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第488章 朱允炆点将
“我皇考太祖高皇帝,当元末乱离,群雄角逐,披冒霜露,栉沐风雨,攻城野战,亲赴矢石,身被创痍,勤劳艰难,危苦甚矣,然后平定天下....”
“...今奸臣欲绝灭宗室,惟恐不速。我皇考子孙,须几何时,已皆荡尽。
我奉藩守分,自信无虞。不意奸臣日夜不忘于怀,彀满以待,遂造显祸,起兵见围....”
“...万一必欲见屠,兵连祸结,无时而已。一旦有如吴广、陈胜之窃发,则皇考艰难之业,不可复保矣。
敷露衷情,不胜恳悃之至。苟固执不回,堕群邪之计,安危之机,实系於兹。”
(——节自靖难檄文)
朱允炆将手中的《靖难檄文》狠狠撕碎,对着朝堂上的群臣怒喊:
“反了!反了!立即给朕出兵,剿灭反贼,擒逆贼燕王朱棣回京问罪!”
翟善面色沉重。
当初朱棣装病的时候,他就压根没信过。
作为从洪武朝能活下来的老人,对这些皇子怎么可能不了解?
尤其是这个老四朱棣,作战诡谲,从小鬼点子就多,岂能说疯就疯?
别说是死了个与他素来不和的秦王,就算老婆孩子死绝了,他都不会疯。
当初他也曾上书建言,削藩需缓缓图之,万不可一蹴而就。
即便要削,也一定要从最大的几个开始动刀,务求一鼓而下。
然而建文帝却听信黄子澄那书呆子的谗言,先对弱了吧唧的几个王爷下了手。
那朱棣是傻的?收到风怎么可能不警惕?
成,你削就削吧,怎么朱棣一病你反而收手?
翟善太清楚朱允炆内心的想法了,不就是不想担上‘皇亲病重,帝趁机除之’的恶名吗?
真是当了裱子还想立牌坊啊...
只可惜,对于削藩一事自己压根插不上手。
拥立新帝登基,自己功劳甚巨,党羽甚众。
但陛下即位以后,似乎刻意开始培养以方孝儒为首的另一拨官员,来与自己抗衡。
无奈的摇摇头,翟善心知现在不是内斗的时候,上前一步道:
“陛下勿忧,臣以为燕王作乱此患易解。”
“翟爱卿快讲!”
“陛下,现在北平虽失,但只是一座孤城而已,不成气候。
陛下应立即下旨,令晋王迅速节制九边军马,派兵对北平形成包夹之势,祸患自消。”
朱允炆点点头,旋即又摇摇头。
他现在信不过朱棡,准确的说,他信不过任何一个藩王。
“翟大人,朕来问你,倘若这些藩王均被燕王蛊惑,甚至裹挟呢?”
“这...”
翟善忽然想起来,这新帝对这些皇叔可不咋地,几乎个个都被他削过兵权。
就算不和朱棣一起造反,来个坐山观虎斗,这战事也不知得打到哪年去。
齐泰上前一步:“陛下,臣以为当派朝中老将率大军北伐,一鼓而下!”
“卿有何人选?”
齐泰自信笑道:“此人既要能打,还要忠心,臣以为长兴侯耿炳文乃最佳人选。”
“耿炳文?”
耿炳文是耿君用之子,也是跟着先帝打江山的老人,战功彪炳。
可自从当年,与苏谨因驸马江都一事闹掰后,就跑到了陕西平叛,不再过问朝中政事,跟养老似的。
等等,苏谨!
朱允炆的嘴角翘起,对啊,这耿炳文自然是最佳人选啊。
虽然他也与朱棣有旧,但朱棣和苏谨关系好,据说还拜了把子,这事现在谁不知道?
想想这四叔居然还给苏谨涨了一辈,摇身一变成了自己叔叔,就一阵阵的犯恶心。
不过正好,正因为多了这层关系,耿炳文可不会给朱棣好脸色看。
朱棣起兵的背后,怎么可能没有苏谨支持?
若是让耿炳文知道了,更得玩命的打朱棣!
“陈六安,派人去宣长兴侯进京,朕有要事与他商议。”
“奴婢遵旨。”
“齐大人,你继续说。”
“是。”
齐泰继续说道:“臣以为晋王节制之策要用,同时朝廷也要以雷霆万钧之势,镇压燕王谋反!”
“如此,一来可以尽快结束战争,以免战事迁延,祸及百姓,二来也可警告其他意图不轨的藩王,燕王就是他们的下场!”
“好,说说你具体的方策。”
“晋王节制九边围剿北平,长兴侯率军进泽州,借道山西直攻北平西,
同时再出一路大军,由河间府直插北平,与长兴侯合围北平,如此,大事三月可定矣!”
“这仗咱们既然要打,那就要打出声势,震慑天下宵小!”
“好!”
朱允炆细细思量之后,转头看向翟善:“翟爱卿以为如何?可有人选推荐?”
翟善一愣,旋即明白这是陛下准备‘分功’。
燕王朱棣说破大天也不过数千兵马,朝廷几十万大军扑过去,还不立即飞灰湮灭?
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什么计策都是扯淡。
陛下之所以得知朱棣谋反后气急败坏,更多的原因是觉得失了面子,而不是担心。
现在齐泰推荐耿炳文为西路大帅,那东路自然就要照顾照顾自己,
看来这么大的军功,陛下也不愿齐泰一家独享啊。
翟善心领神会:“陛下,臣以为齐大人此策万全,没什么好补充的,不过东路大帅的人选,臣倒是有一个。”
“说说看。”
“左军都督同知,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嗯...”
朱允炆指节在龙椅上不停敲击,默默思量。
李景隆此人他倒是信得过,是皇爷爷的外甥李文忠的儿子,说来也算皇亲。
不过他这个皇亲一向低调,和武勋、文官之间的关系都还算好,谈不上倾向谁。
自己即位后,李景隆很少在朝中露面,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府里,就是在营中练兵。
“李景隆吗...嗯,可以,就他了。”
“陈六安,宣李景隆回京受命。”
“奴婢遵旨。”
他之所以敢用李景隆,是因为他已经袭爵曹国公。
背叛朝廷投奔朱棣,对李景隆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就算朱棣当了皇帝,难道还能给他封个一字并肩王不成?
最多也还是个国公罢了。
既然都是国公,那他有病才会背叛自己,转而去帮实力低微的朱棣。
“王纯州,朕命你即日准备平叛大军粮草。”
“臣遵旨!”
“齐泰,兵部准备好甲胄和武器,此战务必一举而下!”
“臣遵旨!”
“既如此,五日之后,大军立即北伐!”
“臣等遵旨!”
“...今奸臣欲绝灭宗室,惟恐不速。我皇考子孙,须几何时,已皆荡尽。
我奉藩守分,自信无虞。不意奸臣日夜不忘于怀,彀满以待,遂造显祸,起兵见围....”
“...万一必欲见屠,兵连祸结,无时而已。一旦有如吴广、陈胜之窃发,则皇考艰难之业,不可复保矣。
敷露衷情,不胜恳悃之至。苟固执不回,堕群邪之计,安危之机,实系於兹。”
(——节自靖难檄文)
朱允炆将手中的《靖难檄文》狠狠撕碎,对着朝堂上的群臣怒喊:
“反了!反了!立即给朕出兵,剿灭反贼,擒逆贼燕王朱棣回京问罪!”
翟善面色沉重。
当初朱棣装病的时候,他就压根没信过。
作为从洪武朝能活下来的老人,对这些皇子怎么可能不了解?
尤其是这个老四朱棣,作战诡谲,从小鬼点子就多,岂能说疯就疯?
别说是死了个与他素来不和的秦王,就算老婆孩子死绝了,他都不会疯。
当初他也曾上书建言,削藩需缓缓图之,万不可一蹴而就。
即便要削,也一定要从最大的几个开始动刀,务求一鼓而下。
然而建文帝却听信黄子澄那书呆子的谗言,先对弱了吧唧的几个王爷下了手。
那朱棣是傻的?收到风怎么可能不警惕?
成,你削就削吧,怎么朱棣一病你反而收手?
翟善太清楚朱允炆内心的想法了,不就是不想担上‘皇亲病重,帝趁机除之’的恶名吗?
真是当了裱子还想立牌坊啊...
只可惜,对于削藩一事自己压根插不上手。
拥立新帝登基,自己功劳甚巨,党羽甚众。
但陛下即位以后,似乎刻意开始培养以方孝儒为首的另一拨官员,来与自己抗衡。
无奈的摇摇头,翟善心知现在不是内斗的时候,上前一步道:
“陛下勿忧,臣以为燕王作乱此患易解。”
“翟爱卿快讲!”
“陛下,现在北平虽失,但只是一座孤城而已,不成气候。
陛下应立即下旨,令晋王迅速节制九边军马,派兵对北平形成包夹之势,祸患自消。”
朱允炆点点头,旋即又摇摇头。
他现在信不过朱棡,准确的说,他信不过任何一个藩王。
“翟大人,朕来问你,倘若这些藩王均被燕王蛊惑,甚至裹挟呢?”
“这...”
翟善忽然想起来,这新帝对这些皇叔可不咋地,几乎个个都被他削过兵权。
就算不和朱棣一起造反,来个坐山观虎斗,这战事也不知得打到哪年去。
齐泰上前一步:“陛下,臣以为当派朝中老将率大军北伐,一鼓而下!”
“卿有何人选?”
齐泰自信笑道:“此人既要能打,还要忠心,臣以为长兴侯耿炳文乃最佳人选。”
“耿炳文?”
耿炳文是耿君用之子,也是跟着先帝打江山的老人,战功彪炳。
可自从当年,与苏谨因驸马江都一事闹掰后,就跑到了陕西平叛,不再过问朝中政事,跟养老似的。
等等,苏谨!
朱允炆的嘴角翘起,对啊,这耿炳文自然是最佳人选啊。
虽然他也与朱棣有旧,但朱棣和苏谨关系好,据说还拜了把子,这事现在谁不知道?
想想这四叔居然还给苏谨涨了一辈,摇身一变成了自己叔叔,就一阵阵的犯恶心。
不过正好,正因为多了这层关系,耿炳文可不会给朱棣好脸色看。
朱棣起兵的背后,怎么可能没有苏谨支持?
若是让耿炳文知道了,更得玩命的打朱棣!
“陈六安,派人去宣长兴侯进京,朕有要事与他商议。”
“奴婢遵旨。”
“齐大人,你继续说。”
“是。”
齐泰继续说道:“臣以为晋王节制之策要用,同时朝廷也要以雷霆万钧之势,镇压燕王谋反!”
“如此,一来可以尽快结束战争,以免战事迁延,祸及百姓,二来也可警告其他意图不轨的藩王,燕王就是他们的下场!”
“好,说说你具体的方策。”
“晋王节制九边围剿北平,长兴侯率军进泽州,借道山西直攻北平西,
同时再出一路大军,由河间府直插北平,与长兴侯合围北平,如此,大事三月可定矣!”
“这仗咱们既然要打,那就要打出声势,震慑天下宵小!”
“好!”
朱允炆细细思量之后,转头看向翟善:“翟爱卿以为如何?可有人选推荐?”
翟善一愣,旋即明白这是陛下准备‘分功’。
燕王朱棣说破大天也不过数千兵马,朝廷几十万大军扑过去,还不立即飞灰湮灭?
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什么计策都是扯淡。
陛下之所以得知朱棣谋反后气急败坏,更多的原因是觉得失了面子,而不是担心。
现在齐泰推荐耿炳文为西路大帅,那东路自然就要照顾照顾自己,
看来这么大的军功,陛下也不愿齐泰一家独享啊。
翟善心领神会:“陛下,臣以为齐大人此策万全,没什么好补充的,不过东路大帅的人选,臣倒是有一个。”
“说说看。”
“左军都督同知,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嗯...”
朱允炆指节在龙椅上不停敲击,默默思量。
李景隆此人他倒是信得过,是皇爷爷的外甥李文忠的儿子,说来也算皇亲。
不过他这个皇亲一向低调,和武勋、文官之间的关系都还算好,谈不上倾向谁。
自己即位后,李景隆很少在朝中露面,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府里,就是在营中练兵。
“李景隆吗...嗯,可以,就他了。”
“陈六安,宣李景隆回京受命。”
“奴婢遵旨。”
他之所以敢用李景隆,是因为他已经袭爵曹国公。
背叛朝廷投奔朱棣,对李景隆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就算朱棣当了皇帝,难道还能给他封个一字并肩王不成?
最多也还是个国公罢了。
既然都是国公,那他有病才会背叛自己,转而去帮实力低微的朱棣。
“王纯州,朕命你即日准备平叛大军粮草。”
“臣遵旨!”
“齐泰,兵部准备好甲胄和武器,此战务必一举而下!”
“臣遵旨!”
“既如此,五日之后,大军立即北伐!”
“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