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裙钗记 > 第8章 崇书

裙钗记 第8章 崇书

    ?    刘三桩作为庄头,在夏家仆从名册上,领的是一等管事的例,夏语澹虽然放在庄子上,但乔氏无意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折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所以夏语澹有作为姑娘的分例,一年多少米,多少面,多少肉,多少衣裳,虽然这个分例和身在侯府的姑娘们是没有比场,但是这些在农庄生活里,已经是优渥的了。而且,刘三桩一家也没有大的贪昧,计划着用在夏语澹身上,所以,比起周围辛劳的人,在基本的物质享用上,夏语澹还是要高出一大截,米面瓜果,鸡鸭鱼肉,倒是不缺。

    刘婶儿是乔家的家生子,且几代人都在灶上伺候,世代的厨子,刘婶儿没配人前,就是在二灶上,随候吩咐的。国家顶级干部私人厨房蓄养的二厨,那灶上的手艺,要不是刘家已有根基,又是一家子奴才不得自由,靠灶上手艺另谋一条生路都完全没有问题,家常小炒是小意思。

    丈夫拿定了主意,说了摆饭,刘婶儿只有听的,就去灶间忙起来,材料早备好了,一会儿,就整治出来。卤猪皮烧干茄子,红烧肉末豆腐,韭菜炒蛋,凉拌香椿芽,和十几张糊烤好的薄面。

    夏语澹坐在面门最高的位置,刘三桩坐左侧,两个儿子居右侧,刘婶儿和欢姐儿坐背门的下角。

    刘三桩拿起薄面,铺上菜,卷好放在夏语澹面前。每次都是夏语澹先吃,大家才开动,以示主仆之别。

    那琏二爷的奶嬷嬷和主子同食是怎么个情景,夏语澹也读到过。三年多来,在没有有效的管束下,刘三桩领头自觉的在日常起居上,谨守了主尊仆卑,夏语澹一直把这份尊重感念在心。

    ……

    晴空万里,麦穗甸甸,庄子进入了最忙碌的时节。

    乔氏的这个陪嫁庄子,能称得上是最上等的良田,标准就是这片地的肥力,一年能支撑起两季粮食。一季小麦,一季水稻,两季作物一年每亩能收近四石的粮食,这样的收成已经是这一地区最高的亩产了。同一地区,有些田地条件不够的,直接放弃小麦,种再生稻,就是水稻成熟后割掉第一茬稻穗,在原来的稻杆上,再长一次稻穗,这样的土地一年亩产是三石多。小麦收割和水稻的种植,紧接着连在一块儿,为了多打半石粮食,只要老天爷愿意赏脸,只要有条件,庄户人家是不怕吃苦的,收割小麦,翻整土地,蓄水添肥,育秧插秧,忙得和打仗似的,因为小麦收获的时候,刚好追上水稻栽种的最后节气。

    所有能做事的劳动力,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扑到了土地上,包括刘三桩一家。

    刘三桩一家不包括夏语澹有五口子,全部在地里忙,刘三桩刘婶儿刘大哥割麦子,刘二哥还小,主要是捆麦子,搬麦子,欢姐更小,就在已经收割的田地里,捡遗落的麦穗,捡起来的都是粮食呀。夏语澹自觉已经六岁了,也跟着欢姐一起捡麦穗。

    亮金色的阳光洒在土地上,蒸发出阵阵麦香和每个人淳朴的活力。

    麦子已经高高的堆成了一垛,刘三桩捆好一车往家运。刘家用的是单轮的手推车,两边麦杆绑的有半人高,夏语澹就被放在中间车头的横辕上,夹在两捆麦秆之间,坐着车回家。

    刘三桩一张黑黝的脸被晒得发红,看着脸色如六月粉荷的夏语澹道:“姑娘后半天别在日头下晒了,没干过这样的活儿,一起子晒猛了是要中暑的,再说了,姑娘把脸晒红了,晒黑了,就不好看了,倒像真正庄稼人的样子。”

    最后十个字,情绪复杂,不知道该高兴于她不知道身为夏氏的尊贵,还是难过于身为夏氏却被剥夺了尊贵。

    夏语澹摘了一节麦秆,一路上鼓着脸噗噗的吹着玩,笑着露出两个小梨涡:“你们都去地里了,我不要一个人在屋子里。”

    刘三桩笑道:“姑娘要睡晌午觉了,回头大叔给你带上簟席,铺在那棵榕树下,又凉快又干净,又能看见咱们。”

    夏语澹点头道:“我给你们看水壶。”

    田间的小路,是曲曲折折,高高陂陂的。一块块依着地势整平的麦田,有沟渠连通,田坎上插种着果蔬,黄橙橙中一线绿色。再瞭望去,能看到稀疏的房屋,没有多少人家,就近的守着土地,沐浴在明媚阳光下。

    夏语澹沉思在一片安详的景色中,不知道这样的一辈子,心中是甘或不甘。

    刘三桩推上了一个小高坡,过了这个小坡,便能看见自家的小院子,正迈出左腿,忽然的像抽掉了筋一样,脚没有知觉,直接跪了下去,车头就随势往左一偏,因为捆的麦子太多了,左手没有撑住,车头就失去了控制向左偏,最后就翻滚下了小坡。夏语澹的身子也随着车歇歇的栽了下去。

    “姑娘!”看见夏语澹头栽下去,一车砸下去,刘三桩吓得一身冷汗,顾不得一条还没有回过知觉来的腿,直接滚下陂去,撑起手推车,一声声的喊着‘姑娘’。

    夏语澹一点预备都没有,就被栽倒在土地上,身下压上一捆蓬松的麦杆,身上又压了一捆,护着了身体,车也没有直接砸在身上,所以一点疼痛都没有感受道,忙忙的剥开身上的麦杆,爬出来道:“我没事,我没事!”

    看见满头满身麦须的夏语澹果真没事的样子,刘三桩放下了车把子跌坐在地上喘气。

    夏语澹着急的问道:“刘大叔,刚才怎么了?”

    刘三桩未过脑子,只恼道:“撞鬼了!”这是庄稼人遇到不顺随口发泄的话,接着才道:“刚才脚抽了一下,没站住。”然后不住的念叨:“没事就好,没事万幸,神佛庇佑,万幸,万幸……”

    夏语澹直接坐在泥地里,摘粘在脸上,脖子上的麦须,刘三桩帮着捡道:“行了,我们爬上去。”

    夏语澹还记挂着一地的粮食和车,看着道:“这些呢?”

    刘三桩把夏语澹背在背上,不拘笑道:“姑娘没事就是万幸了,这些东西丢着让老大他们来收拾,咱回家,大难不伤的,得快点离开才好。”

    夏语澹想来也觉得如此,这样四米多高一翻摔下来,竟然安然无恙,已经万幸了,劫后兴奋,管他的!

    没有负重,两人一派轻松就回了家。

    刘三桩一到家就翻了崇书,一拍大腿道:“我说今天咱咋这么玄呢,原来应在这里。”

    崇书是有关一年吉凶占卜的书,说是迷信也好,说是玄乎其神的智慧也好,反正很多人信这种书,常常和黄历并着一块用,作为生产和生活指南。刘三桩看到崇书今天的批注,认得‘忌出门’三个字。

    刘三桩合上崇书决定道:“今天咱不能出门了,刚才已经是万幸,再来怕不能‘万幸’了。”

    夏语澹无所谓这些迷信也好,玄乎也好的东西,但是避在家里换个安心也是值得的。

    “姑娘,咱现在做馄饨,吃碗馄饨压压惊。”刘三桩想着一起是一起了,把外面的事暂丢开半天。

    刘三桩最喜欢吃馄饨,但是,农忙时节,谁有闲工夫包着吃,现在好了,忌出门  ...

    ,不就得空了。

    拿面粉加水和面,醒面;拿出一块鲜肉和一碟猪油渣,按五比一的比例剁碎,加一点点盐,姜,蒜,酒,酱油,备用;再翻出一个直径一米大的面板擀面皮,一团面不断的揉开,揉圆,揉薄,最后折叠着铺开,用一个四方形的杯盖,扣出一张张馄饨皮。

    夏语澹也没闲着,拔葱,洗葱,然后才看着刘大叔擀面皮,扣出了馄饨皮。夏语澹看会了,也拿起来包着,中间加一点肉馅,对角卷起,再对角反扣沾一点水黏住,像帽子一样可爱的馄饨就做好了。

    一个个馄饨从指间出来,整整齐齐的码在面板上,刘三桩也没有急着煮。饶有兴致的一个个数着,让夏语澹跟着数。

    夏语澹知道刘大叔是在教自己数字,也很捧场的跟着一个个馄饨的点过来,一二三……往一百数。

    一大一小正数着高兴,还在分配着,给谁吃几个,刘大哥满头汗的赶回家,看见两人才松了一口气道:“爹呀,你在家呢!左等右等,没等到你的车推回来,怎么车在那里?”

    刘三桩淡定的道:“看见了,姑娘和我在那里跌了个跟头。我回来看了崇书本子,今天姑娘和我犯凶,不能出门了。”

    刘大哥紧张的转着看人道:“姑娘没磕着吧?爹你没有摔着吧?”

    夏语澹随口道:“没事,我们很万幸!”

    刘三桩笑道:“咱都好,告诉你娘去,把车拾到上来,地里的事不着急,我这里费半天功夫不耽误事,明天养好了力气再干活。”

    “诶!我回儿说去。”人最重要,刘大哥也不会把半天功夫放心上,崇书上的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刘大哥风一般的来,风一般的跑了,省的地上再等信的人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