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红尘,一半烟霞 第124章 般若禅寺
师弟回来的时候,语气里带着兴奋,兴高采烈的说道:“师父,姐,你们猜猜段师父有多厉害?我是真的服了,江湖杂耍那一套对他来说太小儿科了,我给他找了一块坚硬的河光石,让段师父给我来个单掌碎石,我亲眼看着他轻飘飘不费吹灰之力就把石头拍碎了,真是太厉害了。”
我听了也好高兴,开心的说道:“师弟,你好好的跟着段师父习武,姐以后就全靠你了,谁敢再欺负姐就找你去。”
娘在旁边呵呵笑道:“常清,你真是胆子大,别人都是师父考徒弟,你厉害了,徒弟考师父。这个段师父对你可见是真好,刚见面就惯着你,以后你可要好好的跟着他练武学习,再不可顽皮淘气。”
师弟听了挠挠头,憨厚的笑起来。此时已经月到中天,夜深人静,我们各自回房去休息。
在北石庙里整整住了十天,等到法会结束。段师父也早就过来和我们见了面,原来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留着长长的白胡子,头上的发髻也是白色的,满脸含笑,慈眉善目的,并不是我想象中终日板着脸的牛鼻子老道。
段师父和颜悦色的对娘说道:“师妹,我想带着徒儿常清去太子山道观一段时间,那里是祖师张三丰故里,楚长城的发源地,让常清多走走看看,增长见识,可是常清走了,剩下你们母女二人带着沉香,着实让人不放心,这可如何是好?”
娘爽朗的说道:“无妨,段师父只管带着常清离开,他日这孩子学得道门绝技,岂不是幸事一桩?如今兵荒马乱,常清幸遇良师,实在是福泽深厚。大顶山和我们玄妙观相距仅一百多里,等到常清学成归来,一日时间,即可打来回,甚好!甚好!师兄以后要和我们常来常往,方便我们多多学习才好!”
段师父听了,乐呵呵的带着常清去了。临行的时候,师弟依依不舍的来拜别娘,眼里流下泪来,沉香年幼,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见常清流泪,在一旁也跟着哇哇大哭,弄的我和娘哭笑不得。含泪催促常清跟着段师傅一起去了。
我最是一个喜聚不喜散的人,好几天都怅然若失,回程路上,只能和娘相互安慰罢了。
天气酷热,因为我们只能在早上和下午短时间内赶路,在路上走了四天,算算行程,离玄妙观还有七八十里路。
这天走到天色渐暗,一路上竟然没有看到一家客栈旅社,我和娘心里着急,停下来询问路边的行人,才知道我们疏忽走岔了一个路口,这条小路地处偏僻,除了农户,夜间没有安身之处。
娘连连叹气道:“这真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一步不操心就做难啊!”
路人好心出主意道:“道长,你们三个都是女的,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非常不安全,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要是一时遇到坏人,求告无门,哭天无泪,岂不是很悲惨?不如听我一句劝,暂且去后山的小庙借住一宿,明天再做打算。”
娘听了惊喜道:“后山有小庙真是天大的好事,不知道是道庙还是佛寺?是僧尼还是道长?”
路人回答道:“是佛教的一位和尚住在那里,三四十岁的年纪,经书背的是极好的,也会做些法事,看风水,阴阳二宅这等事情,我们素来听说,佛道一家,没有诸多分别禁忌,师父没有别的主意,何妨上去试试?”
说完话,路人转身离去了,留下我和娘站在原地发起愁来。
沉香幼小乏力,抱着娘的腿,只管撒娇,一会儿吵渴,一会儿闹饿,一会又吵腿疼,我和娘无奈轮流背着沉香赶路,真的像是老弱病残,败兵残将。
我们一路顺着窄窄的坡路向山上走,这是一个丘岭地带,山并不高,半坡上种着红薯,花生,绿豆这些农作物。
到了庙门前的空地前,我和娘停下脚步,我把沉香从背上放下来,沉香困乏,已经熟睡,咕哝了一句香甜的呓语。
暮色中,隐约可见“般若寺”三个大字挂在庙的正殿前,正殿的门已经落了锁,只有偏门还开着,院子里飘出袅袅的炊烟。
我和娘走到敞开的偏门前,我大声的叫道:“师父!师父!”
“谁呀?来了!”只见里面应声走出来一个身材高大的和尚来。
我仔细看了一眼,这位师父长的倒是面目英俊,看上去还算顺眼,他看到我们,脸上微微一怔,诧异的问道:“你们几位这是?”
娘赶忙赔笑道:“师父,我们是附近不远处道观里的道姑,今天去参加一个法会,没想到走错了路,误闯到了贵地了,不知道能否让我们借住一晚?赏两个孩子一碗斋饭吃?”
这位出家师父听了,露出了热情的笑容,很是客气的说道:“哦,原来是这样的啊,快请进,天下出家人是一家,不必见外,只管在这里住下就好,小庙虽小,咱不缺吃的,你们来的时候想必也看到了,坡上的红薯,花生都是我自己种的,只要不嫌淡素无味儿,你们住多久都不缺吃的。”
说着话,让我们进到斋堂里坐下,他自去厨房做饭去了。
我谨记古训,“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只是和娘安静的坐着,并不前去帮忙。
沉香此时却已经醒来,满地跑着疯玩,一会儿就在院子里叫着:“师父,姐姐,你们快来看呀,院子里开了这么多六点花,还有指甲草花,姐姐你要不要今晚上摘点花染红指甲?”
娘无可奈何的摇头苦笑道:“多了这个小丫头,想清静一会儿都难。”
一边埋怨着,一边和我一起向院子里走去,出来一看,果然满院都是鲜花,非常美丽。
娘慈爱的问沉香:“小妮子,你是怎么认识这些花的?”
沉香甜甜的笑着说道:“我娘爱种花,我们家的院子里就是这样开了一院子的花。”
听了她的话,我和娘忍不住都长长的叹了口气。
我听了也好高兴,开心的说道:“师弟,你好好的跟着段师父习武,姐以后就全靠你了,谁敢再欺负姐就找你去。”
娘在旁边呵呵笑道:“常清,你真是胆子大,别人都是师父考徒弟,你厉害了,徒弟考师父。这个段师父对你可见是真好,刚见面就惯着你,以后你可要好好的跟着他练武学习,再不可顽皮淘气。”
师弟听了挠挠头,憨厚的笑起来。此时已经月到中天,夜深人静,我们各自回房去休息。
在北石庙里整整住了十天,等到法会结束。段师父也早就过来和我们见了面,原来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留着长长的白胡子,头上的发髻也是白色的,满脸含笑,慈眉善目的,并不是我想象中终日板着脸的牛鼻子老道。
段师父和颜悦色的对娘说道:“师妹,我想带着徒儿常清去太子山道观一段时间,那里是祖师张三丰故里,楚长城的发源地,让常清多走走看看,增长见识,可是常清走了,剩下你们母女二人带着沉香,着实让人不放心,这可如何是好?”
娘爽朗的说道:“无妨,段师父只管带着常清离开,他日这孩子学得道门绝技,岂不是幸事一桩?如今兵荒马乱,常清幸遇良师,实在是福泽深厚。大顶山和我们玄妙观相距仅一百多里,等到常清学成归来,一日时间,即可打来回,甚好!甚好!师兄以后要和我们常来常往,方便我们多多学习才好!”
段师父听了,乐呵呵的带着常清去了。临行的时候,师弟依依不舍的来拜别娘,眼里流下泪来,沉香年幼,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见常清流泪,在一旁也跟着哇哇大哭,弄的我和娘哭笑不得。含泪催促常清跟着段师傅一起去了。
我最是一个喜聚不喜散的人,好几天都怅然若失,回程路上,只能和娘相互安慰罢了。
天气酷热,因为我们只能在早上和下午短时间内赶路,在路上走了四天,算算行程,离玄妙观还有七八十里路。
这天走到天色渐暗,一路上竟然没有看到一家客栈旅社,我和娘心里着急,停下来询问路边的行人,才知道我们疏忽走岔了一个路口,这条小路地处偏僻,除了农户,夜间没有安身之处。
娘连连叹气道:“这真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一步不操心就做难啊!”
路人好心出主意道:“道长,你们三个都是女的,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非常不安全,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要是一时遇到坏人,求告无门,哭天无泪,岂不是很悲惨?不如听我一句劝,暂且去后山的小庙借住一宿,明天再做打算。”
娘听了惊喜道:“后山有小庙真是天大的好事,不知道是道庙还是佛寺?是僧尼还是道长?”
路人回答道:“是佛教的一位和尚住在那里,三四十岁的年纪,经书背的是极好的,也会做些法事,看风水,阴阳二宅这等事情,我们素来听说,佛道一家,没有诸多分别禁忌,师父没有别的主意,何妨上去试试?”
说完话,路人转身离去了,留下我和娘站在原地发起愁来。
沉香幼小乏力,抱着娘的腿,只管撒娇,一会儿吵渴,一会儿闹饿,一会又吵腿疼,我和娘无奈轮流背着沉香赶路,真的像是老弱病残,败兵残将。
我们一路顺着窄窄的坡路向山上走,这是一个丘岭地带,山并不高,半坡上种着红薯,花生,绿豆这些农作物。
到了庙门前的空地前,我和娘停下脚步,我把沉香从背上放下来,沉香困乏,已经熟睡,咕哝了一句香甜的呓语。
暮色中,隐约可见“般若寺”三个大字挂在庙的正殿前,正殿的门已经落了锁,只有偏门还开着,院子里飘出袅袅的炊烟。
我和娘走到敞开的偏门前,我大声的叫道:“师父!师父!”
“谁呀?来了!”只见里面应声走出来一个身材高大的和尚来。
我仔细看了一眼,这位师父长的倒是面目英俊,看上去还算顺眼,他看到我们,脸上微微一怔,诧异的问道:“你们几位这是?”
娘赶忙赔笑道:“师父,我们是附近不远处道观里的道姑,今天去参加一个法会,没想到走错了路,误闯到了贵地了,不知道能否让我们借住一晚?赏两个孩子一碗斋饭吃?”
这位出家师父听了,露出了热情的笑容,很是客气的说道:“哦,原来是这样的啊,快请进,天下出家人是一家,不必见外,只管在这里住下就好,小庙虽小,咱不缺吃的,你们来的时候想必也看到了,坡上的红薯,花生都是我自己种的,只要不嫌淡素无味儿,你们住多久都不缺吃的。”
说着话,让我们进到斋堂里坐下,他自去厨房做饭去了。
我谨记古训,“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只是和娘安静的坐着,并不前去帮忙。
沉香此时却已经醒来,满地跑着疯玩,一会儿就在院子里叫着:“师父,姐姐,你们快来看呀,院子里开了这么多六点花,还有指甲草花,姐姐你要不要今晚上摘点花染红指甲?”
娘无可奈何的摇头苦笑道:“多了这个小丫头,想清静一会儿都难。”
一边埋怨着,一边和我一起向院子里走去,出来一看,果然满院都是鲜花,非常美丽。
娘慈爱的问沉香:“小妮子,你是怎么认识这些花的?”
沉香甜甜的笑着说道:“我娘爱种花,我们家的院子里就是这样开了一院子的花。”
听了她的话,我和娘忍不住都长长的叹了口气。