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 第697章 眼见为实
热门推荐:
崩原铁:观影二创降临
重回七零:娇妻又凶又疯
第三赛季:于你一世安宁
玄学大佬下山,成团宠很合理吧
新开辟的钓点,怎么又暴露了
你惹他干嘛,他师傅全是大佬
刚送完外卖,战神身份就被女儿曝光了!
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抗战:云龙,我还真比天王老子大
第697章 眼见为实
几杯酒下肚,几个人的话题渐渐放开,说起了路上的见闻。
公乘博文感慨地道:“说实话,刚到京西,听人说起宣抚的所作所为,与其他地方大有不同,当时我心里觉得自己不适合这里。真正走了一圈,看了下面的百姓安居乐业,年龄合适的人踊跃参军,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才算真正认识到,宣抚这些与众不同的做法不是没有道理,才真正想留下来做事。”
李汇摇了摇头:“我没有那么多想法,就是因为这里俸禄优厚,而且从不拖欠,就想在这里做官。我携带全家千里逃难到江南,岂是易事?现在就想寻个稳定职务,好好拿着俸禄过日子。”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笑。
钱多,确实是几乎所有人来京西的第一个原因。不过人不能只为钱活着,总还要有追求,特别是这些人。到了京西之后,有的人觉得王宵猎离经叛道,就不想在这里待。几个月时间,已经有近两成的人离开了。王宵猎就特意把这些人分成几拨,到下面州县看看。看过了之后,再做决定。
这几年战事不断,就是最偏僻的两广、福建等地,也不得安生。王宵猎的治下,这两年战乱不起,盗匪不生,简直如世外桃源一般。特别是百姓在新政策刺激下,都踊跃参军,给这些新进士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时俗语,说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南宋朝廷特别喜欢招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赵构手里的军队不多。特别是富平一战,覆灭二十万大军,宋朝兵力从此捉襟见肘。
从大宋立国,朝廷便不从江南征兵,驻扎的禁军也很少。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没有了中原,突然之间没有兵源了。特别是丢了陕西,这几年宋朝征兵更加困难。
宗泽去世,原在东京的势力南下,搅乱了整个天下。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人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的核心多是原来的禁军。而且越聚越多,最后势大难制。
宋朝想剿灭这些人不容易,还想着要用他们的手下做兵源,纠缠了几年时间。
王宵猎在襄阳、邓州,都不是宋朝传统兵源地。结果用了几年时间,锻炼出了十万大军。怎么做到的?这是许多官员疑惑的问题。此次查访几州,这些进士慢慢理清了头绪。
新兵营和军校,是王宵猎迅速训练士兵的利器。当这两样越来越成熟,军队建设就越来越快。而大量经过实战检验的军官可以快速扩军,结合起来,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军队。
在地方,参军的家庭有优惠。优惠不只是名义上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每个州,都有专门官员管理参军人员的家庭事宜。出了事情,只要家里人参军,就不怕地方官不管他们。再加上税赋减免,地方参军的热情很高。
郑刚中道:“我来京西,想的就是外驱胡虏,恢复中原。王宣抚起自义军,并无禁军参加。数年间与金军交手了数次,可谓是百战百胜。从地方招募兵卒,拥兵十万。似这等大将,朝廷若有两三员,何愁故土不复?此次北来,看了宣抚治下,才知道自己想的简单了。宣抚的办法,都是互相勾连在一起,缺了一环也不行。换一个将领来,谁有这个本事?有这个本事,也没有宣抚的自制力。要想恢复中原,必须宣抚不可,还必须要用宣抚的方法。”
王宵猎不怕别人学自己,能学好算是本事。实际上这个时代,也没有人能学。治军理政的办法可以学,但其他地方基本推行不下去。兵可以招来,也可以建新兵营和军校,但钱从哪里来?王宵猎所有的政策,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后盾,财政一直宽裕。
朝廷见到王宵猎印会子,也可以学着印。但朝廷印的会子,总是用不了几个月,就被人当成废纸。哪怕再是精选工匠,提高工艺,也没有用处。
很多东西,看着是一回事,真做起来是另一回事。你觉得是因为这,因为那,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的因果关系很有迷惑性。你看着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会那样,其实因与果没有关系,只是一种错觉而已。改正这种错觉,可不是容易事。
王宵猎前世,有一件事情给了他很深的印象。
一个讲三国很出名的易教授,有人采访,说为什么宋朝禁宰耕牛,水浒好汉们却特别喜欢吃呢?易教授说,宋朝禁宰耕牛,所有牛肉是不允许卖的。水浒好汉们吃,是因为他们本就带着反字。而且这些好汉们点牛肉的店家一般也很小,并不在乎官府的禁令。
这个问题,从问开始就有很大的迷惑性。
官府禁宰耕牛,百姓就不吃牛肉了吗?两者其实并没有关联性,更没有因果关系。不是宰了耕牛,人们才有牛肉吃。牛不宰,难道就不会老死病死了?老死病死的牛,百姓会挖个坑埋了?还不是一样要吃掉。
说宋朝人不吃牛肉的,大多是一些非专科的历史学家。便如易教授,本是教中文的,并不是历史学家。因为故事讲得好,而不是历史研究得好,才突然成名。成名之后,就觉得自己是历史专家了。
牛肉的问题,本来不应该是问题。只是因为现实条件改变,猪肉便宜了,便有一些人提出来,宋朝人贵羊肉,而把猪肉则视为贱肉,富贵人不吃。相应的,就有人把牛肉也牵扯进来,说是吃牛肉的人有反意。
非工业时代,吃草的羊与牛的养殖成本是比猪高的。所以大部分时间,大部分地方,猪肉比牛肉、羊肉贵。宋朝人喜欢吃羊肉,倒不只是便宜,还与延续下来的习惯有关。
王宵猎的政策,就是明白给别人看,甚至把其中的道理都说给他们,不懂还是不懂。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了会有什么后果,很多人看不清。就跟禁宰耕牛跟卖牛肉关系不大,却被很多人认为有因果关系一样。
复杂的社会,想把事情看清楚,需要清醒的头脑。而这个世界上,清醒的头脑并不多。
(不好意思,今天没有补上昨天欠的。明天吧。见谅。)
几杯酒下肚,几个人的话题渐渐放开,说起了路上的见闻。
公乘博文感慨地道:“说实话,刚到京西,听人说起宣抚的所作所为,与其他地方大有不同,当时我心里觉得自己不适合这里。真正走了一圈,看了下面的百姓安居乐业,年龄合适的人踊跃参军,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才算真正认识到,宣抚这些与众不同的做法不是没有道理,才真正想留下来做事。”
李汇摇了摇头:“我没有那么多想法,就是因为这里俸禄优厚,而且从不拖欠,就想在这里做官。我携带全家千里逃难到江南,岂是易事?现在就想寻个稳定职务,好好拿着俸禄过日子。”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笑。
钱多,确实是几乎所有人来京西的第一个原因。不过人不能只为钱活着,总还要有追求,特别是这些人。到了京西之后,有的人觉得王宵猎离经叛道,就不想在这里待。几个月时间,已经有近两成的人离开了。王宵猎就特意把这些人分成几拨,到下面州县看看。看过了之后,再做决定。
这几年战事不断,就是最偏僻的两广、福建等地,也不得安生。王宵猎的治下,这两年战乱不起,盗匪不生,简直如世外桃源一般。特别是百姓在新政策刺激下,都踊跃参军,给这些新进士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时俗语,说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南宋朝廷特别喜欢招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赵构手里的军队不多。特别是富平一战,覆灭二十万大军,宋朝兵力从此捉襟见肘。
从大宋立国,朝廷便不从江南征兵,驻扎的禁军也很少。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没有了中原,突然之间没有兵源了。特别是丢了陕西,这几年宋朝征兵更加困难。
宗泽去世,原在东京的势力南下,搅乱了整个天下。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人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的核心多是原来的禁军。而且越聚越多,最后势大难制。
宋朝想剿灭这些人不容易,还想着要用他们的手下做兵源,纠缠了几年时间。
王宵猎在襄阳、邓州,都不是宋朝传统兵源地。结果用了几年时间,锻炼出了十万大军。怎么做到的?这是许多官员疑惑的问题。此次查访几州,这些进士慢慢理清了头绪。
新兵营和军校,是王宵猎迅速训练士兵的利器。当这两样越来越成熟,军队建设就越来越快。而大量经过实战检验的军官可以快速扩军,结合起来,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军队。
在地方,参军的家庭有优惠。优惠不只是名义上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每个州,都有专门官员管理参军人员的家庭事宜。出了事情,只要家里人参军,就不怕地方官不管他们。再加上税赋减免,地方参军的热情很高。
郑刚中道:“我来京西,想的就是外驱胡虏,恢复中原。王宣抚起自义军,并无禁军参加。数年间与金军交手了数次,可谓是百战百胜。从地方招募兵卒,拥兵十万。似这等大将,朝廷若有两三员,何愁故土不复?此次北来,看了宣抚治下,才知道自己想的简单了。宣抚的办法,都是互相勾连在一起,缺了一环也不行。换一个将领来,谁有这个本事?有这个本事,也没有宣抚的自制力。要想恢复中原,必须宣抚不可,还必须要用宣抚的方法。”
王宵猎不怕别人学自己,能学好算是本事。实际上这个时代,也没有人能学。治军理政的办法可以学,但其他地方基本推行不下去。兵可以招来,也可以建新兵营和军校,但钱从哪里来?王宵猎所有的政策,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后盾,财政一直宽裕。
朝廷见到王宵猎印会子,也可以学着印。但朝廷印的会子,总是用不了几个月,就被人当成废纸。哪怕再是精选工匠,提高工艺,也没有用处。
很多东西,看着是一回事,真做起来是另一回事。你觉得是因为这,因为那,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的因果关系很有迷惑性。你看着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会那样,其实因与果没有关系,只是一种错觉而已。改正这种错觉,可不是容易事。
王宵猎前世,有一件事情给了他很深的印象。
一个讲三国很出名的易教授,有人采访,说为什么宋朝禁宰耕牛,水浒好汉们却特别喜欢吃呢?易教授说,宋朝禁宰耕牛,所有牛肉是不允许卖的。水浒好汉们吃,是因为他们本就带着反字。而且这些好汉们点牛肉的店家一般也很小,并不在乎官府的禁令。
这个问题,从问开始就有很大的迷惑性。
官府禁宰耕牛,百姓就不吃牛肉了吗?两者其实并没有关联性,更没有因果关系。不是宰了耕牛,人们才有牛肉吃。牛不宰,难道就不会老死病死了?老死病死的牛,百姓会挖个坑埋了?还不是一样要吃掉。
说宋朝人不吃牛肉的,大多是一些非专科的历史学家。便如易教授,本是教中文的,并不是历史学家。因为故事讲得好,而不是历史研究得好,才突然成名。成名之后,就觉得自己是历史专家了。
牛肉的问题,本来不应该是问题。只是因为现实条件改变,猪肉便宜了,便有一些人提出来,宋朝人贵羊肉,而把猪肉则视为贱肉,富贵人不吃。相应的,就有人把牛肉也牵扯进来,说是吃牛肉的人有反意。
非工业时代,吃草的羊与牛的养殖成本是比猪高的。所以大部分时间,大部分地方,猪肉比牛肉、羊肉贵。宋朝人喜欢吃羊肉,倒不只是便宜,还与延续下来的习惯有关。
王宵猎的政策,就是明白给别人看,甚至把其中的道理都说给他们,不懂还是不懂。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了会有什么后果,很多人看不清。就跟禁宰耕牛跟卖牛肉关系不大,却被很多人认为有因果关系一样。
复杂的社会,想把事情看清楚,需要清醒的头脑。而这个世界上,清醒的头脑并不多。
(不好意思,今天没有补上昨天欠的。明天吧。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