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深圳的青葱岁月 第977章 感恩节假 邻居上门来相邀
听了梓彤的建议,我躺在床上,用力的闭上眼睛,最后还把枕头也盖到了脸上,可依然是一点睡意都没有啊。
卧槽,这不想睡却硬要睡,真叫一个难受啊,最后在床上无比煎熬地捱了几个小时之后,6点钟不到我就爬起来了,先是出去到小区里慢慢的小跑了一大圈,等感觉到身上开始微微出汗了,才回到房间。坐在客厅,打开电脑,一看日期,我才忽然想起来,哎呀,今天是美国人的重大节假日,thanks giving day啊(也就是美国的感恩节),这什么是感恩节啊?
这感恩节的由来其实并不是很长,可以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起源于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这些移民在英国本土时被称为清教徒,因为他们对英国教会的宗教改革不彻底感到不满,再加上英王及英国教会对他们的政治镇压和宗教迫害,所以这些清教徒们便脱离了英国教会,如此一来,在英格兰便待不下去了啊。
于是,他们先是远走荷兰,后来才决定迁居到大西洋彼岸那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对,这么说绝对不对啊,那对岸的美洲大陆怎么就是荒无人烟了呢,难道说人家那些印第安人都是隐形的,都不算是人吗?
1620年,着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了美洲。地是到了,可是要想生存下去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就在那一年的冬天,他们遇到了根本就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严重的饥寒交迫之中。
正在他们几乎弹尽粮绝,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候,附近的印第安人给这些移民送来了生活的必需品,还教会了他们怎么去狩猎,怎么去捕鱼,和怎么去种植玉米等等的本领。在印第安人的耐心帮助下,移民们终于在次年获得了大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里,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们共同制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前来庆祝节日。
于是,在1621年11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四,清教徒们和马萨索德带来的90名印第安人欢聚一堂,庆祝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感恩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还将猎获的火鸡制成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印第安人。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男性清教徒外出打猎、捕捉火鸡,女人们则在家里用玉米、南瓜、红薯和果子等做成美味佳肴。就这样,白人和印第安人围着篝火,边吃边聊,还载歌载舞,整个庆祝活动持续了三天。
第一个感恩节的许多庆祝方式一直流传到现在,不过,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印第安人和白人和谐相处的日子。
其实,从一开始呢,感恩节是没有固定日期的,它由美国各州临时决定,就像咱们的春节一样,在阳历里每一年都不同的。直到了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才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但是,还是没有定下来固定的日期。后来,到了1941年,美国国会才正式将每年11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这感恩节的假期啊,一般都会从星期四持续到星期天,也就是四天时间,按照咱们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小长假了,呵呵呵......
嗨,这几天我光顾着工作了,生怕耽误了会议的日期,所以,这关注点完全不敢偏差啊,也就把这个茬给忘了个干干净净,不用问,今天公司肯定没有人上班啊,人家都在休假呢。
他奶奶个腿的,这白害得我昨天紧张了大半夜,也预演了大半夜,还想着今天要怎么去公司,见了老板怎么开口,见了同事要怎么怎么着呢。结果呢,这所有的一切都白做了,不对,不对,也不能说白做了,就是晚一天而已,也好,那我就放心大胆的歇一天,适应适应一下环境,调整调整时差吧。
昨天在飞机上吃了一块三明治,这大清早的又出去跑了一圈,肚子感觉到有些饿了,一想到这里,我有些担心了,这还不知道得跑哪里去吃呢。对了,客厅里不有冰箱嘛,我去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可以吃的,打开冰箱一看,嚯,东西还不少呢,有面包,有培根,有肠,还有牛排,还有什么东西,我都不怎么认识。
如此看来,James这哥们真够意思啊,你想想他至少还得20来天才能回来呢,人家冰箱里存了这么多东西,十有八九就是为我准备的,谢谢了,真的感谢啊。我拿出几片面包,去厨房煎了两个鸡蛋和几片培根,准备开吃,可是没有热水啊,怎么办?
我几乎翻遍了整个厨房也没有找到可以烧水的器具,最后只好用平底锅分几次烧了点热水,冲了一杯麦片。食物下了肚之后,终于有些撑不住了,困了,不能耽搁,立马上床去睡......
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钟了,又吃了点东西,再度出去四处转转,早上起来跑步的时候天色没有大亮,看得不是太清楚,现在这么一看,嚯,这里的景致还真的满幽雅啊,到处都是绿树成荫啊,绿草丛丛,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水缭绕着小区静静流淌,整个小区显得宁静又安详......
4点多钟,回到房间没有一会儿,竟然收到了公司总经理wilson的电话,得知我已经顺利地住下了,他准备邀请我参加他的感恩节party,我客气了一下,表示自己时差还没有调过来,就不过去了。
wilson表示很理解,说如果我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直接打电话找他,另外,明天一早,他会过来接我直接去公司的。我说了声感谢,没有问题......
挂了电话,我躺在沙发上看了一下刚才出去时候买的一份报纸,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什么啊?就是在12月2-5号在芝加哥有个展览,这个展览我之前早就有听别人提起过,说质量不错,是美国东部很不错的一个展会。我想,既然咱赶巧碰上了,那一定要想方设法去那里看一看,就当做开开眼界了。当然了,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如果到时候真的腾不出时间来,那也没有办法啊,不过,既然有这个打算,那就见机行事吧。
等我看完报纸,再往窗外一瞅,呵呵呵,夜幕已经降临了,我正准备起身去弄点吃的呢,忽然就听到在院门处有呼喊声,我心中有些奇怪,能是谁呢?我不是和wilson说过了嘛,不去啊,难道说他又过来了?于是,赶忙起身,打开房门,紧接着就听到一声“happy thanks giving day!”
我抬头一看,站在院子门口的是一对白人老夫妇,估计有60多岁了,他们看到出来的是我,似乎也很惊讶,我连忙解释说我是James的同事,中国过来的,昨天夜里才刚住下的。
老两口一听就乐了,原来他们知道James出差了,不过刚刚看到这边客厅的灯亮了,以为是James提前回来了呢,所以老两口才过来敲门,准备邀请James过去他们家一起共度感恩节呢。
我赶忙先说了声感恩节快乐,还没有等我开口说其他的,老两口先是自我介绍了一下说是Simons,然后便很热情的邀请我去他们家,和他们一起过感恩节。
这真的让我有些受宠若惊啊,再次让我认识到了美国人民的好客,想一想,这要是在咱们中国,初次见面,又不是亲戚朋友,是绝不可能直接邀请一个陌生人去自己家做客的。
坦诚的说,咱们中国人总体的感觉就是对很多人很多事都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嘴上总是说着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内心里却认为很多人都是不怀好意的,所以,平时遇到不熟悉的人,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愿意去主动多做接触的,除非你有别的目的。不过,这种情况大都是发生在城里,而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也不尽然,因为我亲身经历过,也亲眼见过很多次,遇到有路过的人进门来讨口水喝,或者是陌生人落了难,大家都愿意热情的伸出一把手。
Simons夫妇的这一幕让我仿佛看到了十几二十年前的农村老家,看着老两口那真诚的态度和流露出来的那渴望的目光,我赶忙再次表示感谢,同时表示自己以前从来没有过过感恩节,如果过去你们家里的话,恐怕会给你们老两口带来什么不方便。
哪成想老两口异口同声的连说没有问题,没有关系,说家里面就他们两个人,一定要过去和一起热闹热闹。
盛情难却啊,咱不能凉了老人家的那份心啊,我只有接受了他们的邀请。可是,作为礼仪之邦,咱们中国人的礼节是不能空手登人家的门啊,还有父母从小对我的教诲也不允许啊。所以,我连忙转身回到房间打开行李箱,从里面拿出了一包茶叶,这还是梓彤给我准备的带给同事们的礼物呢,不过,这个时候能拿出手的也只有这个了。
我满心忐忑地跟着他们俩到了隔壁,这套房子和我住的这套房子大小差不多,整体结构也类似,只是装修的更雅致一些。
卧槽,这不想睡却硬要睡,真叫一个难受啊,最后在床上无比煎熬地捱了几个小时之后,6点钟不到我就爬起来了,先是出去到小区里慢慢的小跑了一大圈,等感觉到身上开始微微出汗了,才回到房间。坐在客厅,打开电脑,一看日期,我才忽然想起来,哎呀,今天是美国人的重大节假日,thanks giving day啊(也就是美国的感恩节),这什么是感恩节啊?
这感恩节的由来其实并不是很长,可以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起源于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这些移民在英国本土时被称为清教徒,因为他们对英国教会的宗教改革不彻底感到不满,再加上英王及英国教会对他们的政治镇压和宗教迫害,所以这些清教徒们便脱离了英国教会,如此一来,在英格兰便待不下去了啊。
于是,他们先是远走荷兰,后来才决定迁居到大西洋彼岸那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对,这么说绝对不对啊,那对岸的美洲大陆怎么就是荒无人烟了呢,难道说人家那些印第安人都是隐形的,都不算是人吗?
1620年,着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了美洲。地是到了,可是要想生存下去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就在那一年的冬天,他们遇到了根本就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严重的饥寒交迫之中。
正在他们几乎弹尽粮绝,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候,附近的印第安人给这些移民送来了生活的必需品,还教会了他们怎么去狩猎,怎么去捕鱼,和怎么去种植玉米等等的本领。在印第安人的耐心帮助下,移民们终于在次年获得了大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里,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们共同制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前来庆祝节日。
于是,在1621年11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四,清教徒们和马萨索德带来的90名印第安人欢聚一堂,庆祝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感恩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还将猎获的火鸡制成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印第安人。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男性清教徒外出打猎、捕捉火鸡,女人们则在家里用玉米、南瓜、红薯和果子等做成美味佳肴。就这样,白人和印第安人围着篝火,边吃边聊,还载歌载舞,整个庆祝活动持续了三天。
第一个感恩节的许多庆祝方式一直流传到现在,不过,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印第安人和白人和谐相处的日子。
其实,从一开始呢,感恩节是没有固定日期的,它由美国各州临时决定,就像咱们的春节一样,在阳历里每一年都不同的。直到了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才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但是,还是没有定下来固定的日期。后来,到了1941年,美国国会才正式将每年11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这感恩节的假期啊,一般都会从星期四持续到星期天,也就是四天时间,按照咱们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小长假了,呵呵呵......
嗨,这几天我光顾着工作了,生怕耽误了会议的日期,所以,这关注点完全不敢偏差啊,也就把这个茬给忘了个干干净净,不用问,今天公司肯定没有人上班啊,人家都在休假呢。
他奶奶个腿的,这白害得我昨天紧张了大半夜,也预演了大半夜,还想着今天要怎么去公司,见了老板怎么开口,见了同事要怎么怎么着呢。结果呢,这所有的一切都白做了,不对,不对,也不能说白做了,就是晚一天而已,也好,那我就放心大胆的歇一天,适应适应一下环境,调整调整时差吧。
昨天在飞机上吃了一块三明治,这大清早的又出去跑了一圈,肚子感觉到有些饿了,一想到这里,我有些担心了,这还不知道得跑哪里去吃呢。对了,客厅里不有冰箱嘛,我去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可以吃的,打开冰箱一看,嚯,东西还不少呢,有面包,有培根,有肠,还有牛排,还有什么东西,我都不怎么认识。
如此看来,James这哥们真够意思啊,你想想他至少还得20来天才能回来呢,人家冰箱里存了这么多东西,十有八九就是为我准备的,谢谢了,真的感谢啊。我拿出几片面包,去厨房煎了两个鸡蛋和几片培根,准备开吃,可是没有热水啊,怎么办?
我几乎翻遍了整个厨房也没有找到可以烧水的器具,最后只好用平底锅分几次烧了点热水,冲了一杯麦片。食物下了肚之后,终于有些撑不住了,困了,不能耽搁,立马上床去睡......
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钟了,又吃了点东西,再度出去四处转转,早上起来跑步的时候天色没有大亮,看得不是太清楚,现在这么一看,嚯,这里的景致还真的满幽雅啊,到处都是绿树成荫啊,绿草丛丛,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水缭绕着小区静静流淌,整个小区显得宁静又安详......
4点多钟,回到房间没有一会儿,竟然收到了公司总经理wilson的电话,得知我已经顺利地住下了,他准备邀请我参加他的感恩节party,我客气了一下,表示自己时差还没有调过来,就不过去了。
wilson表示很理解,说如果我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直接打电话找他,另外,明天一早,他会过来接我直接去公司的。我说了声感谢,没有问题......
挂了电话,我躺在沙发上看了一下刚才出去时候买的一份报纸,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什么啊?就是在12月2-5号在芝加哥有个展览,这个展览我之前早就有听别人提起过,说质量不错,是美国东部很不错的一个展会。我想,既然咱赶巧碰上了,那一定要想方设法去那里看一看,就当做开开眼界了。当然了,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如果到时候真的腾不出时间来,那也没有办法啊,不过,既然有这个打算,那就见机行事吧。
等我看完报纸,再往窗外一瞅,呵呵呵,夜幕已经降临了,我正准备起身去弄点吃的呢,忽然就听到在院门处有呼喊声,我心中有些奇怪,能是谁呢?我不是和wilson说过了嘛,不去啊,难道说他又过来了?于是,赶忙起身,打开房门,紧接着就听到一声“happy thanks giving day!”
我抬头一看,站在院子门口的是一对白人老夫妇,估计有60多岁了,他们看到出来的是我,似乎也很惊讶,我连忙解释说我是James的同事,中国过来的,昨天夜里才刚住下的。
老两口一听就乐了,原来他们知道James出差了,不过刚刚看到这边客厅的灯亮了,以为是James提前回来了呢,所以老两口才过来敲门,准备邀请James过去他们家一起共度感恩节呢。
我赶忙先说了声感恩节快乐,还没有等我开口说其他的,老两口先是自我介绍了一下说是Simons,然后便很热情的邀请我去他们家,和他们一起过感恩节。
这真的让我有些受宠若惊啊,再次让我认识到了美国人民的好客,想一想,这要是在咱们中国,初次见面,又不是亲戚朋友,是绝不可能直接邀请一个陌生人去自己家做客的。
坦诚的说,咱们中国人总体的感觉就是对很多人很多事都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嘴上总是说着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内心里却认为很多人都是不怀好意的,所以,平时遇到不熟悉的人,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愿意去主动多做接触的,除非你有别的目的。不过,这种情况大都是发生在城里,而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也不尽然,因为我亲身经历过,也亲眼见过很多次,遇到有路过的人进门来讨口水喝,或者是陌生人落了难,大家都愿意热情的伸出一把手。
Simons夫妇的这一幕让我仿佛看到了十几二十年前的农村老家,看着老两口那真诚的态度和流露出来的那渴望的目光,我赶忙再次表示感谢,同时表示自己以前从来没有过过感恩节,如果过去你们家里的话,恐怕会给你们老两口带来什么不方便。
哪成想老两口异口同声的连说没有问题,没有关系,说家里面就他们两个人,一定要过去和一起热闹热闹。
盛情难却啊,咱不能凉了老人家的那份心啊,我只有接受了他们的邀请。可是,作为礼仪之邦,咱们中国人的礼节是不能空手登人家的门啊,还有父母从小对我的教诲也不允许啊。所以,我连忙转身回到房间打开行李箱,从里面拿出了一包茶叶,这还是梓彤给我准备的带给同事们的礼物呢,不过,这个时候能拿出手的也只有这个了。
我满心忐忑地跟着他们俩到了隔壁,这套房子和我住的这套房子大小差不多,整体结构也类似,只是装修的更雅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