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第738章 僧劝帝左右平衡术
热门推荐:
通房攻略
惊!重生空间之在修仙界纵横四海
印染厂里的情和爱
异能:变成白毛少女,保镖变闺密
海贼:玄冥大将,荡平新世界
御兽:本人比自己的神宠还要强
带着竹马去修仙
重生之华娱新世界
综影视:清梨
“这他娘的都是什么东西?”
朱棣都被气乐了,将手中的情报丢在地上。
纪纲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生怕这一息陛下还笑嘻嘻,下一息就拿他纪纲mmp。
“查清楚谣言的来源了?”
“回陛下,传谣言的书生已被拿入诏狱,严刑拷问得知,他也是收了别人钱财做事。”
“收了谁的钱?”
“这....”
纪纲面露难色:“臣追查到那人时,对方已服毒自尽。”
“哼,无用!”
朱棣没有继续出言指责,淡淡的问了一句:“方孝儒家眷可已归案?”
“合方氏举族,并学生、朋党,共八百四十七人,全部归案。”
“无一漏网?”
纪纲咬牙:“无一漏网!”
朱棣翻出手边的名录丢于地上:“将名录上人等,合并问案。”
纪纲捡起一看,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上面是最近抓的那些为方孝儒求情的官员,及其家眷。
这些人的数量加起来,竟远远比方孝儒一族还要多。
“陛下,这些人也要...”
饶是纪纲铁石心肠,也忍不住心中打突。
这要是都牵扯上,已经不亚于洪武年间任何一桩大案!
“心软了?需要朕换个人做事?”
“不不!”
纪纲连连叩头:“臣马上就去办!”
“去吧,做的漂亮点,别让朕以为,朕的锦衣卫只是一群无能软弱之辈。”
“臣,遵旨。”
纪纲退去,朱棣斜睨一眼丢在地上的情报:“哼,此等谣言传出,对谁最有利,便是谁做的,这还用查?”
一直默不作声的姚广孝,此时方才笑笑开口:“需要登报解释一下吗?”
“不用。”
朱棣冷笑:“朕还犯不着为一些民间流言大动干戈。”
姚广孝笑笑:“想必陛下心中已有沟壑,倒是贫僧着急了。”
朱棣坐回暖床,脱了鞋倚在被上,抱着黄枕暖手:
“谙厄利亚的洋鬼子,这次来绝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一定在密谋着什么。”
“是啊。”
姚广孝也有些想不通:“按番子的习性,若是真具备强攻的火力,又何必来和谈多此一举?”
“不错。”
朱棣点头:“既然和谈,就表示他们现在一定外强中干,那他们和谈的目的就昭然若揭了。”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明亮,异口同声道:“他们在拖!”
可是,拖什么?为什么拖?又在等什么?
拖下去,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处?
姚广孝默坐蒲团,忽然说道:“苏大人曾说过,敌人想要的,我们决不能给!敌人不想做的,我们就坚决要做!”
“不错!”
朱棣眼神冰冷:“敌进我退,敌退我便进!”
“朕不知洋鬼子在筹谋什么,但朕清楚,此刻必是敌疲虚之时。”
“而敌疲,便是我打之良机!”
想明白这一点,朱棣心中顿时轻松许多,脸上挂着微笑:“谨弟到哪里了?”
“不知道啊。”
姚广孝无奈摇头:“苏大人回信只说知道了,也没说回不回来,什么时候回来。”
“这家伙...”
想想苏谨的行事风格,就连朱棣都忍不住苦笑。
说到这里,姚广孝想了想,还是忍不住劝道:
“陛下,非贫僧嫉贤妒能,但有些话贫僧思来想去,还是要说。”
“你我相交莫逆,有何不可直言?但讲无妨,朕绝不会怪罪。”
“是。”
姚广孝梳理了一下语言,再瞧瞧朱棣的神色,终于缓缓开口:
“陛下,朝堂之上多有腹诽,言您对苏大人未免太过...宠溺。”
“宠溺?”
朱棣冷笑:“是说朕放纵谨弟吧?大师直言无妨。”
“好,既如此,贫僧便说了。”
“陛下,贫僧也以为,您对苏大人确实有些太过宽纵,这样既削君威,对苏大人也未必是好事。”
“这些日子您也看出来了,这些大臣所作所为,均是冲着苏大人去的。”
“若陛下做不到平衡朝堂,很多苏大人想做的事,恐怕旨意到了下面,也很难执行下去。”
闻言,朱棣面色露出不悦:“嫉贤妒能!”
“谨弟能做的那些事,他们哪一个做的了?”
“但凡他们有谨弟三份本事,朕也会不吝提拔于他!”
“可这些所谓能臣,在朕看来就是一群酒囊饭袋!”
“文不能提笔安天下,武不能上马定乾坤!”
“每日只会狺狺吠吠,相互倾轧罢了!”
对朱棣的话,姚广孝有些不以为然,但还是耐着性子劝道:
“陛下,倒也不能一杆子将一船人都打翻,这些大臣中,还是有很多能臣的,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哼,你的意思是朕是昏君,不给他们机会了?”
“贫僧不敢。”
姚广孝倒也没多慌张,只是笑笑:“但陛下,您不得不承认,如今上至朝廷,下至州府,许多要职确实被苏大人的学生把持。”
“就说这中书舍人一职吧,您的心思实在是太好猜了。”
朱棣愕然。
中书舍人陈显,就是他培养的下一代重臣。
朱棣现在已经有心思重整六部,建设内阁,而陈显就是其中倾力培养的一员。
当然,他最想要的还是把苏谨留下,哪怕许他丞相之位。
只要他点头。
只可惜,他心里清楚,苏谨志不在此,总有一日会走的。
但苏谨想走,不代表他的学生都想走吧?
这段时日他算看出来了,苏谨这些学生,虽然没有他们老师那样的通天彻地之能。
但一个个单独拎出来,也是不二的治世之臣,所欠缺的不过只是经验而已。
假以时日,这些人将是自己的左膀右臂。
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自己能留得住他们。
这也是朱棣这些时日,不惜给他们放权、重用、培养的缘故。
十九学子,总能留下来那么几个吧?
嗯,那个童福山就算了,性子太过惫懒,本事不大,毛病倒和他先生一毛一样...
“陛下,陛下?”
看着朱棣嘴角噙着谑笑,姚广孝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忍不住开口。
“哦,大师,你继续说。”
姚广孝笑笑:“陛下,贫僧不是说要您针对苏大人,而是作为皇帝,也应适当择用平衡之术。”
“朕明白了。”
有些话不用点透。
姚广孝的意思无非是说,适当给那些人放一些实权。
拿到他们想要的,自然能少给苏谨和自己添点堵。
最重要的,也能在朝中适当抑制苏谨的势力,以免出现第二个胡惟庸。
揉了揉眉头,朱棣叹口气:“这些事,等解决了眼下的麻烦再说吧。”
“是,陛下心中自有定夺,今日这番话,是贫僧僭越了。”
“话怎么能这么说呢?你我相较于心,既是君臣,更是知交,朕又怎会怪你?”
还想说些什么,忽闻侍卫传报,宫外登闻鼓被敲响。
朱棣都被气乐了,将手中的情报丢在地上。
纪纲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生怕这一息陛下还笑嘻嘻,下一息就拿他纪纲mmp。
“查清楚谣言的来源了?”
“回陛下,传谣言的书生已被拿入诏狱,严刑拷问得知,他也是收了别人钱财做事。”
“收了谁的钱?”
“这....”
纪纲面露难色:“臣追查到那人时,对方已服毒自尽。”
“哼,无用!”
朱棣没有继续出言指责,淡淡的问了一句:“方孝儒家眷可已归案?”
“合方氏举族,并学生、朋党,共八百四十七人,全部归案。”
“无一漏网?”
纪纲咬牙:“无一漏网!”
朱棣翻出手边的名录丢于地上:“将名录上人等,合并问案。”
纪纲捡起一看,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上面是最近抓的那些为方孝儒求情的官员,及其家眷。
这些人的数量加起来,竟远远比方孝儒一族还要多。
“陛下,这些人也要...”
饶是纪纲铁石心肠,也忍不住心中打突。
这要是都牵扯上,已经不亚于洪武年间任何一桩大案!
“心软了?需要朕换个人做事?”
“不不!”
纪纲连连叩头:“臣马上就去办!”
“去吧,做的漂亮点,别让朕以为,朕的锦衣卫只是一群无能软弱之辈。”
“臣,遵旨。”
纪纲退去,朱棣斜睨一眼丢在地上的情报:“哼,此等谣言传出,对谁最有利,便是谁做的,这还用查?”
一直默不作声的姚广孝,此时方才笑笑开口:“需要登报解释一下吗?”
“不用。”
朱棣冷笑:“朕还犯不着为一些民间流言大动干戈。”
姚广孝笑笑:“想必陛下心中已有沟壑,倒是贫僧着急了。”
朱棣坐回暖床,脱了鞋倚在被上,抱着黄枕暖手:
“谙厄利亚的洋鬼子,这次来绝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一定在密谋着什么。”
“是啊。”
姚广孝也有些想不通:“按番子的习性,若是真具备强攻的火力,又何必来和谈多此一举?”
“不错。”
朱棣点头:“既然和谈,就表示他们现在一定外强中干,那他们和谈的目的就昭然若揭了。”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明亮,异口同声道:“他们在拖!”
可是,拖什么?为什么拖?又在等什么?
拖下去,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处?
姚广孝默坐蒲团,忽然说道:“苏大人曾说过,敌人想要的,我们决不能给!敌人不想做的,我们就坚决要做!”
“不错!”
朱棣眼神冰冷:“敌进我退,敌退我便进!”
“朕不知洋鬼子在筹谋什么,但朕清楚,此刻必是敌疲虚之时。”
“而敌疲,便是我打之良机!”
想明白这一点,朱棣心中顿时轻松许多,脸上挂着微笑:“谨弟到哪里了?”
“不知道啊。”
姚广孝无奈摇头:“苏大人回信只说知道了,也没说回不回来,什么时候回来。”
“这家伙...”
想想苏谨的行事风格,就连朱棣都忍不住苦笑。
说到这里,姚广孝想了想,还是忍不住劝道:
“陛下,非贫僧嫉贤妒能,但有些话贫僧思来想去,还是要说。”
“你我相交莫逆,有何不可直言?但讲无妨,朕绝不会怪罪。”
“是。”
姚广孝梳理了一下语言,再瞧瞧朱棣的神色,终于缓缓开口:
“陛下,朝堂之上多有腹诽,言您对苏大人未免太过...宠溺。”
“宠溺?”
朱棣冷笑:“是说朕放纵谨弟吧?大师直言无妨。”
“好,既如此,贫僧便说了。”
“陛下,贫僧也以为,您对苏大人确实有些太过宽纵,这样既削君威,对苏大人也未必是好事。”
“这些日子您也看出来了,这些大臣所作所为,均是冲着苏大人去的。”
“若陛下做不到平衡朝堂,很多苏大人想做的事,恐怕旨意到了下面,也很难执行下去。”
闻言,朱棣面色露出不悦:“嫉贤妒能!”
“谨弟能做的那些事,他们哪一个做的了?”
“但凡他们有谨弟三份本事,朕也会不吝提拔于他!”
“可这些所谓能臣,在朕看来就是一群酒囊饭袋!”
“文不能提笔安天下,武不能上马定乾坤!”
“每日只会狺狺吠吠,相互倾轧罢了!”
对朱棣的话,姚广孝有些不以为然,但还是耐着性子劝道:
“陛下,倒也不能一杆子将一船人都打翻,这些大臣中,还是有很多能臣的,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哼,你的意思是朕是昏君,不给他们机会了?”
“贫僧不敢。”
姚广孝倒也没多慌张,只是笑笑:“但陛下,您不得不承认,如今上至朝廷,下至州府,许多要职确实被苏大人的学生把持。”
“就说这中书舍人一职吧,您的心思实在是太好猜了。”
朱棣愕然。
中书舍人陈显,就是他培养的下一代重臣。
朱棣现在已经有心思重整六部,建设内阁,而陈显就是其中倾力培养的一员。
当然,他最想要的还是把苏谨留下,哪怕许他丞相之位。
只要他点头。
只可惜,他心里清楚,苏谨志不在此,总有一日会走的。
但苏谨想走,不代表他的学生都想走吧?
这段时日他算看出来了,苏谨这些学生,虽然没有他们老师那样的通天彻地之能。
但一个个单独拎出来,也是不二的治世之臣,所欠缺的不过只是经验而已。
假以时日,这些人将是自己的左膀右臂。
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自己能留得住他们。
这也是朱棣这些时日,不惜给他们放权、重用、培养的缘故。
十九学子,总能留下来那么几个吧?
嗯,那个童福山就算了,性子太过惫懒,本事不大,毛病倒和他先生一毛一样...
“陛下,陛下?”
看着朱棣嘴角噙着谑笑,姚广孝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忍不住开口。
“哦,大师,你继续说。”
姚广孝笑笑:“陛下,贫僧不是说要您针对苏大人,而是作为皇帝,也应适当择用平衡之术。”
“朕明白了。”
有些话不用点透。
姚广孝的意思无非是说,适当给那些人放一些实权。
拿到他们想要的,自然能少给苏谨和自己添点堵。
最重要的,也能在朝中适当抑制苏谨的势力,以免出现第二个胡惟庸。
揉了揉眉头,朱棣叹口气:“这些事,等解决了眼下的麻烦再说吧。”
“是,陛下心中自有定夺,今日这番话,是贫僧僭越了。”
“话怎么能这么说呢?你我相较于心,既是君臣,更是知交,朕又怎会怪你?”
还想说些什么,忽闻侍卫传报,宫外登闻鼓被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