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第859章 杭州印刷所
热门推荐:
吴劫李通玄
你养绿茶我养男大,谁先低头叫爸爸
风水之王吴劫李通玄
我以狐仙镇百鬼吴劫李通玄
风水之王
长生,从修炼暴击开始
重生1983:从小医生到大富豪
我以狐仙镇百鬼
都叛出宗门了,谁还惯着你们
第859章 杭州印刷所
赵引弓的申请报告在企划院的项目审批上没有遭遇反对意见。倒是主管部门对外情报局对他立刻插手丝业表示异议:在江山等人看来这样做太冒险了,丝绸行业在当时是个热门工业类型,也是官绅们插手很深的行业,赵引弓马上搞起现代化的缫丝厂是典型的引火烧身。
“他这是准备当大肥猪,等着人来杀猪,千万得拦住他。”李炎在会议室里对江山说,“缫丝厂一起来,就和当年雷州糖厂开张一样,立马就是惊天地泣鬼神。他说只缫丝不插手流通和丝绸织造――要知道当年雷州站也是这么想得,结果还是马上遭了忌被人围攻,要不是雷州就在海峡对面,元老院全方位支援来得迅速早就团灭了!”
江山表示同意:“我也这么想。不过做事不能瞻前顾后。他现在急于要弄钱打开局面――我能理解,现在是没钱就打不开局面。”
“打开局面的方式多种多样。再说不还有山海两路的支援吗?万有马上就要开杭州分号了……”
“他没权在万有随便支款的,你知道财务纪律。显然他现在需要用钱。”江山说。在对外情报局最近的一次各部门联席会议上,就驻外的元老的财务进行了协调,规定任何元老除了规定的情报活动津贴之外不能直接从山海两路的商铺字号支取现款,只能在必要的情况下以借款的方式临时借支现金,而且有一定的额度限制。
制定这一规矩的考虑是防止驻外元老认为自己是“工商奇才”,私自搞什么“商业运作”,活动经费浪费一点也就罢了,万一没运作成功反而把企业搞垮就糗了。所以山海两路的企业无论是国有和是合营的,都是商业部门统一运筹经营的――除非是明确驻外元老有负责管理经营山海两路门店职责的,否则只是为驻外站提供一定的支援。
“赚钱可以找其他方法,从小成本行业进入,”李炎说,“我建议还是先从书籍生意上入手为好。搞书籍出版。”
杭州的出版业在明代只算是“中游”水平,远不及苏州和南京,书坊不多,影响力也不算大。比起丝绸这样的利润极高的产业来说,刻书业吃本重,周转慢,利润也不很丰厚,不是官绅们愿意插手经营的行业。李炎认为让赵引弓先插手刻书业是最佳选择。
江山说:“不过赵引弓的热情很高,而且他提出的这个动议一下就戳到了轻工业部、外贸公司和农委会这几个部门的G点上了。这些部门恐怕都会表示热烈的支持。我就怕在元老院的委员会会议上一下就被通过。”
万一被常委会通过,就要列入企划院的运作项目。就算对外情报局反对,恐怕也起不到多少作用。
他转了几个圈子,停下脚步道:“没关系,近代化的缫丝厂的设备总不能一蹴而就,起码也得半年的时间。我们让农委会帮杭州站搞蚕种和桑树种植改进――这是蚕桑改革的根本,赵引弓是不会反对的。”
改良蚕种和桑树种植,不会引起很大的注意,比一下搞新法缫丝厂的影响要小得多。以古人的见识,这是所谓的“农本”,士绅自己经营不但不会有人看不起还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这事情,起码得大半年,等到赵引弓要搞缫丝厂的时候,形势应该已经有所变化,再办缫丝厂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江山很是得意。
李炎心想你这不过是“拖”字诀,但是他承认这话说得也没错。再想赵引弓的报告里说自己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缫丝厂一个是印刷出版业。以杭州的人力物力不可能两头兼顾,眼下只上一个项目完全是合情合理的,想来他也不会有想法。
李炎先和企划院进行了一番磋商,接着又把印刷厂的厂长谭明和出版指导小组的组员周洞天也叫来,几个人开了一个会议。就杭州的出版业该怎么搞进行了讨论。
邬德的意见是目前在杭州可以不必建立印刷业,而是直接从临高运送书籍去销售。临高的印刷厂目前已经上了石板印刷设备,能够以相当的规模印刷石板印刷品,向杭州运输一定数量的书籍是能够办到的。
“……但是不知道杭州需要多少书,还有种类。”谭明心中无底,虽然生产能力现在是上去了,但是印刷厂自己的任务很繁重,大量的教科书、科教小册子印刷使得印刷厂的工作异常的繁重。
周洞天说道:“看他的申请文,杭州需要的书肯定是多品种,小批量。这对印刷厂来说就有点不好办了。”
多品种意味要排很多次的版,每次又印得不多。这对于印刷厂来说是相当不经济的。
最终的决定是:先从临高运送一批现成的书籍到杭州。同时向杭州运送简单的印刷设备――周洞天建议运送两种,一种是最简单的手摇式印刷机。这种印刷机不用排字,而是使用纸型或者铅型来印刷。
虽然一提起现代印刷业很多人都认为是“活字印刷”,实际上真正的“活字印刷”使用的并不很广泛。包括现代的照相排版在内,多数的现代印刷技术遵循的是雕版印刷的原理。只不过在制造雕版的速度和效率上比起雕刻书板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已。
在“活字印刷”的时代,印刷书籍采用的是活字排版,然后用厚纸板或者薄铅板在排好的活字版上压制出“纸型”或者“铅型”。再把纸型和铅型送上印刷机进行印刷,印刷结束之后,这样做得好处是可以大大减少铅字的磨损。而且纸型铅型可以保存相当的时期,如果书籍可能重印,就可以马上从仓库内取出来印刷,省却了重新涌铅字排版的功夫。可以说是兼顾了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的优点。
纸型和铅型比起沉重的木制雕版来,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算是现代照相制版印刷技术推广以前最常用的书籍印刷工艺。赵引弓的预备开办的杭州印刷厂不可能自己再培养一批专门的排字工人,所以直接把临高印刷厂目前储存的各种纸型、铅型复制一份运送过去是最简单的方法――杭州那边只要准备几台简单人力印刷机就可以满足需要。
“我推荐阿尔比恩式。”周洞天说道,“这种手动印刷机从发明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最好的手动印刷机,20世纪的很多印刷所都使用它。到今还有许多印刷爱好者对这种机器推崇。”
阿尔比恩式印刷机结构简单轻便,转印力又很大,对杭州的印刷所来说是个很合适的选择。缺点则是所有压印式印刷机一样的,采用平板压印,印刷效率比不上转轮印刷机。
“我们上次和机械厂的人进行了仿制这种机器的研究,认为还可以改进一下提高生产效率,包括使用水轮机和蒸汽机之类的动力。另外就是取消弹簧。”
阿尔比恩式印刷机有一个关键的弹簧部件,经过研究把这个部件用其他方式给取代了。
“但是这样的做法,排字的任务还是落在临高的印刷厂了。而且我们目前存储的书型大多也不适合在杭州销售吧。”谭明说道――眼下印刷厂的排版工作已经够忙碌了的。
临高印刷所里的各种书型已经囤积了上千种,但是大多是临高自用的技术和管理类小册子、各种教科书、宣传小册子之类。适合在大明进行销售的书籍只有少量的四书五经、清代的十三经注、一些常见的经史子集,还有就是天主教会和新道教的宗教小册子。
周洞天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以后再慢慢在当地建立排版工序。”
另外一件设备就是石印机。石印在本质上也是一种雕版印刷,不过用得材料是保护涂料和腐蚀剂。石印适合印刷图案和小批量的文字印刷品,比较适合杭州印刷所这样需要小批量多品种的地方。
这两种设备虽然看似简单,但是以17世纪的技术依然是不能仿制的。构不成元老院最为忌讳的“技术外泄”的可能性。
周洞天说:“我上次就申请过,想到南京、杭州和苏州一带的去看一看当地的雕版印刷业。顺便也看看能不能招募一些高手的雕版匠人来,印刷厂对雕版工人的需求也是很大。这次我想随同书籍和印刷设备一起去杭州,帮赵引弓把印刷所搞起――毕竟我是专业人士。顺便在看看江南的印刷业,招几个工匠。”
去江南考察的申请,周洞天很久以前就提出过了。当时江南没有据点,企划院自然不能同意。现在他再提出理由显得非常充分。邬德当然不会反对。他把目光转向李炎。
“他可没接受过培训,去江南有问题吗?”
李炎说道:“护送他去江南没有问题。我们对元老短期去红区出差有预案可用的。”
赵引弓的申请报告在企划院的项目审批上没有遭遇反对意见。倒是主管部门对外情报局对他立刻插手丝业表示异议:在江山等人看来这样做太冒险了,丝绸行业在当时是个热门工业类型,也是官绅们插手很深的行业,赵引弓马上搞起现代化的缫丝厂是典型的引火烧身。
“他这是准备当大肥猪,等着人来杀猪,千万得拦住他。”李炎在会议室里对江山说,“缫丝厂一起来,就和当年雷州糖厂开张一样,立马就是惊天地泣鬼神。他说只缫丝不插手流通和丝绸织造――要知道当年雷州站也是这么想得,结果还是马上遭了忌被人围攻,要不是雷州就在海峡对面,元老院全方位支援来得迅速早就团灭了!”
江山表示同意:“我也这么想。不过做事不能瞻前顾后。他现在急于要弄钱打开局面――我能理解,现在是没钱就打不开局面。”
“打开局面的方式多种多样。再说不还有山海两路的支援吗?万有马上就要开杭州分号了……”
“他没权在万有随便支款的,你知道财务纪律。显然他现在需要用钱。”江山说。在对外情报局最近的一次各部门联席会议上,就驻外的元老的财务进行了协调,规定任何元老除了规定的情报活动津贴之外不能直接从山海两路的商铺字号支取现款,只能在必要的情况下以借款的方式临时借支现金,而且有一定的额度限制。
制定这一规矩的考虑是防止驻外元老认为自己是“工商奇才”,私自搞什么“商业运作”,活动经费浪费一点也就罢了,万一没运作成功反而把企业搞垮就糗了。所以山海两路的企业无论是国有和是合营的,都是商业部门统一运筹经营的――除非是明确驻外元老有负责管理经营山海两路门店职责的,否则只是为驻外站提供一定的支援。
“赚钱可以找其他方法,从小成本行业进入,”李炎说,“我建议还是先从书籍生意上入手为好。搞书籍出版。”
杭州的出版业在明代只算是“中游”水平,远不及苏州和南京,书坊不多,影响力也不算大。比起丝绸这样的利润极高的产业来说,刻书业吃本重,周转慢,利润也不很丰厚,不是官绅们愿意插手经营的行业。李炎认为让赵引弓先插手刻书业是最佳选择。
江山说:“不过赵引弓的热情很高,而且他提出的这个动议一下就戳到了轻工业部、外贸公司和农委会这几个部门的G点上了。这些部门恐怕都会表示热烈的支持。我就怕在元老院的委员会会议上一下就被通过。”
万一被常委会通过,就要列入企划院的运作项目。就算对外情报局反对,恐怕也起不到多少作用。
他转了几个圈子,停下脚步道:“没关系,近代化的缫丝厂的设备总不能一蹴而就,起码也得半年的时间。我们让农委会帮杭州站搞蚕种和桑树种植改进――这是蚕桑改革的根本,赵引弓是不会反对的。”
改良蚕种和桑树种植,不会引起很大的注意,比一下搞新法缫丝厂的影响要小得多。以古人的见识,这是所谓的“农本”,士绅自己经营不但不会有人看不起还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这事情,起码得大半年,等到赵引弓要搞缫丝厂的时候,形势应该已经有所变化,再办缫丝厂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江山很是得意。
李炎心想你这不过是“拖”字诀,但是他承认这话说得也没错。再想赵引弓的报告里说自己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缫丝厂一个是印刷出版业。以杭州的人力物力不可能两头兼顾,眼下只上一个项目完全是合情合理的,想来他也不会有想法。
李炎先和企划院进行了一番磋商,接着又把印刷厂的厂长谭明和出版指导小组的组员周洞天也叫来,几个人开了一个会议。就杭州的出版业该怎么搞进行了讨论。
邬德的意见是目前在杭州可以不必建立印刷业,而是直接从临高运送书籍去销售。临高的印刷厂目前已经上了石板印刷设备,能够以相当的规模印刷石板印刷品,向杭州运输一定数量的书籍是能够办到的。
“……但是不知道杭州需要多少书,还有种类。”谭明心中无底,虽然生产能力现在是上去了,但是印刷厂自己的任务很繁重,大量的教科书、科教小册子印刷使得印刷厂的工作异常的繁重。
周洞天说道:“看他的申请文,杭州需要的书肯定是多品种,小批量。这对印刷厂来说就有点不好办了。”
多品种意味要排很多次的版,每次又印得不多。这对于印刷厂来说是相当不经济的。
最终的决定是:先从临高运送一批现成的书籍到杭州。同时向杭州运送简单的印刷设备――周洞天建议运送两种,一种是最简单的手摇式印刷机。这种印刷机不用排字,而是使用纸型或者铅型来印刷。
虽然一提起现代印刷业很多人都认为是“活字印刷”,实际上真正的“活字印刷”使用的并不很广泛。包括现代的照相排版在内,多数的现代印刷技术遵循的是雕版印刷的原理。只不过在制造雕版的速度和效率上比起雕刻书板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已。
在“活字印刷”的时代,印刷书籍采用的是活字排版,然后用厚纸板或者薄铅板在排好的活字版上压制出“纸型”或者“铅型”。再把纸型和铅型送上印刷机进行印刷,印刷结束之后,这样做得好处是可以大大减少铅字的磨损。而且纸型铅型可以保存相当的时期,如果书籍可能重印,就可以马上从仓库内取出来印刷,省却了重新涌铅字排版的功夫。可以说是兼顾了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的优点。
纸型和铅型比起沉重的木制雕版来,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算是现代照相制版印刷技术推广以前最常用的书籍印刷工艺。赵引弓的预备开办的杭州印刷厂不可能自己再培养一批专门的排字工人,所以直接把临高印刷厂目前储存的各种纸型、铅型复制一份运送过去是最简单的方法――杭州那边只要准备几台简单人力印刷机就可以满足需要。
“我推荐阿尔比恩式。”周洞天说道,“这种手动印刷机从发明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最好的手动印刷机,20世纪的很多印刷所都使用它。到今还有许多印刷爱好者对这种机器推崇。”
阿尔比恩式印刷机结构简单轻便,转印力又很大,对杭州的印刷所来说是个很合适的选择。缺点则是所有压印式印刷机一样的,采用平板压印,印刷效率比不上转轮印刷机。
“我们上次和机械厂的人进行了仿制这种机器的研究,认为还可以改进一下提高生产效率,包括使用水轮机和蒸汽机之类的动力。另外就是取消弹簧。”
阿尔比恩式印刷机有一个关键的弹簧部件,经过研究把这个部件用其他方式给取代了。
“但是这样的做法,排字的任务还是落在临高的印刷厂了。而且我们目前存储的书型大多也不适合在杭州销售吧。”谭明说道――眼下印刷厂的排版工作已经够忙碌了的。
临高印刷所里的各种书型已经囤积了上千种,但是大多是临高自用的技术和管理类小册子、各种教科书、宣传小册子之类。适合在大明进行销售的书籍只有少量的四书五经、清代的十三经注、一些常见的经史子集,还有就是天主教会和新道教的宗教小册子。
周洞天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以后再慢慢在当地建立排版工序。”
另外一件设备就是石印机。石印在本质上也是一种雕版印刷,不过用得材料是保护涂料和腐蚀剂。石印适合印刷图案和小批量的文字印刷品,比较适合杭州印刷所这样需要小批量多品种的地方。
这两种设备虽然看似简单,但是以17世纪的技术依然是不能仿制的。构不成元老院最为忌讳的“技术外泄”的可能性。
周洞天说:“我上次就申请过,想到南京、杭州和苏州一带的去看一看当地的雕版印刷业。顺便也看看能不能招募一些高手的雕版匠人来,印刷厂对雕版工人的需求也是很大。这次我想随同书籍和印刷设备一起去杭州,帮赵引弓把印刷所搞起――毕竟我是专业人士。顺便在看看江南的印刷业,招几个工匠。”
去江南考察的申请,周洞天很久以前就提出过了。当时江南没有据点,企划院自然不能同意。现在他再提出理由显得非常充分。邬德当然不会反对。他把目光转向李炎。
“他可没接受过培训,去江南有问题吗?”
李炎说道:“护送他去江南没有问题。我们对元老短期去红区出差有预案可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