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第327章 中医
热门推荐:
开局一艘船,沉了
神庭至尊
快穿好孕:娇软兔兔被大佬们狂宠
我弃爱你慌啥?废柴女逆袭仙途
骄记
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
五年后:她带五个缩小版王爷回归
帝王联姻:裙下之臣
重生2000:从追求青涩校花同桌开始
第327章 中医
刘三见到了董薇薇,把药交给了她。他做的都是些最简单的药剂:现成的方子,利用本地能够采集炮制的草药做出来的。为了便于使用,全部做成了散剂和丸剂。
“这些是我做的简单的草药。”刘三把篓子里的许多纸包和木盒交给董薇薇,“你懂点中医吧。”
“懂一点点。”董薇薇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我就学过一点针灸、拔罐、推拿之类。因为搞健身用得到。”
“会号脉吗?”
“只会一点。”
刘三说:“这样的话,你还是先看看这本《赤脚医生手册》好了,有很多简单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段。望闻问切,不一定都要靠诊脉来决断――农村还是常见病比较多一些。这是时部长编撰的《海南常见病诊断和治疗》,你也学习下。”
“好,掌握点医术对开展工作太有用了。”
“这是你申请的医用酒精,脱脂棉,棉签……”刘三拿出一张单子,“这些是我配的药的单子和适用的症状。”他说,“这里有除害预防药、解表药、怯湿药、泻下药、清火药、安神镇惊药……不过这里的中药材实在不全,有些配不出来。有的方子上的药容易找到,我就只给你方子了。
刘三最后拿出一只小木箱子: “这是卫生部给你的礼物――医药箱。”他眨了下眼睛,“里面还有些东西是试制品。”
董薇薇好奇的打开一看,除了常用的东西之外,还有看上去就很粗糙的自制纱布口罩――这是新产品。里面还有个盒子装的是一套全新的简易手术器械。
“这东西太要紧了,给我这个门外汉是不是浪费……”董薇薇当然知道手术器械贵重。
“没关系,这是临高产得!”刘三看到她的反应,觉得满意,“你拿出来仔细看看。”
“这是铜的?”董薇惊奇的问。
“没错,是青铜的,”刘三说,“实话说我都没料到药械厂能够做出这东西来,听说是从机械厂的姜野带着几个从广州招募来得首饰匠一齐做得。”
“真是太强了!”董薇薇两眼放光。看着满桌子的东西,“卫生部真了不起!这下算是帮大忙了。”
“这些天我要在这一带搞疾控调研,顺便也可以教教你简单的医术。”刘三的是学药的,不过已经在医院里被突击培训过简易外科。
于是刘三就在十三村地区行起医来,不仅行医。不仅在教堂里坐诊,还不断的利用董薇薇下村巡视工作的时候一起出诊。这使得他们在该地区的人望值暴涨。刘三巡诊的时候十分仔细,把每天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他在这里还负责进行卫生方面的基本调查工作。
刘三在巡诊看病的时候,深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缺医少药”。这里的人知道世界上还存在一种叫“大夫”的替人治病的职业,但是很少有人能享受过大夫的诊治,连摇铃背药箱的游方郎中都很少能见到。一旦生病就是等自愈,有时候也会用一些不知道有没有用的土方。各种传染病、慢性病、寄生虫病猖獗;婴幼儿和产妇死亡率很高,妇女病更是非常常见。董薇薇也是女人,对此尤其同情。几次提出是不是加强几个专业的护士来这里。
刘三对这方面却不怎么关心,百仞那边自己的医护人员都不够用,而且缺少药品,怎么派人来?再者行医不是他的主业,他更注意在巡诊过程中搜集各种民间土方。不管有用没用,遇到土方,他都要仔细的抄录下来,然后再一一敲定土方上的药物到底是什么。哪怕再荒谬的土方他都不放过。倒也给他陆陆续续的搜集到了不少方子。
这天他正在祠堂里坐诊,看了不少病患。有些他有药可发得,就给几副药,有的没有,就只好给副甘草――纯粹是安慰剂。好在百姓有得大夫看就不错了,何况他还分文不取,所以不太计较。忙碌了一个上午,正拿个饭团出来吃,忽然有人在外面喊:“让开,让开,大夫在不在?”
刘三一听声音,知道必是来了危急的病人,赶忙喊道:“站,快进来!”
从外面进来几个汉子,抬来了一个病人。
“放在板上,待我来看。”他吩咐道,走了过去。
病人是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子,脸部的肌肉不断的痉挛、牙关紧闭,看起来一脸“苦笑”,喉头痉挛、呼吸困难急促。刘三看了大吃一惊――这是典型的破伤风症状。
“外伤呢?”
抬人进来的赶忙指了下他的脚,脚上用一块肮脏的破布包着,刘三一把扯掉了,眼前是一个很深的伤口,再问陪同的人,知道是被耙子齿戳伤的。这样更加确凿无疑了。
“这是破伤风!”刘三面色凝重,看病人的模样,毒素已经开始发作。破伤风一旦发作就算是现代化的医院里也是相当的危险。更不要说他两手空空,连清洗伤口用的双氧水都没有,更不用说破伤风血清了。
“大夫,请你看看我的孩子吧。”抬人进来的中年人苦苦哀求,接着几个老老小小的女人跪在他面前――大约是他的家人――都在哭。
“不忙,”刘三定了下神,脑子里飞速的掠过中医的治疗方子。他马上开出了一张方子,“马上去抓药!时间大约还来得及!”
接方子的人却一脸无奈,刘三在这里久了,知道此地人极穷苦,抓药对许多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他赶紧取出私章,在方子上盖了一下。
“你这就去县里的生药铺,把方子给他们!”这药铺的掌柜因为平时和刘三来往很多,已经非常熟悉了,要他们赊给几副药还是没问题的。
中年人要跪下磕头,刘三吩咐:“快去!晚了就没救了!”接着他又对挤在一旁人喊道:“出去,出去,都挤着做什么?”破伤风病人需要安静,免受刺激。他想了下,眼下最好能够对他的伤口进行消毒,没有双氧水,只好用高锰酸钾了――这东西现在可相当的宝贵,药箱里没多少。正想着,董薇薇进来了。
“刘大夫,去吃饭吧,今天我做了炒米粉――”她看到门板上躺着的不断在痉挛的孩子,吓了一大跳。
“破伤风!”刘三解释道,“你得帮我。”
“好,好。”董薇薇赶紧把墙上的青布大褂穿上了,她没有白大褂,但是自从刘三来了之后,听从他的建议,但凡看病诊疗也穿上个大褂,戴口罩、帽子。
“先把他换个安静的地方。病人不能受刺激。”这里为了看病方便,门窗全部都打开了,光线很明亮
“搬到教堂的东厢房去吧。那里没人住。”董薇薇当即找来两个士兵,帮着把人抬到东厢房去。刘三又叫人在窗户上再糊纸。尽量让屋子里比较幽暗。
“配1:1000的高锰酸钾液!快!”刘三观察着伤口,上面黏附了很多脏东西。铁器、耙子、农田,这三要素结合在一齐不得破伤风才怪。
董薇薇手忙脚乱的从药箱里取出装高锰酸钾的瓶子,又找来搪瓷盆和清水,忽然她问:“糟糕!没有量杯,也没有秤!”
“先放一颗下去,然后慢慢兑水,注意溶液的颜色!”刘三说,“浅红色就差不多了,紫色就太浓。”
配好了溶液,他先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再用高锰酸钾液不断的冲洗。孩子在门板上不时的发生抽搐。董薇薇赶紧上来帮忙按住。
“没关系,你看看他的舌苔,有没有黄糙?”
董薇薇用了一块压舌板,好不容易才把他紧闭的牙齿撬开。
“没有!”
“体温怎么样,有没有发烧?”
“发烧了。”董薇薇摸了下他的额头,“要不要用体温表?”
“出汗情况怎么样?”
“有出汗,不过不算大汗。”
刘三再看了下他的面色,没有泛出可怕的青紫色来,这说明病情还没有进入第二阶段――中医叫“风毒入里”,用中医疗法成功的可能性还比较高。心情稍微放松下来。
“不用了,”他说,“这孩子现在的阶段,中医叫‘风毒在襄’,还在初发阶段。你把下他的脉搏,什么脉?”
董薇薇知道他这是在借这个机会教自己中医诊断了。用手指把了一会,迟疑道:“我不大会这个,不过感觉好像是脉弦数。”
“这说明他的病症还是很严重的。”就看抓药的速度了。刘三说,“紧赶慢赶的,大概半天时间也能打个来回了。这孩子多半能活命了。”
董薇薇看了看这个孩子,瘦瘦小小的,身上破衣烂衫。顿时怜悯之心大起:“其实百仞总医院不是有血清吗?取来给他打一针不就是了。”
“呵呵,”刘三古怪的笑了起来,“破伤风血清一共就这么多,而且D日之后已经用了好些了。还得留着给自己人用呢。”
“也不在乎一支吧。”董薇薇当然知道血清的宝贵。
“一支血清也能救命,你说救谁得命?”
董薇薇无言,这问题太残酷,也太现实了。
“所以我现在要抓紧一切机会尝试中医药疗法。”刘三冲洗完伤口,也不覆盖缝合,就敞开着,“血清总有一天要用完的,到时候就全倚仗草药学了。”
接着董薇薇又在他的指导下对病人进行针灸,遏制痉挛反应。
深夜,药终于抓了回来。刘三亲自把药碾成细末,过筛,混合后用热酒喂病人服下去,接着又把药散敷在伤口上。
“这是根据一个传统成方叫玉真散的改良的。”刘三把方子交给董薇薇,“你可以研究研究,破伤风是这里经常会遇到的一个疾病。掌握了这些就容易应付了。”
这样每天服药、敷药,刘三又关照给他定时补充盐水,这样过了几天,病情已经大为好转,痉挛和僵直的现象消失。刘三大受鼓舞――过去他只知道破伤风也可以采用中药治疗法,但是从来没见过实例,眼前这个病例让他信心倍增。起码威胁到穿越集团未来健康的一种疾病得到了对应的治疗方法。他赶紧把整个治疗过程都整理了一遍,包括脉案、方子、用药和使用过的各种治疗方法和措施。这样以后就可以作为一个标准的医案范本去教给未来的大夫们了。
眼见这孩子身子一日日好起来,因为是自己救下的一条命,刘三对他的情份大不一样。。经常去病房看看他,说说话。刘三为了便于在县内活动采药治病,学了点临高话,所以交流起来还不算困难。
聊天之下,知道这孩子姓符――刘三知道在临高“符”是大姓,不论贫富贵贱,有很多人姓。至于名字则干脆没有,连狗剩、石头之类的名字也没有,排行老四,叫符四男。
符四男虽然号称排行老四,其实在家里就是老二。今年十一或者十二岁。前面的三个哥哥中已经有二个在十五岁以前死掉了。他现在还活着的兄弟姐妹有三个。符四男的家境和这里的多数人一样,穷得叮当响,住的是竹篾墙、茅草顶的屋子,吃得半年是红薯芋头――还常常吃不饱。总得来说就是一标准的万恶的旧社会农民的标本。
刘三和他说了几天话之后,发觉这孩子对园艺很有造诣――他家种菜的园子地就是他负责收拾的,而且有一种这里人很少有的愿意与人交流的性格,以刘三的经验:本时空的老百姓普遍都是闷葫芦,基本上要么一问一答,要么干脆翻着眼睛不说话。
有这么个善于表达和交流的孩子,让刘三觉得心情大好。想到执委会提出的要大家“带学徒”的号召,而且他善于园艺种植,对自己的种药会大有帮助。刘三就问:
“识字吗?”
“不识。”符四男摇摇头。
“想认字吗?”
“没钱学……”
“嗯,你跟我学徒好不好?以后也当大夫。”
刘三见到了董薇薇,把药交给了她。他做的都是些最简单的药剂:现成的方子,利用本地能够采集炮制的草药做出来的。为了便于使用,全部做成了散剂和丸剂。
“这些是我做的简单的草药。”刘三把篓子里的许多纸包和木盒交给董薇薇,“你懂点中医吧。”
“懂一点点。”董薇薇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我就学过一点针灸、拔罐、推拿之类。因为搞健身用得到。”
“会号脉吗?”
“只会一点。”
刘三说:“这样的话,你还是先看看这本《赤脚医生手册》好了,有很多简单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段。望闻问切,不一定都要靠诊脉来决断――农村还是常见病比较多一些。这是时部长编撰的《海南常见病诊断和治疗》,你也学习下。”
“好,掌握点医术对开展工作太有用了。”
“这是你申请的医用酒精,脱脂棉,棉签……”刘三拿出一张单子,“这些是我配的药的单子和适用的症状。”他说,“这里有除害预防药、解表药、怯湿药、泻下药、清火药、安神镇惊药……不过这里的中药材实在不全,有些配不出来。有的方子上的药容易找到,我就只给你方子了。
刘三最后拿出一只小木箱子: “这是卫生部给你的礼物――医药箱。”他眨了下眼睛,“里面还有些东西是试制品。”
董薇薇好奇的打开一看,除了常用的东西之外,还有看上去就很粗糙的自制纱布口罩――这是新产品。里面还有个盒子装的是一套全新的简易手术器械。
“这东西太要紧了,给我这个门外汉是不是浪费……”董薇薇当然知道手术器械贵重。
“没关系,这是临高产得!”刘三看到她的反应,觉得满意,“你拿出来仔细看看。”
“这是铜的?”董薇惊奇的问。
“没错,是青铜的,”刘三说,“实话说我都没料到药械厂能够做出这东西来,听说是从机械厂的姜野带着几个从广州招募来得首饰匠一齐做得。”
“真是太强了!”董薇薇两眼放光。看着满桌子的东西,“卫生部真了不起!这下算是帮大忙了。”
“这些天我要在这一带搞疾控调研,顺便也可以教教你简单的医术。”刘三的是学药的,不过已经在医院里被突击培训过简易外科。
于是刘三就在十三村地区行起医来,不仅行医。不仅在教堂里坐诊,还不断的利用董薇薇下村巡视工作的时候一起出诊。这使得他们在该地区的人望值暴涨。刘三巡诊的时候十分仔细,把每天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他在这里还负责进行卫生方面的基本调查工作。
刘三在巡诊看病的时候,深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缺医少药”。这里的人知道世界上还存在一种叫“大夫”的替人治病的职业,但是很少有人能享受过大夫的诊治,连摇铃背药箱的游方郎中都很少能见到。一旦生病就是等自愈,有时候也会用一些不知道有没有用的土方。各种传染病、慢性病、寄生虫病猖獗;婴幼儿和产妇死亡率很高,妇女病更是非常常见。董薇薇也是女人,对此尤其同情。几次提出是不是加强几个专业的护士来这里。
刘三对这方面却不怎么关心,百仞那边自己的医护人员都不够用,而且缺少药品,怎么派人来?再者行医不是他的主业,他更注意在巡诊过程中搜集各种民间土方。不管有用没用,遇到土方,他都要仔细的抄录下来,然后再一一敲定土方上的药物到底是什么。哪怕再荒谬的土方他都不放过。倒也给他陆陆续续的搜集到了不少方子。
这天他正在祠堂里坐诊,看了不少病患。有些他有药可发得,就给几副药,有的没有,就只好给副甘草――纯粹是安慰剂。好在百姓有得大夫看就不错了,何况他还分文不取,所以不太计较。忙碌了一个上午,正拿个饭团出来吃,忽然有人在外面喊:“让开,让开,大夫在不在?”
刘三一听声音,知道必是来了危急的病人,赶忙喊道:“站,快进来!”
从外面进来几个汉子,抬来了一个病人。
“放在板上,待我来看。”他吩咐道,走了过去。
病人是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子,脸部的肌肉不断的痉挛、牙关紧闭,看起来一脸“苦笑”,喉头痉挛、呼吸困难急促。刘三看了大吃一惊――这是典型的破伤风症状。
“外伤呢?”
抬人进来的赶忙指了下他的脚,脚上用一块肮脏的破布包着,刘三一把扯掉了,眼前是一个很深的伤口,再问陪同的人,知道是被耙子齿戳伤的。这样更加确凿无疑了。
“这是破伤风!”刘三面色凝重,看病人的模样,毒素已经开始发作。破伤风一旦发作就算是现代化的医院里也是相当的危险。更不要说他两手空空,连清洗伤口用的双氧水都没有,更不用说破伤风血清了。
“大夫,请你看看我的孩子吧。”抬人进来的中年人苦苦哀求,接着几个老老小小的女人跪在他面前――大约是他的家人――都在哭。
“不忙,”刘三定了下神,脑子里飞速的掠过中医的治疗方子。他马上开出了一张方子,“马上去抓药!时间大约还来得及!”
接方子的人却一脸无奈,刘三在这里久了,知道此地人极穷苦,抓药对许多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他赶紧取出私章,在方子上盖了一下。
“你这就去县里的生药铺,把方子给他们!”这药铺的掌柜因为平时和刘三来往很多,已经非常熟悉了,要他们赊给几副药还是没问题的。
中年人要跪下磕头,刘三吩咐:“快去!晚了就没救了!”接着他又对挤在一旁人喊道:“出去,出去,都挤着做什么?”破伤风病人需要安静,免受刺激。他想了下,眼下最好能够对他的伤口进行消毒,没有双氧水,只好用高锰酸钾了――这东西现在可相当的宝贵,药箱里没多少。正想着,董薇薇进来了。
“刘大夫,去吃饭吧,今天我做了炒米粉――”她看到门板上躺着的不断在痉挛的孩子,吓了一大跳。
“破伤风!”刘三解释道,“你得帮我。”
“好,好。”董薇薇赶紧把墙上的青布大褂穿上了,她没有白大褂,但是自从刘三来了之后,听从他的建议,但凡看病诊疗也穿上个大褂,戴口罩、帽子。
“先把他换个安静的地方。病人不能受刺激。”这里为了看病方便,门窗全部都打开了,光线很明亮
“搬到教堂的东厢房去吧。那里没人住。”董薇薇当即找来两个士兵,帮着把人抬到东厢房去。刘三又叫人在窗户上再糊纸。尽量让屋子里比较幽暗。
“配1:1000的高锰酸钾液!快!”刘三观察着伤口,上面黏附了很多脏东西。铁器、耙子、农田,这三要素结合在一齐不得破伤风才怪。
董薇薇手忙脚乱的从药箱里取出装高锰酸钾的瓶子,又找来搪瓷盆和清水,忽然她问:“糟糕!没有量杯,也没有秤!”
“先放一颗下去,然后慢慢兑水,注意溶液的颜色!”刘三说,“浅红色就差不多了,紫色就太浓。”
配好了溶液,他先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再用高锰酸钾液不断的冲洗。孩子在门板上不时的发生抽搐。董薇薇赶紧上来帮忙按住。
“没关系,你看看他的舌苔,有没有黄糙?”
董薇薇用了一块压舌板,好不容易才把他紧闭的牙齿撬开。
“没有!”
“体温怎么样,有没有发烧?”
“发烧了。”董薇薇摸了下他的额头,“要不要用体温表?”
“出汗情况怎么样?”
“有出汗,不过不算大汗。”
刘三再看了下他的面色,没有泛出可怕的青紫色来,这说明病情还没有进入第二阶段――中医叫“风毒入里”,用中医疗法成功的可能性还比较高。心情稍微放松下来。
“不用了,”他说,“这孩子现在的阶段,中医叫‘风毒在襄’,还在初发阶段。你把下他的脉搏,什么脉?”
董薇薇知道他这是在借这个机会教自己中医诊断了。用手指把了一会,迟疑道:“我不大会这个,不过感觉好像是脉弦数。”
“这说明他的病症还是很严重的。”就看抓药的速度了。刘三说,“紧赶慢赶的,大概半天时间也能打个来回了。这孩子多半能活命了。”
董薇薇看了看这个孩子,瘦瘦小小的,身上破衣烂衫。顿时怜悯之心大起:“其实百仞总医院不是有血清吗?取来给他打一针不就是了。”
“呵呵,”刘三古怪的笑了起来,“破伤风血清一共就这么多,而且D日之后已经用了好些了。还得留着给自己人用呢。”
“也不在乎一支吧。”董薇薇当然知道血清的宝贵。
“一支血清也能救命,你说救谁得命?”
董薇薇无言,这问题太残酷,也太现实了。
“所以我现在要抓紧一切机会尝试中医药疗法。”刘三冲洗完伤口,也不覆盖缝合,就敞开着,“血清总有一天要用完的,到时候就全倚仗草药学了。”
接着董薇薇又在他的指导下对病人进行针灸,遏制痉挛反应。
深夜,药终于抓了回来。刘三亲自把药碾成细末,过筛,混合后用热酒喂病人服下去,接着又把药散敷在伤口上。
“这是根据一个传统成方叫玉真散的改良的。”刘三把方子交给董薇薇,“你可以研究研究,破伤风是这里经常会遇到的一个疾病。掌握了这些就容易应付了。”
这样每天服药、敷药,刘三又关照给他定时补充盐水,这样过了几天,病情已经大为好转,痉挛和僵直的现象消失。刘三大受鼓舞――过去他只知道破伤风也可以采用中药治疗法,但是从来没见过实例,眼前这个病例让他信心倍增。起码威胁到穿越集团未来健康的一种疾病得到了对应的治疗方法。他赶紧把整个治疗过程都整理了一遍,包括脉案、方子、用药和使用过的各种治疗方法和措施。这样以后就可以作为一个标准的医案范本去教给未来的大夫们了。
眼见这孩子身子一日日好起来,因为是自己救下的一条命,刘三对他的情份大不一样。。经常去病房看看他,说说话。刘三为了便于在县内活动采药治病,学了点临高话,所以交流起来还不算困难。
聊天之下,知道这孩子姓符――刘三知道在临高“符”是大姓,不论贫富贵贱,有很多人姓。至于名字则干脆没有,连狗剩、石头之类的名字也没有,排行老四,叫符四男。
符四男虽然号称排行老四,其实在家里就是老二。今年十一或者十二岁。前面的三个哥哥中已经有二个在十五岁以前死掉了。他现在还活着的兄弟姐妹有三个。符四男的家境和这里的多数人一样,穷得叮当响,住的是竹篾墙、茅草顶的屋子,吃得半年是红薯芋头――还常常吃不饱。总得来说就是一标准的万恶的旧社会农民的标本。
刘三和他说了几天话之后,发觉这孩子对园艺很有造诣――他家种菜的园子地就是他负责收拾的,而且有一种这里人很少有的愿意与人交流的性格,以刘三的经验:本时空的老百姓普遍都是闷葫芦,基本上要么一问一答,要么干脆翻着眼睛不说话。
有这么个善于表达和交流的孩子,让刘三觉得心情大好。想到执委会提出的要大家“带学徒”的号召,而且他善于园艺种植,对自己的种药会大有帮助。刘三就问:
“识字吗?”
“不识。”符四男摇摇头。
“想认字吗?”
“没钱学……”
“嗯,你跟我学徒好不好?以后也当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