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 第468章 工业区
热门推荐:
摆烂吃瓜:满朝文武嘻嘻?不嘻嘻
被逼替嫁,文工团大美人去随军啦
四合院:带着空间回到48年
五十五,向春行
校花别追了!高冷女同桌才是我的白月光
八零:迫嫁糙汉怀上三胞胎
御兽:进化难?我有科学进化系统
灵痕秘探
退婚后,我怀上了四个首富继承人
第468章 工业区
樊城镇外,离码头不远,新建了一片房屋。道路修得平直整齐,而且极是宽敞。由码头到这里的一条大道格上宽敞,有十五步宽,上面铺满了炉渣,一看就让人觉得震的撼。
五郎左右看看,张大了嘴道:“这里就是建新工场的地方?这个样子——何曾见过?”
三郎点头:“正是这里。没有想到,襄阳府好大的手笔!工场区建成这样,谁不想来?”
两个人一边说着,一边到了一排房子前。房子外面的匾上,写着“襄阳江北工业区”几个大字,极是气派。开着门的房子里,可以看见五六个人在里面闲坐。
三郎上过两年村学,匾上的字虽然认不全,也知道这里是办事的地方。拉着五郎,走进门去。
里面一穿着青衫的年轻人见到两人,急忙站起来。道:“两位可是来办事?我们这里是襄阳府新建的工业区,欢迎来这里开工场。有什么不明白,尽可以问。”
听见话声,旁边一个低头伏在案上写字的人抬起了头。看见三郎,急忙起身,道:“三郎,你怎么来这里了?难道是想开工场?”
三郎一看,是与自己见过两面的丘明。他住的村子离三郎家不远,兄弟与张驰一起参军,现在是个都头。丘明上学成绩好得多,听说考进襄阳的什么学校,后来就不知道干什么了。
见过自己认识的人,三郎一下心情放松许多。上前与丘明见礼。道:“你怎么在这里?”
丘明道:“我在襄阳上过了学,便就留在城里做了个吏人。最近建了这个工业区,上官派我到这里来帮忙几天。对了,你来这里是要建工场吗?”
三郎道:“有个做柳筐的生意,供销社的人来找我。我的村子太小,难招到人,想选个热闹一点的地方。听供销社的人讲,这里建个什么工业区。一切都不明白,今日来问一问。”
丘明道:“那你可找对人了。这个工业区从建立的时候起,我便一直在这里。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问我就是了。我跟你说,最近官府特别重视建工场,来这里有优惠的。”
三郎道:“不知什么样的优惠?”
丘明拉着三郎两人到一边坐下,泡了一杯茶来。道:“我们这位王镇抚,与其他人不一样,特别重视工商业。而且不是一心想着收你们的商税,先想着怎么给你们解决困难。这处工业区,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才开办的。襄阳有两处工业区。一处在汉水南,地近群山,主要用那里的水力。一处在汉水北,就是这里了,离码头近。你们,这里都是新建的房子,新修的路,一切方便。”
三郎听了皱着眉头问:“镇抚这样做,为了什么?”
丘明笑道:“用镇抚的话说,是促进工商业发展,繁荣地方经济,加速社会发展。”
三郎道:“官府这样,有什么好处?总不能全是方便我们,官府一点好处都没有吧?”
丘明道:“好处当然有。最简单的就是收税啊。建场在这里,你们方便,官府收税也方便。这便跟以前官府买卖东西一样,专门设场,许多好处。”
三郎点了点头,有些明白了。宋朝时的习惯,官府要买卖物资的时候,经常设场。大的、经常性的,比如茶场、盐场,还有边境的贸易货场。小的如收牛筋、竹木、粮食等等,也会专门设立一个场。场是专门的场所,并不许人随便逛,主要是服务贸易商人。
王宵猎设立工业园区,参考的主要是后世的做法。大多数城市,会专门划出一块地方,做为自己城市的工业园区。在里面设立企业,会有各种优惠,也方便管理。当然也参照宋朝的榷场,设立专门的机构,派有官员。既服务工场主,也方便官府收税。
建立工业区,是后世总结出来的一种非常好的经验。尽量少受现有社会的干扰,让工业能够快速成长起来。还能够形成集聚效应,规模迅速增大。由官府直接管理,税也好收。
想了想,三郎问道:“在这里工场,不知有什么好处?”
丘明道:“好处可多了。首先,这里有许多已经建好的工场,只要租就可以。不但是有生产货物的地方,里面还有仓储,甚至可以设立单独的食堂,为员工做饭。若是工人少,不想开食堂,那也简单,官府会在这里开设一个食堂。离工场不远,就有住的地方。员工住到一起,也方便管理。若场里需要人的时候,我们有专门招聘的人帮忙,到周围去招聘。总而言之,在这里开工场,一切都不需要操心。”
三郎道:“这里也帮着招人吗?”
“那是当然。”丘明点头。“襄阳府有专门的吏人,来收集你们招人的信息。在府城及周围各县,会设立公告牌,你们跟着吏人一起去招人。”
“那是极方便了。”说完,三郎站在那里,低头沉思。
看着三郎的样子,丘明道:“你还有什么难处?有难处尽管说出来,我们都帮忙的。”
三郎道:“我在村里开了个做苇席的场,生意还可以。只是开的时间短,还没有赚到多少钱,身上背着债呢。这个柳筐场,供销社的人答应初期可以给我垫资一百贯,从货款里面扣回来。若是到你们这边开工场,只怕一时钱不够。哎,我真不想借钱了。”
丘明道:“不怕,在我们这里开工场才花钱少啊。租金,三个月才交。雇的工人,官府要求十天发一次工资。都不需要立即拿钱。如果有抵押,还可以从银行里贷钱。你是军属,与其他人不同。”
三郎道:“抵押?我有什么抵押?你知道的,我二哥当兵之前,我家并不富裕。”
丘明道:“怎么会没有抵押?你开苇席场,总有场地、机器之类的,都可以抵押的。而且给供销社供货,总有货款没有收回来吧?未收的货款,也可以用来抵押。”
三郎眼睛一亮:“还有这种好事?银行贷款,不知利息要多少。”
丘明道:“你是开工场的,银行最喜欢给你们放钱,利息一年只要一成。放心,只要供销社答应收你的货,开这个工场就容易得多。别的地方你要一千贯,在这里,不到五百贯就够。”
三郎站在那里,想了又想,一时间委决不下。工业区这里的条件太好了,但自己资金不足,开工场肯定会脱一层皮。可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就实在太可惜了。
人生在世,这样的机会能遇到几次?
樊城镇外,离码头不远,新建了一片房屋。道路修得平直整齐,而且极是宽敞。由码头到这里的一条大道格上宽敞,有十五步宽,上面铺满了炉渣,一看就让人觉得震的撼。
五郎左右看看,张大了嘴道:“这里就是建新工场的地方?这个样子——何曾见过?”
三郎点头:“正是这里。没有想到,襄阳府好大的手笔!工场区建成这样,谁不想来?”
两个人一边说着,一边到了一排房子前。房子外面的匾上,写着“襄阳江北工业区”几个大字,极是气派。开着门的房子里,可以看见五六个人在里面闲坐。
三郎上过两年村学,匾上的字虽然认不全,也知道这里是办事的地方。拉着五郎,走进门去。
里面一穿着青衫的年轻人见到两人,急忙站起来。道:“两位可是来办事?我们这里是襄阳府新建的工业区,欢迎来这里开工场。有什么不明白,尽可以问。”
听见话声,旁边一个低头伏在案上写字的人抬起了头。看见三郎,急忙起身,道:“三郎,你怎么来这里了?难道是想开工场?”
三郎一看,是与自己见过两面的丘明。他住的村子离三郎家不远,兄弟与张驰一起参军,现在是个都头。丘明上学成绩好得多,听说考进襄阳的什么学校,后来就不知道干什么了。
见过自己认识的人,三郎一下心情放松许多。上前与丘明见礼。道:“你怎么在这里?”
丘明道:“我在襄阳上过了学,便就留在城里做了个吏人。最近建了这个工业区,上官派我到这里来帮忙几天。对了,你来这里是要建工场吗?”
三郎道:“有个做柳筐的生意,供销社的人来找我。我的村子太小,难招到人,想选个热闹一点的地方。听供销社的人讲,这里建个什么工业区。一切都不明白,今日来问一问。”
丘明道:“那你可找对人了。这个工业区从建立的时候起,我便一直在这里。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问我就是了。我跟你说,最近官府特别重视建工场,来这里有优惠的。”
三郎道:“不知什么样的优惠?”
丘明拉着三郎两人到一边坐下,泡了一杯茶来。道:“我们这位王镇抚,与其他人不一样,特别重视工商业。而且不是一心想着收你们的商税,先想着怎么给你们解决困难。这处工业区,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才开办的。襄阳有两处工业区。一处在汉水南,地近群山,主要用那里的水力。一处在汉水北,就是这里了,离码头近。你们,这里都是新建的房子,新修的路,一切方便。”
三郎听了皱着眉头问:“镇抚这样做,为了什么?”
丘明笑道:“用镇抚的话说,是促进工商业发展,繁荣地方经济,加速社会发展。”
三郎道:“官府这样,有什么好处?总不能全是方便我们,官府一点好处都没有吧?”
丘明道:“好处当然有。最简单的就是收税啊。建场在这里,你们方便,官府收税也方便。这便跟以前官府买卖东西一样,专门设场,许多好处。”
三郎点了点头,有些明白了。宋朝时的习惯,官府要买卖物资的时候,经常设场。大的、经常性的,比如茶场、盐场,还有边境的贸易货场。小的如收牛筋、竹木、粮食等等,也会专门设立一个场。场是专门的场所,并不许人随便逛,主要是服务贸易商人。
王宵猎设立工业园区,参考的主要是后世的做法。大多数城市,会专门划出一块地方,做为自己城市的工业园区。在里面设立企业,会有各种优惠,也方便管理。当然也参照宋朝的榷场,设立专门的机构,派有官员。既服务工场主,也方便官府收税。
建立工业区,是后世总结出来的一种非常好的经验。尽量少受现有社会的干扰,让工业能够快速成长起来。还能够形成集聚效应,规模迅速增大。由官府直接管理,税也好收。
想了想,三郎问道:“在这里工场,不知有什么好处?”
丘明道:“好处可多了。首先,这里有许多已经建好的工场,只要租就可以。不但是有生产货物的地方,里面还有仓储,甚至可以设立单独的食堂,为员工做饭。若是工人少,不想开食堂,那也简单,官府会在这里开设一个食堂。离工场不远,就有住的地方。员工住到一起,也方便管理。若场里需要人的时候,我们有专门招聘的人帮忙,到周围去招聘。总而言之,在这里开工场,一切都不需要操心。”
三郎道:“这里也帮着招人吗?”
“那是当然。”丘明点头。“襄阳府有专门的吏人,来收集你们招人的信息。在府城及周围各县,会设立公告牌,你们跟着吏人一起去招人。”
“那是极方便了。”说完,三郎站在那里,低头沉思。
看着三郎的样子,丘明道:“你还有什么难处?有难处尽管说出来,我们都帮忙的。”
三郎道:“我在村里开了个做苇席的场,生意还可以。只是开的时间短,还没有赚到多少钱,身上背着债呢。这个柳筐场,供销社的人答应初期可以给我垫资一百贯,从货款里面扣回来。若是到你们这边开工场,只怕一时钱不够。哎,我真不想借钱了。”
丘明道:“不怕,在我们这里开工场才花钱少啊。租金,三个月才交。雇的工人,官府要求十天发一次工资。都不需要立即拿钱。如果有抵押,还可以从银行里贷钱。你是军属,与其他人不同。”
三郎道:“抵押?我有什么抵押?你知道的,我二哥当兵之前,我家并不富裕。”
丘明道:“怎么会没有抵押?你开苇席场,总有场地、机器之类的,都可以抵押的。而且给供销社供货,总有货款没有收回来吧?未收的货款,也可以用来抵押。”
三郎眼睛一亮:“还有这种好事?银行贷款,不知利息要多少。”
丘明道:“你是开工场的,银行最喜欢给你们放钱,利息一年只要一成。放心,只要供销社答应收你的货,开这个工场就容易得多。别的地方你要一千贯,在这里,不到五百贯就够。”
三郎站在那里,想了又想,一时间委决不下。工业区这里的条件太好了,但自己资金不足,开工场肯定会脱一层皮。可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就实在太可惜了。
人生在世,这样的机会能遇到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