出这么一篇倾向明显,多处开脱的文章来为她即将上映的《加勒比海盗3》铺垫堵嘴,并盛赞凯伦.克劳德这个角色取得的突破。
像是德里克这样的《综艺》专栏作家,本身也就意味着权威和专业大牛的身份,以及非常硬实的公信力,他的支持也许你可以用公关买到,但是他的力撑就不是任何人能用任何筹码交换来的了,毕竟公信力、鉴赏力是他的立身之本。会表露出这样的态度,证明珍妮弗在《迈克尔.克莱顿》里的表现确实超神,真的是打动了他——五个地位类似的影评人都表露出这样的态度?那《迈克尔.克莱顿》绝不可能是失手作,肯定是今年的奥奖热门了。
带了这样的先决心态去看电影,影评人虽然还是会依照自己的喜好去判断电影好坏,不会盲目跟从权威,但起码他们在下结论前肯定会保证自己认真地看过这部影片,没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在给出差评之前会格外的慎重。——这就是权威和口碑的作用,有权威认证,有自身口碑影响,一旦是地位竖立起来,只要不是车祸式的发挥,要造势、要拿提名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就说《迈克尔.克莱顿》,到现在为止已经在芝加哥、洛杉矶、纽约、亚特兰大和旧金山都举办过试映会了,回馈的影评也有几十篇,口碑也一致都是盛赞,纷纷赞扬其是完美地结合了商业性和艺术性,把一个严肃的话题探讨得引人入胜,丹尼尔和珍妮弗都突破了自己……而其也已经是顺利送展威尼斯,入选了主竞赛单元,并且荣幸地被选为了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如果能在欧洲也获得肯定的话,格调自然更高,冲击奥斯卡最佳影片自然也就多了那么几分把握。
她虽然不在江湖,但江湖上还流传着她的传说,这就是最近这段时间最好的注脚了,当好莱坞冲奖片的格局被《迈克尔.克莱顿》冲击得风风雨雨时,珍妮本人却是一结束了《加勒比海盗3》的首映式,就回到新西兰继续赶拍《阿凡达》,短期内再也不敢请假离组,免得引来卡梅隆的不悦。像是《迈克尔》冲奖策略,公司在几个项目上的进度决策这些事情,也只能让切萨雷亲自到新西兰来和她面谈了。
当然,切萨雷也不是只为了这么一席谈话飞到新西兰来,《阿凡达》剧组已经建组一年了,投资方要对福克斯这个制片方进行财务审计,当然这难免会惹怒卡梅隆,拖累一些拍摄行程,为了确保会计师事务所、大梦财务部门和剧组顺利对接,这一次是切萨雷亲自带队——这也是大梦第一次涉足在拍剧组财务审计,按照惯例,切萨雷也要亲身参与,学习、搞懂这块业务的诀窍。
其实两人开始搞公司的时候,切萨雷不懂的地方也许是和她一样多,毕竟他是要做经纪人,而非电影制作人。但珍妮承认自己在快速学习的领域比不上切萨雷,他不断进步的速度是比她要快得多,两人起步时的差距可能还不大,但仅仅是两三年后,她自己还不能得心应手地制作一部电影,却已经可以很放心地把大梦交给切萨雷去领导,不需要担心会出什么疏漏了。像是这一次,她在外拍片,切萨雷在好莱坞做大管家,统筹几个已上映项目的后续收款,以及筹备中的《马利与我》和《暮光之城》,珍妮就是相当放心,一点也不担心项目会失控,又或者切萨雷在一些关键领域会背离她的意见擅自做主。
“对剧组来说,这种程度的怪癖只会让我变得更加可爱。”她紧了紧羽绒服,抢过遮阳伞来自己撑着,回答了切萨雷有些打趣的问题,知道关于公事的对话已经全部结束,接下来可以随便聊聊了。“放弃说服我晒黑吧,我绝不可能答应的。”
出道六年来,珍妮一直是白肤金发的造型,在拍摄《钢铁侠》时,她把头发染红,拍摄时干脆就剪了及肩短发,而不是把头发漂染回原色,这样也算是对头发的养护了——这就是她在造型上可怜的变化,朱利安和克劳迪娅都有意让她去晒黑一些,做成欧美审美中相当喜欢的小麦肤色,但珍妮总是一口拒绝。她现在26岁,已经是开始要注意保养了,毕竟她平时非常忙,白种人又易老,这时候再来个过度日晒,皮肤一晒就得老化,苍老度肯定蹭蹭上去,到时候晒斑和松弛找上门来的话,她就得求助于美容针了,而这正是她想极力拖延和避免的。
对她有些不快的态度,切萨雷只是回以礼貌的微笑,他把调侃藏在了眼睛里,但没有继续这个话题,“顺带一提,《迈克尔》的完成版已经剪出来了,我已经为你争取到了首席制作人的位置。”
“啊?”珍妮又喜又惊,“但西德尼——那么乔治——”
“西德尼对此相当乐见其成。”切萨雷说,“至于乔治,他是执行制片人。”
要送去威尼斯的版本,肯定不可能是给影评人看的无片头片尾、工作人员字幕的版本,而说到加字幕,那也是有讲究的,制片人的头衔和排序都有很多名目,制片人、执行制片人、制片经理,这三者是可以同时出现的,一般是制片人排在最前,在这一栏下的名字是真正的制片人,作品也会被挂到他们名下,被当作是制片作品。而执行制片人这一栏就是给明星和一些没有真正参与到制片过程,但是给与过一定方便和帮助的高层挂名用的,制片经理则是真正做事的那个人——很遗憾的是,虽然大部分事都是他在做,但这部影片并不能算是他的作品,也写不进她的履历表里。
而在制片人这一栏里,排名也是非常讲究和重要的,就拿珍妮来说,之前在《恶魔穿着prada》里,她挂的是制片人没错,但还有大制片温迪.古德曼在主导整部作品,排名也在珍妮之上,所以业内很少有人把这部影片当作是她的制片作品,也不认为这体现了她的制片能力,可能有些刻薄一些的人还会认为,这是珍妮任性要求的结果,片方只不过是在迁就她而已。
珍妮之所以要自己做《与梦露的一周》,而不是拉韦恩斯坦入局,除了不想分出利润、不想被人掣肘以外,也因为韦恩斯坦一旦插足制作,即使两人同挂一栏,大众也会认为这部影片是韦恩斯坦在背后操控,她不过是因为地位高又出了钱,所以才挂到制片人这栏里而已。
但在《迈克尔.克莱顿》里,丹尼尔是她搞定的主演,这件事已经传开了,在一些传言里,乔治当然也是她排挤出局,这些都是在在显示了珍妮的统治力,当她的制片人排名还在大制片西德尼之前的时候,这部影片不算她的制片作品那就说不过去了,业界也会把她真正当作一个制片人来看待——这亦是她在玩家路上的重要一步。而如果没有西德尼的玉成,珍妮是不可能主动争取此事的,老爷子的心胸,也是可见一斑了。
“提醒我给西德尼打个电话,感谢感谢他。”撑着阳伞和切萨雷从花园深处走到了临着山崖的一段观景栈道上,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惠灵顿的市景和远处隐约可见的海湾,珍妮的心情相当不错,她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笑着说,“我简直爱上新西兰了——这里简直是天堂!这么清新原始,这么自由自在——切萨雷,如果我在这里买了房子常住不走,不要太诧异,住在这里,我觉得我和好莱坞毫无联系,感觉就像是在另一个世界。”
在新西兰,狗仔文化几乎是不存在的,毕竟这里的娱乐产业实在说不上是发达,好莱坞那边跟来的狗仔很快也确认了这么一点——珍妮弗在新西兰还是不会去酒吧玩。既然如此,他们又拍不到珍妮进出摄影棚的照片,所以没过几天也陆续撤走。珍妮算是度过了成名后最自由自在、最快乐的拍片日子,作息固定、工作简单,工作量不大,又没有狗仔,又在交通便利的市区,甚至和切萨雷一起在市区公园散步,都不会引来任何注意的眼光,这让她怎么能不爱惠灵顿?怎么不觉得这里和好莱坞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看起来,另一个世界也有电影院。”切萨雷用下颚点了点山脚下的一座小建筑,从他们的高度看下去,恰好可以看到电影院的招牌,还有影院前忙着停车的人群:周五下午,有些公司已经下班了,恰好可以来看一场电影。
“你就非得给我泼冷水吗?”珍妮瞪了切萨雷一眼,正好捕捉到他整理围巾的动作,她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知道了,这绝对是报复,你这是在报复我拉你出来散步吧?切萨雷。”
切萨雷和一般美国人一样,比较依赖暖气,他注重仪表,更是不会选择羽绒服、冲锋衣作为冬季装束,此时正穿着相当中看不中用的大衣三件套,陪她在新雪后的公园散步,有可能是感到比较寒冷,不过他装得好,珍妮刚才根本没注意到,现在发现切萨雷的手指关节冻得通红,这才一边开玩笑,一边领着他走向电影院,“詹姆斯还要两小时收工,距离晚饭时间还早,我们不如一起看场电影吧,唔,冬季强档《加勒比海盗3》今天刚好上映,这也是你刚才试图提醒我的吧,不如我们就去看这部电影好吗?”
切萨雷矜持地点了点头,没有表示反对,而是有些依依不舍地把刚放进衣袋的手又抽了出来,翻过手腕看了看时间,“下午4点,现在,洛杉矶的午夜场应该也快结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