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三百八十七章 嫁衣
话说,东胡小侯爷将大月氏王子剁成几块喂了狗,原本这是为了不让外界知晓当晚之事,以免朝廷误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可是,哪曾想到,没出两日,此事就不知道从府中哪个下人口中传了出来,一时之间搞得是赤峰城满城尽知。
赤峰城的郡守赶紧将此事呈禀朝廷。
而再说朝廷,得知东胡小侯爷将大月氏的大王子给剁碎了喂狗,国政院也不含糊,直接一道嘉奖令六百里加急,传至赤峰。
大大的褒奖了一番东胡小侯爷,说他立了大功,将敌对势力直接粉碎瓦解于萌芽状态,算是立了军功,于是加封他一个大秦上校的军衔。
这可把东胡小侯爷给高兴坏了,自己虽说是侯爵,但自从大秦改了军制后,军功爵位已经分开了,军队里有专门的军衔,从列兵到上将,而爵位则更多是代表一个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是,这种侯爵对别人来说,自然也是值得骄傲的,但是东胡小侯爷的侯爵其实是一种归顺的恩赐,并不光彩,这也是让他一直耿耿于怀之事。
而如今不同了,本侯爷是大秦的上校了。
上校的军衔可是实打实完全靠立军功获取的,所以朝廷封的上校军衔,对东胡小侯爷来说就显得格外的荣耀。
更重要的是,上校属是大秦军制里的中上级军官的军衔,到军中可直接指挥一个团(三个营)。或者说,再立上一点功,就能升将军了。
这让东胡小侯爷十足兴奋,同时也燃起了想当将军的雄心壮志,当即便上书朝廷,愿投身军旅,再立军功。
十五六岁,就要去军中领兵,按后世的观念,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是,这里是秦朝,李阳为了鼓励游牧部族与中原将士同心抗敌,保家卫国之精神,当即予准,调其前往东北军区司令部听用。
当然,东北军区大司令王离,自然不可能让这位小侯爷,如今大秦军中最为年轻的上校去冲锋陷阵,只是让其暂且在军中历炼而已。毕竟,人家年纪尚浅,而且还是位侯爷不是?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大秦军中,特别是东北军区里,游牧部族的将士比例还是占了有近三成的。
只不过,大秦并没有将这些各部族的将士单独组成营,而是和中原将士一样,一视同仁。中原将官手下有草原士兵,草原的将官手下也有中原士兵。
这也造成,小侯爷在军中,其实也并不可能说指挥自己东胡士兵。
因为,如今的秦国,举国皆华夏族,国中不分地域部族,军中就更不分地域和部族了。只要进了军中,就没有老秦人、韩人、赵人、魏人、楚人、燕人、东胡人、匈奴人、夫余人、肃慎人之分,你都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秦人,秦国军人!
用李阳的话来讲,军中是一个大熔炉,更应当做好各地域、各部族之间的融合与团结,能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部族的人团结、合心,以达到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之目的。
只要军中,老秦人、韩人、赵人、魏人、楚人、燕人、东胡人、匈奴人、夫余人、肃慎人,彼此皆视为同胞、兄弟,团结一心,保家卫国,那么整个秦国自然也就会团结一心。
为此,大秦的军中,经常会开展爱国主义学习和教育,全军上下,深入学习始皇帝“三个维护”的重要思想。
深入贯彻军事战略方针,聚力备战打仗,加强练兵备战工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同时军中还经常学习,要坚持以国政院院长李阳的思想为指导,增强“两个意识”:国家意识、使命意识。
坚持把“保家卫国、牢记使命”作为军中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将士终身觉悟,以期把我军建设成一支拥有统一意识,牢记使命,随时能打,亦能取胜的国家军事力量,坚决完成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统一之使命。
当然,东胡小侯爷被封少校军衔,调到东北军区司令部任职一事,着实让肃慎侯他们羡慕嫉妒恨。
肃慎王听闻这个消息的时候,甚至都忍不住咒骂月氏王有眼无珠,想在北方草原搞事情,居然不先找自己这位肃慎侯,真是岂有此理,害自己丢了一份立功的好机会。
虽说肃慎王年纪五十有余了,而且大秦待他也不薄,亦无过河拆桥之意。但是他心中也是明白的,这侯爵怎么说也是归顺获赐的,是不长久的。
没有职权的封号,有个卵用?
自己能当一辈子的侯爷,但是自己的子孙们呢?如今的肃慎部族,早就因郡县制给拆散了,自己这个肃慎侯,除了身份和地位尊荣,其它的什么都不是,等自己死后,自己家也就落寞下去了。
所以,要想把这种富贵长久下去,就得有真正的职权。
而就在这时,他又听到了一个重大消息,大秦要向乌孙派兵增援。
于是,肃慎侯和夫余侯,也来不及向朝廷呈送奏折了,直接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了王离的司令部,求王离一定要给机会,让他们在军中去历练。
其实,说白了就是想让自己的儿子,趁此机会去捞点军功。
王离自然明白他们的意思,所以也很爽快的答应了,同时以苏角为主将,领骑兵五万,驰援乌孙……
也就在东北军区,苏角领兵驰援乌孙的同时,咸阳也迎来了羌的使者。
一切都如李阳所料的一样,羌此次派使者前来,自然也是请援来的。
羌显然是得知乌孙归顺大秦一事,所以此次前来请援,倒是诚意十足,直接表明愿归顺大秦。
估计月氏王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攻伐乌孙和羌,结果居然会是给大秦做了嫁衣。
一国未灭,反倒把他们全部逼得归顺大秦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月氏王得知此事后,直接一口老血喷了出来,仰头就栽到了地上……
是的,他知道大月氏要完了!
可是,哪曾想到,没出两日,此事就不知道从府中哪个下人口中传了出来,一时之间搞得是赤峰城满城尽知。
赤峰城的郡守赶紧将此事呈禀朝廷。
而再说朝廷,得知东胡小侯爷将大月氏的大王子给剁碎了喂狗,国政院也不含糊,直接一道嘉奖令六百里加急,传至赤峰。
大大的褒奖了一番东胡小侯爷,说他立了大功,将敌对势力直接粉碎瓦解于萌芽状态,算是立了军功,于是加封他一个大秦上校的军衔。
这可把东胡小侯爷给高兴坏了,自己虽说是侯爵,但自从大秦改了军制后,军功爵位已经分开了,军队里有专门的军衔,从列兵到上将,而爵位则更多是代表一个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是,这种侯爵对别人来说,自然也是值得骄傲的,但是东胡小侯爷的侯爵其实是一种归顺的恩赐,并不光彩,这也是让他一直耿耿于怀之事。
而如今不同了,本侯爷是大秦的上校了。
上校的军衔可是实打实完全靠立军功获取的,所以朝廷封的上校军衔,对东胡小侯爷来说就显得格外的荣耀。
更重要的是,上校属是大秦军制里的中上级军官的军衔,到军中可直接指挥一个团(三个营)。或者说,再立上一点功,就能升将军了。
这让东胡小侯爷十足兴奋,同时也燃起了想当将军的雄心壮志,当即便上书朝廷,愿投身军旅,再立军功。
十五六岁,就要去军中领兵,按后世的观念,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是,这里是秦朝,李阳为了鼓励游牧部族与中原将士同心抗敌,保家卫国之精神,当即予准,调其前往东北军区司令部听用。
当然,东北军区大司令王离,自然不可能让这位小侯爷,如今大秦军中最为年轻的上校去冲锋陷阵,只是让其暂且在军中历炼而已。毕竟,人家年纪尚浅,而且还是位侯爷不是?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大秦军中,特别是东北军区里,游牧部族的将士比例还是占了有近三成的。
只不过,大秦并没有将这些各部族的将士单独组成营,而是和中原将士一样,一视同仁。中原将官手下有草原士兵,草原的将官手下也有中原士兵。
这也造成,小侯爷在军中,其实也并不可能说指挥自己东胡士兵。
因为,如今的秦国,举国皆华夏族,国中不分地域部族,军中就更不分地域和部族了。只要进了军中,就没有老秦人、韩人、赵人、魏人、楚人、燕人、东胡人、匈奴人、夫余人、肃慎人之分,你都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秦人,秦国军人!
用李阳的话来讲,军中是一个大熔炉,更应当做好各地域、各部族之间的融合与团结,能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部族的人团结、合心,以达到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之目的。
只要军中,老秦人、韩人、赵人、魏人、楚人、燕人、东胡人、匈奴人、夫余人、肃慎人,彼此皆视为同胞、兄弟,团结一心,保家卫国,那么整个秦国自然也就会团结一心。
为此,大秦的军中,经常会开展爱国主义学习和教育,全军上下,深入学习始皇帝“三个维护”的重要思想。
深入贯彻军事战略方针,聚力备战打仗,加强练兵备战工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同时军中还经常学习,要坚持以国政院院长李阳的思想为指导,增强“两个意识”:国家意识、使命意识。
坚持把“保家卫国、牢记使命”作为军中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将士终身觉悟,以期把我军建设成一支拥有统一意识,牢记使命,随时能打,亦能取胜的国家军事力量,坚决完成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统一之使命。
当然,东胡小侯爷被封少校军衔,调到东北军区司令部任职一事,着实让肃慎侯他们羡慕嫉妒恨。
肃慎王听闻这个消息的时候,甚至都忍不住咒骂月氏王有眼无珠,想在北方草原搞事情,居然不先找自己这位肃慎侯,真是岂有此理,害自己丢了一份立功的好机会。
虽说肃慎王年纪五十有余了,而且大秦待他也不薄,亦无过河拆桥之意。但是他心中也是明白的,这侯爵怎么说也是归顺获赐的,是不长久的。
没有职权的封号,有个卵用?
自己能当一辈子的侯爷,但是自己的子孙们呢?如今的肃慎部族,早就因郡县制给拆散了,自己这个肃慎侯,除了身份和地位尊荣,其它的什么都不是,等自己死后,自己家也就落寞下去了。
所以,要想把这种富贵长久下去,就得有真正的职权。
而就在这时,他又听到了一个重大消息,大秦要向乌孙派兵增援。
于是,肃慎侯和夫余侯,也来不及向朝廷呈送奏折了,直接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了王离的司令部,求王离一定要给机会,让他们在军中去历练。
其实,说白了就是想让自己的儿子,趁此机会去捞点军功。
王离自然明白他们的意思,所以也很爽快的答应了,同时以苏角为主将,领骑兵五万,驰援乌孙……
也就在东北军区,苏角领兵驰援乌孙的同时,咸阳也迎来了羌的使者。
一切都如李阳所料的一样,羌此次派使者前来,自然也是请援来的。
羌显然是得知乌孙归顺大秦一事,所以此次前来请援,倒是诚意十足,直接表明愿归顺大秦。
估计月氏王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攻伐乌孙和羌,结果居然会是给大秦做了嫁衣。
一国未灭,反倒把他们全部逼得归顺大秦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月氏王得知此事后,直接一口老血喷了出来,仰头就栽到了地上……
是的,他知道大月氏要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