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我的父亲是司令 > 第619章 丰衣足食,农机厂

四合院:我的父亲是司令 第619章 丰衣足食,农机厂

    李丰激动地朝门外大喊。

    “龚博!”

    “书记。”

    “马上把这篇报告登报,让大家都喜庆喜庆!”

    “是!”

    李丰在屋内不停徘徊,他实在是太兴奋了。

    今年水稻总产量高达八亿五千万斤,比去年足足多了四亿九千万斤。

    足足翻了一倍多。

    若不是李丰亲自下去收了几天谷子,随时都在听百姓们说今年产量太高了,比前面几年加起来都高这些话,他是万万不信这个产量报告的。

    就算有农业局的担保心里也会存疑。

    实在是太夸张了,去年稻谷产量不算低,在这个基础上还没翻一番,放在其他城市真的是天方夜谭。

    李丰兴奋了好久,喝了一杯茶才冷静下来。

    今年真是丰收年啊!

    优良稻种,新种植方法,风调雨顺,加上老百姓的精心打理,这些都是今年丰收的必要前提,缺少哪一个产量都要大打折扣。

    而且今年水稻种植面积也比去年多了一成,这样一想,好像这个产量也就挺正常的。

    李丰思考了一下,欣然一笑。

    看来今年可以把粮仓填满了,老百姓真的能过个肥年了。

    八亿五千万斤,人均能分到三百六十多斤,扣掉交的公粮,人均至少也能分到三百斤。

    三百斤谷子,差不多能出两百来斤米,差不多一人一天吃六七两米,成年人一天吃六七两都差不多了,更别说这人均还算上了老人和小孩。

    这样一算,今年的粮食产量大概可以让老百姓敞开了肚子吃一年。

    真正做到了大米饭管饱。

    现在的米价大约在一毛三到两毛三之间。

    上交的粮食卖成钱大概也能卖个五六百万,这财政经费不就来了吗?

    李丰越想越欣喜,心中反倒感谢起那些人来。

    本来去年鼠疫时上级就批了一批经费,当时说的是巴中的财政正式划归四九城管辖。

    后面又改了主意,巴中自产自用,不给巴中批经费,巴中的税收也不用上交。

    当时李丰还有些气愤,那些人就这么看不起巴中吗?

    现在一想,他们还是看不起比较好。

    有钱捏在自己兜里不好吗?上级发经费也就一两百万,但他交上去的可不止这些。

    估计那些人根本没看过巴中去年的财政报告,李丰心里窃喜。

    今年光水稻一项的税收就有五六百万,不过水稻的税收是大头,其他农产品价格低,也不怎么会卖。

    但杂七杂八加起来还是有一千多万的,而今年工业经济肯定会大幅提高,去年工业Gdp只有七百多万,今年工业Gdp绝对能翻几番。

    所以,今年Gdp总量达到四千万应该不成问题,这样看来,今年Gdp翻三番的目标不是什么大问题。

    李丰都在想,要不要用农业税收再把各个工厂的规模扩大一些。

    或者是再开一些其他工厂。

    现在巴中就是产能不够强,销路完全不是问题。

    因为李丰人脉广,其他常委也交友广泛,随随便便就能处理掉巴中的货物。

    最主要的是,巴中生产的东西在市场上没有多少竞争对手。

    兔罐头销往全国,丝绸主要是跟着果城的渠道销往国外,其他的都是小商品,也好销售。

    齿轮厂是机械厂,自不必多说,所以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产能。

    李丰想了想,还是决定召开常委会讨论一下。

    不多时,常委会召开,李丰说明目的。

    其他常委神色各异。

    “书记,我们的步子会不会太快了?”

    “上半年才在农村招了一批人,如果再扩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可就有些吃紧了,万一影响到农业生产,岂不是得不偿失?”

    “而且,办厂是有风险的,我们是不是再研究一下,等巴中再发展一下,经济体量再提升一些再说?”齐永平提出质疑。

    李丰闻言眉头微皱,思考了一下,觉得齐永平说的也不全无道理。

    不过他更清楚,必须激流勇进,才能迅速使巴中发展起来。

    这时,主管工业和金融的管明眼前一亮。

    “我有个折中的想法。”

    “快说!”

    “巴中工业确实需要扩大规模,但齐市长也言之有理,巴中人口就这么多,农业也不能放弃。”

    “所以,我们干嘛不开一个农机厂呢?专门生产农耕机械,先小规模生产并投入农耕,如果效果好再扩大规模,这时候,机械化也能取代很多人工。”

    “如果销售出了问题也无妨,我们自己用不就行了?”

    众人闻言全都赞许地点点头,李丰更是欣喜地一拍定板。

    “就这么办!”

    齐永平思索了一下,也觉得可行。

    “我也同意。”

    “好,那就由市国资委出资,马上建厂,缺乏技术就去找巴中学院的老师,他们都是机械学的专家,缺乏技术好的工人就去华心研究所求助,我会跟他们打招呼。”

    “另外,这次粮食卖的钱优先分给国资委!”

    这下皆大欢喜,李丰正准备说散会,齐永平却又出声叫住众人。

    “我还有个想法。”

    “既然我们要扩大规模那就不妨再搞大一点,我们再建个造车厂!”

    “农机厂几乎是没有风险的,也暂时没多少投入,但我们不能让账上的钱闲着啊!”

    “现在巴中工业和农业都发展起来了,交通运输压力与日俱增,交通局那边每天都在问多久能采购新车。”

    “但外面的车又太贵,所以我们干嘛不直接建个造车厂?”

    “它和农机厂的情况一致,都是我们巴中需要的,而且它更急需。”

    李丰闻言面露惊讶,齐永平怎么突然比他还大胆了?

    他可自始至终都没想过造车啊!

    因为他一直在谋划给巴中通铁路,铁路通了,卡车的作用就会小很多。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毕竟将货物从巴中运上火车还需要卡车运输。

    不过李丰还是觉得建车厂没必要,因为国产汽车品牌也不少。

    巴中地理位置啥都不占优,很难竞争过其他车厂。

    而现在很多行业都是一片空白,巴中选哪个都能发展得很好,甚至能成为领头羊。

    但投资汽车确实有难度,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