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 第466章 三郎的生意
热门推荐:
崩原铁:观影二创降临
重回七零:娇妻又凶又疯
第三赛季:于你一世安宁
玄学大佬下山,成团宠很合理吧
新开辟的钓点,怎么又暴露了
你惹他干嘛,他师傅全是大佬
刚送完外卖,战神身份就被女儿曝光了!
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抗战:云龙,我还真比天王老子大
第466章 三郎的生意
直到太阳落山,天色黑下来,三郎才回到家里。家人收拾酒菜,摆到院子里的廊下。
三郎洗过了手脸,到桌边坐下。对父母道:“今日事忙,回来得晚了,爹爹妈妈莫怪。”
张炎有些心痛地道:“也不必这样忙。赚钱的事,总要细水长流。你这个样子,若把身子累垮了怎么办?每日少赚一些,时间长了,也就积少成多。”
三郎道:“以前农忙的时候,爹爹不都是没日夜没操劳?一样的。”
张炎道:“哪里一样?农忙的时候,确实没黑没夜。可一年农忙才有几天。咬咬牙,农忙的时节过去了,很快就休息过来。你现在不一样,是天天如此。这样不行的。”
三郎道:“我那里雇着二十多人,我不做活,其他人怎么肯认真去做?做生意,想要赚钱,不出力怎么行?今年生意好,供销社里的人天天催,不做不行啊。”
张炎没有办法,不好再说,只是让三郎吃肉。
吃过了饭,一家人坐在院子里闲聊。
夜里的凉风起来,吹在身上,登时凉爽了不少。三郎把一盏新买的油灯挂在廊柱上,拿出一把小小的交椅展开,坐了下来。把裤腿拉起来,迎面对着风吹来的方向。
五郎在一边道:“哥哥,我看这灯上面罩着玻璃,做得极是精致。要不少钱吧?”
三郎道:“那是自然。一盏要三贯足钱,用的油也不便宜。不过这灯真是好,比蜡烛还亮,而且没有烟,不伤眼睛。你好好上学,以后可以在这灯下看书。”
张炎听了急忙道:“三贯钱一盏灯,你怎么舍得花这钱?三郎,你生意刚刚起来,处处花钱,要节约一点。更不要说,你借了二郎的钱,终究是要还的。”
三郎道:“我明白。我是做生意的,晚上没有这样一盏灯,实在不方便。你们不知道,前些日子我去了一次襄阳城,看官府办的那些场。他们那里面,许多地方都有这种灯。”
五郎道:“许多地方都有,天哪,这要花多少钱?我们乡下人家,赚三贯钱可不容易。”
三郎道:“我问过供销社的人,他们说这叫作工业品。刚出来的价格高,慢慢就便宜了。用不了多少年,我们大宋的人家,家家都要有一盏这样的灯。”
五郎听了不由就笑。这话说的轻松,做起来却难。三贯钱一盏的灯,有多少人愿意买。
张炎听了也不由摇头。三郎做了生意,很多时候不知道在想什么,说的话让人觉得是在做梦。
三郎抬起头,让风吹进自己衣服里。夜晚的凉风,让滚烫的心冷静下来。
过了一会,张炎问道:“三郎,一直不好问你,今夜问一问。你的苇席社一年能赚多少钱?”
三郎道:“若是都像今年夏天的生意,几百贯是能赚的。不过,苇席这种生意,就是夏天最好,其他时间必然比不了。在我想来,一年能赚超过一百贯,也就满意了。”
张炎道:“一年一百贯钱,哪个敢想?我们家里近百亩地,粮食全部卖了也不过几十贯。”
三郎笑道:“阿爹,若是跟种地一样,哪个还做生意?赚不一百贯,明年我就不做了!”
杨炎道:“你莫要心大,赚钱是要慢慢来的,哪里能够一下就赚许多钱?”
三郎只是笑,没有说话。
自己本钱就投入了两百多贯,一年赚不到一百贯,还做什么?自己开的是工场,不是像以前一样贩运货物。这两年,有供销社大力支持,正是开工场赚钱的时候。
过了一会,三郎道:“前两天供销社的乔同找我,说是一个做柳筐的生意,想要我做。柳筐不需要什么机器,本钱小,却不少赚。最重要的,这是军队用的东西,买的极多。一时我还没有想好,没的答复他。我们这个村子还是太小,没有太多做活的人。若接下柳筐的生意,要另想办法。”
张炎道:“柳筐家家都用的,算什么像样的生意?周围村子,许多会编柳筐的人,哪一个靠这个吃饭?都是趁农闲的时候,编几个赚些钱零花。”
三郎道:“阿爹,这是军队用的,要求一模一样,结实耐用。供销社统一收,价钱稳定,稳赚不赔的生意。二哥在军队里,我们家算是军属,官府照顾我们,这生意才找我。”
张炎道:“在新野我听二郎说,对军中的人,地方上会照顾。以前就是力役少一些,活轻些,并没有其他的。怎么,现在连做生意也照顾?”
三郎点头:“当然。供销社在地方找人做事,明摆着赚钱的事情,不是谁都可以的。”
张炎道:“越是这样,我越是觉得心慌。家中有人当兵,以前也没听说地方照顾。突然这样,谁知会不会惹出祸端来?这些赚钱的生意,以前都是势力人家做,怎么轮到我们家?”
三郎摇了摇头,也懒得跟父亲解释。其实做苇席的生意,也是因为二哥张驰的缘故,才由自己接了下来。二百贯在自己家是大钱,对许多势力人家来说,掏出来不难。凭什么就落到自己的头上?
五郎在院子里玩了一会,过来坐下。听见两人的话,不由问三郎:“哥哥一直说供销社。这个供销社是干什么的?只要他收,一定赚钱吗?”
三郎道:“只要供销社收,当然一定赚钱。这是官府办的,专门做这生意。我问过人了,供销社一是在城镇、集市都有自己的专门市场,货物最好卖。再一个在乡村有固定供货的人,各种货源稳定。他们就是在中间,把这两头连起来,大把钱入账。”
五郎点了点头。不过仔细一想,还是不明白。
供销社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机构,而是王宵猎专门建立、联接城乡和工农的庞大组织。一面在各个城市有自己的专门市场,同时分销各个集市,甚至在许多乡村都有代销点。另一方面,由官府支持,广泛在乡村建立各种小的工场,把乡村的货物卖出去。
一头是市场,一头是货源,供销社借助自己的物流、仓储等,建立起完整的商业链条。为乡村丰富的土特产、手工艺品,打开庞大的全国市场。
现在是供销社大力发展的时候,有许多优惠政策。三郎的苇席社,喝的是头道汤,利润丰厚。只是现在刚刚开始,许多人还将信将疑而已。
与其他商业组织不同,供销不是只为了赚钱。王宵猎建立的目的,是沟通乡村和城市,把乡村的劳动力和资源盘活。这个组织的规模,除了银行,其他很能望其项背。
直到太阳落山,天色黑下来,三郎才回到家里。家人收拾酒菜,摆到院子里的廊下。
三郎洗过了手脸,到桌边坐下。对父母道:“今日事忙,回来得晚了,爹爹妈妈莫怪。”
张炎有些心痛地道:“也不必这样忙。赚钱的事,总要细水长流。你这个样子,若把身子累垮了怎么办?每日少赚一些,时间长了,也就积少成多。”
三郎道:“以前农忙的时候,爹爹不都是没日夜没操劳?一样的。”
张炎道:“哪里一样?农忙的时候,确实没黑没夜。可一年农忙才有几天。咬咬牙,农忙的时节过去了,很快就休息过来。你现在不一样,是天天如此。这样不行的。”
三郎道:“我那里雇着二十多人,我不做活,其他人怎么肯认真去做?做生意,想要赚钱,不出力怎么行?今年生意好,供销社里的人天天催,不做不行啊。”
张炎没有办法,不好再说,只是让三郎吃肉。
吃过了饭,一家人坐在院子里闲聊。
夜里的凉风起来,吹在身上,登时凉爽了不少。三郎把一盏新买的油灯挂在廊柱上,拿出一把小小的交椅展开,坐了下来。把裤腿拉起来,迎面对着风吹来的方向。
五郎在一边道:“哥哥,我看这灯上面罩着玻璃,做得极是精致。要不少钱吧?”
三郎道:“那是自然。一盏要三贯足钱,用的油也不便宜。不过这灯真是好,比蜡烛还亮,而且没有烟,不伤眼睛。你好好上学,以后可以在这灯下看书。”
张炎听了急忙道:“三贯钱一盏灯,你怎么舍得花这钱?三郎,你生意刚刚起来,处处花钱,要节约一点。更不要说,你借了二郎的钱,终究是要还的。”
三郎道:“我明白。我是做生意的,晚上没有这样一盏灯,实在不方便。你们不知道,前些日子我去了一次襄阳城,看官府办的那些场。他们那里面,许多地方都有这种灯。”
五郎道:“许多地方都有,天哪,这要花多少钱?我们乡下人家,赚三贯钱可不容易。”
三郎道:“我问过供销社的人,他们说这叫作工业品。刚出来的价格高,慢慢就便宜了。用不了多少年,我们大宋的人家,家家都要有一盏这样的灯。”
五郎听了不由就笑。这话说的轻松,做起来却难。三贯钱一盏的灯,有多少人愿意买。
张炎听了也不由摇头。三郎做了生意,很多时候不知道在想什么,说的话让人觉得是在做梦。
三郎抬起头,让风吹进自己衣服里。夜晚的凉风,让滚烫的心冷静下来。
过了一会,张炎问道:“三郎,一直不好问你,今夜问一问。你的苇席社一年能赚多少钱?”
三郎道:“若是都像今年夏天的生意,几百贯是能赚的。不过,苇席这种生意,就是夏天最好,其他时间必然比不了。在我想来,一年能赚超过一百贯,也就满意了。”
张炎道:“一年一百贯钱,哪个敢想?我们家里近百亩地,粮食全部卖了也不过几十贯。”
三郎笑道:“阿爹,若是跟种地一样,哪个还做生意?赚不一百贯,明年我就不做了!”
杨炎道:“你莫要心大,赚钱是要慢慢来的,哪里能够一下就赚许多钱?”
三郎只是笑,没有说话。
自己本钱就投入了两百多贯,一年赚不到一百贯,还做什么?自己开的是工场,不是像以前一样贩运货物。这两年,有供销社大力支持,正是开工场赚钱的时候。
过了一会,三郎道:“前两天供销社的乔同找我,说是一个做柳筐的生意,想要我做。柳筐不需要什么机器,本钱小,却不少赚。最重要的,这是军队用的东西,买的极多。一时我还没有想好,没的答复他。我们这个村子还是太小,没有太多做活的人。若接下柳筐的生意,要另想办法。”
张炎道:“柳筐家家都用的,算什么像样的生意?周围村子,许多会编柳筐的人,哪一个靠这个吃饭?都是趁农闲的时候,编几个赚些钱零花。”
三郎道:“阿爹,这是军队用的,要求一模一样,结实耐用。供销社统一收,价钱稳定,稳赚不赔的生意。二哥在军队里,我们家算是军属,官府照顾我们,这生意才找我。”
张炎道:“在新野我听二郎说,对军中的人,地方上会照顾。以前就是力役少一些,活轻些,并没有其他的。怎么,现在连做生意也照顾?”
三郎点头:“当然。供销社在地方找人做事,明摆着赚钱的事情,不是谁都可以的。”
张炎道:“越是这样,我越是觉得心慌。家中有人当兵,以前也没听说地方照顾。突然这样,谁知会不会惹出祸端来?这些赚钱的生意,以前都是势力人家做,怎么轮到我们家?”
三郎摇了摇头,也懒得跟父亲解释。其实做苇席的生意,也是因为二哥张驰的缘故,才由自己接了下来。二百贯在自己家是大钱,对许多势力人家来说,掏出来不难。凭什么就落到自己的头上?
五郎在院子里玩了一会,过来坐下。听见两人的话,不由问三郎:“哥哥一直说供销社。这个供销社是干什么的?只要他收,一定赚钱吗?”
三郎道:“只要供销社收,当然一定赚钱。这是官府办的,专门做这生意。我问过人了,供销社一是在城镇、集市都有自己的专门市场,货物最好卖。再一个在乡村有固定供货的人,各种货源稳定。他们就是在中间,把这两头连起来,大把钱入账。”
五郎点了点头。不过仔细一想,还是不明白。
供销社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机构,而是王宵猎专门建立、联接城乡和工农的庞大组织。一面在各个城市有自己的专门市场,同时分销各个集市,甚至在许多乡村都有代销点。另一方面,由官府支持,广泛在乡村建立各种小的工场,把乡村的货物卖出去。
一头是市场,一头是货源,供销社借助自己的物流、仓储等,建立起完整的商业链条。为乡村丰富的土特产、手工艺品,打开庞大的全国市场。
现在是供销社大力发展的时候,有许多优惠政策。三郎的苇席社,喝的是头道汤,利润丰厚。只是现在刚刚开始,许多人还将信将疑而已。
与其他商业组织不同,供销不是只为了赚钱。王宵猎建立的目的,是沟通乡村和城市,把乡村的劳动力和资源盘活。这个组织的规模,除了银行,其他很能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