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 第712章 农机具
第712章 农机具
沿着洛水一路东去,凡是有河流汇入的地方,必然有一座以上的工场。有车辆场、木工工具场、食品机械场、纺织机械场、通用工具场,甚至还有一座专门制造各种衡具,比如称、升、斗等的专门工场。这里制的衡具,有官府认证的标记,各地可以拿来当作标准量具。
让各位官员震惊的,是最后一座农机具场。
与其他工场不同,农机具场建在洛水的南岸,灵山脚下。周围的农户全部被迁走,工场沿洛水分布近十里。在山口的地方,建了一个水库,引出多条水渠。
众人进了工场,参观了车间,才突然明白前几天看的零件工场的产品用到了哪里。这里的农机具,便就大量使用前边工场的产品,几乎每一样都用上了。
从车里出来,众人到了产品展示的房间。这些东西所做的事情,大家都不陌生,纷纷围了上去。
首先是犁。在之前,官员普遍认为犁就是一种东西,用牛拉着耕地。今天了这里,才知道犁还有这么多种类。最主要的,是犁壁不同。翻耕不同的土壤,用的犁壁是不一样的。这里的工场收集了中原和南方的各种犁,最后制出了几种型号,分别适用于水田、旱地、沙地,甚至还有专门用来开荒的。
除了犁壁不同,结构上也有不同。
一种是单犁,一头牛或者是两头牛拉,最常见的。这里还有双犁,用两头牛或者三头牛拉。
双犁不是两个单犁加起来,而是要配合。因为前犁破土,后边的犁就可以借力,省了许多力。如果有必要,甚至还可以做成三犁。犁子越多,用起来就相对越省力。
一般来说,后世常用的犁有两种。一种称为中国型,就是中国传统的犁,耕起来后犁体窜垡。换句话说,耕起来的土落在耕出来的沟里,并不会形成垄沟。还有一种是欧洲犁,耕起来的土被犁体滚垡。土翻到一边,会形成垄沟。
如果是单犁,应该用中国犁。如果是多犁,则用欧洲型会好一点。后世耕地大多用拖拉机,使用多犁,大多就是欧洲犁了。这座工场里,单犁就是中国犁,双犁则是欧洲犁。
众人围着摆在外面的犁,看着这些细微的不同,不由啧啧称奇。犁见得多了,没想到还有这些差别。
犁的一边,就是耙。这种工具比较简单,分为水田和旱地。不过这里比常见的耙多了一种,是一个铁滚笼,牛拉着前行的时候铁笼会滚动起来。遇到砂质的土地,这种耙好用得多。
耙的后边,就是耧车。与常见的耧车不同,这里的耧车是有轮子的。而且不只是能够条播,还能粒播。一般种麦子的时候,不用耧车,可以先耕一道沟,而后在沟里撒麦子,称之为条播。传统耧车,就是为这种作业设计的。而种黄豆的时候,需要一粒一粒播种,传统耧车就不合适了。
这里的耧车,前面的轮子会转起来,通过链条带动装种子的箱子里的一根轴,通过轴的转动把种子播下去。由于是一次一粒或者几粒,每一次播都隔一断距离,所以称为粒播。
几个进士在那里转着前轮,看着面由链条带着动,觉得分外新奇。这种结构,还是第一次见呢。现在知道,前面的链条工场产的链条,原来是用在这里。
在农机具上面装轮子,由这个轮子来带动后面的机器运动,是很了不起的发明。有了这个发明,农机具的种类一下子丰富起来。而前面的轮子,就称为驱动轮。
这里的许多农具,都是因为有了驱动轮才能工作的。
种了之后是田间管理,最重要的是除草。这里除草的工具,与前面耕地的农具有些类似,是许多种铲子。不同的铲子适用于不同的种植方式,由牛拉着前进,称为中耕除草。
后面则是各种各样收获机具。
首先看见的,就是马拉的收割机。这种收割机装了往复式刀片,马拉着前进的时候,刀片来回运动时,把作物切断,同时堆积到一边。它的动力,就是驱动轮。
在蒸汽机和内燃机被发明之前,发达地区就开始使用马拉收割机了。动力成熟,人们发明了联合收割机,收割部分依然是这种形式。只是相对于有拖拉机提供动力来说,马拉收割机效果不好。不过这个时候地多人少,有了这种机器之后,作物收获时的工作强度大大降低了。
前面的农机具,大家一看,就知道工作原理是什么。这台马拉收割机不同,太过复杂,众人看了,如同看到神物一般。几个人围上去,左看右看,也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工作的。
李汇道:“这种机器,一天可以割多少亩麦子?”
讲解的韩云道:“一般来说,一天可以收二三十亩地。马壮不壮,地好不好收,会有不同。”
“我的天,一天二十亩!”李汇听了,不由得叫了出来。转头对别人道:“再能干的人,一天也不过割二亩。一般的人,一天割一亩地的麦子不得了。这一台机器,顶得二十多个人!”
众人围着机器,议论纷纷。割麦子的时间多么宝贵?如果割得快,不耽误种下一季庄稼,就一年两季了。
郑刚中问韩云道:“这机器如此好用,卖得好吗?”
韩云道:“现在只是在营田司下的村庄卖,卖得很好,都要提前来定呢。其他地方,要几家合起来买,不然一家用就太可惜。而且价钱贵,一般农户买不起。”
郑刚中道:“贵?有多贵?”
韩云道:“现在一台机器要八十贯,对农户来说太贵了。若是一家出十贯,凑足八户为社,还差不多。”
郑刚中点了点头。能拿出八十贯的农户有几家?但若出十贯,就容易得多了。
看完马拉收割机,再看后面的机器,众人有些兴趣索然。
后面的机器,是收获后处理的。比如打谷机,是一个人踩带动机器,另一个人喂,进行脱粒。如果是稻谷,麦子是脱粒,稻谷是收谷子。比如扬谷机,是脱粒之后,把杂物除掉。比如砻谷机和碾米机,不用再舂米了。
除此之外,还有牧草打捆机等,是用来收集牧草的。
看过了这些机器,众人只觉得眼界大开,才知道种地有这么多学问。如果民间广泛使用了这些机器,一个人就不只种三十亩了吧?那个时候,天下会是什么子呢?
郑刚中起了一会,只觉得不敢想。如果这里的东西推行下去,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沿着洛水一路东去,凡是有河流汇入的地方,必然有一座以上的工场。有车辆场、木工工具场、食品机械场、纺织机械场、通用工具场,甚至还有一座专门制造各种衡具,比如称、升、斗等的专门工场。这里制的衡具,有官府认证的标记,各地可以拿来当作标准量具。
让各位官员震惊的,是最后一座农机具场。
与其他工场不同,农机具场建在洛水的南岸,灵山脚下。周围的农户全部被迁走,工场沿洛水分布近十里。在山口的地方,建了一个水库,引出多条水渠。
众人进了工场,参观了车间,才突然明白前几天看的零件工场的产品用到了哪里。这里的农机具,便就大量使用前边工场的产品,几乎每一样都用上了。
从车里出来,众人到了产品展示的房间。这些东西所做的事情,大家都不陌生,纷纷围了上去。
首先是犁。在之前,官员普遍认为犁就是一种东西,用牛拉着耕地。今天了这里,才知道犁还有这么多种类。最主要的,是犁壁不同。翻耕不同的土壤,用的犁壁是不一样的。这里的工场收集了中原和南方的各种犁,最后制出了几种型号,分别适用于水田、旱地、沙地,甚至还有专门用来开荒的。
除了犁壁不同,结构上也有不同。
一种是单犁,一头牛或者是两头牛拉,最常见的。这里还有双犁,用两头牛或者三头牛拉。
双犁不是两个单犁加起来,而是要配合。因为前犁破土,后边的犁就可以借力,省了许多力。如果有必要,甚至还可以做成三犁。犁子越多,用起来就相对越省力。
一般来说,后世常用的犁有两种。一种称为中国型,就是中国传统的犁,耕起来后犁体窜垡。换句话说,耕起来的土落在耕出来的沟里,并不会形成垄沟。还有一种是欧洲犁,耕起来的土被犁体滚垡。土翻到一边,会形成垄沟。
如果是单犁,应该用中国犁。如果是多犁,则用欧洲型会好一点。后世耕地大多用拖拉机,使用多犁,大多就是欧洲犁了。这座工场里,单犁就是中国犁,双犁则是欧洲犁。
众人围着摆在外面的犁,看着这些细微的不同,不由啧啧称奇。犁见得多了,没想到还有这些差别。
犁的一边,就是耙。这种工具比较简单,分为水田和旱地。不过这里比常见的耙多了一种,是一个铁滚笼,牛拉着前行的时候铁笼会滚动起来。遇到砂质的土地,这种耙好用得多。
耙的后边,就是耧车。与常见的耧车不同,这里的耧车是有轮子的。而且不只是能够条播,还能粒播。一般种麦子的时候,不用耧车,可以先耕一道沟,而后在沟里撒麦子,称之为条播。传统耧车,就是为这种作业设计的。而种黄豆的时候,需要一粒一粒播种,传统耧车就不合适了。
这里的耧车,前面的轮子会转起来,通过链条带动装种子的箱子里的一根轴,通过轴的转动把种子播下去。由于是一次一粒或者几粒,每一次播都隔一断距离,所以称为粒播。
几个进士在那里转着前轮,看着面由链条带着动,觉得分外新奇。这种结构,还是第一次见呢。现在知道,前面的链条工场产的链条,原来是用在这里。
在农机具上面装轮子,由这个轮子来带动后面的机器运动,是很了不起的发明。有了这个发明,农机具的种类一下子丰富起来。而前面的轮子,就称为驱动轮。
这里的许多农具,都是因为有了驱动轮才能工作的。
种了之后是田间管理,最重要的是除草。这里除草的工具,与前面耕地的农具有些类似,是许多种铲子。不同的铲子适用于不同的种植方式,由牛拉着前进,称为中耕除草。
后面则是各种各样收获机具。
首先看见的,就是马拉的收割机。这种收割机装了往复式刀片,马拉着前进的时候,刀片来回运动时,把作物切断,同时堆积到一边。它的动力,就是驱动轮。
在蒸汽机和内燃机被发明之前,发达地区就开始使用马拉收割机了。动力成熟,人们发明了联合收割机,收割部分依然是这种形式。只是相对于有拖拉机提供动力来说,马拉收割机效果不好。不过这个时候地多人少,有了这种机器之后,作物收获时的工作强度大大降低了。
前面的农机具,大家一看,就知道工作原理是什么。这台马拉收割机不同,太过复杂,众人看了,如同看到神物一般。几个人围上去,左看右看,也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工作的。
李汇道:“这种机器,一天可以割多少亩麦子?”
讲解的韩云道:“一般来说,一天可以收二三十亩地。马壮不壮,地好不好收,会有不同。”
“我的天,一天二十亩!”李汇听了,不由得叫了出来。转头对别人道:“再能干的人,一天也不过割二亩。一般的人,一天割一亩地的麦子不得了。这一台机器,顶得二十多个人!”
众人围着机器,议论纷纷。割麦子的时间多么宝贵?如果割得快,不耽误种下一季庄稼,就一年两季了。
郑刚中问韩云道:“这机器如此好用,卖得好吗?”
韩云道:“现在只是在营田司下的村庄卖,卖得很好,都要提前来定呢。其他地方,要几家合起来买,不然一家用就太可惜。而且价钱贵,一般农户买不起。”
郑刚中道:“贵?有多贵?”
韩云道:“现在一台机器要八十贯,对农户来说太贵了。若是一家出十贯,凑足八户为社,还差不多。”
郑刚中点了点头。能拿出八十贯的农户有几家?但若出十贯,就容易得多了。
看完马拉收割机,再看后面的机器,众人有些兴趣索然。
后面的机器,是收获后处理的。比如打谷机,是一个人踩带动机器,另一个人喂,进行脱粒。如果是稻谷,麦子是脱粒,稻谷是收谷子。比如扬谷机,是脱粒之后,把杂物除掉。比如砻谷机和碾米机,不用再舂米了。
除此之外,还有牧草打捆机等,是用来收集牧草的。
看过了这些机器,众人只觉得眼界大开,才知道种地有这么多学问。如果民间广泛使用了这些机器,一个人就不只种三十亩了吧?那个时候,天下会是什么子呢?
郑刚中起了一会,只觉得不敢想。如果这里的东西推行下去,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